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著导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指南”or“导读”经典常谈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关于朱自清关于经典常谈经典常谈谈了什么读书悟道关于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2年与叶圣陶(教材链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创办新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同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柴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推荐中学生阅读春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求学于北大,留学于英国(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执教于清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典常谈的内容古籍之导言,浅明精要古
2、籍之导言,浅明精要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国语附)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为什么要读经典常谈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继承的难度互联网时代、“快餐”时代读传统文化的需求朱自清先生用独有的视角、文化观、历史观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经典作品的导读经典常谈好读吗?内容精简,基本是“普及”知识阶段所以好读!内容有趣,基本是“讲故事”形式讲论书籍所以好读!内容“亲切”,我们可以看到论语(十二章)孟子(三章)礼记(二则)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鱼我所欲也关雎蒹葭子衿式微这一系列的教材课文与经典常谈的“交集”所以
3、好读!经典常谈内容梳理说文解字第一战国末期:仓颉造字;秦统一后,秦始皇用小篆统一文字;汉末时期,隶书由椭圆变为立方,称为“汉隶”;魏晋时期,隶书变为“正书”;汉晋时期出现了“今草”;晋唐之间,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在晋代称为楷书,宋代称为真书);行书起于晋代,介乎正书与草书之间。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作。许慎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对书中每个字进行说解。该书保留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而今我们认识商周文字、探询汉以来的字体演变轨迹、研究字音、研究字义都需要研究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典常谈内容梳理周易第二
4、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可以辟邪,因往知来,预言吉凶。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经典常谈内容梳理尚书第三所谓尚书“上古帝王的书”中国最古老的记言历史。大多是当时的“官话”与“普通话”的直接记录。尚书记录的大多是号令,是向大众宣布的话,或者君臣相告的话。平时的号令叫“诰”军事的号令叫“誓”君告臣的话叫“命”经典常谈内容梳理诗经第四诗的源头是歌谣。有了文字后将歌谣记录下来,就是最初写的诗。记录歌谣的是乐工
5、(太师),记录的唱本有三百多篇(305),通称为“诗三百”。当时的“诗言志”是教化的意思。“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经典常谈内容梳理三礼第五释义“天地君亲师”,“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代表家族的本源,“君师”代表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天地君亲师”。儒家以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认为礼可以治乱、。儒家的礼很多是理想的。是不通乎人情的,提出所谓“礼教是吃人”的说法,就来源于对礼的不变的认知,礼不能随着发展而发展。礼和乐的关系。“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孔子要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谓三礼仪礼周礼和礼记(大戴
6、礼记和小戴礼记)没有礼法,无法生存;没有礼法,无法办事;礼仪制度在今天的认知经典常谈内容梳理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孔子与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所谓“春秋笔法”就是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有“微言大义”之说。古代史书的价值:征实、劝惩。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大多强调劝惩的作用,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左传是历史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经典常谈内容梳理“四书”第七“四书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庸在礼记论孟为单行)朱注解读的“四书”在于将孔子的理想主义结合了治世的现实主义,在元仁宗皇庆二年的时候被定为科举用书。论语的语录体。孟子的散文体。大学和中庸出自礼记章节。
7、经典常谈内容梳理战国策第八纷乱的战国时代。“战国七雄”秦、楚、燕、韩、魏、赵、齐;“养士之风”盛行;“合纵”的苏秦和“连横”的张仪是策士的代表也是纵横家的代表。“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经典常谈内容梳理史记汉书第九史记汉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纪传体通史,记载自皇帝以来到著者当世(汉武帝),首尾三千多年的事情。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汉时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到魏晋才定名史记)“本纪”记帝王政迹。“表”以年份记录世代。“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记侯
8、国的世代存亡。“列传”记各方面的人物。汉书采用史记体制,但只记载了从汉高祖到王莽篡位的230年,此之后的历史书籍都采用断代制。所以可以称史记汉书为正史的源头。班固著汉书,“燕然勒功”中的铭文就是班固所作。史记更多司马迁的感慨,微情妙旨,而汉书更多就史论史,更加客观。经典常谈内容梳理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士农工商”“思以其道易天下”的诸子百家。士是“专家”是自由职业者。儒家:孔子
9、、孟子、荀子墨家:墨翟。墨家是制造战斗器械和打仗的专家。道家:老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为,不治而治。经典常谈内容梳理辞赋第十一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屈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的一生是悲哀的。他两次被放逐,在其间完成了楚辞中的离骚九章二篇。“离骚”指“别愁”或“遭忧”屈原对君主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屈原将贤臣比作“美人香草”对屈原的认知理想与挫折、困
10、难与执着经典常谈内容梳理诗第十二汉武帝设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庭中有奇树最早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多咏“相思别离、人生无常”,亦有感慨“邪臣当道、贤人放逐、富贵相忘、知音难得等”。诗-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山水田园诗:陶渊明、谢灵运)-宫体诗(南北朝至隋与初唐)-近体诗(律诗、绝句)-宋诗(北宋、南宋)乐府诗和五言诗的关系陶渊明用诗来引领赏味田园;谢灵运用诗来引领品读山水;李白用诗来长舒胸怀;杜甫用诗来抒写时代。经典常谈内容梳理文第十三现存的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讨论:关于这本书的几个问题?什么是经典?什么可以百读不厌?为什么现代人很难欣赏古代文学了呢古诗为什么难背呢?中学生该怎么读古书呢?THANK YOU语文学习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