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临淄区实验小学 赵秀峰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
2、终身收益。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有些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和研究,但是很多预习都是流于形式,效果自然不敢恭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或预习不充分就进入课文学习。这样学生没有对教材文本进行投入,学生不了解、不熟悉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内容,缺少学习新知识所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是零起点教学,这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缺乏自主探究的信心和能力,教学效率低下。2、学生不会预习,缺少预习的方法。很多学生只是读读课文,或从身边辅助资料中抄一些段意、句子含义、中心思想等,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反而容易让学
3、生养成不动脑的不良习惯。3、教师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预习指导。首先是教师的要求太笼统,仅仅是一句“晚上回家预习第( )课”,没有针对性,缺少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不知所措,再者是对预习缺少相应的评价,对预习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没有检查和落实的措施,导致部分自觉性差的孩子不预习或预习效果差,更加导致了两极分化现象。最后,很多教师对预习的指导“一刀切”,没有照顾到年级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以及课文类型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我校正在实施的“一还五环节”课堂模式构建中第一环节确定为“预习反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疑惑走进课堂。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做好预习非常重要,提高预习的效率就是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4、势在必行。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研究目标:1、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规律,探索适合不同年级的预习能力培养模式。2、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探索适合不同文体的预习能力培养模式。3、引导学生学会语文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内容:1、指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提前对所学课文读通顺、认过生字、能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批注、能通过工具书或上网查阅等获取相关的课外资料,这样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2、一至五年级每级部选择两个实验班,分年级、分文体探索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1). 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小学
5、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及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2).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教师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每次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有必做项和选做项。这样即照顾到优秀生的发展,又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3、设计检查预习反馈表格,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项目,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或认、
6、或读、或问、或交流、或展示资料等,让评价多元化并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三、阶段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形成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2月)。认真学习和领会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完成对课题的论证与构建;撰写论证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织机构,确定研究策略。召开开题会,收集相关资料,各年级设计反馈表格,建立其它研究档案并正式开题研究实验。 第二阶段:深入实验与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按照研究与实验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本阶段的重点是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分年级、分文体建立预习指导的模式。(本阶段具体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预习
7、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请专家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积累过程性研究材料。课题组规范课题管理,不断总结升华,潜心深化出新,保证课题研究与实验如期结题。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实验与研究不断深化、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创立的模式,
8、对课题研究与实验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研究与实验总报告,进行专家鉴定和课题验收。四、研究方法:本实验实践性较强,所以我们打算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资料检索法:从相关书籍或网络上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不断为自己的实验注入新鲜的能量。2、实验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并及时反思调整。3、个案研究法:观察优秀生成功的经验做法,论证后加以推广;观察后进生在实验中的转变。教师要积累相关的课例材料,并要对所观察学生的情况及时反思、撰写教育随笔,积累相关资料。4、实验总结法:对实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查找问题,逐步完善所创建的模式,最后形成小学语文预习培养
9、模式和此实验的结题报告。五、成果形式:阶段性成果:设计比较适用的各年级预习反馈表格、教师指导预习方面的成功课例及经验随笔。最终成果:形成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预习指导模式、小学语文各学段的预习指导模式,撰写出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六、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1、课题指导:王景涛(分管教学的副校长)2、成员分工:赵秀峰:负责课题开展的管理工作,课题论证及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撰写。郭爱华:具体组织课题的开展,制定阶段计划、撰写阶段总结、汇总教师案例及随笔。徐德梅:设计相关实验表格、汇总相关实验经验。高江波、邢红伟、刘玉芳、许金花、谢丽、王芙蓉、郭树珍、徐爱学:收集过程性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
10、汇总分析。七、课题研究的机制保障:1、研究基础:我校于2007年开始进行“一还五环节”课堂教学建模活动,其中第一个环节就是“自主预习”,而且在各学科都有所渗透,语文学科还特别开展了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为主题的校本研讨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研课题的实验工作,积极争取机会让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为实验注入鲜活的信息和灵感。这些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物质保障:学校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网络畅通,实现网络化平台管理,便于实验材料的整理和交流。学校课题实验经费充足,能及时按需拨发。3、实验教师素质:我们课题的研究人员均为区级教学能手或学校骨干教师,既有年轻人的活力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我们有些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些多次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和随笔,还多次辅导学生发表习作。这是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我们课题组中的多人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些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并多次获得各级实验先进集体,有些还在实验研究之中,对课题研究我们不仅有热情而且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