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doc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53031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 级 操 作 技 能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鉴别论断 第一单元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论断 鉴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二分法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可能,“ICD-10”草案(1990)宣布放弃这种做法,只保留精神病性一词作描述之用。 草案明确规定,精神病性只限于用以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增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5、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6、紧张症性行为。 工作程序(一)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分界线(许以新神经症一书中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1、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按心理冲突类型:心理冲突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常形则是大

2、家都有的经验。1)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如夫妻感情不和、长期想离又不想离婚十分痛苦(2)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总是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 2)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1)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联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是解决不了。(2)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判定标准:6分神经症;45分可疑病例;3分非神经症。 注意: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2、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

3、的鉴别1)对每一位可疑的神经症病人都要进行常规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 2)根据一次的会晤或精神科检查便下诊断,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医生,常常是不可靠的。安排病人定期复诊,多复诊几次总是可以确诊的。 3)诊断神经症不能单纯依靠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我们有时必须下两个诊断,即某种内科疾病和神经症。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1)对于每一位精神科的病人,除了临床综合症的诊断外,都必须确定他有无人格障碍。2)弄清楚每一位神经症病人的人格是重要的,这对治疗和推断预后都有必要。3)在不同时期,同一病人完全可能处于大不相同的状态:即一个时期为神经症性状态,而在另一时期处于精神病性状态。4)典型的神经症持续多年后出现的精神病

4、状态照例是不典型的,既非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那么,既往的临床相照例不是典型的神经症。5)神经症病人后来出现非器质性精神病状态的,几乎都有人格障碍。(二)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1、神经衰弱。症状可分三组【详见专栏1-1】:(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烦恼、易激惹、 心情紧张。 并且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病人感到痛苦,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2、焦虑性神经症:(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

5、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碍)。3、恐怖性神经症:(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爱损害。4、强迫性神经症因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而造成精神痛苦。5、躯体形式障碍的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有三种症状:(1)对健康过虑;(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6、不典型的神经症:(1)抑郁神经症:兴趣减退甚至消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没有意义。 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二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2)人格解体神经症: 狭义的人格解体,即“无我

6、感”,感到“我”异乎寻常地不真实,似乎不存在;现实解体,病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了,像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自身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轻重、软硬等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失去了正常时的真实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 “什么感觉也体会不到”,“身体麻木不仁”;情感解体,病人感到他自己丧失了情感,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会爱他了,感到十分痛苦、伤心。 人格解体的特征是: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主观性有清楚的了解,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突然发生时感到惊恐不安。 相关知识(掌握和分析不同神经症的案例) 注意事项: 1、有些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求助者,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精神障碍的症状,要仔细

7、询问加以澄清和鉴别; 2、有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出现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类似神经症的症状,当刺激消除后,情绪好转,症状消失,这可以称之为“神经症性反应”。因为诊断神经症必须具备“持久的心理冲突”这一含有时间维度的特点。 3、所谓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基础,是指求助者的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来解释。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1、学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见基础知识部分的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2、重点掌握ICD-10中常见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知识。 相关知识:学习 ICD-10 中有关内容。 第三单元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识别人格障碍。 工作程序1、学

8、习ICD-10人格障碍三个要素: 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解释:须系18周岁以上成年人,始自童年,至少青春期,而持续至成年); 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解释:行为方式过分突出、显著,让别人不能接受); 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解释:损人而不利己)。 2、按CCMD-3(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三版,2001)识别人格障碍及其分类。第二节 识别病因第一单元 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工作程序(一)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二)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三)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四)考虑性别因素对心

9、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相关知识(一)生理功能的改变与心理活动的改变的相互关系(身心反应)(二)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1感染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2肺性脑病 ;3肝性脑病;4心源性脑病 ;5肾性脑病 ;6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7代谢疾病所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 ;8手术后精神障碍;9艾滋病所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心理变化: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 (三)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四)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注意事项:(一) 家长、教师可能对少年儿童正常的行为给予夸大的描述和歪曲的解释,给其带来心灵上的伤害。 (二)注意躯体疾病早期症状,及时转诊。 第二单元 引发

