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正确对待任性的孩子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反映最强烈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认为孩子太任性,难教育难管理,为此,他们感到十分苦恼。因此,就如何教育孩子克服任性的问题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方法:1对孩子任性的后果不可低估孩子的任性是一种不良的性格顿向,是常见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者心理疾病。在任性者的心目中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只管满足自己的需要,情绪的愉快,而不顾他人的需要和情绪如何。因此,任性的孩子在人与人关系上表现为冷淡、缺乏同情心,甚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残酷地对待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武汉某小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惩罚让他抄10
2、0遍数学公式、一气之下跳楼身亡。这是极端的任性行为。2要谨慎对待孩子的任性在认识上要重视孩子的任性问题。但是,在处理孩子的任性问题上则要谨慎从事,严肃对待,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猜测和情感用事,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处理孩子的任性问题。如果把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当成任性问题加以处理,就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智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人曾经对25岁的200名幼儿进行了对比实验、其中100名幼儿是独立自主性较强的幼儿,另100名则是依赖性较强、比较听话驯服的幼儿。实验者一直把他们追踪研究到青年时期,研究的结果是,幼儿时独立自主性强的孩子,到青年期有84的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强
3、,处理问题比较果断。而幼儿时依赖性强的孩子,到了青年时期,只有26的人意志较强,其余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起某种责任。(1)要分清真任性和假任性任性是指一个人不顾客观环境与条件如何;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一切后果,任何人的劝告和阻碍都毫无作用。任性的核心就在“任”字上。每个家长的年龄、文化教育程度、道德修养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社会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家长的心理特点、认识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尽管心理科学上对任性有一个质的规定性,但是,每个家长所认定的任性的具体表现和客观指标都不完全相同,对任性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较大的差异。真任性是指孩子在性格上确实存在严重的以“我”为中心的角色心理。假任性是指孩子的某些行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任性,实质上则是孩子独立性或意志坚强的表现,或是孩子正当的需要受挫后所出现的一种合理的反抗情绪等。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不理解孩子,便误认为孩子是任性。其实,这是一种假任性。可见,家长在碰到孩子有“任性”的表现时,首先应该冷静地思索下,真的是孩子任性还是家长自身的毛病,或是家长自己任性?千万不要碍于家长的尊严和面子,而不顾孩子的心理健康,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价值观强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