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最新】精选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 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 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A正确;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B正确;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氢氟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C错误;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视频2.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 明矾作净水剂B.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 漂粉精作消毒剂D.
2、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成Al(OH)3胶体吸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甘油具有强的吸湿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故用作保湿剂,不是化学反应,B错误;C、漂粉精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作消毒剂,起氧化剂作用,C错误;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袋中的氧气,铁粉自身被氧化,起还原作用,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名师点睛】高考命题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点。本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
3、质结合起来,这种考查方式在历年高考中再现率较高,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视频3.3.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
4、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选项A不合理。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B合理。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C合理。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合理。点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
5、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D就是一种固液萃取。4.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只滴加氨水鉴别AlCl3、MgCl2溶液B. 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C. 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A、AlCl3、MgCl2与氨水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B、在蒸干NH4Cl溶液的过程中NH4Cl会分解,得不到NH4Cl固体,B错误;C、酒精和水相溶,不能通过萃取分液的方法将其分离,应该加如新制的生石灰然后蒸馏,C错误
6、;D、可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与胶体,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明确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5.5.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 1H与D互称同位素C.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 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A正确;B、1H与D互称同位素,B正确;C、同素异形体是指由相同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H2O与D2O是化合物,C错误;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0,D正确。答
7、案选C。考点:同位素,同素异形体视频6.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r(W)r(Z)r(Y)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C. Y的金属性比Z的弱D.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作答。【详
8、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为O,Y为Na,Z为Al,W为S。则A、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错误;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错误;C、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NaAl,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正确;答案选D。7.7.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9、C. 转移 D. 定容【答案】B【解析】A、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是左物右码,A错误;B、固体溶解在烧杯中进行,B正确;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D、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中,D错误,答案选B。视频8.8.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答案】B【解析】【详解】A. 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
10、是0.1mol,由于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且水解可逆,因此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原子形成的单质,因此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B正确;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中生成1mol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A,C错误;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错误。答案选B。9.9.下列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氯水 B. 溴化银 C. 氯化钠 D. 氢气和氯气混合气【答案】C【解析】【详解】A. 在光照条件下氯水中
11、的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A错误;B. 在光照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银和单质溴,B错误;C. 在光照条件下氯化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正确;D. 在光照条件下氢气和氯气混合气会发生爆炸生成氯化氢,D错误。答案选C。10.10.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氯气是黄
12、绿色气体,因此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A项正确;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这说明氯水中含有Cl,B项正确;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气体是CO2,这说明氯水中含有H,C项正确;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反应中有氯化铁生成。由于氯气也能把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因此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D项错误;答案选D。考点:考查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评价,氯水的成分。视频11.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 溶解度:Na2CO3NaHCO3B. 热稳定性:HClPH3C.
13、沸点:HClHBrD. 碱性:LiOHBe(OH)2【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A错误;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B错误;C氯化氢和溴化氢形成的均是分子晶体,沸点随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大而升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沸点:HClHBr,C正确;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D错误;答案选C。【点睛】解决此类问题,一是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反常的规律。例如:本题的选项A,一般碳酸盐比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
14、碳酸钙难溶,而碳酸氢钙可溶,但是碳酸钠却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此外,比如碱金属由上向下单质密度增大,但是钾反常等等。12.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 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 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解析】分析: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详解:A项,NaHCO3能与HCl反
15、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的课程理念。13.13.能正确表示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Al和NaOH溶液反应:AlOH=Al3+H2B. 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322H=CO2H2OC.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D. 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3 +Ca2+OH= CaCO3+H2O【答案】D【解析】【详解】A. 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OH2H2O2AlO23H2,A错误;B. 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HCO3HCO2H2O,B错误;C.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Al33
17、NH3H2OAl(OH)33NH4,C错误;D. 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HCO3+Ca2+OHCaCO3+H2O,D正确。答案选D。14.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 H2SO4、NaOH腐蚀品 B. CH4、C2H4易燃液体C. CaC2、Na遇湿易燃物品 D. KMnO4、K2Cr2O7氧化剂【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H2SO4、NaOH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CH4、C2H4是气体,不是易燃液体,故B错误;CaC2、Na能与水反应产生易燃气体,是遇湿易燃物品,故C正确;KMnO4、K2Cr2O7有强氧化性,是氧化
18、剂,故D正确考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视频15.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NH4+、Ag+、PO43-、Cl B. Fe3+、H+、I、 HCO3-C. K+、 Na+、 NO3-、 MnO4- D. Al3+、Mg2+、SO42-、CO3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Ag+与PO43-、Cl-均能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Fe3+与I-、HCO3-均能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K+、Na+、NO3-、MnO4-在同一溶液中,不发生离子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Al3+与CO3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答案为C。考点:考查离子共存。视
