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B 解析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wi) 麦秸(ji) 暖和(huo) 暴虎冯河(fn)B荫蔽(yn) 缉鞋口(j) 便辟(b) 大放厥词(ju)C牝马(pn) 掺和(cn) 稍息(sho) 外强中干(n)D克扣(k) 撒野(s) 哈达(h) 訚訚如也(y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长江万里图以宏大的篇幅、淋漓的笔墨,挥洒出中国第一大江的壮阔与旖旎。B翻拍剧大都以靓丽
2、的新人组队,依时代更叠调整内容,用情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C日前,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揭晓,“潮涌”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倍受瞩目。D倘若以功利之学概括浙学,或以史学涵盖浙学,则不免有一叶彰目不见泰山之遗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家里的长辈即使食不果腹、筚路蓝缕,也要把我和哥哥送去学堂念书。B电话诈骗这种事情,网络媒体上没少报道,然而仍有不少大学生漠然视之,认为不足为训,这不能不叫人感叹。C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D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A未来中国将面临劳动力下降,资本累计率下降,技术创新率也会因为缺乏年轻人而下降,因此如果中国新生人口不能恢复“健康值”,中国经济永远也赶不上美国。B对因扣留事故车辆产生的停车费用,明确由作出扣留决定的公安交管部门承担;但公安交管部门通知当事人领取,当事人逾期过了未领取产生的费用除外。C六月份即将实施的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调整并完善了与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不相适应的内容,能充分满足网约车与巡游车业态的管理需要。D“快手”魔法时光机,通过精准的脸部变形技术,让人们瞬时看到变老的自己。可以说,它不仅带来了融于科技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更带来了一场社交媒体的技术狂欢。5依次填入下面
4、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 , , , ,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但这已经不重要了A BC D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偶)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
5、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排比)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拟人)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没有使用修辞)7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感,不是离愁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众人匹之 D善万物之得时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客人穿过厨房去赴宴,鸡在厅堂里栖息。B狗彘食人食而不
6、知检。狗和猪吃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检查反省。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愤怒地起飞,它的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彩。D故述往事,思来者。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思念以前的人们。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在上片中,作者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
7、,为国立功。B在下片中,作者借赞美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提醒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但是仍然和当年的廉颇一样,可以上阵杀敌,同时也暗含有壮志难酬的忧愤。D全词豪放悲壮,义重情深,散发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
8、,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9、确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B列坐其次 次:地方、旁边C终期于尽 期:期望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理解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亦足以畅叙幽情 臣以供养无主B夫人之相与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快然自足 而宋荣子犹然而笑之D后之览者 楚之南有冥灵者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
10、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14下列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
11、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A“斑驳”在此处并不是指颜色丰富,而是“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B月色难状,作者用了一系列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C作者借“酣眠”喻满月,借“小睡”喻天上那一层“淡淡的云”。D最后一句通感抓住的相似点是“名曲”与“光与影”的组合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担任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职务。为什么“士”成为治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呢?这是根据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一个基本假定:“士”是精神
12、修养和经典教育的产品,只有他们才能提供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如果想了解科举为什么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便已在中国萌芽,而且先后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我们不能不从“士”的起源和流变说起。在西周的“封建”制下,“士”是古代贵族中最低的一级,但从春秋时期起,“封建”制逐渐解体。一方面,上层贵族有下降为“士”的,另一方面,下层的“庶民”也有上升为“士”的,于是“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与此同时,“士”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研究“诗、书、礼、乐”的“文士”,相当于社会学家所谓“文化事务的专家”。这一社会变动至战国时期完成,“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13、,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便代表了“士”的原型。儒、墨两家在思想上虽有分歧,但却同以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持为“士”阶层的最重要的任务。孔子“士志于道”的名言已对于“士”的社会功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他们必须担当起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重任。墨子处身于战国初期,“士”在政治上已远比春秋时代活跃,所以他更进一步要求各国国君“尚贤”和“亲士”。在积极方面,他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因为他们“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君主必须对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在消极方面,他更发出警告:“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
14、国君“礼贤”运动。从公元前5、4世纪之交起已有魏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和鲁缪公敬礼子思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宣王重建稷下学宫,网罗“学士且数百千人”,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礼贤”机构。自此以后各国为了变法图强,无不以“招贤纳士”为当务之急,而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但当时的“士”都是所谓“游士”,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人数十分庞大,又经常流动于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国际”性的势力。正因如此,当时衡量一“国”或一个政治集团的实力,“士”的高下与多寡竟成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节选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有改动)15下列选项中关于“士”的理
