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支持的策略一、小班生活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生活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做力所能及的事、文明的行为举止、保护自己和适应集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的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中,生活课程部分占了一半的内容,包括学习正确地洗手、用餐、喝水等生活技能,遵守生活中的规则,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整理与收拾以及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等五个目标。因此,生活课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小班幼儿在生活
2、课程中,情绪化的行为最多,因此,支持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对于提高幼儿生活能力是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开始从依恋和执拗的独立诉求中解脱出来,从此开始了“自己动手”的生活,新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个挑战,幼儿将面对各种学习,尤其是生活技能。因为,从此,将不再有谁喂他忙呢吃饭,也不会有人代替他们去穿脱自己的衣物,还有各种各种的生活规则(这时候也必须学习一些规则),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了。新的挑战充满着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同时,不同的孩子在生活中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同伴在幼儿生活活动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学习这些技能,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幼儿会产
3、生反感的情绪,他不理解为什么到了幼儿园所有的事情都要由自己来做,他会因为别人会穿鞋,穿衣服,可是自己总是学不会而不自信(学不会可能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他更加不能理解为什么老师总是让他吃不喜欢吃的菜,这让他厌烦吃饭,有时,中午不想睡觉,可是,却一定要闭上眼睛。为什么朋友不喜欢和我玩,却喜欢和别人玩,这些都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充满了很多不愉快的情绪情感。当然,这些消极的情绪情感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就能帮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活得积极的发展。因此,在生活活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逐步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活活动中消极的情绪情感。相对应的,幼儿在生活
4、活动中,也会有很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如由于自己学会生活自理之后的成功,同伴一起玩耍带来的快乐等等。二、小班生活活动中进行情感支持的策略1、创设体验成长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情感支持,也可以通过工具来完成。在生活活动中,小班幼儿主要是尝试练习各种生活技能,独立用餐、独立睡眠、独立如厕等。在这过程中,幼儿自身在不断地成长,成长所带来的喜悦、自豪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练习各种生活技能。这种成长的喜悦除了教师给与的一些口头的表扬,物质的奖励,也可以通过物质环境来实现,应该说渗透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物质环境更加能随时随地、长期地给与幼儿情感的支持。案例:诺诺在班级中是个能干的孩子,在刚开学的时间里,
5、她比其他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能自己独立地用餐、洗手、大小便。可是到了第二学期,她渐渐地开始不愿意自己吃饭,总是等着老师去喂。这样的孩子还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班级的老师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小班幼儿刚开学时,部分幼儿用餐的技能还比较弱,一般老师和保育员会帮助一部分孩子喂饭,有的孩子由于家长的不配合,不是咀嚼的能力弱,而是缺少独立进餐的愿望,幼儿一直不能自己独立地进餐,所以班级的保育员一直在喂那几个孩子。这位保育员还特别有耐心,一个学期结束了,还有4、5个孩子是喂着吃完的。诺诺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家了,奶奶要她自己吃饭,跟她说:“在幼儿园也要自己