10、心理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工作程序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相关知识1、当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社会性原因引起的,应当重点就经历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查询,并分析其与求助者问题的因果关系。2、心理应激(见“基础知识”部分的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3、个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同上)4、社会支持系统对应激的作用(同上)5、跨文化心理学(见“基础知识”部分的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注意事项(一)除了注意负性社会生活事件的消

11、极作用外,也要注意某些看起来是正性的社会事件(如喜庆之事),也会成为应激源。(二)注意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三)注意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方式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第三单元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工作程序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7、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

12、的问题。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认识-领悟疗法)。 相关知识n 认知因素致病是指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n 认知因素致病分类: 1) 知识性认知偏差2)个性认知偏差(多表现为逻辑使用失误或固执的思维方式)n 应用举例(例1-13,P4359)(认知层面和人格层面示意图) 注意事项影响认知评价的某些因素: 1、来自童年的固定信念(凡事要完美无缺) 2、来自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3、负性自动性想法对认知评价的影响:(1)“自动想法”的概念:是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一个人头脑中的似乎

13、有效或真实的想法。(2)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动想法。 专栏1-3: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贝克情绪障碍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佑行为。图式形成之后相当稳固,通常不予表达,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得到修改和补充。问题在于,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功能失调性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类:(1)脆弱性,如:“一个人请求帮

14、助是软弱的表现。”(2)吸引排斥,知:“得不到另一个人的爱,我就不会幸福。”(3)完美主义,如:“一个人必须聪明、漂亮、富有、有创造性,否则很难高兴起来。”(4)强制性,如常用“必须”、“应该”等言语要求自己。(5)寻求赞许,如认为:“为了幸福,我需要别人赞美。”(6)依赖性,如:“假如你没有人可以依靠,一定会感到悲哀。”(7)自主性,知:“我的心情是由一些我无法驾驭的因素左右的。”(8)认知哲学,如:“你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肯定会感到厌烦。”A. T. Beck把功能失调性假设进一步归成3类,即: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和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

15、成为强者等)。这种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是人们评价生活事件、赋予经验事实以特殊意义,以及主宰人们处理事情方式的基础,是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 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可为日后某种严峻的生活事件所启动。假设一旦启动,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这些负性自动想法就是Beck情绪障碍两层次模型的表层认知,能为患者所察知,成为患者意识界的事件。负性自动想法具有一些特点:(1)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2)它的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3)它随时间、地点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4)它貌似真实,因为它由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5)它存在

16、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6)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童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7)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第二章 心理咨询技能第一节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第一单元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 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 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反复练习,对引起焦虑的情境逐渐脱敏。 基本原理:交互抑制作用。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驰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

17、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 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来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第二单元 冲击疗法(满灌疗法) 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

18、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 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 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恐惧,但是恐惧的结果并还会发生。 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 想象冲击疗法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其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不限制产生焦虑情景的性质。 冲击疗法可以很有效地治疗一些过度的恐惧,经常用来治疗一些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症性障碍、

19、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广场恐惧症等。 工作程序:(一)筛选确定治疗对象(二)签订治疗协议(三)治疗准备工作(四)实施冲击治疗 相关知识:冲击疗法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反应不给以任何强化(那怕是同情的眼光也不给一点),任其自然,最后近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所以冲击疗法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放在第一位。冲击疗法的优点:方法简单,疗程短,收效快;缺点:完全无视求助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求助者痛苦大,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才考虑采用的方法。 注意

20、事项:1、要让求助者对冲击疗法有足够的了解,并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 2、冲击疗法实施过程中,如果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者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时,治疗应立即停止; 3、治疗中求助者若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 1)通气过度综合症; 2)晕厥或休克。第三单元 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条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工作程序:1

