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指导策略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摘要:提问作为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的提问方式能够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效的教学。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集体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教师的高效、有意义的提问指导形式不容忽视。关键字:集体教学;提问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对于教师而言,集体教学的优点在于易观察、易组织、较高效;而对于幼儿园学习的主体幼儿而言,集中教学能够在各种低结构化的游戏学习之余,较快速的达到经验分享、借鉴的目的。作为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教师紧贴主题、充满趣味、有效分层、
2、兼顾全体的提问,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活动中的有效提问、巧妙回应和追问,更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鼓励幼儿不仅在知识的广度,也在思维的深度上有所探索,有效支持和推进幼儿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集体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教师的高效、有意义的提问指导形式不容忽视。一、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出现的常见问题好的提问应起到引领幼儿自我思考的作用,使的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学习的内容。而低效的提问不仅不能促进幼儿学习,反而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分散幼儿的注意。通过观察和记录,笔者发现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容易在以下几点上产生疑惑,影响教学效果。1.教师提出
3、问题的目标不明确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但对于“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何联系”、“提出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却不很清晰。有的教师只把提问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认为“不提问就不叫上活动”,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这就导致教学中设计的问题目标不明确。 缺乏明确目的性的提问往往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教师抛出的问题不易得到幼儿的有效回应,反而把孩子的思路一下扯开,成为进一步开展活动的阻碍,如: 教学活动小松鼠摘果子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提问来进行导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它是一种小动物,有大大的尾巴,尖尖的嘴,你知道他是谁吗?”幼儿:“狐狸”教师:“
4、他会爬树哦。”幼儿:“猴子?”幼儿:“猫咪。”教师:“它尾巴大大的,嘴巴尖尖的,会爬树,还爱吃榛果,它是谁呢?”幼儿:“松鼠啊。”显然,这个提问的方式本身也存在着问题,但是细究根本,这个提问与活动的内容关系不大,回答提问的思路也并不能体现提高幼儿逻辑推理能力、根据经验检索信息的意图,本身并不具备教育意义。而教师的目的也只是想引出小松鼠的角色形象,但却兜了一个大圈才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打乱了活动的整体节奏,这个提问,就显得失败和多余了。2、教师提问的内容流于表面,缺乏引导性,达不到应有的指导效果。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带动幼儿的思维发展,通过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流于表面的提问会令幼儿失去学
5、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中班绘本活动鼹鼠爸爸的鼾声中,在可爱的小动物形象的激发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绘本本身具有一个反复的结构,因此每当看到鼹鼠爸爸睡觉那一页时,老师就会问幼儿同样一个问题。师:“小朋友,你们看鼹鼠爸爸睡着了吗?”幼儿1:“我看见它闭着眼睛了,所以睡着了。”幼儿2:“我觉得它睡着了。”师:“对啦,鼹鼠爸爸累的睡着了” 通过观看整节活动,我感觉活动的整体步骤就是重复:“鼹鼠爸爸睡了吗?”“睡了”。反复几次,孩子也愈显昏沉 其实可以看出,教师原本是希望通过反复的提问提示幼儿对画面进行详细的观察,进而感受与理解绘本中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实际上是有意识地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细节
6、并理解”为目的的。但是这个提问却在不断重复“鼹鼠爸爸睡着了吗?”这浅显问题上停滞不前,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引导。3、提问的语言不准确,不能突出重点问题与关键问题。在观察中笔者还发现,老师们在准备教案时,问题语言的设计欠斟酌,重点问题与关键问题不太突出。如在中班数学活动树叶宝宝找朋友中,教师在活动前,与幼儿一起捡树叶、收集落叶,回到活动室进行树叶宝宝找朋友的分类活动,目标是让幼儿能够通过反复的观察、把玩,切实体会到树叶的不同,通过比较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活动一开始,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观察一下我们收集的树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儿1:“老师我发现
7、树叶都已经干了。”幼儿2:“老师,老师快来看,这片树叶破了。”幼儿3:“老师,这片树叶上面有泥点。”幼儿4:“老师,树叶上有叶脉。”幼儿5:“老师,我发现树叶的颜色黄了,因为秋天到了。”在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后,这位老师发现不知怎样更好的继续引导,只好自己说:“我发现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在幼儿点头后,教师才按照自己的计划将活动进行了下去。这位教师其实做出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目标也设定得比较具体,过程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但作为活动的引领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对提问语言的把握不够贴切,对问题关键和重点表述不清,另幼儿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答起。著名学者帕林斯卡非常重
