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doc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52981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河南省安阳市东南营小学 邮编:455000赵运杰 电话;13503727879 摘 要:由于家庭的独立化、社会的现代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之间交往减少,直至有些学生出现了交往障碍。而社会的发展又使交往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中出现或存在的一些交往心理障碍,并分析其成因,以便选择解决的对策,使学生能具有正确的交往方式、心理和行为,以利于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生 同伴交往 特点 心理障碍 成因 指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个人的交往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健全的人,终生都离

2、不开交际。可见,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学生的交往教育,指导小学生的交往实践,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而家庭的独立化,封闭化,生活的现代化,使人的直接交流范围减少,学生交际能力势必受到影响。现实中许多学生不会交往,不愿意参与交往,有许多学生不能正常的交往,甚至出现了心理障碍。现代教育呼唤互为主体的交往,因此,引导学生正确交往也就成了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和责任。 1.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关。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

3、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

4、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2.小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心理

5、障碍:通过几年的观察与总结,我认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大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交往不文明,待人不礼貌。骂人,欺负同学;不自觉遵守纪律,影响集体;不尊重父母,任性,好发脾气;写字潦草,学习马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友好的态度、不求上进的表现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损害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 2.2性格障碍。指学生在交往中为了保护自尊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退缩或自负态度,过低或过高地看待自己,从而形成交往障碍。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表达,与同学交谈不多。由于与同学接触频率低,相互情感交流少,同学关系疏远。 2.3情绪障碍。这种障碍往往是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由于性格及本身多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社会

6、恐惧心理,或者是学生在交往中带着暴躁、对立的情绪而形成交往障碍。遇上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谁也不告诉,采取自我封闭的态度把自己与别人隔绝开来。有害羞心理,遇事退缩,缺乏自信,不善交往。 2.4行为障碍。有些学生因先天条件差或后天某些原因形成了行为上、举止上、语言上的障碍,从而影响了交往的正常进行。久而久之,形成交往障碍。 2.5认知障碍。指学生在交往中不能客观地认识问题,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缺乏认识,如:在集体活动中用命令的口吻和同学讲话,作为班干部对其他学生指手划脚或大发脾气等,从而形成交往障碍。这是一个带有共性倾向的心理障碍。 3.具体到一些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交往问题: 3.1自我中心 自

7、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3.2不合群 不合群的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不合群的原

8、因是多种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3.1.1婴儿早期与同伴隔绝导致以后的适应问题。曾有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半年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1618个月是婴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的孩子由于在婴儿早期缺乏这种必要的同伴交往,有可能导致不合群。 3.1.2由于身边没有同龄伙伴和朋友,在家里主要同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能给自己保护和支持的成年人很好相处(如教师),而不会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 3.1.3家长的过分保护,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怕孩子受欺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胆小、懦弱,均不受同伴的欢迎。 3.1.4曾在交往中遇到过挫折,失去信

9、心,不愿交往。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因尿裤子而遭到同伴们的哄笑,于是就产生逃避集体场面的心理和行为。 3.1.5个性原因。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呆板、不爱活动的性格,因此不容易与大家交朋友。 3.1.6患有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对交往根本不感兴趣,也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3.2对抗 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希望孩子能在成人的意愿范围内行事,但是偏偏有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只要找到孩子这种对抗心理产生的原因,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3.2.1对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缺乏良好的教育造成的。例如,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

10、压制了小学儿童正常的兴趣和爱好;有些家长教育方式欠妥当,动辄打骂孩子,使孩子的心灵过早蒙上了阴影;有些教师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尊重孩子,使孩子反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 3.2.2小学生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有的行为是由于天性使然,并无恶意。 3.2.3. 小学生有时把这种对抗作为一种不满情绪发泄的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3.3斤斤计较 小学生的交往是以互惠为基础的,低年级学生强调的是具体的互惠(如一起玩、一起做事等),高年级学生强调的是心理的互惠性(如兴趣、态度的一致性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共同参加的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品德心理发展的限制,

11、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靠自我判断进行反馈,所以同学之间经常出现小摩擦。这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许多家长什么事都“顺”着孩子,使他们从小习惯于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这种个性妨碍了他们的正常交往。 3.4嫉妒 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人性的弱点,常常发生在两者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

12、嫉妒心理。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偏狭;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嫉妒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造成集体内部互相积怨,这种积怨会使许多人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形成内耗。 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既受家庭、环境影响,也涉及学校教育、学生的自身认识能力和行为发展水平等诸因素。一旦某一因素出现了偏差,就有可能影

13、响学生心理的平衡,抑制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经过观察,我发现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出现较明显,但也存在于个别学生干部中。从学校教育来看,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同班同学为一个自然形成圈。由于教师对班干部、优秀学生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表扬关心多一些,因此,他们在圈子里相对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而差生或表现欠佳的学生,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指责多一些,相对处于较弱的地位。时间一长,好学生会逐渐形成盲目的优越感,差生会产生越来越强的自卑心理,而处于中间的大多数学生则会出现甘居中游,不敢为人之先,但求自保的中庸意识。这些在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形形色色地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 学生的这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

14、碍既有共性的倾向,也具有个性的色彩。有些学生受到家庭的一些不良影响,如家庭的破损、父母离异、老人过于宠爱、家长文化修养低、品质差、行为不端、教育孩子方法粗暴等。或成为班内人人不爱的“捣蛋大王”;或成为沉默寡言、个性怪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孤儿”。如果不及时得到矫正,就有可能成为班里的“问题学生”,严重的则会影响其整个人生的交往观。为了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心理障碍的矫正,我在班内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分别对具有共性倾向或个性色彩不同的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观察和个别谈心,希望能找出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4.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

