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说课 一、说单元要求 七下第一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第一篇邓稼先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撰写的回忆性文章。这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曲情文并茂的知己歌。作者用史诗般的笔调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卓越的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展示和评论,有力地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之旅和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一、说单元要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诗人臧克家的作品。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注古典新义,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投身民主运动,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言说,参加游行示威。一、说单元要求回忆鲁迅先生是
2、作家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的尊敬、怀念和爱戴之情,我们“不仅认识了思想家的鲁迅,也认识了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和作为一个情义深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一、说单元要求孙权劝学节选自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全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孙权的善劝、赏识人才、长者风范,吕蒙的勤奋努力、虚心好学,鲁肃的敬才、爱才。学生能让学生认识到名人的经历或做出的贡献,把握和理解他们的风采、品格、气质和思想情感。年级下册要求
3、训练各种阅读方法,比如精读、略读、比较阅读和浏览,而在阅读策略方面,七年级下册则着眼于养成各种阅读能力,例如字斟句酌、学做批注、熟读精思、确定阅读重点等等。我们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中去确立对应的“语文要素”目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学习精读,通过字斟句的阅读策略,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教师就要教学生抓住小标题、关键语段、句子、词语,借助语言留白,透过语言细节,分析写作手法等具体阅读策略开展高效阅读。我们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中去确立对应的“语文要素”目标。阅读名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
4、学习、生活、治学习惯,这些是十分有益的;也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唤起学生的思想与抱负,反思自身的成长与实践。四篇文章,第一篇是科学家眼中的科学家、朋友眼中的朋友,第二篇是诗人笔下的诗人,第三篇是作家眼中的伟人,第四篇是史学家根据史书改写的成功之作。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名人的经历、做出的贡献和他们的崇高品格,把握课文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思想与抱负,汲取成长的力量,反思自身的成长与实践。2.学习精读方法,通过字斟句,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借助语言留白,透过语言细节,分析写作手法等具体阅读策略开展高效阅读。第一单元教学目标3.通过语言细节的分析,
5、结合人物生平和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特征,分析人物的精神风采,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4.了解不同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传达的所思所感。二、说教材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语言优美流畅,变化多姿,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从而表达作者对邓稼先的敬佩、怀念和朋友间的浓情厚意。文章标题亲切自然。“两弹元勋”或“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二、说教材从整体上看,文章的组织结构形式十分独特。六个小标题醒目又中心突出,还是文章各部分的文眼。第一部分从“任
6、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写邓稼先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两弹”元勋,写邓稼先生平经历与贡献。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邓稼先的品格与气质。二、说教材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写作者感情震荡,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写邓稼先的创造才能、坚强意志、坚定信念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是对邓稼先的总结评价,也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二、说教材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文本“分离与组合”的能力则是语文教师的“内在功力”。一个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潜伏在文本的各处,分散在文本的各个片段中,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要有“分离与重组”的思维观念,从
7、整个文本中分离出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同时分析彼此之间的关联,再进行内容或与价值的重组。二、说教材文章的六个部分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邓稼先的卓越功勋(第一、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侧面表现)、邓稼先的品格气质(第三、五部分)、作者的评价与情感(第六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主问题进行贯穿与关联。文本中有些关键语段与词句往往关乎文本结构、作者情感、语言技巧、作品主旨等,是深度解读文本内涵的钥匙,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也是引爆学生思维的助燃剂。二、说教材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巨大贡献”直接指出邓稼先的卓越功勋。“鲜为人知”暗含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正因为邓稼先为
8、人的高贵品格和崇高气质,才能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才能做出巨大贡献。二、说教材为了突出邓稼先的地位与贡献,文中很多句子独立成段,十分特别和醒目。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二、说教材文章还从多个角度运用了衬托手法刻画邓稼先形象。比如第三部分用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衬托邓稼先的朴实谦逊的气质与品格,第五部分写蓬断草枯、风沙呼啸、气温极寒的工作环境,衬托邓稼先工作意志之弥坚,内心的热爱与坚守。二、说教材体会作者的情感,也是文本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要
9、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特性,作为评传本文既写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所以,文章中有不少作者的评价性文字。比如肯定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作者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二、说教材此外,要关注情感的聚焦点。比如文章第四部分,作者收到邓稼先的“澄清信”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 1959 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杨振宁顿时热泪满眶,乃至到洗手间整容。杨振宁为何而哭?因何情不能自已?作者说:“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三、说学情
