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西城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 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
2、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 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
3、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四十九【注】指使:当时戍边军队职务。面涅:脸部瘢痕。狄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过而被刺字充军。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战安远,被创甚被:遭受B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益:更加C揖曙起,按以败亡状按:按照D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一:全都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时偏将屡为贼败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
4、人B青以指使见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C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溃于昆仑关D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韩琦、范仲淹一见到狄青就认为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重B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了C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D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把失利原因都推给孙沔,后退到自己仿佛不在意结果一样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青曾经获得尹洙的赏识,后来又得到了范仲淹的指点。B狄青不愿去掉脸上的瘢痕,以此提醒自
5、己不要忘记过去。C狄青先是提振士气接着麻痹对手,一举取得昆仑关胜利。D狄青深为军中将士所信服,声名更是震动中原边疆各地。10本文中写了狄青这一人物的哪些过人之处?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6分)答: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7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论语公冶长)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
6、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7分)答: 二、(25分)6(3分)C 7(3分)B 8(3分)D 9(3分)B10(6分)答案要点:善于骑射,屡经战阵,所向披靡。虚心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奋斗不懈,出身低微,终成栋梁。治军严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率先垂范,同劳同苦,深得人心。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11(7分)第一问:(3分)礼、德、安贫乐道、学习方法、谦虚好学、学以致用。 评分标准:一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得3分。有其他答案,言之
7、成理亦可。第二问:(4分)围绕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可以不拘于此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现。评分说明: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附一:文言文参考译文狄青是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宝元初年,皇帝下诏挑选卫士参加戍边军队,(后来)任命狄青担任延州指挥使。当时戍边的将领多次被贼军打败,士兵们大都畏惧胆怯,狄青出战经常自己做先锋。一共四年,前后经历大小二十五次战斗,八次被流箭射中。曾经在安远有一场战斗,狄青身体遭受很重的创伤,但是一听说敌人来犯,马上起身上马奔赴战场。他在贼兵中出入,贼兵都纷纷溃散没有人敢阻拦他。尹洙担任经略判官,狄青凭借延州指挥使身份进见。
8、尹洙和他谈论军事,认为他非常擅长,就向韩琦、范仲淹推荐说:“这是良将之才。”韩琦、范仲淹一见狄青就认为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重。范仲淹拿左氏春秋送给他说:“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了。”从此狄青改变平日志向去读书,全面透彻地了解了秦、汉以来将帅的用兵策略,他也因此而更加知名。狄青从行伍中奋斗起家,十多年就显贵了,这时脸上刺的墨字还在。皇帝曾颁布文书准许狄青敷药除去字迹,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凭借我的功劳来提拔我,不责求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只是因为这刺下的墨字的不断激励罢了,我希望留着它们用以鼓励军中其他的将士。”不久狄青凭借彰化军节度使的身份管理延州,后又
9、被提拔担任枢密副使。皇祐年间,广源州蛮谋反,岭南局势动乱。狄青奏上表章请求前去平定。狄青告诫将领们不要胡乱同贼兵作战,要听从自己的排兵布阵计划。广西的陈曙趁狄青还没到任,就带领八千步兵向贼兵发起攻击,结果在昆仑关溃败。狄青说:“命令不加整饬,是军队失败的原因。”早晨在堂上会合诸将领,将陈曙等人集中起来,审查失败逃亡的罪状,将他们赶出军门处斩。接着指示放下铠甲,命令军中休整十天。敌方窥探的人回去报告,贼兵方面认为朝廷军队没有马上进发的动向。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贼兵失掉险要关隘之后,全都出来迎战。狄青手执白旗指挥骑兵,直冲贼军左右翼,出乎贼兵意料,大败贼兵,追逃奔袭
10、溃败的贼兵达五十里之远。回到京城,皇帝嘉奖了狄青的战功。狄青为人谨慎缜密很少言语,谋划事情一定看清机会以后才去施行。调度军队时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常常同士兵一起忍受饥寒劳苦,(因此)即使敌人突然侵犯他们,也没有一名兵士愿意落后于前面的人。因此狄青出战时大多会有战绩。狄青尤其爱把功劳推给偏副将领。当初,他和孙沔打败了贼人,计谋完全出自狄青,贼人被平定后,狄青把归劳都推给孙沔,自己仿佛是没出过什么主意的人一样。孙沔起初赞叹他的勇敢,这件事之后又佩服他的为人,自认为比不上狄青。熙宁元年,宋神宗考核排列之前各时代的将帅,认为狄青起于行伍之间却能够声名震动中原和边疆各地,为人深沉又有智谋,能够凭敬畏谨
11、慎保全终始,感慨之下非常追念他。延庆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随园四记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1】”,黄鸟且然,而况与人!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2】之勿虞