6、吃。”她就跟奶奶说:“不要紧,老师会喂的。”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班级里的三位老师进行了反思。虽然一直在鼓励那些不能独立进餐的幼儿自己吃,并给与帮助,可是忽略了能自己进餐的孩子的感受,以及一部分有进步的幼儿的心情。为此,他们在餐厅显眼的地方制作了一块墙面(家长接送幼儿、孩子进出活动室都能看到),在墙面上做了一个会吃饭的快乐娃娃,并跟孩子们说,能自己吃完饭菜的孩子,就可以把照片贴到快乐娃娃的身上,就成为班级的用餐小明星。还不能自己用餐的幼儿照片只能藏在快乐娃娃的口袋里。使用过程中,老师对那些原来藏在口袋的里又变成用餐小明星的幼儿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长之后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后来,口
7、袋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班级孩子的用餐能力提高很明显,诺诺那样的情况也没有了。因此,孩子积极的行为和情感也是需要教师用不同的方式来支持的,案例中,孩子们成长的快乐和自豪感,用一面小小的墙面让孩子们得到了满足。那些能自己用餐的孩子就会自己去进餐,而不去羡慕“老师的喂饭”。通过用这种方式来支持幼儿的情感体验,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一个间接却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用环境来和幼儿互动,这一环境具有可观看性,孩子们都能看到,家长们也能看到,这些能让那些小明星有自豪感,同时,环境具有可操作性,只要能尝试自己用餐,照片就可以从口袋里贴到快乐娃娃的身上,这一转变,能激发那些水平还没有达到的孩子们成长的愿望,并充满了情
8、趣。除了这种方式,还有很多有异曲同工效用的环境,比如,爬楼梯,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楼梯图案,以班级孩子生活能力的某个方面为主题(主题可以更换),将孩子们的照片根据孩子的能力表现贴在不同层次的楼梯上,鼓励幼儿从低阶爬到高阶。巧设环境,支持幼儿成长的情感体验,比教师每天的类似口头表扬等互动方式,更能帮助幼儿在生活自理服务方面不断提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2、倾听幼儿的情感表达主动倾听能够帮助老师识别幼儿用语言表达的和非语言表达的情绪,并将老师的理解反馈给孩子。积极倾听是促进幼儿情绪控制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在生活课程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支持,捕捉幼儿情绪变化,积极倾听同样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倾听孩子需
9、要教师接下来的案例展示了生活课程中倾听幼儿对幼儿进行情感支持对于师幼互动的重要影响。案例:教师I班级中有一名幼儿叫琛琛,入园后,和同伴相处比较好,在幼儿园里也比较开心,可是,过了国庆节小长假后,早上来园的时候,总是拉着奶奶不肯放手,跟奶奶说:“早点来接我。”中午睡觉的时候,还不怎么开心,躺到床上了,有时还会无声地哭泣。一开始,教师I以为他是闹情绪,小班幼儿会因为一段时间没有来园,而突然不想来幼儿园,尤其是午睡。在排除了和同伴不开心的因素外,教师I每天午睡的时候,会多关注他一下,等上了小床后,拍拍他,等他入睡。可是,这样的情况还是继续着。这一天,又到了午睡时间,教师I说:“中午要回家的孩子出来吧
10、!”这时,琛琛问了老师一句:“我也回去睡的吧!” 教师I说:“你在幼儿园睡的。” 琛琛看上去好像很失落。教师I突然明白:琛琛会不会中午也想像别的孩子一样回去午睡,所以每到午睡的时候就不开心。接下来,教师I和琛琛进行了如下对话:教师:琛琛想回去午睡?琛琛:嗯!教师:回去谁陪你午睡呀?琛琛:奶奶!教师:有奶奶陪很开心吧!琛琛:是的。教师:在幼儿园午睡老师陪你,还有很多小朋友,你喜欢吗? 琛琛:喜欢的,可是,佳怡( 回去午睡的孩子,也是他的好朋友)每天回去跟奶奶午睡。教师:佳怡也想跟我们一起在幼儿园午睡呢,可是因为她身体不舒服,这一段时间都要回家午睡,过一段时间就过来和我们一起午睡了。琛琛:哦。琛琛
11、在了解了朋友为什么每天接回去午睡后,心情就变了,那天,午睡睡得很安稳。显然,教师一开始的判断是有误的,所以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没有好的效果。当教师I在抓住了幼儿的关键表现,并及时地去倾听幼儿的想法,才了解到琛琛是因为看到别人回家午睡而也想回家的原因,最终,让琛琛也了解了别人回家的原因,解开了琛琛的心结,琛琛就能接受教师给与的指导,能平静地午睡了。如果教师没有这样的敏感性,不会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可能就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误诊。教师如果一直善于去捕捉幼儿的情绪变化,倾听幼儿,幼儿也会愿意和教师诉说自己的心事,这样,教师的对于幼儿各种指导,就会事半功倍,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3、关注同伴之间的情感同伴之间友