21、、确定靶症状只能选择一个最主要的或是求助者迫切要求放弃的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 2、选用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常用的有: 1)电刺激; 2)药物刺激;3)想象刺激内隐致敏法;4)其他刺激任何带来不快情绪的刺激,如:憋气、羞辱、强烈的光线、尖锐的噪音以及针刺等。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必须将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 相关知识: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 注意事项: 1、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可采用厌恶疗法。2、如果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与咨询师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 3、靶症状要单一而且具体。 第四单元 模仿法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

22、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工作程序: 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 2、设计示范行为 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相关知识: 模仿法是建立在A.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之上的一种咨询方法。具体方式:1)生活示范; 2)象征性示范; 3)角色扮演; 4)参与示范; 5)内隐示范。 注意事项:1、模仿法更加适用于年轻求助者。2、要强调示范的作用。示范者的感染力越强,模仿者的动机也就越强,成绩越好;示范者与模仿者的共同之处越多,模仿的信心越足,成绩越好。3、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当适时和恰当。 第五单元 生物反馈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

23、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工作程序:(一)治疗前准备: 1)设立专门治疗室 2)咨询师熟练掌握反馈仪的使用方法 3)向求助者讲解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求助者主动参与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诊室训练: 1)进餐后30分钟方可开始训练。 2)仰卧,两手臂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枕头的高低利于颈部肌肉的放松。也可坐在有扶手的靠椅或沙发上,头后要有依靠,并应松懈衣领、腰带、胸衣,换拖鞋等。 3)安放

24、电极。电极放置的部位依照训练的目的不同而异:紧张性头痛、焦虑症可放在额部,其它疾患多放与前臂屈侧。求助者双目应自然直视反馈仪及反馈信号。 4)测肌电水平的基线值。 5)反馈训练。经训练应使肌电水平逐渐下降(肌肉松驰)。 6)再次进行诊室治疗前,咨询师要和求助者交谈(约5分钟),了解求助者进行诊室训练的体验,并查看求助者家庭训练的记录。 7)待求助者初步掌握放松技巧后,咨询师可让求助者变换体位,进行双向训练等,在不同背景下训练,增强求助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8)疗程安排:每次训练30分钟,第一周12天一次,第二周起每周2 次,共48周。疗程以能掌握本治疗的技术为度。(三)家庭训练。 相关知识:(一

25、)基本原理:动物内脏条件反射。最早发现动物内脏条件反射的应推巴甫洛夫。最先将生物反馈应用于临床的是夏皮诺。(二)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的分类:1.肌电生物反馈仪是目前最成功、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生物反馈技术。最常放置的部位为前额及前臂。2.皮肤电反馈仪反映情绪活动水平。3.皮肤温度生物反馈仪。4.脑电生物反馈仪。5.其他反馈仪如“磁带录像反馈仪”,应用对象中无焦虑症。 注意事项:1、辨别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并不是每一个接受反馈治疗的求助者都能从治疗中得到好处,生物反馈治疗是一个主动参与过程,求助者必须明白,是他在支配那些反馈信号,而不是仪器在支配他。 第六单元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

26、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 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 工作程序:(一)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

27、术: (1)提问: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在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 (2)自我审查: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表层错误性观念(边缘性错误观念),就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表层错误观念检验技术包括:(1)建议: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活动,这一活动与他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2)演示:鼓励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想象的情境,使他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3)模仿: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

28、。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加以检验。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技术都是认知治疗中的专门术语。语义技术主要针对求助者错误的自我概念。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句式“主谓表”句式结构。如“我是一个笨蛋”、“我是个毫无价值的人”。要使一个包含“我”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两点:首先,把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其次,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行为技术对求助者认知结构的改变可以具体表

29、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咨询师可以通过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或情境,帮助求助者产生一些通常为他拟忽视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对求助者认知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2)在行为矫治的特定情境中,求助者不仅体验到什么是积极的情绪,什么是成功的行为,而且也学会了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这样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他也就能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功的行为。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就是以布置家庭作业或让求助者阅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的方式给求助者提出某些相应的任务。 (三)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有代表性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治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

