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史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9山西晋城二模)周人认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主张“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这表明()A.周人的天命观中理性成分增加B.天神崇拜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C.周人对鬼神世界保持排斥态度D.周人的世界观具有迷信的色彩解析:A据材料中“事鬼敬神而远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等信息可知周人更加关注人的世界,对待鬼神态度更加理性,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天神崇拜”的地位,故B项排除;材料中对鬼神是“敬而远之”,并非是排斥,故C项排除;
2、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2.(2019河北衡水联考)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解析:C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当时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是法家思想,不是荀子的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民水君舟”“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得出材料强调的是荀子的君民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君民关系是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故C
3、项正确;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对民本的反对,故D项错误。3.(2019河北石家庄联考)西汉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又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这说明汉代法律()A.体现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B.践行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C.具有以情入法的人道色彩D.执行中特别关注公平公正解析:C据材料,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在法律上都有免刑或减刑的情况,尤其是针对弱者,这说明中国汉代的法律具有人道色彩,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与老子的思想无关;D项错误
4、,材料明显体现的是人道色彩,而不是公平公正。4.(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陈来在四书概说中说道:“到了宋代,从11世纪开始到清末,最重要的经典就是四书,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的权威是孔孟。从周孔到孔孟,从五经到四书,是中国文化、典籍和精神权威的一次重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A.四书是从五经内容里面取其精华出来的B.朱熹的历史影响比孔子的历史影响大C.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D.四书是孟子思想的集大成解析:A“最重要的经典就是四书,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的权威是孔孟”表明四书是继承发展宋以前儒家思想的结果,故A项正确;朱熹的历史影响比孔子的历史影响大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四书章句集注是后
5、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四书不仅仅是孟子的思想,故D项错误。5.(2019湖南衡阳二模)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解析:A儒家哲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即现实社会中“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积极入世,实现人生抱负,故答案选A项。B项“三教合一”强调儒释道三者相互结合,与题意无关。题意无法体现维护
6、皇权,排除C项。儒学信仰宗教化即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更多的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结果,故排除D项。6.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解析:B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强化,文化专制是加强而不是松弛,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不少士大夫出现“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说明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明代中后期士
7、大夫阶层的重利倾向,并没有体现出他们轻视科举入仕的途径,也没有反映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的信息,故C、D两项错误。7.(2019山东淄博开学模拟)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这一观点()A.强调知行合一B.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C.肯定行先于知D.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解析:C材料中“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反映的是行先于知,而不是知行合一,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真理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朱熹的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据此两者的观点并非完全一致,故D项排除。8.(2019辽宁大连二模)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
8、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解析:B由“唐末渐有印书”“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等信息可以看出是印刷的书籍逐渐传播到各地,而唐代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故选B项而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9.(2019湖南衡阳二模)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
9、明()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解析:D“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二人立场也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10.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10、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解析:B材料强调“好人”,而不是“神”,故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表明了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追求永生,体现的是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故D项错误。11.(2019陕西西安模拟)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A.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B.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C.雅典直接民主制
11、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解析:A材料“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实际是强调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即强调精英治国,反对直接民主制下片面强调平等,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雅典的法律问题,排除B项; 材料没有提到直接的行政管理问题,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且柏拉图等哲学家不反对民主制,只是反对直接民主,故排除D项。12.(2019山东济南二模)14世纪意大利新建的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课程强调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教育学生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反映了当时()A.人文主义的思潮达到顶峰B.
