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小学化自从家中有了上幼儿园的孩子,爸爸妈妈们相聚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是讨论幼儿阶段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到了大班这一年,一些家长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数学计算、英语单词时,就开始心里发慌:我家宝宝要不要去学呢?好像人家都在学啊?现在不学,到了小学会不会吃亏啊?提前学小学的知识,也许孩子以后负担会轻一些吧。要不要为宝宝换一家有识字特色、英语特色的幼儿园呢?.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些疑惑和担忧,反映了当前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有失偏颇的幼儿教育观念。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为什么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呢?为
2、何要去小学化1.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小学生是不一样的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是由其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的。13岁的宝宝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依靠动作进行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因此,13岁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和自己的动作。宝宝的吮吸、爬行、玩耍、游戏,都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这些活动对婴幼儿大脑发育、智力发展都有重要意义。36岁时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儿童会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思考时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也不可能深入事物的内在特征。当儿童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时,往往与具体实物、具体情景联系在
3、一起。例如,当我们问孩子“门外汉”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孩子说:“就是流汗了。”还有的孩子解释道:“就是大力士在门外站着。”另一个则说:“门外站了一个男孩。”正因为6岁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上述特点,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不宜采用类似抽象的知识讲解、书面作业练习的小学化方法。研究发现,对学前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比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效果更好。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脱离具体形象的实物、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也正因如此,幼儿园区别于小学教育机构,采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方式去组织学习。实际上,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具体的活动有助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2.幼儿对文字
4、的认识和书写有一个逐渐萌发展现过程为了给孩子的小学学习做准备,很多爸爸妈妈会让宝宝学习识字与写字。其实,对宝宝而言,学习书面文字与学习口头语言一样,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孩子一开始并不知晓文字的意义和功能。一两岁的宝宝甚至会拽着妈妈说:“妈妈,你穿的新衣服不要给字看,给我看。”这个时候的孩子并不知道文字是什么。也就是说,儿童的“文字意识”尚未产生。当孩子渐渐明白我们嘴里说出的话可以变成某种符号后,他们就会主动在生活环境中猜测、辨认符号(包括图案、标志、文字)的含义。他们也许从经常接触的牛奶盒上习得了“牛奶”两个字,也可能从常看的动画片中熟悉了“神奇宝贝”的文字形状。因此,早在接受正式
5、的小学语文教育之前,幼儿就已开始接受文字的概念,建立口语和书面语的对应关系,等等。研究发现,儿童对文字的认识和书写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美国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这一过程被称为“读写萌发”。这种观点认为幼儿学习读和写并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突然发生的,而是有一个在生活中持续萌发展现的过程。也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就已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了,并且这种读写能力是逐步发展提高的。让我们用孩子自己的“作品”,来展示其书写能力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我们长期收集的幼儿书写案例中,不难发现儿童对汉字的形态、线条,如方块结构,线条组成的方式,象形图案的运用,线条、图形和笔画的结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
6、书写规则,标题和正文的书写格式等书写能力,是逐渐萌发展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文字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越来越精细、准确,对文字运用的敏感性也越来越强。台湾学者洪兰教授曾介绍这样一项研究:4岁前接受小学化的识字训练、会认很多字的孩子到小学二年级时,在学业成绩上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在学习态度上却有显著不同。他们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也就是说,超前识字,特别是小学化的识字训练,会扼杀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他今后的学习态度。3.幼儿学习数学并不等于练习计算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很多人学了一辈子数学,学到的只是计算。”的确,在很多家长眼里,学习数学似乎主要就是加减乘除的运
7、算而已。父母对幼儿数学教育的认识,基本上等于“认识数字、练习算术”。但是令一些家长疑惑的是,为什么已经教会孩子10以内,甚至20以内的加减了,让他用5元钱在超市买东西,却常常算不出该找多少零钱呢?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幼儿会进行抽象的加减运算,但实际上并不知道数学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含义。换言之,孩子并不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换算有什么用。因此,学会加减运算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的本质在于抽象性,它是人类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寻求解决。数学思维方式的抽象性、精确性、逻辑性的特点,帮助我们准确、概括地认识现实世界中各种
8、事物之间的关系。由于学龄前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及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数学概念在他们脑海中,还不能成为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必须借助具体的动作、生动形象的实物和场景。家长们可能都会观察到,孩子们最初学习数数时,就是借助手的点数动作进行的。直到幼儿阶段后期,孩子的计数能力较为熟练时,动作才会慢慢内化,变为在心中默数。虽然我们说数学知识是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抽象,然而年幼的孩子对抽象意义的理解,却需要从具体的事物开始,并需要丰富多样的经验。如果缺乏这些丰富的经验,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不承认6颗葡萄比3个苹果的数量多,理由是葡萄看上去占的空间小。还有的孩子认为
9、锐角三角形不是三角形,因为他说没见过这种形状。这往往是因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用实物进行动手操作的经验。由此看来,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是离不开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引发的数学问题,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展数学的概念。所以,高度抽象的小学化数学教育不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爸妈可以怎么做1.和孩子一起发现、讨论生活环境中文字符号的含义如前所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语言文字的学习了。爸爸妈妈们可以利用孩子生活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文字符号,和幼儿一起讨论它们的含义,并运用这些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公交站台等车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站牌上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和孩子一起阅
10、读图书时,去发现目录的用法、讨论题目的意义、欣赏语言的美感;去超市购物时,可以领着孩子观察商品包装上的商标、价格,等等。2.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涂写文字符号幼儿对文字概念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不同阶段的幼儿书写作品,其实就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接受过程。因此,爸爸妈妈们要允许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识别、理解、涂写文字符号。不要苛求孩子迅速、准确地认识大量汉字,也不必要求他们会写标准、规范的汉语文字。随着幼儿文字意识发展、文字概念的习得,以及文字视觉辨别能力的生动发展,他们会逐渐修正、调整自己,逐步接近规范正确的文字运用方法。3.鼓励孩子用操作、探索的方式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数学问题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玩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家里买的一个香瓜切一刀,变成了两片,切两刀会变成几片呢?小宝宝的衣服上有几粒彩色的扣子,爸爸妈妈们可以和他一起数一数:一粒红扣子、一粒蓝扣子、一粒红扣子、一粒蓝扣子。当你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时,可以让孩子试试两个全等三角形搭成一个大四边形,也可以多放几块积木让他试试别的玩法,能不能搭出一个正方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