12、好相处,引导幼儿关心同伴,也是生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提升师幼的互动效果。小班幼儿在一个集体中,渐渐熟悉后,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好朋友,他们“择友”的标准是很简单的,比如:愿意和他一起玩,不抢他的玩具,有共同喜欢的玩具等等。同时,幼儿之间交朋友也有共同的特点:那些在老师的眼里,能力较强的一般会在一起做朋友,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孩子不大会和一直被表扬的孩子一起玩,有的各方面能力弱的孩子基本上是没有朋友的,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在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教师也会对这一部分孩子缺少更多的耐心和支持,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总是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总会给教学活动带来
13、一些混乱,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总是不能自理。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这些孩子的消极的评价: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你怎么总是这样。这些语言让其他的孩子听在心理,都成为他们不与之为伴的理由,连出去开火车都不愿意和他们拉手。这一部分幼儿由于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这些孩子在班级里一般都是不大受欢迎的。实际上,这种状况对于整个班级的班风形成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教师的观念应该要摆正,同时,还有一些策略是可以使用的,就是关注同伴间的情感,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作用。案例:教师J的班级中,也有3-4个这样的孩子,每次吃饭总是吃的最慢,桌上地上都不干净,午睡时,最后到床上的总是这几个孩子,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最少的也
14、总是这几个孩子,外出公开活动,教师从来都不会考虑他们。班级里的孩子对这部分幼儿基本上不是很友好,不喜欢与他们玩,有什么“坏事”,他们总会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教师J在带教过程中,逐渐地发现了这种情况的严重性。首先,她开始减少在所有的孩子面前对这些孩子的批评,有一点进步,就表扬他们,其次,她从其他孩子对这些幼儿的情感入手。在一次午睡的组织过程中,她这样引导,烨烨小朋友(大家不喜欢的其中一个)昨天是最后一个到床上睡觉的,他跟老师说,今天不想做最后一名,可是他需要朋友的帮忙,谁愿意来帮助他一起来脱衣服,折叠衣服。老师的话说完,就有几个能干的孩子要求来帮烨烨。那天,烨烨在朋友的帮助下,很快就整理好衣物
15、,到床上午睡。教师J在离园的时候同时表扬了烨烨和帮助他的孩子,并跟他们约好,第二天也不做最后一名。同样的策略,教师也运用到其他几名幼儿的身上,洗手的时候,会有能干的孩子帮他们一起卷袖子,整理书包的时候,也会有朋友来帮忙,起床,穿衣服的时候,有朋友去帮助他们穿难穿的鞋子。逐渐地,和他们在一起玩的孩子多了,这些幼儿的生活能力也逐渐地提高。在分享这个案例时,教师J跟我说了她的心得,她说同伴间的情感,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关注,不仅是我们生活课程的教育内容,也会让生活课程其他内容的教育效果更加好。确实,教师应该让孩子知道教室里的没一个人都是好朋友,有些朋友需要我们的帮助。当教师激发大家帮助这些能力弱的孩子时
16、,教师是在给孩子们一个信号,老师也同样喜欢这些孩子,幼儿都喜欢和老师喜欢的孩子做朋友。激发孩子们之间的互助,一方面,让能力弱的孩子感受到老师、朋友的关心,会觉得开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老师在生活方面给与这些孩子以支持,让这些孩子逐渐地提高生活能力,增加自信。通过激发、关注同伴之间的情感,来引导幼幼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效果,提升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能力,优化幼儿生活活动的情感体验。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是四大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体验成长的物质环境,倾听幼儿的情感表达,关注同伴间的情感等策略来进一步对幼儿的情感给与支持。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不仅能愉快地与同伴、老师相处,还能通过各类生活技能的练习而逐步地提升自信,习得生活技能,获得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