8、视教师在交互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指出:“教师应帮助儿童对内容的理解开展讨论,而不是只做字句上的重复;应灵活地利用儿童的理解,使之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应保证交互对话有主题、有方向。这一观点更加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精准,突出重点问题与关键问题,注重提问内容的科学性,这样教学效果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二、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应当遵循的几个规律于要点。怎样能够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呢?著名学者格拉伊赛尔指出,有效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清楚、有目的、简短、有序、发人深省。1.选择合适的提问类型。 提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而开放式提问又包括:a探索式提问b理解式提问c概括式提问d移情式提问。教师在活动
9、设计中要尝试运用多种提问方式,选取适合的提问方式。语言活动有个朋友真好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开放式提问就收到了较好地效果:“青蛙的好朋友是谁?”(理解式提问,帮助探查幼儿是否理解了绘本的主要内容);“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样做?”(移情式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人物情感)通过几个问题将幼儿也带入角色中,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让幼儿在换位思考中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可以看出,开放式的提问有助于让幼儿通过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了他们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而相对地,封闭式提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适用于难度较低,并非重难点,在活动中需要一带而过的问题。2.提问
10、要层次递进,关注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注重提升幼儿的经验。 教学活动中往往有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孩子很难一下子理解,并直接作出回答,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提问上层层递进,用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进行铺垫。如在绘本花园里的春天教学中,教师提问“是谁先到巨人的花园里玩?他们是怎么玩的?”“巨人发现这群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有谁到巨人的花园里玩?它们是怎样玩的?”“巨人发现这些小动物在自己美丽的花园里玩,他是怎么做的?”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开阔幼儿的思路,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通过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为最后总结故事的情感内涵作出了铺垫“为什么说,这就是花
11、园里的春天?”,因为花园里的繁花不再寂寞开放,巨人接受了孩子和小动物在自己花园里的游戏,也就是接受了一种热闹、被人欣赏、受人尊敬的生活揭示了情感内涵“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 与此同时,也规避了“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困境前面比较简单的问题,符合大多数幼儿的能力水平,孩子可以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增强自信,也逐步靠近和理解故事的核心价值。3.把握好提问的精准度,减少“是非问”的次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每一次提问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所以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上要把握好精准度,目的必须要清楚、明确。“是不是”“对不对”“睡着了吗”的提问方式简单粗暴地将幼儿的回答框定在一个狭
12、小的空间中,孩子需要思考的范围小、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就得不到锻炼,问题的“含金量”一下子降低了。4.用“追问”作为回应,让每个教学点“有深度”。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回答不是每次都能答到“点”上,教师要抓住机遇,善于追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和梳理思路。如在美术欣赏活动忧愁的国王中,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从画中看到了哪些颜色。”教师追问:“你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你看到这些颜色还想到了什么。”“对,没错,这些东西都是X色的,它们给人以xx样的感觉,因此我们常用X色来表示这种情绪”。教师通过一些追加问题帮助幼儿梳理对颜色的认识以及颜色与生活中事物的联系,让他们在回答时扩展思维,并提
13、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经验。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幼儿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问,利用适宜的时机有效地追问,那么教学的效果会大大的提高。只有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构建高效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参考文献:1 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51.2 厉凌华.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0(3):60-61.3 杨继英.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及其观念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8,9-12.4 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书,2003(3):16-19.5 马仲红.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史博采,2006(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