12、,若是者于夏宜。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3】,弃者如彼,成者如此。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宜为文纪成功,而分疏名目,以效辋川云。丙戌三月记。(取材于袁枚的随园四记)注释:【1】于止知其所止:语出大学,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2】蕴隆宛暍:覆盖了高地解除了暑热。【3
13、】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多次与人合作,清理园子。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高楼障西障:遮挡B.不能止吾足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C.后虽有作者 作者:记载随园的人 D.宜为文纪成功 纪:记载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尽天地之藏惟蕴隆宛暍之勿虞B.黄鸟且然 对之时倜然以远C.园悦目者也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D.奥如环如竹万竿如绿海8.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是者于行宜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B.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既然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C.目有雪而坐无风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
14、觉不到寒风D.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从人的欲望谈起,认为眼睛能看尽天地之间。B.园中的景点排布,是参照孟浩然“辋川别业”而来的。C.随园幽深回环,适合弹琴读书,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D.作者晚年安居在随园中,表现出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10.仔细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1)随园的妙处在于和。(2分)(2)请概括“是数宜者”中的“数宜”的具体内容。(4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归纳概括孔子对于“为政”的思想。(6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15、众星拱之。(论语为政)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6.(3分)C(修造随园的人)7.(3分)C(代词,的地方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标志B.代词,这样;的样子D.的样子;好像一样)8.(3分)B(既,已经)9.(3分)B(王维,不是孟浩然)10.(6分)答案要点:“悦目”“藏身”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答案要点:适合行走 适合静坐 适合四季居住 适合风雨之时游玩评分细则:一个要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1.(6分)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用
16、“德治”来治理国家,是为政的根本原则。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威信,以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拥护。(统治者若实施德政,老百姓就像众星拱北辰一样拥戴。)2.实施德政的基本方法,惠民爱民。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3.实施德政的原因,强调以德化民,以礼育人。(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惩罚民众,老百姓可以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会感到犯罪是羞耻的;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仅懂得做坏事羞耻,还会自觉的遵礼守法走正道。)评分要点:1.“德政”是孔子的根本主张2.实施“德政”的方法3.实施“德政”
17、的原因,以礼育人。评分参考: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直接翻译原文,可酌情扣分。附:文言文译文在人的欲望之中,只有眼睛是没有穷尽的。耳朵、鼻子、嘴巴,它们的欲望都是很容易满足的。眼睛向上观看,向下窥视,能够看尽天地之间的事物,但是这些足以满足眼睛的欲望吗?然而古代的圣人把观看东西这一能力赋予眼睛,也一定会把艮授予它。艮就是停止。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黄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园子是用来愉悦眼睛的,也是用来栖身的。人的寿命不过百年,能够愉悦眼睛而又与四季分不开的是园子,能够寄居一身而又不免行走的是园子。如今看我的随园,幽深回环,一间房子看完,一间房子又接着出现,园中参
18、杂着像镜子反射一样的光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往来其间,甚感着迷。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房中左置琴,上置书,又摆放一些酒具玉石,书本累积有几十层,面对着这些,内心超然物外。像这种情况,随园是适合静坐的。高楼遮挡园子西面,清流回旋湍急,万竿翠竹犹如绿海一般,在这里不用担心盛夏酷暑。这种情况是适合夏季居住的。透明的玻璃装在窗上,坐在屋中眼睛可以看到落雪却感觉不到寒风,这种情况是适合冬季居住的。园中百枝梅花,十余丛桂花,月光入射,花影分明,微风吹过,可闻花香。这种情况适合是适合春秋两季居住的。长廊相接,风雨雷电交加,也不能阻止我行走。这种情况是适合风雨之时游玩的。这几种适宜居住、游览的条件
19、,得到其中一个,便能基本满足人的需求,更何况全部占有的人的?我刚得到这座园子的时候,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些。二十年来,多次与人合作,清理园子,抛弃了一些,也修建了一些。已经在房梁上加盖了屋顶,我还能再加些什么呢?年高近衰,放弃仕途从事生产,在园中弹琴,吟咏先王的美好品德,这也不能够停止吧?后代即使有修造随园的人,也不过是做些修建水坝,粉刷墙壁之类的事,随园必定没什么大的变化。应该写文章记载随园的建成,园中的景点排布,是参照(仿照)王维“辋川别业”而来的。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记。平谷一模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4题。(一)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sh)
20、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
21、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注释:嚣嚣:百姓苦苦哀叫。收孥(n):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虚囹圄而免刑戮虚:使空B. 更节
