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情感的培养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由于它的先天遗传的性质决定了它比语言出现得更早,并更早地起作用。埃里克森在描述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指出,个体基本的信任感产生在乳儿期,自主感产生在婴儿期,主动感产生在学前期,如果失去在特定时期的培养,幼儿的情感就不易得到良好的发展。从平时的感性经验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幼儿心理表象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对事物的知觉、想像、思考依赖情绪火花的点燃,受情绪的影响很大。幼儿期的自我中心实际上也就是以自我欲望为中心,以自我情绪为中心。由此可见,幼儿期主要是情感期而不是
2、理智期,所以早期教育的起点始于情感培养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幼儿来讲,即将面临的是更为激烈、更需要合作、更具挑战性的竞争社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从小具有积极开朗的性格,富有爱心,懂得理解,充满自信,此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因而,在幼儿期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情感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一、幼儿园情感培养的目标根据情感教育的五大规律,即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外化与内化的互动、发生和发展的程序性、情感体验的积累、认知的触发条件作用,我们实践并确定了凭借情感体验之后能充分习得的情感培养目标。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感通过培养幼儿
3、的自信感,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对别人、对集体是重要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相信自己只要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够成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之后,心里感到快乐和自豪。(二)培养幼儿的信赖感通过培养幼儿的信赖感,使他们能喜欢并亲近父母和老师,乐意接受他们给予的爱抚;喜欢与小伙伴们交流,并乐意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他们;有了不会做的事,主动请亲近的人帮助,并为此感到快乐。 (三)培养幼儿的合群感通过培养幼儿的合群感,使他们感到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是件高兴的事;在活动和游戏中乐意遵守规则,并能宽容别人的无意过失,从中体验到相互合作、谅解的愉快。(四)培养幼儿的惜物感通过培养幼儿的惜物感,使他们从小养成保护周围环境
4、和动物、植物的习惯,体验到优美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爱惜劳动成果,对被损坏的东西感到可惜,并对自己损坏物品的行为感到内疚。(五)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让他们学会当别人高兴时能表示快乐,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当别人伤心时,会表示安慰:能同情周围较弱的同伴,并能主动地接近他们。 同时,通过教师高尚、美好的情感,折射出真善美的光芒,以此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其乐于接受教育,让幼儿在这流光溢彩的情感世界里漫行,从而使情感教育取得实效。 二、幼儿园情感教育的操作模式幼儿的情感内容是丰富的,情感发展是不稳定的,这注定了我们的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适时、适地、适境,灵活多变,有针对性地进行。
5、例如:用亲情来感染幼儿,从而教育他们要尊老爱幼;在比赛失败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克服困难,从而树立自信心;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发生了争执,要引导幼儿珍惜同伴友情,学会宽容;等等。于是,我们认为在幼儿的情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要抓关键,抓核心,以促进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以体验为核心的情感教育活动操作模式幼儿情感体验对幼儿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情感体验是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和主线。把社会期望的价值内涵渗透于幼儿能理解的具体情境中的物及二者的关系上,让幼儿身临其境,是符合幼儿情感体验的特点的;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可以直观地把握并体验浓浓的情绪气氛;互动过程能帮助幼儿情感体验的深刻性的发展;而成人恰
6、到好处地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认同,促进幼儿的恰当表达和目标的内化。在这种体验过程中,成人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它的效果却胜于说服教育和行为训练。 (二)操作模式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幼儿阶段的学习课程是广义的,是正式与非正式的结合,所以,这一体验模式的使用也是广义范畴的。我们既可以在正式的教育过程中运用,也可以将它运用在非正式的教育过程中。它的目的是最终能使幼儿有所感受,有所体验,由体验的积累形成新的情感。首先是专门性的情感经验活动。它是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情感培养活动,每周1-2次。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了确保有目的、有计划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其二是为了萌发幼儿的某一情感