30、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具体程序是:通过角色扮演和想像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教给求助者察觉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压力接种训练(SIT)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的具体应用。梅肯鲍姆的压力接种训练三阶段模型: (1)概念阶段:首要的关注点是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点是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以应用于不同的压力情境。求助者要接受各种不同的行为干预,包括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时间管理指导和自我指导训练 (3)应用和完成阶段:关注的是将

31、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 相关知识基本原理:1.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 、规则。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按规则行事,无论哪咱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 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贝克认为,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

32、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识别自动性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认知治疗的核心;去中心化;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2.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雷米的理论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雷米认为,这些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雷米的“中心边缘”模型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提示并改变哪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3.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CBM)技术

33、: 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影响个体的行为。 在梅肯鲍尔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尔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观察;第二阶段: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第三阶段:学习新的技能。 注意事项: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并可用以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焦虑型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症)、考试前紧张焦虑、情绪的激怒和慢性疼痛的求助者。第七单元 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 罗杰

34、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于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工作程序(一)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罗杰斯认为治疗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求助者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致他们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目前甚至将来面临的问题。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 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万分,使其恢复真正的自我的过程。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5条变化(江光荣,1999):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35、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二)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这种关系被表述为:(1)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2)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中;(3)咨询师,在这种关系中是一致的或处于内部整合的状态;(4)咨询师无条件地接受和关注求助者;(5)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经历表示共情,并努力与求助者交流;(6)咨询师对求助者表达共情的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求助者中心治疗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其技术中主要的就是促进心理成长的三个条件:(

36、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关注;设身处地的理解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沉默。(2)坦诚交流的技术:并不固定的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 (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如接受、尊重、关心、珍视等。(三)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则: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

37、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第七阶段: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 相关知识基本理论:1、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其基本观点是:(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3)人是可以信任的; 2、自我理论:(1)经验;(2)自我概念;(3) 价值的条件化3、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 心理失调的实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 心理治疗的实质: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是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注意事项:(一)求助者中心疗法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二)求助

38、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三)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个潜在的局限是一些正在接受培训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四)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治疗理论,已经整合到现代心理治疗中,它关于心理咨询关系的理论,关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等已经变成了各种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所强调的基本原理应当成为当代心理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 第八单元 远期疗效评估: 工作程序(一)社会接纳程度评估:1.评估内容:主要评估求助者的行为表现和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包括:跟人的来往, 学习或工作方面的表现,跟家人的

39、相处,或者对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等等。2.评估方法:(1)家属或四周人的观察;(2)咨询师本身的审查。(二)自我接纳程度评估:1.评估内容:(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2.评估方法:(1)求助者口头报告;(2)量表评估。 (三)随访调查:(1)追踪回访;(2)常用回访方式:追踪卡、通讯、面谈、电话。 附:常用咨询疗法一览表第二节 团体心理咨询技能(略)第三章 心理测验技能 第一节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本节学习目标:掌握以下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量表的实施、记分及结果解释方法: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40、) 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 第二节 特殊心理评估的实施本节学习目标:掌握以下心理评估量表的实施、记分及结果解释方法: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儿童行为量表(CBCL)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第二版(MMPI-2) 第三节 测验结果的解释第一单元 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解释学习目标: 了解总智商(FIQ)的波动范围及可信区间; 掌握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差异的意义; 掌握各分测验差异的意义及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二单元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及MMPI-2)的解释学习目标: 掌握MMPI一般解释程序; 掌握MMPI效度量表的解释程序; 掌握MMPI临床量表的解释程序; 掌握MMPI-2内容量表的解释方法; 掌握MMPI-2附加量表的解释方法。第二单元 90项症(SCL-90)的解释学习目标: 掌握SCL-90总分的分析方法; 掌握SCL-90因子分和廓图的分析方法。附:常用心理测验量表总览、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四个常用他评量表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复习整理.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