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区域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文明交往大碶街道中心幼儿园 阮丽君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文明交往是我们传承祖辈们的优良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之一。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这是幼儿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学习文明交往行为的理想时期。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幼儿升入中班后,心理发展出现了较大的飞跃,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
2、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去除自我中心化加速,喜欢和同伴进行交往和游戏,这都为文明交往提供了条件。但是幼儿文明交往行为的习惯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简单、枯燥的言语说教就能养成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不是熟记几句打招呼的语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强调了文明交往行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而区域活动是中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最最钟爱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就为文明交往行为的习得提供了机会。我们尝试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优势,积极地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使用文明交往行为。一、创设区域环境,营造文明交往氛围。1.情景性游戏环境提供文明交往的空间。在幼儿的一日生
3、活中,游戏是他们最为喜欢的,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爱模仿,情景性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并再创现实生活。纲要倡导以积极地情绪去推动幼儿的认知学习,这是因为情感对幼儿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认为幼儿的学习充满着情感色彩,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性的、情景性的环境,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创设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的情景性活动区域。如创设干净整洁温馨的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摆放小床、餐桌、沙发、报纸等日用品;在小医院里提供各类药瓶和医生的日常用具,如:听症器等器具,为孩子们展现一个逼真的游戏情景,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欲
4、望。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的交往行为,也为幼儿的文明交往行为的培养提供了空间。2.互动性游戏环境促进文明交往的机会。互动性游戏环境在空间上是开放的,在内容上是有机联系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自由地进出活动区域,随时与同伴发起交往行为。如我们可以创设娃娃家、小医院、超市、公共汽车站、工厂、公用电话亭等区域,娃娃家的成员要到超市去买东西,去医院看病;超市里的物品需要工厂及时提供;各个角色还需乘坐公交车出行、排队在电话亭打电话等。生活化、角色化的互动性游戏环境,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与同伴交往,练习文明交往行为。3.倾向性、暗示性游戏环境指明文明交往的正确方向。幼儿的交往行为易受暗示,模仿性强。环
5、境中的行为暗示,在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上有时起着不小的作用。“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老师”,其中的关键,正是在经过良好设计之后,通过环境的暗示,可以起到诱发幼儿进行文明交往的积极作用。如:在工厂里的工人总会产生很多垃圾,我们就在“工厂”里显眼的位置摆放垃圾桶,暗示幼儿将纸屑等放进垃圾桶里。在“公交车站”的地面上贴上一块色彩鲜艳的即时贴作为站台,及有序的脚印,为幼儿排队等车、上下车提供示范。在棋类区张贴保持安静、整理棋具等图片,以及猜先、轮流等操作说明书,幼儿通过观察这些图片、阅读这些说明书,就能主动遵守下棋时的文明礼貌行为。我们还在场地布置中为幼儿设置障碍,如特意缩小阅读区
6、的范围,以至幼儿不能随意搬凳子进出,当幼儿进入图书区时,就会感觉随意行为的不便,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到,为了方便他人,座位要从里往外坐,请求别人让座,则要用文明礼貌用语“请你让我一下好吗?”并道谢。空间的缩小,还促使幼儿和同伴一起分享图书。由于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不断重复文明交往行为,在生活中也就会不知不觉的应用。二、优化区域材料,诱发幼儿的文明交往。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操作对象,不仅蕴涵了教育的意义,更是孩子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和制作游戏材料是教师切身关注的环节,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并使用的文明交往行为,我们根据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制定了阶段
7、性的培养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深入挖掘材料的价值、控制材料的数量等手段,期待在不断地与材料的互动中,诱发幼儿的文明交往行为。1.特定材料的投放电话机: 中班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发展,他们也有不少打电话的经历,可是怎样打电话呢?怎样打电话才是有礼貌呢?在培养幼儿使用电话与人文明交往时,我们给两个娃娃家小卖部和工厂投放了电话机,老师首先通过谈话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如何有礼貌地呼叫和接听电话,使幼儿在不断的打电话游戏中、不断的操作实践中巩固了拨打和接听电话的礼仪。不仅提供交往的机会,而且练习文明交往的行为。公交车:(由纸箱围住若干把椅子搭建而成):公交车的出现为幼儿的区域游戏增添了不
8、少乐趣,娃娃家里的成员可以乘车去看病、购物、郊游了,工厂里的员工可以乘车上下班了,爷爷奶奶可以乘车去做客了在乘坐公交车时,我们只有一个公交车站,所以一起在车站等车的场景经常出现。在站台上等车、排队上车、给老人让座、司机打招呼、告诉司机去的地方、下车时向司机道谢并和他说再见。一系列的文明乘车行为不断地在游戏中练习巩固。特殊人物的装饰物:懂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是我们经常会告诉孩子们的文明交往标准。但在幼儿实际的与人交往过程中,经常看见幼儿对家长有不敬的言行,或者在行为上鲁莽无礼,在遇到冲突时更是直接拳脚相向,毫无礼仪可言。但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与个别材料的互动中,却能自然引发
