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44190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作者: 郭万萍 (小学科学 青海小学科学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485 发表日期: 2012-11-29 19:20:35| 合格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教育部对科学课标做出了修订,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概念、科学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

2、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学生。从小启迪孩子们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不同,形成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下面我谈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一、科学教育活动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

3、理,对科学的概念也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如:有趣的吸铁石,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纽扣等都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二、给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学生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中学科学,效果更佳。例如:在认识“

4、沉与浮”活动中,我和学生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他们试一试哪些材料要沉?哪些能浮起?再想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能沉下去。在操作中,孩子们思维活跃,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进去,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石子,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也好。三、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时,引导孩子找空气,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孩子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

5、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学生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或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听觉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在探索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四、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

6、变长?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消失?我带领学生做了“太阳钟”。学生互相讨论和实验,最后发现身体往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使影子变长。直立或往与太阳方向相同的一边倾斜时,可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充满了喜悦。在这种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学生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五、注意适时的鼓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对孩子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不要横加指责,不要过多的限制,以免学生产生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课堂上

7、,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环节,如孩子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出现五角星、小红花、红旗等表扬的画面,还可以加上你真棒、太好了等语音,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定,电脑中的表扬对学生是一种新的刺激,很有激励作用。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学生一样的探索者,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中,激起学生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内容摘要】:让学生走进科学,产生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科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学生

8、走进社会生活,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着眼于未来,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关键词】:科学课 动手 实践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探究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根据科学课程标准

9、的总目标,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把握小学生科学课学习特点,因势利导,从小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掌握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良好习惯和态度。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策略就是强调“动手做”, 强调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践是探究知识最关键的一环。用过“做科学”来求科学,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个人都爱动手,总有几个人在课堂上是个看客,究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课堂上做实验一点都没有意思只是执行老师的任务,或者照着书本复制实验过程而已,结论我们早就知道了,做与不做,区别不大.” 等等。小学科学课如何从学生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共同探究,促进科

10、学课教学的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动手实践的欲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课改的需要,更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必需。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意识,激发探究的欲望。老师可以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想动手实践的欲望:图画创设情境。在教学五年级上册15.盘山公路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几幅有趣的盘山公路全景挂图,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从山底到山顶,没有直接修成一条直线的斜坡,而是在山间绕来

11、绕去。学生看到后都感到很惊奇-这么美妙。为什么要修成这个样子?为后面探究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用测力计做实验探究做铺垫,这时学生渴望继续研究的欲望被调动了。故事创设情境。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中生动的情节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你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7.茅草与锯子时,讲鲁班到山上去寻伐木材,忽然手指被茅草划破了,渗出了鲜血,他仔细观察茅草叶的边上有一排细小的齿,鲁班想,我为何不打制一些边上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伐木树,这样伐树时不就省时省力吗?结果他在研究茅草的基础上发明了锯子。学生的兴趣来了,科学探究活动也就开始了。谈话鼓励。针对不会做的部分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悄悄找他们谈话

12、,给她们鼓励,并事先告诉他们实验活动的内容,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注意什么。课堂中请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充当小老师,指导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实验。假如别人不想和他们合作,我建议他们积极为小组准备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主动帮助组长和其他同学整理桌面。这样学生才能消除对动手操作的恐惧感,增强做好实验的自信心。二、提供材料,保障学生动手实践的效率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前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吸收知识,获得创造性技能和思维,养成科学的创造态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怎样经历?充足的探究材料才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使每双手都有事干,没

13、双眼睛都有可看到的。同时实验材料在课前要亲自实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并准备充分的备用材料。材料可以学生准备,也可以教师准备,当然,不管是谁准备的材料,只要能为探究服务的都能提高探究效率。如四年级上册观察动物单元9.蚂蚁,每人发一个昆虫盒,学生都可以自己抓到蚂蚁,而且抓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一种探究活动,索性让学生来准备。五年级上册17.车的运动,这样的材料就由教师来准备。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以及探究过程体验的深浅。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一定要拉近生活距离,让学生感到更直观、更亲切。所选的材料要为问题服务,使探究更深入。

14、还可以允许学生带来自己想研究的物体,这样更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三、有效指导、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要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学生的动手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经常会受到阻碍,因而教师应该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扫除障碍,使学生扬着思维的风帆不断前进。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政府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在探

15、究中有所收获。在指导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形成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的习惯。如测量水的温度、温度计的使用等。使学生能够形成掌握正确的操作习惯。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时有的学生说:“我家的香菇棚里有一支温度计,温度一般控制在32度以内;我的爸爸在地膜育秧棚里放了一支温度计,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0度。”把枯燥的知识学习融入有趣的解决生活问题过程,让学生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并能创造和改善自己未来生活,使学生课堂内的学习与社会、家庭中建立一种有机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的教学理念。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科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研究环

16、境,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在操作各种材料或仪器来探究,才能从实验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如五年级上册13.做一个小生态瓶鼓励学生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的制作小生态瓶。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植物和动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认识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有个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制作一个模拟池塘的生活环境生态瓶。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或饮料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希望各小组下来制定好观察计划,重点看一看你们生态瓶里面的动物、植物活了没有,适不适应生态瓶里的环境,如果不适应,想办法让它

17、们生活得更好。比一比“看谁的生态瓶里的生物活得时间最长”。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时间、空间以及体验的机会,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和教学实际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五、拓展引伸,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情感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我们要打破科学课程就是科学课堂教学的观点,从学生的生活开始,树立大科学课程观,将学生关注的一切都作为科学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渠道,拓宽实施科学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自我积累与发展,学生这种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是我们科学课程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科学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注

18、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适时“导”、“拨”,使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如果没有实践,探究就无从入手。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在自然中获取知识才是无限的。重视学生课后有意义的后续活动,使探索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五年级上册4.蘑菇,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让学生应用在课堂上学习的观察方法观察更多的真菌生物。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习辨别毒蘑菇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到学校和同学们交流。避免误食毒蘑菇的事件发生。由

19、此可见,注重实效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六、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获得最终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学生虽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但如缺乏动手,还是不会有所创造。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中,通过手脑并用,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小学生天生就对一些未知领域充满兴趣,求知欲强,尤其是对小实验、小制作兴趣最为浓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看有关动手实验的节目,科学课的实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堂上老师的演示试

20、验较多,学生只能观察,亲自去做的机会有限。如上五年级上册20农作物与土壤,研究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用三个实验盆作对比试验,把沙质土盆、壤土盆、黏土盆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按时浇同样多的水,观察种子发芽的试验,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观察到现象,记录豆苗生长的情况,只能放到课外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小实验无论是在器材的准备、过程的设计、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不但赏试新办法,反复试验,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

21、和体验,学生在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全体学生动手能力,必须使学生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亲近科学,引领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入手,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科学的行为习惯品质。科学课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做实验,反复实验,获取数据,从中探究规律,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悟,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美)鲍里奇着.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