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幼儿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下半年悦悦就三岁了,常常有人问:上幼儿园了没有啊?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啊?之前也多次和悦爸探讨过幼儿园的问题,我们的育儿观念基本一致,对居住周边的幼儿园环境与教育理念基本不太认可,故而达成共识:如果找到合适的幼儿园就搬家至幼儿园附近。因此选择合适的幼儿园最为关键,从去年到今年,我通过各式渠道考察选择着合适的幼儿园,原想差不多选择好了的时候,与悦爸产生了分歧。我困惑着这个分歧,悦爸一句话点醒我: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幼儿园不好呢?是的,我为什么觉得不好呢?再追本溯源,我们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呢? 我是上过幼儿园的,童年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天午睡后就坐在幼儿园门口等我妈下班接我,最
2、快乐的事情是我几个叔叔要回老家去的时候把我从幼儿园接出来,感觉简直是逃离地狱要去天堂。因此,可想而知幼儿园的经历对我而言是不快乐的,压抑的,我胆小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缺乏安全感,都与幼儿园的这段经历漠不相关。我一直羡慕悦爸的童年是在农村广袤天地中摸爬滚打中渡过的。这也是我在悦悦上幼儿园的事情上特别在意的原因。我深深知道一个三岁孩子在不尊重孩子天性不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需要的环境下对孩子心灵造成的隐伤,这种伤害一直会影响到她的成年甚或一生,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仍然这样。当然,我童年所处的大环境就是那样。我妈说你不去幼儿园怎么办?我们都要上班,谁来带?是的,那时家长把我们送幼儿园只是为了找一
3、个可以照顾我们基本生活的地方,因为他们确实没有时间在白天照顾我们。其实现在我们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也有这样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在内,如果不是悦悦外公外婆牺牲着自己闲适的老年生活来照料悦悦,我恐怕也不能让悦悦坚持到三岁以后才去上幼儿园。但这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思考的,孩子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只是家才是让他们感到最安全最温暖最放松的地方,三岁之前的孩子尚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与想法,分离焦虑感比较严重,让他独自去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他的心理必然是极大的伤害。悦悦是个晚开口说话的孩子,直到现在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还不是在陌生人面前(貌似她的社会行为能力发育晚一点),而且到了两岁七个月后才完
4、全脱离纸尿裤,到了近期开始出现了要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欲望了。很庆幸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没有打算太早让她上幼儿园,也感谢悦悦的外公外婆能坚持到现在每天不辞辛苦地照顾她。那么,到了三岁后幼儿园非上不可吗?面对现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面对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会出现的分离焦虑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哭园”的现象),面对孩子上幼儿园后可能出现的生病问题(很多也会因为焦虑引起的身体免疫力下降),我为什么还会要想到送孩子去幼儿园呢?我从来没有在是否送孩子上幼儿园问题上质疑过,看来我的潜意识里是认为孩子应当要上幼儿园的。直到今天我才从潜意识中去发掘我认为孩子应该上幼儿园的理由。 我想,送孩子去幼儿园,不是为了
5、找个地方管束她,磨砺她的个性与棱角,让她懂得“规矩”我觉得自己就是这种模式的受害者,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非得要坐在椅子上规规矩矩听老师讲课,不想让她在三岁的时候就要学会迎合权威的喜好,揣摩大人的心思从而失去自我的良好成长。(可惜在目前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多是这样的,尤其是老师总强调的一句:谁坐好了,谁就是好孩子;谁听老师的话,老师就喜欢谁,就给谁吃零食等等。) 我想,送孩子去幼儿园,是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照顾吗?肯定不是,再好的老师也比不过孩子的妈妈,何况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是“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照顾,在幼儿园里老师要面对那么多的孩子,即使再专业的照料也比不上在家庭的照顾。 那么,是
6、为了让她养成好的习惯吗?我听很多妈妈说过,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喜欢发脾气,不听话,到幼儿园去就好了。可是,这是在幼儿园教育好的吗?因为孩子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更直白的说是大人给孩子示范、培养的,孩子若在家不好好吃饭,是因为没有让他形成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吃饭的习惯,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下孩子容易被同化,之前的所谓吃饭问题也自然就好了。但如果在家里没有让他把这个好习惯固定下来,孩子会出现家园两种模式,不明白的家长还以为是幼儿园的老师教育得好的原因。所以,去幼儿园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没有什么联系。那么,是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吗?在幼儿园教育日益小学化的今天,在家长秉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7、上”的今天,很多的家长把选择幼儿园的目的放在此,所以更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这一心理,在幼儿园开了各种形式的班,当然有为了增强孩子艺术感知的音乐美术舞蹈,基本还是以玩乐为主,也还符合孩子的天性;但若教孩子识字、算术,还有所谓的双语教育,恐怕不一定全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这种以识记为主的教育方式过早地泯灭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前有统计表明:中国孩子的认知能力在世界排第一,但创造力排倒数第五,想象力排倒数第一),而且学习的方式禁锢了孩子的自由,很容易让他们提起失去学习的兴趣。我就亲耳听过我一个闺蜜的孩子在四岁的时候说:妈妈,我最讨厌数学了!那么我为什么还是要送孩子到幼儿园去呢?人终究是社会性的,孩
8、子在成长中就逐步发展着他的社会性,他渴望与同龄人用自己的方式交流,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尤其是现在各家各户都关门闭户,邻居家的孩子都鲜有交流,孩子与同龄人成长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幼儿园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小小社会,孩子们可以互相交往,建立友谊,会有接纳,会有拒绝,会有冲突,她会遇见她喜欢的人,也会遇见不喜欢她的人,乐于与她分享的人,关心她的人,伤害她的人,她要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如何与他人相处,这对她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当然,在幼儿园还是需要学习的,那么学什么呢?怎么学呢?是孩子们排排坐,摇头晃脑地念诗歌、唱歌吗?从近年来我获得的育儿知识及孩子成长的经历来看,孩子学习怎么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知识才是
9、最重要的,也才符合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最近看了篇文章,说德国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很受启发: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孩子们参观了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区别自由市场跟商店的不同。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他们去看马
10、戏、儿童歌剧和魔术。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圣诞节,这是最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的礼物。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当然,这是我梦想的巴学园,李跃儿的芭学园也是这一方向,可惜离我们都太远。目前传统的幼儿园要做到这些还
11、是很难,其实现在不少学前教育专家都认为,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幼儿园里应当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但现在能将这些落到实处的幼儿园不是很多。公立的幼儿园比较传统,老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比较慢,尤其在对孩子的情感、情绪的把握和处理能力欠缺;私立幼儿园大都跟风严重,很多迎合家长和社会浮躁心理,以各类特色班特色教育作为噱头,并以现代的硬件设施为主来打造,实际上在幼儿教育理念上没有把握到根本。我熟悉的一位妈妈去考察了一家很多家长比较推崇的幼儿园后很遗憾地告诉我:虽然环境舒适,老师和蔼亲切,但他们所呈现的都是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我们所看重的幼儿教育的核心,爱与尊重,却若隐若现,虽然挂有蒙氏教育的头衔,但对蒙氏的真正内涵老师也是一知半解。想来我对幼儿园的要求貌似不高,但确实也难以遇见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