22、修行,各慎其身 更:改变C. 而主不收恤 恤:顾虑D. 是以牧民之道牧:统治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吾尝终日而思矣B.约法省刑,以持其后 宁伪睡以觇之C.刑戮相望于道 儿童相见不相识D.下虽有逆行之臣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9.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将皇帝的位置礼让给天下贤士。B.而暴乱之奸弭矣 因而,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C.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 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推诿。D.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夫寒者
23、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集中指出秦二世为政之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教训,作为汉王朝巩固政权借鉴。B.贾谊直接指出秦二世是平庸的君王,未能及时修正始皇的错误,导致败亡。C.选文既有为政之道的宏观对比,又有陈涉与秦朝实力的对比,从而凸显作者的政见。D.本文以赋的笔法写政论文,行文多骈偶、排比、铺陈,文气丰沛,一气呵成。1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秦二世治国理政的错误表现。(3分)(二)根据要求,完成1314题。(6分)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
24、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13.论语中“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与过秦论中“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都提到了“仁”。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语境,谈谈二者的区别。(4分)1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规范的一项是(2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A.B.C.D.7.(3分)C【解析】(应为“救济”)8.(2分)C【解析】(C项前者“相”,相互;后者“相”偏指“我”。A项“而”表修饰,“而且”B项“以”连词,可译
25、为“为了”D项“虽”,即使)9.(3分)A【解析】(“将皇帝的位置礼让给天下贤士”错)10.(4分)【解析】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2分)(译出“利”给1分,句意通顺1分)处于安定状态的人可以和他人共同行仁义,可是处于危难之中的人容易和他人一起做坏事。(2分)(译出“与”后省略的成份1分,句意通顺1分)11.(3分)【答案】B(“直接”错,文中为“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12.(3分)【参考答案】(每点1分,三点3分)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作风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13.(4分)【参考
26、答案】论语中此处的“仁”,指为人处世的原则,是每个人的个人道德修养。要结合语境分析。过秦论中的“仁”,是以儒家思想“仁者,爱人”的基本内涵发展而来的“仁政”,是专门对治国理政者提出的治国理念。要结合语境分析。【区别2分,分析2分】14.(2分)A【参考译文】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
27、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
28、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作风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推诿,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
29、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可以和他人共同行仁义,可是处于危难之中的人容易和他人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门头沟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情 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
30、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采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
31、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取材于刘勰文心雕龙)注 :鞟():革,去毛的皮。 镂心:精细雕刻推敲;鸟迹:文字。 织辞:组织文字,指写作;鱼网:古人用渔网、树皮
32、、麻头造纸,故用渔网代纸。 诸子:指辞赋家。 正采:正色,代表雅正的好的文采。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 若乃:至于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 信:相信 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 乎:介词,译为“在” 诸子之徒,心非郁陶 郁陶:忧思积聚 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淫:过分。 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而:表顺承,译为“就” 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翳:遮蔽 理正而后摛藻 摛:铺陈。 A B C D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 犀和兕的皮虽然坚硬可做战甲,但还靠涂上丹漆来显示他们的色彩 B.绮丽以艳说,藻饰以
33、辩雕 用绮丽的文辞来辩说,用巧妙的辞藻来描绘万物 C.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如果文辞和情志相反,文章怎能经得住事实真相的验证? D.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本知要用装饰有翡翠的纶线垂钓、用肉桂做钓饵,反之则钓不到鱼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情采”为题,“情”指情理,即文章的思想内容;“采”指文采,即文章的表 现形式; 二者关系为 “采”依附于“情”, “情”也需要借助“采”。 B刘勰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居于主要地位,是“立文之本源”;在此前提下,刘勰也不 断强调着形式的重要性,其“重采”思想在文中随处可见。 C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形式主义
34、的创作风气,作者强调学习辞 人的“为文而造情”,强调“述志为本”,反对“为情而造文”。 D刘勰在如何运用文采的问题上提出要“联辞结采”, 文采是为情理服务的,不能用 得太过,如果文采泛滥怪异,势必使思想内容的表达模糊不清。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10.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述文学艺术的“情”和“采”的关系。请选择两种,并结 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二)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8分)1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