15、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从小生活在舒适优越的环境中,娇生惯养,加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孩子任性,事事以“我”为中心,与人合作能力差。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注重单向灌输,忽略双向的、多角度的民主交流的现象,学生往往被动的参与教育过程,缺乏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主的积极精神。 5.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交往指导呢? 小学生的交往,在上学之前就开始了。小朋友喜欢在一起玩耍,做游戏。上学以后,同学们朝夕相处,一起上课、活动,相互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但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且有利于他们交流情感,调节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吸收众多的社会信息,丰

16、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因此,帮助学生正常交往,纠正他们业已形成的不正确的交往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5.1、通过行为强化来矫正。 行为强化是一个常用的方法。我所教班级有一位姓曹的同学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就是不和群,很少与其他同学主动讲话,对于其他同学的交往也缺少回报。她表现出对大人的依恋,经常寻求与老师接触,因此,每当其他学生在一起做游戏而她离群在一旁时,总能得到我的注意。我越是注意,她就越是表现出对我的依靠,甚至春游自由组合时也要靠我来帮她安排。通过与家长和她本人交谈,发现她其实是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巧的,仅是因为没有适当的强化而没

17、有表现出来。于是我在对她的一番开导后,要求她试着主动去参与同学的活动,不许老跟着老师。我也提醒自己,不能老迁就、护着她,只有在她与其他同学一起做游戏或交往时,才给予她注意和表扬。在老师干预之前,她课间时间有一半是自己独处,40%的时间与老师交往,与同学交往只有10%时间。我对她实施了行为强化后,让她用60%的时间与同伴交往,只有20%的时间与老师接触。6天的强化程序结束后,她的行为回到了正常交往的基线水平。我又开始实施间歇强化,效果较好。她与同伴待在一起的时间增多了。 5.2通过改变角色来矫正。 我有意改变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集体中的角色来帮助矫治。比如,有些学生很自卑,自认为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

18、,我就让她担任小组长或者班内的图书保管员,使她觉得班级需要自己,自己也有能力管理班级,以增强她的主人翁责任感。又如班内有个曾同学,人人不愿与之交往。开始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他没有一个优点,而且全班大多数同学能说出他许多缺点,甚至连他自己也是如此认为。为帮助他矫正自卑心理,我组织学生们先议论,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他的三个优点,两个缺点。我请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了他的优点,比如不乱花钱,能按时完成劳动任务,不占小便宜,衣着整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然后请他谈谈自己的感想。他很感动,表示今后一定要发挥特长,改正缺点。我又因势利导,请同学们向他提出要求。后来他上课果真能专心致志,下课后也不再欺

19、负同学,有时候还愿意与我说说他对班内一些事的看法。接着我还让他管理班级卫生,他公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还提议让他当小队长或卫生委员,渐渐地,他也与同学交往正常起来。 5.3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矫正。 在集体活动中,我为有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设计了特定的角色,让“障碍生”参加集体活动并使之成功,从而产生积极、成功的心理感受。比如,班内有一男同学因父母不和,对他疏于管教,且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他心理受到一定的扭曲,成绩也越来越差,对待同学横蛮无理,因而在交往中处处碰壁。针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多次与家长取得联系,恳请他们耐心教育孩子,不要再奉行“棍棒

20、教育”。同时抓住这个学生的特长比较会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在秋游时举行烹饪和水果拼盘比赛。在这两项活动中,这个学生都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他很高兴,觉得老师、同学没有嫌弃他,同时在班里也提高了地位。我抓住时机,告诉他良好的交往态度是成功交往的保证,并请同学讲述运用良好态度交往成功的例子,他信服地点点头,惭愧地说:“我也想好好与别人交往,就是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我趁热打铁,发动班里的班干和他一起跳橡皮筋、下棋、做作业等,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现在他在班内已有了很多朋友,同学们也乐意与他交往,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5.4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来改善。 原来我班的师生关系很严肃,学生对老师

21、既尊敬又畏惧,不敢与老师交谈、聊天,因而影响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看到这一现状,我立刻在班内设置了“知心信箱”,还让学生在日记中向老师畅所欲言。我平时还注意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在班内提出表扬,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多交谈。当学生犯错时,我采取了个别谈话的方式,而不是在全班点名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班的现象明显好转。学生敢向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空闲时,也会与老师谈谈天,真正把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致使班内的气氛异常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日益加深。 5.5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交往教育。 针对小学生社会交往的现状和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有关交往的内容,课下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交往的书籍,让

22、学生去阅读。加强了对学生社会交往的教育和行为实践的指导,使他们对人际交往具有正确认识和积极评价,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培养他们积极自主的社会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双向交往。还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扩大交往范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学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学会调节冲突和解决矛盾,从而逐渐发展交往能力。 5.6通过课

23、堂加强言行训练,培养交往能力。 人与人接触、联系、交往都离不开语言。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交往中的言行训练。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有,文明的言行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自己在同学之间的良好形象。因此,我又通过开展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主题的主题中队会,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处。并要求每位学生举一个讲文明的例子。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通过类似活动,学生认识到了怎样待人接物,以及说话时要和气谦逊,交谈时要热情、诚恳,并且学会怎样尊重、谅解、关心别人。这样才能在与人交往中树立理想的自我形象。 当然,教会学生正常交往不是仅靠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还要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结合实际生活,不断引导学生适应社会,良好的生活、学习。真正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以上仅是我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还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尚待专家指导、斧正。参考文献: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 沈阳出版社 2000.72.施建农 蒋长好 人际关系教育 中国税务出版社 1997.83.刘以林 张文彦 冯克诚 素质教育指导丛书 华语出版社 199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