12、基督教新理念开始传播C.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出现D.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解析:C据材料可知14世纪时意大利的教育中人文主义与世俗生活占据重要地位,结合背景文艺复兴正好可以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所以C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人文主义思潮达到顶峰,所以A项错误;文艺复兴思想并不是基督教新理念,所以B项内容没有体现;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属于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不符合,故D项错误。13.(2019山西晋中期末)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这种“曲解”()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B.巩固了民众的宗
13、教信仰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解析:C马丁路德这种“曲解”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加重了天主教会的危机,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这种“曲解”使民众传统的宗教信仰发生危机,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故D项错误。14.(2019辽宁大连期末)“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A.欧洲宗教改革B.美国南北战争C.英国光荣革命D.法国启蒙运动
14、解析:D根据材料信息“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可知,宗教教会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材料“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反映了推翻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统治即反对封建王权和教权主义的要求,这种诉求反映的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5.(2019山东临沂二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或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A.上帝是一
15、切事物的根源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解析:B材料中“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表明本题是找寻这些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思想都是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科学的作用,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知识对改善人类生活的影响,排除D项。16.(2019湖北黄石调研)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A.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C.从科
16、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D.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解析:D材料“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表明马克思通过进化论为社会科学找到了自然科学的依据,故答案为D项。17.(2019河北名校联盟模拟)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19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文人画与近代西方立体画派的比较。
17、材料 “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体现了文人画借物抒情、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特点;“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反映了西方立体画派反对追求形似,而突出个人主观感受和个性发展的风格。综合可知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不以形似为重,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8.(2019湖北襄阳考前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
18、喜爱。这说明()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解析:B材料没有体现出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提高,A项错误;“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表明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9.(2019河北沧州模拟)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19、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解析:D题干变化的实质是民族危机严重程度的逐渐加深,救亡图存成为社会潮流,A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不符合史实,据材料也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B项;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20.(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章士钊在新时代之青年中强调:“不有旧,决不有新,不善于保旧,决不能迎新。”主张把东西方文化“撷精取粹”“熔铸一炉”,以成为“吾国新社会研治之基”。对以上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着力捍卫传统文化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主张调和东西文化解析:A据材料“不有旧,决不有新,不善于保旧
20、,决不能迎新”可知章士钊强调只有先保存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吸收西方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张把东西方文化撷精取粹熔铸一炉”不符,故排除。21.(2019湖南湘潭模拟)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天国大同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D.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解析:D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相似之处,这说明当时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
21、素,故D项正确;中国文化不可能包含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大同社会的理想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问题,故C项错误。22.(2019河南郑州三模)孙中山在1920年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此种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由材料可推断出孙中山此番言论的意图是()A.强调国民党应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B.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C.要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D.借鉴五四经验调整革命策略和方法解析:D材料体现不出
22、要求国民党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纲领的内容,故A项排除;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1924年提出的三大政策的内容,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彻底反封建的内容,故C项排除;从材料可知孙中山借鉴五四运动对青年人革新思想的积极影响,号召国民党进行适当的革新调整,故答案为D项。2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解析:B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大革命失败后”“从城市的退却”“向
23、农村的进攻”可以得知,考查的是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工农武装革命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此阶段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是苏俄的模式,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之路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故C项错误;红军长征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24.(2019湖北襄阳考前模拟)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
24、制度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解析:B据材料“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结合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在1977年;D项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25.(2019江苏南京一模)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
25、.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B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我国就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A项排除;紧扣题干信息“1985年5月”,联系我国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明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全面展开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故B项正确;据所学“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2019年,故C项排除;据所学1965年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6.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
26、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鹍棣怀堂随笔中说:“吴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材料二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
27、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12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
28、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经济发展、晚清政治变革以及社会转型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既有外部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也有内部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理学自身的缺
29、陷、明清之际“经世致用”传统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第三小问,从外部民族危机的冲击、内部中国社会已发生如社会结构和思想等的转型两方面分析。答案:(1)表现:很多士人从商;出现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命名的书籍;很多商人跻身于士群体。影响:导致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和四民观念的瓦解;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近代经济的产生;绅商作为新旧社会转变发展的中介形态,在晚清收回利权、清末新政、地方自治等政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12分)(2)特点:强调“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重视经世致用。原因: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理学在实
30、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嘉道时期文字狱的逐渐减轻;学术界有“经世致用”的传统。(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是外力侵袭、外国侵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已发生着历史转型,是内外合力所致。(13分)27.(2019湖北七市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1690年)里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的设置和独立是“权力制衡”思想发
31、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权力。”翟刚学论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之差异材料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孙中山在五权宪法里设计了“权能分治”的宪政制度。孙中山将政权与治权分开,让人民掌握“政权”,而政府则实施的是“治权”。国家当中的人民是有“权”对政府进行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主
32、权在民,政府的“能”必须接受人民的“权”的管控,将人民的“政权”与政府的“治权”分开,形成“以权制能”的行政模式。马雪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与西方三权分立学说较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创新之处,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分权的内容、形式、目的以及制衡方式等方面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
33、理论的主要差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即可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创新之处在于增加了监察权和考试权;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让人民掌握政权,而政府则实施的是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差异: 分权内容不同:洛克主张两权分立;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分权形式不同:洛克主张阶级分权;孟德斯鸠主张机构分权。分权目的不同:洛克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是为实现政治自
34、由,反对封建专制。权力制衡方式不同:洛克主张立法权制约行政权(执行权、对外权);孟德斯鸠主张三种权力互相独立、相互制衡。理论的成熟度不同:洛克认为权力之间存在等级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制约与平衡;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原因: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法国的专制王权统治较英国更深重,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较英国更迫切;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洛克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早期,孟德斯鸠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孟德斯鸠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合理成分。(13分)(2)创新之处:增加了监察权和考试权(将“三权分立”发展成“五权分治”)。评价:进步性:实现了政府职能权力的有效分工。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保证了文官系统的独立性,免受政党干预。监督了政府机关的行为,防止权力腐化,保障民权。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验和智慧,发展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局限性:主张权力之间分工合作,缺乏相互制约平衡的机制。权能区分学说太过于理想化,人民“主权”对于政府“治权”的制约缺乏具体的办法。过分强调国家自由,抑制个人自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