10、其一,文章用六个小标题串联,六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六个部分与作者的写作用意之间的联系,学生可能很难把握。其二,学生可以感知“写什么”,即邓稼先的经历与贡献以及作者的敬佩之情,但是很少会关注文章“怎么写”,作家怎么写邓稼先的贡献与怎么表达作者的情感。三、说学情其三,学生在课前与课中对邓稼先会有一定的认识,也能感受作者对亡友的深情,但是这种体会很可能会流于粗糙与肤浅。其四,学生还不善于从语言细微处品析文本,所以要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字斟句酌,即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四、说教法与学法一线串珠法,设计主问题。围绕一句话“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1、”,设计主问题。比较法,比如比较第一部分可否删去,比较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讨论法,比如第四部分,讨论作者“热泪满眶”的原因。字斟句酌的方法,鉴赏语言,品味语言。朗读法,调节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与情感体验。五、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小标题和字斟句酌的阅读方法,真切感受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2.依据文本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比较分析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3.抓住关键段落语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对故友的深情厚意。五、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朗读课题,进入课文 齐读课题“邓稼先”,直接进入课文。设计意图:在没有沉入文本语言之前,学生朗读课题“邓稼先”肯定平淡无味。这一
12、简单的设计与结课时再读课题“邓稼先”相呼应。(二)初读文章,感知贡献1.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在形式上有没有不同的地方?2.小标题是每部分的文眼,快速浏览六个小标题,哪一部分介绍了邓稼先的地位和贡献?设计意图:基于文体特征,从小标题上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快速切入文章主要内容之一“邓稼先的经历与巨大贡献”。3.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邓稼先的贡献?请找出来读一读。4.写原子弹与氢弹的两句话的时间为何要具体到年月日?为何要独立成段?朗读时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基于内容整体认识邓稼先的贡献。5.对此,作者又是怎样评价的?设计意图:根据评传的特点,从作者评价性的语言去认识邓稼先。6.说起邓稼先我们首先想
13、到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删去第一部分,直接从第二部分开始写邓稼先,可以吗?设计意图:用百年中国的前后变化,衬托邓稼先巨大贡献。(1)一百年前的中国怎样?你们读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从独立成段的表达,从数字和引号中去认识旧中国和感受作者心情。(2)一百年后,中国人民为什么能站起来?7.总结: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邓稼先的历史贡献。(板书:对比衬托)8.朗读“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引导学生发现反常的表达。设计意图:基于文章特点,基于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达设计问题。9.布置课后作业:(1)给邓稼先拟写一份履历表;(2)思考:课文
14、介绍邓稼先的同时,为何要写奥本海默?第二课时 继续依据对比和衬托写作手法以及字斟句酌的阅读方法感受邓稼先的形象,体会作者情感。(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1.第三部分,课堂可以这样设问:问一:第三部分为何要先写奥本海默?请用“是则是”的句式写下你对两人不同特点的理解。设计意图:从衬托写法中理解人物形象,利用文章的表达形式开发读写资源。(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问二:“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能否删去呢?问三: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同是领导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有历史人物的共性。在上面的交流中我们也认识到他们各自的个性。那么,你更欣赏谁?请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己
15、的看法,利用第三部分材料加以解释分析,培养学生积极开放的心态和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等习惯。比如:我更欣赏奥本海默,因为奥本海默个性张扬,与众不同,这符合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追求。我更欣赏奥本海默,因为奥本海默才学横溢,敢于质疑与挑战权威,比如他的导师玻恩。再如:我更欣赏邓稼先,因为邓稼先为人忠厚平实,谦逊低调。我更喜欢邓稼先,因为邓稼先为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纯正朴实,作者说“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2.第五部分,课堂可以这样设问:问一:邓稼先常年工作在蓬断草枯、荒凉凄惨的沙漠,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
16、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张曼菱“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 邓稼先不仅没有退却,而且面对核试验时出现的问题,他也毫不回避,人们劝他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坚定、执着、无畏、担当 (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问二:这一部分为何要引用古文、歌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将邓稼先的形象放到传统文化背景中进行解读。(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 引用吊古战场文,一是为了表现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二是为了表现邓稼先是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他的身上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引用“五四”时代的歌词,是为了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献身的
17、崇高的精神品质。从而突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3.作者说邓稼先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现在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和两者之间的联系了吗?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是他所以能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一)细读文章,感受形象3.作者说邓稼先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现在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和两者之间的联系了吗?阅读时要抓住关键的语句和段落,通过抓关键字词和句子,对语言字斟句酌,揣摩人物形品性、情怀。(板书:关键句段、字斟句酌、揣摩人物)设计意图:教学内容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整体上理解邓稼先巨大贡献和气质品格之间关系。(一)细读文章,感
18、受形象4.在第四部分中,作者情不自禁,热泪满眶。杨振宁为何而哭?因何情不能自已?作者说“我始终想不清楚”。以小组形式探一探其中的原因。设计意图:运用了字斟句酌的阅读方法,揣摩了了人物心理、情感。既是对邓稼先形象的补充,也是揣摩语言的留白,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朗读课题,结束全文1.屏显文字,第一次朗读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
19、,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二)朗读课题,结束全文2.屏显标题,第二次朗读如果从六个小标题中选一个作为副标题,表达作者的情感。大家觉得哪个合适?邓稼先 永恒的骄傲 (二)朗读课题,结束全文3.作业布置:(1)阅读张曼菱“两弹元勋”邓稼先(2)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请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六、说板书设计 巨大贡献巨大贡献 邓邓稼稼先先 鲜为人知鲜为人知 永恒的骄傲 对比衬托 抓住标题抓住关键句段字斟句酌揣摩人物设计意图:课题“邓稼先”周围的三个词语,分别指向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邓稼先的历史贡献、气质品格和作家情感。同时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语文要素和学习方法也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