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PPT)一、什么是区域活动?我们所说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孩子体验发展的媒介,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活动,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教师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难的任务。区域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地向自己挑战的人。另一方面,促使幼儿能主动与
2、他人建立联系,并在人际交往冲突中,通过坚持、妥协、形成一致意见、分头行动等过程,学会合作分享。二、区域活动现状:流于形式,有内容而无实质. 1、区域设置不科学合理区角利用率低。区角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这已成为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共识。但在区角的创设与利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区域设置上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如美工区、建构区、科学区、阅读区、语言区等,而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教师们花了很多的精力收集、制作,为区角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然而,为了更好的保存这些材料,不
3、被幼儿破坏,有的幼儿园却限制幼儿每周只玩2-3次,没有把区角资源充分利用起来。2、材料投放盲目,缺乏更新。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探究结果与教育目标的一致。而一些幼儿园在材料投放上缺乏目的性、层次性、灵活性,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活动区域材料的收集整理是一项十分琐碎、麻烦的工作,因此有的幼儿园把收集的材料一放就是二、三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3、教师把握不好指导的原则和策略。区角活动中教师未能注重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给予适时、适宜
4、、适度的指导,指导的随意性强,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指导随意性大,未能及时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只是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的角色。没能把握指导中的原则和策略。那么,教师如何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使孩子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积极主动又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区域活动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三、区域活动应解决的几个问题:1、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应的区域2、如何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3、如何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学习真正起到支持作用?
5、四、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的途径:1、变教师角色 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
6、。比如:科学区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
7、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2、发挥幼儿主体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 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
8、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
9、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得到更大的发挥。3、科学设置活动区:活动区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幼儿活动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幼儿园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使之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兼具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的有特色的空间,促进不同幼儿的发展。各个区域的创设应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区域活动应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设置,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让幼
10、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环境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布置。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可设置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而在有趣的车主题活动中,可设置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
11、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
12、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4、材料的提供应多样性、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挑战性(1)、预设材料与主题目标的整合教师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的游戏环境和提供的操作材料,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结合开展的各主题,将各主题中可以组合的目标进行整合。如开展的主题“我爱我家”中,可预设一个“动物搬新房”的游戏材料,在设计时我们就将“认识门牌号码”的目标与“认识农场中的动物”进行整合。通过操作幼儿既
13、认识了门牌号码,又对农场中的家畜、家禽及有关农场的知识有所认识。起到了既巩固本主题知识又激发了幼儿对探究下一主题的兴趣,同时也扩大了材料的多功能性,延长了材料的使用时间。(2)、生活化的游戏材料。 比如:在“娃娃家”的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安全感的、有“家”的特质的环境:小柜子、小桌子、小床等各种熟悉的小型家具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随意的氛围,让幼儿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完全融入到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到镜子前梳梳头,给娃娃喂饭,哄娃娃睡觉,抱着娃娃去小医院看病等,在这样的情景中孩子们更加自由,更加自主,在呈现生活经验的同时又获得新的经验。另外在“小医院”游戏中,除了提供一些仿真
14、玩具以外,还投放了实际生活中使用的真实用具,如医生、护士服、针管、听诊器等,这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真实物品,让孩子感到无比亲切,使幼儿在真实物的操作摆弄中获得感知觉发展,幼儿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也非常喜欢。(3)、体现层次性的活动材料。 通常我们理解的多层次大多是指不同材料,设计时的难度不一。其实在同一种材料中也可设计出不同的层次。比如在生活区“美丽的项链”这一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色珠子、吸管、细电线、尼龙线、毛线等,我们将这一游戏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选择毛线或电线随意串扣子,体验串扣子的乐趣。第二阶段:教师提供各类图卡,幼儿按照图卡进行串扣子活动。第三阶段:自
15、己设计排列规律,正确记录。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多层次需要又能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节约了资源,大大延长了材料的使用期限,提高了材料的使用价值。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区域活动就是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所以,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深入了解幼儿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准备做什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探索、发展。例如:在曾观摩过的“快乐小巧手”的玩面活动中,除了给幼儿提供了面团外,还为他们提供了辅助材料:小动物模具、小工具、各种豆子等,让每个幼儿都
16、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按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模具来扣印。这样,每个幼儿既不会因完不成任务而自卑,也不会因满足不了需要而苦恼。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以看出,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体现因人施教的思想,做到难易结合,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的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4)、常换常新的活动材料。 无论多么有趣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也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当幼儿对原先投放的材料兴趣减弱时,应该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新的兴趣和需要,改进和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
17、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幼儿喜欢剪贴,教师就在美工区投放彩色手工纸和剪贴工具,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和转移,增加一次性的纸杯、纸盘、纸筒、盒子、彩色纸等材料,以提高幼儿兴趣。 因此,区域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给与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勇于创新。如:卫生纸筒,蛋糕盘它虽然看似简单,其貌不扬,但在孩子的手里,就会变成漂亮的娃娃、美丽的小企鹅,一个土豆、桔子经过孩子们的创作就变成了一只小刺猬、一朵美丽的小花。这些生活化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5、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
18、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
19、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区域活动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五、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1、要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2、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幼儿园条件之不足。3、要坚持必要的教育管理。4、要时刻注意幼儿的活动安全。5、要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要急于提供答案。6、要注意发挥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7、要注意进行个别指导。8、要进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只有这样,区域活动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