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现在是否有必要家访?怎样进行家访?张爱平爱的导航:家访,不能丢弃的传统有一次,我与一名农村学生的家长交谈时,无意中问道:“班主任是否来进行过家访?”孩子的母亲连连摇头说:“三年多从没来过”这位家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现在,许多农村学校的班主任渐渐把家访工作淡化了,学生出了问题,往往是一个电话叫来家长,而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况了解甚少,家长与教师的感情也渐渐疏远。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两年,遇到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我也很茫然,批评他们是不奏效的,因为过后又是一样。我就一次次地到问题学生家家访,我的真诚感动了不少学生,许多问题学生都慢慢变好了。家访使我渐渐明白,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家
2、庭问题,家访在其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家访能深入了解学生有的班主任发现学生的违纪行为,就立即批评学生,数落他们屡教不改、无可救药,动不动就请家长来学校,更有甚者劝其“换个读书环境”,让学生和家长都很反感。其实,几乎每位学生都有上进的心,只是许多原因阻碍了他们。洋洋是个调皮的孩子,家访后我发现,他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庭十分贫困。他家最大的幸运莫过于生了一个健康、正常的儿子洋洋,可是洋洋读九年级了还不懂事,成绩差又不遵守纪律,在家好吃懒做,不帮爸妈做家务。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深感同情,同时经常找洋洋谈话,鼓励他好好学习,为父母争光,还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练习本都送给他,他也渐渐懂事了。现在,洋洋已职高
3、毕业,能自食其力了,也懂得感恩父母了,这是我最大的欣慰。一年之内,班上每位学生家里我都想方设法去一趟,哪位学生家庭贫困、哪位学生是留守孩子、哪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等情况,我都了如指掌。这大大增强了我管理班级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如果不深入学生的家庭,不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很难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家访能增强教育合力教师和家长有着共同的心愿。教师去学生家家访,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是关心的,在传递着“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所以家长一般是很欢迎的,从每位家长对我热情的款待就可以看出。这几年,由于怀着一颗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充满爱的心去家访,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到
4、学校主动来了解学生情况的家长也逐渐增多了,学生更懂事了。有一次,我到一个学生家,学生不在,年迈的奶奶不知孙子去向,直觉告诉我,他们肯定是偷偷上网去了。我骑了20多分钟的摩托车赶到那家网吧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我班上的5个学生却上网正酣。原来,有一位学生过生日,请他们通宵上网。如果没有制止他们,第二天教室里就会出现5个“瞌睡虫”。后来,他们都向我道了歉。向家长反映情况时,不能只报忧不报喜,必要时,不要将学生排除在外,家长、学生、教师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产生误解,让家长、学生更诚恳地接受教师的建议,而且当着家长的面表扬孩子,本身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更不能把孩
5、子说得一无是处,甚至责备家长没有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孩子老是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也无可奈何了,回家后只能又是一顿棍棒教育。班主任应该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多与家长倾心交流,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方法才是上策。教师要善为家庭把脉家访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多听家长的倾诉,与家长坦诚交流。班主任到达学生家里后,首先要说明来意。不少家长一看到老师登门,心里就紧张,以为孩子在学校又犯了错误。要全面、准确、客观地给孩子和家庭把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家长在抚养孩子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状
6、况,为学生建立“家庭档案”,尤其是初次家访。家长的不幸遭遇,班主任要表示同情;家长的优秀教育方法,班主任要表示赞赏;家长的不当教育思想和方法,班主任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会倾听、一味只顾自己“一言堂”的班主任,是不受家长欢迎的。要将“普访”与“特访”相结合,不要只在学生出了问题后才去家访。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了,家访渐渐被一些班主任遗忘了,这不利于深入了解学生。还有一些班主任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就不用去家访,其实,成绩好的学生家庭同样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可以去挖掘其成功家庭教育背后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去了解好学生在家的表现状况。我一般会在开学的前两个月做一次“普访”,当学生出现成绩突降、行为反常、闷闷不乐等异常情况时,我会去“特访”,这时的家访往往针对性更强,更有实效。(注:我的此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专刊,现收录张爱平的班主任工作方略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