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意义幼儿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手工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并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各种艺术造型的活动。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发明性思维、形成积极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手工活动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营造愉悦的手工活动环境,激发幼儿手工活动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幼儿对手工活动感兴趣,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投入、积极参与
2、。幼儿园的环境属于隐性课程,它对于幼儿的情绪、个性以及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我们注重为幼儿营造了愉悦的手工活动环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 为了让幼儿感受各种手工作品的美与趣,我和同事们收集了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纸贴画、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环保作品、折纸剪纸作品等,张贴悬挂在教室里、走廊里,区角里,为幼儿营造了愉悦的手工活动氛围,让幼儿主动去欣赏、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如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红色的纸剪贴出漂亮的花,用绿色的 undefined 2 纸贴出可爱的小青蛙,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许多鱼,用小果冻河制作了成串的风铃,用胶带
3、纸芯制作成拨浪鼓等,并把它装饰在活动区。当孩子们走进这样教室时,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哇!真好看!啊!真漂亮!”他们会用小手去触摸,去玩,“你看!是卷筒纸的芯做的”,“还有果冻盒”,“哇!原来没有用的废旧材料也能做成很美丽的作品。还说说:“要是我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该多好啊!”显然他们是喜欢这些作品的。由于环境的作用,加强了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培养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精神环境。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判断,建立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幼儿的时间支配权,留给他们自己活动的时间;尊重幼儿
4、的动手权,不越俎代庖;尊重幼儿的发言权,允许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幼儿的建议权;尊重幼儿的作品权,民主公正地评价幼儿作品等。教师以一颗浓浓爱心来看待幼儿的种种表现,为孩子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鼓励支持的精神环境。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习得手工活动技能。 陶行知先生指出,孩子只有在动手中才能获得成功,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他们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动手能力也在逐渐的增强,但每个孩子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对于手工活动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当孩子已经产生一定的兴趣时,就要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方法才能更 3 好的进行手工活动。
5、 1、运用游戏,学习基本技能。 手工活动能否顺利展开,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技能。由于手工活动综合了折、剪、撕、捏、贴等各种技能技巧,剪又包括对折剪、目测剪、多折剪、镂空剪、对折剪等。于是,我利用各种废旧纸张让幼儿从简单的技法开始,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学习撕、折、剪、贴,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手工活动的操作技能。如为了练习撕的技巧,我设计了 “撕面条”活动,我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告诉孩子,“今天请你们来当面点师做面条,看看哪个师傅做的面条又长又细”,孩子们很开心,人手一张广告纸开始有模有样的操作起来。当一碗碗又细又长的面条展示出来时,孩子们有说不出的高兴。随
6、着基本技能的逐渐掌握,孩子们创作的作品也逐渐增多。广告纸做的“可爱的小鱼”,报纸撕的“下雨了”一件件作品看似稚嫩,却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从简到难,注重循序渐进 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对手工活动技巧的掌握也有所不同,我在制订计划时,就根据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因人而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新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制作手工作品的技能。我先让能力弱的幼儿,剪一些比较单一的物体,再从单一的物体发展到较复杂的,渐渐地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我再引导孩子制作简单的纸贴画,如纸贴画花的制作,能力强的孩子选用在彩色纸上画出整朵花的方法,然后剪下纸上 4 的花贴于底
7、板上。能力一般的孩子由于画画基础不好,无法画出很完整的一朵花,我就告诉他剪些圆圈,若干个小圆圈拼贴起来也是一朵花。之后又让他们用生活中吃剩的瓜子壳来贴花,尽管后者的作品是那么的简单和零碎,但是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感觉,对手工活动有了信心。 3、给足时间,鼓励大胆创新。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作为教师应确定主题,教给幼儿制作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例如:在花的制作中,让孩子先剪贴一朵,可以是大花,也可以是小花,刚开始孩子们的作品都是单一的,一件手工作品中只出现了一样物
8、体,我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作品后,想一想怎样让它更漂亮?幼儿在我的启发下想出了加一朵花,还用糖纸剪出了美丽的蝴蝶等内容,设计出了“三只蝴蝶”、“小花园”等画面,逐渐从无目的、无意识地剪转入有目的、有意识地剪贴。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但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也充分发挥了想象,使作品更加丰满。 三、组织共同交流分享,体验成功快乐。 分享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作为完整儿童,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条件。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时,孩子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厚。 5 如同样是羽毛球,为什么有的
9、孩子用它做出了美丽的“孔雀”,有的孩子用它做出了“蝙蝠”。又同样是“孔雀”,为什么有的孩子是用一次性杯子做的,有的是用废旧手套做的。我组织孩子们把自己的构思、表现手法和同伴们交流。通过交流,孩子们不仅在制作技能、制作策略上有了借鉴和提高,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四、正确评价,鼓励创新。 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本方法是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每次活动过后,我就把孩子们成功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放在“小巧手”区角里或者张贴在其他活动区里,引导他们相互欣赏,并邀请其他班的幼儿来我班欣赏,使幼儿互相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
10、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一次,我让幼儿制作一幅剪贴画小青虫的手工作品,并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墙面,看看谁的最好看,结果有孩子发现了,“老师,他的小青虫有好几条”,“她的小青虫身上有穿裙子的”,“他的还戴眼镜的,我也要再贴一些”孩子们的想象里是丰富的,但一个人的想象是有限的,同伴间的相互观察和比较,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诚然,他们的手工作品不可能像成人的作品那样技术精湛。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看到即使其制作还不十分完美,但只要构思新颖,有发明性,资料运用恰当,情思与技巧达到意趣天成,就应该算是佳作。那种以制作技能技巧水平高低为规范来衡量幼儿的手工作品水平的做法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