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音乐教育得失谈如何正确评价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与失,成功与不足;如何认定那些是本,那些是末,那些该坚持,那些该修正,那些该“重唱”,那些该“清吟”,这不只是我们幼儿工作者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共识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幼儿的素质能否健康、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本文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与失从大处作些初浅的检讨。 要评价幼儿音乐教育的得与失,我们首先要明确评价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概括地说,是素质教育;具体地说,是挖掘、发现、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表现美,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讲的素质不只是单纯的音乐素质,而且是
2、作为社会人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就幼儿音乐教育而言,前者是出发点,后者才是真正的归宿。据此,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失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划一有余,宽松不足 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而音乐教育正是创造自由宽松气氛最具优势的途径。这已经越来越被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例如,音乐教育时间的增加,活动内容的丰富,器具设施的完善,等等,对创造自由宽松的育人环境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管得多统得死。比如,活动室里设有“音乐角”、“娃娃电台”、头饰、彩带、节奏乐器等。设置这些音乐器具的初衷本是供小朋友各取所需,自由发挥用的,但当他们果真依凭各
3、自的兴趣和爱好,展开自由的翅膀敲敲打打,又跳又唱时,我们教师又觉得他们的杂乱无章应加于干预。教师或者说:“来,跟着老师打三拍子。”或者说:“大家一起奏娃哈哈好不好?”。对幼儿实施规范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在幼儿自我表现创造欲望正浓的时候,教师加以“划一”与“规范”,这很难说不是对幼儿创造力的抑制,也很难说不是对自由宽松的气氛的悖逆。其结果是,这种过于“正规化”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不是自由宽松的情绪,而是紧张和压力,最终导致幼儿对美的体验与他们的活动相分离。 二、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 幼儿是最具创造力的。他们心灵美好,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这是先天富予他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幼儿工作者就是要善于发展他们这
4、些良好的素质,而不是加以限制,更不应以成人的社会俗见去求同。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虽喜欢模仿,但就思维方式而言,他们更擅长于求异思维,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少受到成人和世俗的影响。擅长求异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可以这样说,没有求异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已自觉不自觉地把培养幼儿思维能力贯穿其中,尤其是对求同思维的培养比较突出。这无疑是对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育。比如,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往往爱保办代替;又比如,音乐活动中,要求幼儿模仿的多,创造的少。例如教舞蹈,先是教师范跳,然后幼儿跟着模仿,教师出右手,幼儿就得出右手,教师手型是兰花指,幼儿也必须是兰花
5、指,教师表情是笑得,幼儿的表情就不能是不笑的如此这般,久而久之,幼儿的音乐活动与他们的思维很难同步,思维的方式则逐渐地趋于求同,他们原先具有的求异思维的良好品质日渐淡化,最后导致唯老师是真这样的“一种模式”现状。 三、重视人人达标,忽视因材施教 由于年龄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多以音乐活动为主。比较而言,幼儿在音乐方面所受到的教育相对的多一些,全面一些,幼儿在这方面产生的兴趣也相对浓一些,普遍一些,尤其是他们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音乐知识、技巧往往已达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水平,为他们从幼儿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却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大家唱的是一个调,奏的是一个音
6、。在这方面有特长的是这样,没有特长的也是这样,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没有得到应有的贯彻。具有音乐才能的儿童,往往在幼儿期就显露出来了,表现在绘画、文学、语言、计算等方面,特别是音乐才能的表现更为突出。研究发现,音乐才能在幼儿期之前和幼儿期中期出现最多。 最早表现音乐才能的年龄阶段性别 三岁以前三至五岁六至八岁 九岁以后合 计男22.427.319.530.8100%女31.521.819.527.6100% 从上表表明,具有音乐才能的儿童,其中60%的人已在8岁之前已表现出来,遗憾的是我们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却极少有发现。没有发现不等于这方面的人才没有,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我们没有去发现,即使具有音乐特殊才能的儿童也被我们“大一统”的教育模式所埋没了。这不能说不是我们的不足。 上述谈的得与失并非是幼儿音乐教育得失之全部,除此以外还很有一些,技巧教的多,情感体验少;实质教育多,形式教育少;要求模仿的多,鼓励创造的少;等等。 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符合教育目标的则坚持,则“重唱”,不符合教育目标,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该修正的则修正,该割舍的则割舍,真正做到:明确目标,认定得失,从而扬长避短,把我们的幼教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