15、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很早已在中国萌芽,“士”阶层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纳入行政系统的,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B“士”的综合素质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中最高的,他们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C“士”的原型主要是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的倡导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D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等“战国四公子”及吕不韦等都拥有众多的“士”,这是他们政治及经济实力的表现。1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士”曾经是古代贵族中身份最低的一级,后来逐渐被各国国君所看重,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B春秋时期起,“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从而使“士
16、”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文士”。C儒家学派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他们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社稷的珍宝,认为君主应该善待他们。D齐宣王重建稷下学宫,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礼贤”机构,受此影响,各地君主纷纷有礼贤之举,如魏文侯礼遇子夏等。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庄子逍遥游)(2)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念去去、千里烟波,_。(柳永雨霖铃)(4)挟飞仙以遨游,_。(苏轼赤壁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17、,完成1819题。月光满地马新朝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着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的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缓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我脱下
18、便衣,换上西装,换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漂浮迷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暗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粕,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
19、种残缺。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村西就是终年流清着的润河,水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
20、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
21、言,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1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的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
22、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某地开通了一条新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的一处站点命名,引发社会热议。有人建议,以不远处的烈士陵园的名称作为站名。70多年前,解放本地时,牺牲了几百名战士,烈士就埋葬在陵园内。有人建议,以千年前的一本著名的文化典籍的名称,作为站名。千年前,这本书的作者,谪居于此地此处,写成了这本书。有人建议,以附近的一所幼儿园的园名来命名。一切应为孩子和未来着想,为明天着想,为教育着想。有人建议,以不远处一所企业的名称来作为站名。这家民营企业,开拓创新,不懈奋斗,所生产的产品,远销到海外几
23、大洲,赢得全球赞誉。你的建议是哪一个?你也可以给出以上建议之外的其他建议。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12345678910111213141516DADCDBDDABCCBCDA1D【解析】A 项,冯 pn g ;B 项,荫 yn ,缉 q;C 项,掺 chn。2A 【解析】B 项,更叠更迭;C 项,倍受瞩目备受瞩目;D 项,一叶彰目一叶障目。 3D 【解析】A 项,“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而不是指生活艰难。此处望文生义。B 项,“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法则和典范,是还够不上作为榜样的意思,而不是“不足以作为
24、教训”的意思。此处望文生义。C 项,“不刊之论”,指十分正确不能更改的言论,“刊”是修改的意思,而不是“刊登”的意思。此处望文生义。D 项,“别无长物”, 表面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句中使用正确。 4C 【解析】A 项,缺宾语。“面临局面/问题”;B 项,“逾期”“过了”语意重复。去掉“过了”;D 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带来了一场社交媒体的技术狂欢,更带来了融于科技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6B【解析】B 项,不是排比而是拟人,排比须三句以上。7D 【解析】D 项,“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意思是“四百年来的繁
25、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抔黄土,被历史遗弃”,表达的是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与“离愁”无关。8D【解析】A 项,果然:古义,饱足的样子;今义,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 项, 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C 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9A 【解析】B 项,猪狗吃百姓的东西却不约束制止。检:约束制止;C 项,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怒:振奋,这里是指鼓起翅膀;D 项,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将来的人了解他们的抱负。来者:将来的人。10B【解析】B 项,“赞美”应为“讽刺”。 11C【解析】C 项
26、,期:至、及,到。12C【解析】A 项,用来/因为;B 项,取消句子独立性/到;D 项,的人/语气助词。13B【解析】由文中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知作者否定庄子的生死观。 14C 【解析】此处运用了借喻修辞手法,作者借“酣眠”喻满月的“朗照”,借“小睡”喻疏云遮掩的“淡淡月色”。故答案为C 项。 17(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艰难苦恨繁霜鬓(3)暮霭沉沉楚天阔(4)抱明月而长终(每句 1分,答出三句即可)【解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至”
27、“霜”“暮”“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8. 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2 分)缺失对月光般生活的渴望,或琐屑、烦恼、不安遮蔽了内心的明亮。(2 分)【解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 一般在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语境分析,文中“锈迹斑斑”指“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体内的残缺” 指“缺失对月光般生活的渴望,或琐屑、烦恼、不安遮蔽了内心的明亮”。 19.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向往。运用通感、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月光与人的心境的关系,说明了人应主动去创造光明、美好的生活。(意思对即可给 5 分) 【解析】此题考重点考查赏析句子,答题时注意明确句子的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赏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重点从拟人、排比、通感、比喻的手法上分析,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其艺术效果。【立意分析】此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