9、幼儿的文明交往行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如白胡子、拐杖、眉笔等,幼儿可以利用这些道具扮演爷爷奶奶的角色,丰富娃娃家的成员角色。并通过各成员之间的互动,练习与长辈相处时的文明行为。如“宝宝家”爸爸和妈妈在忙着搓汤圆,宝宝在收拾桌子,数着摆餐具和椅子。当大家合作着盛好汤圆后,“咚咚咚!”敲门声响了,爷爷来了。三位主人都高兴地来门口迎接,“爷爷好!” “爷爷快做,吃汤圆了。”大家邀请爷爷入座,为爷爷夹菜、倒饮料,饭桌上开心又热闹。吃完饭,爸爸和宝宝带着爷爷去坐公交车外出游玩,上车时,让爷爷先上。2.材料价值的挖掘大型积木:一般我们在建构区投放的都是品种多样、颜色鲜艳的各种小型拼插积塑,幼儿可以根据自己
10、的意愿随意拼插、建构。如:拼各种动物、装饰物(皇冠、手链、项链等),幼儿以构建出个别形象为满足,很少有合作行为。但大型积木投放后建构游戏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开展建构游戏前,我们引导幼儿讨论建构的主题,如:小区、桥梁、公园、幼儿园等大型物品和建筑物为主,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往往需要相互交往,相互合作。如协调分工合作、主动寻求对方在材料上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合作搭建等,并在交往中学习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解决矛盾等,这都是幼儿自主习得文明交往的重要经验。大画纸:大画纸的提供其实和大型积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美工区的墙面上,张贴一张大画纸,孩子们在同一张纸上绘画,势必促使幼儿之
11、间的交往行为,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商议主题、讨论分工甚至解决纠纷,并在作品完成后体验合作的快乐。餐具:娃娃家餐具的提供,可以让“宝宝”协助“爸爸妈妈”分餐具、摆桌椅,练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叫父母吃饭,在“进餐”的过程中为父母夹菜,餐后小主人们将餐具练习餐桌礼仪(布置餐桌)和进餐礼仪。美工制作用具:娃娃家里的“宝宝”可以给父母制作礼物,渗透爱父母长辈的情感。特殊人物: 如客人(这种人物角色)来到娃娃家做客,通过敲门、应答、和家庭成员的各种互动,练习拜访做客和招待客人的文明交往行为。3.材料数量的控制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材料,以便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和各种操作活动。可有时教师有意地减
12、少部分活动区的材料,反而能引发幼儿间的文明交往行为。如:学习文明的借物行为、学习轮流等待和分享。我们班现在有“宝宝家”和“贝贝家”两个娃娃家,可是两个家庭的用具并不齐备,“宝宝家”有鞋刷、爸爸看的报纸、炒菜用的锅盖、制作各种餐点的彩泥,而“贝贝家”却没有;“贝贝家”有买东西的购物袋、洗衣服的盆子、梳子、镜子等,而“宝宝家”也没有。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文明的借物还物行为和敲门、接待的行为就发生了。而在阅读区,由于幼儿感兴趣的图书或图片教师提供的数量少于他们的人数,那么轮流、等待和分享的行为在他们自己的协商下发生了。三、区域指导策略引领幼儿的文明交往行为1.活动前文明交往行为的提示中班的幼儿行为的
13、有意性有所增强,如: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都有了较大发展,行为的目的性、坚持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教师可把文明交往要求作为区域活动的常规要求之一,在区域活动开始前,给予提示如:在建构区不争抢积木、大家合作着玩;在阅读区分享图书、轮流翻阅;娃娃家招待客人时要有礼貌等。教师明确地表示自己的赞许、肯定和高兴,使幼儿获得愉快、自豪、向往等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鼓励幼儿发起文明交往行为。2.建立宽松的交往环境幼儿文明交往行为是在不断的操作练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文明交往行为的练习提供了可能。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成为良好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让幼儿在安
14、全、温馨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和同伴、老师发起交往,从而锻炼文明的交往行为。首先,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其次,教师要细致观察幼儿,尊重和理解每位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的,面对幼儿表情应是亲切的。为幼儿的文明交往提供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幼儿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习文明地和同伴交往。3.教师参与角色分配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定个别幼儿扮演特定的角色,在培养幼儿的文明交往行为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安排调皮的,平时行为习惯发展较差的孩子当公交车司机,在不断的上下车过程中,在同伴的带动下,他也会
15、礼貌地和上车的客人打招呼,下车时,和他们说“再见”。安排性格内向、平时不爱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的孩子到表演区,和能力强的同伴们轮流当小演员,在同伴的带动下,他们也会试着介绍自己。4. 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适当介入 “游戏是幼儿的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中班幼儿正处在游戏的高峰时期,他们不仅爱玩区域活动而且会玩区域活动,在不断地与同伴、与材料的互动中,他们整理、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使用文明交往行为。但是他们由于年龄小,交往技能不足,使用文明交往行为的意识较淡薄,所以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地观察幼儿与同伴、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基础上,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文明
16、交往行为,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5.重视活动后的评价环节区域活动的评价是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文明交往行为方面带有的普遍性问题,如活动后各区域的整理情况;教师以发生在某个区域内的典型事件为例,引发幼儿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在此事件中同伴的表现是否得当,为什么。帮助幼儿通过移情等方法提升幼儿对文明交往行为的利他性的认识,树立在区域活动、特别是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地使用文明交往行为的意识。从而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在和老师、和同伴、和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员的交往中,能主动地使用文明交往行为。区域活动给了中班幼儿一个练习文明交往行为的舞台,他们在不断地与同伴、老师的互动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习等待、合作、分享、轮流锻炼了文明交往行为,但交往行为是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的,所以我们应该将文明交往行为的练习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并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让孩子在点滴的进步中逐渐养成文明交往的行为,造就文明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