19、频16.16.1.8g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1g,该金属是A. Ag B. Fe C. Al D. Na【答案】C【解析】【详解】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即氯气是0.1mol,得到电子是0.2mol,因此该金属提供1mol电子消耗的质量是1.8g0.29g。由于选项AD中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是(g)108、18.67、9、23,因此该金属是Al。答案选C。17.1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 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 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C. 用AgNO3溶液和稀HN
20、O3可检验Cl-D. 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答案】A【解析】【详解】A、NH4SCN用于检验Fe3+,FeCl2溶液中含Fe2+,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A错误;B、KAl(SO4)212H2O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形成Al(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胶体)+3H+,B正确;C、氯化银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用AgNO3溶液和稀HNO3可检验Cl-,C正确;D、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CuCl2和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CuCl2+2FeCl2,D正确;答案选A。18.1
21、8.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答案】B【解析】【详解】A、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B、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C、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D、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答
22、案选B。19.1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选项ABC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KSCN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CO2通过装有Na2O2固体的干燥管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溶液变为红色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发生反应Fe22OH=Fe(OH)2,因为Fe(OH)2容易被O2氧化,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
23、氯水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即氯水的成份是Cl2、HCl、HClO,氯水滴入石蕊,溶液先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色物质漂白,即红色褪去,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KSCN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溶液变为红色,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CO2通过装有Na2O2固体的干燥管,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看是
24、否有化合价的变化,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是解题的关键。20.20.Fe2O3与FeS2混合后在无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是A. 12 B. 235 C. 38 D. 116【答案】D【解析】【详解】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16Fe2O311Fe3O4+2SO2,则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答案选D。21.21.(1)工业上用_和_为原料制取漂白粉,有效成份是_,制备原理是_(方程式表示)。漂白粉用于漂白
25、的时候,最好与稀盐酸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2)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Ca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电子式为_,HCl的沸点比A与H形成的化合物HA的沸点_(填“高”或“低”)。【答案】 (1). Cl2 (2). 消石灰 (3). Ca(ClO)2 (4).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5). 2HCl+Ca(ClO)2CaCl2+2HClO (6). 第四周期第A族 (7). (8). 低【解析】【详解】(1)工业上用氯气和消石灰原料制取漂白粉,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有效成份是Ca(ClO)2,制备漂白粉的方程
26、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盐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漂白粉用于漂白的时候,最好与稀盐酸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lO)2CaCl2+2HClO。(2)Ca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0,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A族,Ca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形成化合物D是CaF2,CaF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由于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HCl的沸点比HF的沸点低。22.22.镁的化合物在化工生产和药物合成上有重要用途。某兴趣小组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SiO3和少量Fe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下:(1)滤渣的成分
27、为_(填化学式),过滤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用NaOH溶液清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清洗原理:_。(2)加入H2O2的目的是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则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3)萃取分液中要用到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洗干净并_。【答案】 (1). H2SiO3 (2). H2SiO32NaOH=Na2SiO32H2O (3). 将Fe2氧化成Fe3 (4). Fe3催化H2O2分解 (5). 检漏【解析】【分析】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SiO3和少量Fe的氧化物,加入40%的硫酸酸溶,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镁、硫酸亚铁、过量的硫酸,滤渣为硅酸沉淀,滤液中加入H2O2氧化亚
28、铁离子,然后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Fe3+,分液后可除去溶液中的Fe3+,分液后水溶液中含有Mg2+,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生成MgCO3沉淀,干燥后得到MgCO33H2O。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废渣的成分为硅酸,化学式为H2SiO3,硅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O32NaOHNa2SiO32H2O;(2)在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本身被还原为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是铁离子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
29、检查是否漏液。【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及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明确流程中的方法和基本操作、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23.23.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和FeO42-的性质。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将FeCl3晶体溶于浓盐酸,再稀释到需要的浓度,盐酸的作用是_。(2)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后,取C中紫色溶
30、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方案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方案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由方案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还可能由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方案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根据K2FeO4的制备原理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得出:氧化性Cl2_F
31、eO42-(填“”或“”),而方案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答案】 (1). 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2). 抑制铁离子水解 (3). Fe3+ (4). 4FeO42+20H4Fe3+3O2+10H2O (5). 排除ClO的干扰 (6). (7). 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解析】【详解】(1)氯化亚铁易被氧化生成氯化铁,因此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的目的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则将FeCl3晶体溶于浓盐酸,再稀释到需要的浓度,盐酸的作用是抑制铁离子水解;(2)I.方案I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a中含Fe3+。但Fe3
32、+的产生不能判断K2FeO4与Cl发生了反应,根据题意K2FeO4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被还原成Fe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能的反应为4FeO42+20H4Fe3+3O2+10H2O;II.产生Cl2还可能是ClO+Cl+2H+Cl2+H2O,即KClO的存在干扰判断;K2FeO4微溶于KOH溶液,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KClO、排除ClO的干扰,同时保持K2FeO4稳定存在;制备K2FeO4的原理为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在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1价,Cl2是氧化剂,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至+6价,Fe(OH)3是还原剂,K2FeO4为氧化产物,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得出氧化性Cl2FeO42-;方案II的反应为2FeO42+6Cl+16H+2Fe3+3Cl2+8H2O,实验表明,Cl2和FeO42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对比两个反应的条件,制备K2FeO4在碱性条件下,方案II在酸性条件下;说明溶液的酸碱性的不同影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