7、提供一个契机,为以后这一情感的发展做一个先导。在实践中,叫我们回味不尽的是,许许多多的经验活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花仙子姐姐的爱心、小乌龟的成功、婷婷的生日、亮亮的眼睛、玩具总动员等;许许多多的主题活动让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例如,我爱我的幼儿园、祖国河山多美好、冬天的温暖、我是小主人、春天多美好、周围的世界多奇妙、我上小学了等。一个个主题,展示了幼儿多彩的情感世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情绪、情感。其次是渗透性的情感体验活动,即在游戏及其他教育活动时间里,强化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活动评价来增强情感培养意识。这些活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加强情感教育:一是以快乐和兴趣
8、为活动的主导,把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审美情趣作为活动的基本动力性目标;二是充分展示学习性活动内容本身的情感因素,给幼儿以情感上的感染,使他们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还接受了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例如,角色游戏开始了,两个小朋友为了一个角色而互不相让,此时,教师不是简单的干预,而是提供可取的协商、猜拳等有效方法来解决,使幼儿明白在游戏中决不可逞强霸道;又如,借助体育活动,使幼儿体验到自己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成绩,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与同伴紧密合作、为小组争先的愿望,以实现使幼儿合群的目标。另外,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灵活地运用该模式。在这一类的活动中,一方面要在情感目标思想指导下,举办一些以
9、情感教育为目的的日常常规性活动,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例如,举办双周聚餐活动,幼儿自愿报名,主动参与小喇叭广播活动,定时开启共同探索的小问号信箱活动等等。另一方面要结合偶发事件,加强情感的随机培养。例如,当我们发现幼儿每次解、系背部的纽扣都要教师帮忙时,教师就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反复练习,直到成功。自信与成功率是成正比的,因此要多为幼儿创设展示才能的机会,如小画展、舞台表演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露脸,体验成功的喜悦。小小的露脸机会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由此可见,该体验操作模式既可以用于专门的经验活动中,也可以用于日常的游戏、生活中;既可以一次性使用,引发幼儿某一方面的情绪体
10、验,也可以按某一目标多次使用,强化、积累情绪的体验,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较稳定的情感;既可以用在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和形成过程中,也可以用在引导和调节不良的情绪、情感的纠偏过程中。三、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效在实施了幼儿情感教育之后,无论是幼儿的情感素质,还是整体面貌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情感教育使幼儿积累的体验日趋丰富,符合社会期望的需要相对稳定情感能力得到了有计划的训练,因而他们外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出:情感的感受性强,觉察敏锐,较易领悟他人的情感,能较快地激活自己的情绪,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由于情感这一动力机制的促进,使幼儿在认知、语言、品行、体质、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诸多素质都得到了整体和
11、谐的发展。(一)实证性效果在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中,幼儿五大目标的测试结果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经X2检验,均是P001或P005)。而实验园的教师对幼儿进行实施教育前后的目标达成比较,主观判断为:以前大约只有40左右的幼儿能达标,现在至少有90以上的幼儿能达标。(二)教师观察后的效果评价情感教育实施之后,关于幼儿情感行为中的动人事例一直是教师们交流的话题。他们的评价是:幼儿更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了。例如,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在草坪上高兴地转着圈,踩着高跷。呀,佳佳摔倒啦!我来扶。你疼吗?你别哭,是草地不好,把你摔疼了,我们来打它。草坪上许多幼儿围成圈,拍打着那块草地。此情此景让我们体会到的是
12、那种清澈见底的纯情。幼儿能够对同伴友好宽容。虽然游戏时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但是事后常能听到:我们还是好朋友。你是不小心的,我原谅你。幼儿更自信了。在学习活动中幼儿经常抢着说:老师,让我自己来。老师,我能行!他们对教师还特别的体贴关心,老师嗓子哑了,幼儿会互相提醒:嘘,别吵,老师病了,我们乖一点。有的幼儿还悄悄地对老师说:明天我带胖大海来给你泡茶喝。幼儿更聪明了。他们的兴趣广泛、想像丰富、思维活跃,提问质量也越来越高。有位小朋友编了个树上长小鱼的故事,想像奇特,还用到了基因这个专业性名词呢!(三)社会对情感教育的评价家长对幼儿的变化感受最敏感、最深切。一位家长说:你们的情感教育就像一条红线,把孩
13、子们的各种素质串起来了,所以,孩子们的整体面貌都发生了变化。家长一致接受情感教育的主张,他们认为孩子们现在进步快,懂事、体贴人,大方活泼,善于交往,喜欢动脑筋,自信、有主见。更可喜的是我们的教师在孩子们的感染下,教育思想和儿童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老师像妈妈,像姐姐,像朋友,师生情感交融,教师们更能理解、尊重幼儿,工作更加耐心细致,变得更富有童心和爱心。这是师生间爱的交流、自信的激发、宽容的善待的结果。说起自己班上的幼儿,教师们侃侃而谈: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和可爱之处,让我挑谁好、谁不好,我真的挑不出,我觉得他们都很聪明,都是好孩子。我们深深地感到,幼儿情感教育不仅是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有效开展的新路,也是幼儿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