35、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1)上述论语选段和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质”各指什么?(2分)(2)比较二者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6. B “信”,真实 而:表转折,译为“却”7. D 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应译为本知像用装饰有翡翠的纶线垂钓、用肉桂做钓饵,反而钓不到鱼。8. C 应为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形式主义的创作风气,作者强调
36、学习诗人的“为情而造文”,强调“述志为本”,反对“为文而造情”。9.翻译:粉黛是用来装饰人的容颜的,但是顾盼时美丽的情态却只能从人美好的风姿中产生出来。(关键词:“铅黛” “所以” “盼倩”,意思对即可)10.答案提示:例证法: 文章第二段举了孝经和老子的道德经的例子,论证了文章的语言 依附于作者的情感,写文章要首先确定内容,其次考虑文辞,这是文学创 作的根本原则。比喻论证:第三段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一句,用粉黛只能装饰人 的外容,真正的美丽源自人的资质,来比喻文采只能修饰语言,真正打动 人的还是作品的思想情感;“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 一句,用织布时经纬线的交
37、错来比喻文章情理与辞采的结合,论述了文学 创作应以思想情感为本,语言表达为辅。对比论证:第三段“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与“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正反对比,阐明了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文章应该以抒写情志 为根本。引证法:第二段先引用了老子的“美言不信”,又引用了庄子的“辩雕万物”,论证 了两人在情与采的问题上,老子更重视情理,庄子更强调对语言的修饰。 (评分标准:选两种论证方法,举例合适、分析得当即可。论证方法1分,结合文本举例1分,分析1分;两种方法共6分。)11答案提示:论语中的“文”是文采与文饰, “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 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2
38、分)相同: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方为 君子;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2分) 不同:论语侧重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君子应该既讲究文 采等外在修饰,又有内在的仁德,内外兼修,缺一不可。(2分) 刘勰将孔子“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用来阐释文学作 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2分)附:译文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称做“文章”,这不是说文章要有文采又是什么呢?像水有虚柔的性质,所以才会起波纹;树木有充实的质体,所以开出鲜艳的花来:可见文采要依附于一定的质地上。如果虎豹没有花纹色彩,那它
39、们的皮毛就同狗和羊的相似;犀和兕的皮虽然坚硬可做战甲,但还靠涂上丹红的漆来显示它们的色彩:可见质地还需要文采。至于抒写性情,描写万物的形象,在文字上用心琢磨,组织好文辞写在纸上,其所以能够光辉灿烂,就因为文采繁茂的原故啊!孝经教导后人:“哀悼父母的话,不需要什么文采。”由此可见,人们平时说话不是不要文采的。又如老子反对虚伪,所以说:“华丽的语言往往不可靠。”但他自己写的道德经五千言,却是非常美妙的;可见他对华美的文采并不一概反对。此外,庄子也曾说过“用巧妙的言辞来描绘万事万物”,这是讲辞采的修饰。韩非又曾说过“巧妙的议论多么华丽”,这是说文采太多了。文采太多的议论,修饰得很巧妙的描写,文章的变
40、化这就达于极点了。体会孝经、老子等书中的话,可知文章的形式是依附于作者的情感的;细看庄子、韩非子等书中的话,就明白作品的华丽是过分淫侈了。如果能够在清流与浊流之间加以适当的选择,在邪道与正路面前从容考虑,也就可以在文学创作中适当地驾驭文采了。粉黛是用来装饰人的容颜的,但是顾盼时美丽的情态却只能从人美好的风姿中产生出来。文采是用来修饰语言的,但是文章的巧妙华丽都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基础。所以思想内容犹如文辞的经线,文辞好比是内容的纬线;必须首先确定了经线,然后才能织上纬线。所以写文章也要首先确定内容,然后才能产生通畅的文辞:这就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前诗经的作者所写的诗歌,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而写成
41、的;后代辞赋家所写的作品,则是为了写作而捏造出情感来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因为像诗经中国风、小雅等篇的产生,就是由于作者内心充满了忧愤,才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情,用以规劝当时的执政者:这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而写文章的。后来的辞赋家们,本来心里没有什么愁思哀感,却勉强夸大其辞,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写文章而捏造情感。为了表达情感而写出的文章,一般都能做到文辞精练而内容真实;仅仅为了写作而勉强写成的文章,就往往是过分华丽而内容杂乱空泛。但是后代的作家,大都爱好虚华而轻视真实,抛弃古代的诗经,而向辞赋学习。于是,抒写情志的作品日渐稀少,仅仅追求文采的作品越来越多。有的人内心里深深怀念着高官厚禄,却满
42、口歌颂着山林的隐居生活;有的人骨子里对人间名利关心之至,却虚情假意地来抒发尘世之外的情趣。既没有真实心情,文章就只有相反的描写了。古人曾说:“桃树李树不用开口,就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在树下走出路来。”那是因为树上有果实的原故。古书上又曾说过:“男子种的兰花即使好看,却没有香味。”那是因为男子缺乏真诚细致的感情。像花草树木这样微小的东西还要依靠情感,凭借着果实;何况人们写作文章,那就更应该以抒写情志为根本。如果作家所写的和自己的情感不一致,这种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组织文辞,织结藻采,是想要用来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如果文采泛滥,文辞诡异,那情和理就会受到掩蔽。像用装饰有翡翠的纶线垂钓、用肉桂做钓饵,反而钓不到鱼。庄子所说:“言语的真实含意被辞采隐蔽了。”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要是能够规范体裁来安顿思想,拟定格调来抒发感情,感情确定之后才配合音律,思想端正之后才运用辞藻铺陈开去,使文章既有文采又不掩盖内容,材料虽然广博但并不淹没作者的感情,要使赤、青等正色发扬光大,而把红、紫等杂色抛弃不用。这样才算是善于修饰文辞,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