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心理教育入手,加强后进生的管理 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校中一般来说都颇受青睐,而后进生(我们平常说的差生)则往往受到歧视与冷落。什么样的学生属于后进生呢?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人。对这些“病人”的管理一直是教师工作的一大难题。虽然后进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究其根源,无外乎是由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从他们的本身看: 一、道德分辨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年龄的增长。部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年龄的增长,形成了道德水平低
2、和年龄高之间的不平衡和矛盾冲突。因而他们对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学校行为准则不相适应,对社会现象的好坏分辨不清,不辨善恶的盲目吸收,以至于形成某些不良品德和行为。 二、强烈的好奇心理和盲目的模仿心理。学生好奇心强,什么都想试一试,越是神秘的东西、大人不让做的事,就越想去试探一下。比如穿奇装异服、留长发、早恋、赌博等。他们还喜欢模仿,比如观看录像百变金钢之后,有些学生就会模仿剧中的主人翁的那种调皮劲。有的学生看了周星驰演的电影之后,就连他的笑声也会去模仿一番。 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意志不坚韧性。青少年处于身理和心理的发展时期,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来至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有些学生,他们
3、心理明白要学好,也下了一些决心,但因为受到家庭、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往往会改变自己的意向,从而表现出言行不一致,表里不如一的现象。 四、学校、社会、家庭也是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学生身处于家庭、学校、社会三种环境之中,受到这三种环境的共同影响,而这三种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又是不统一的,比如在学校中,学校要求学生这样去做,在家庭中,家长要求那样去做,到了社会上,看到社会上的现实时,又是另外一样了。这一点,属于是外因对学生的影响。 在一个班中,后进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若任其发展不仅会导致其自己违法犯罪,还会影响到全班甚至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学校又是预防和和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
4、阵地,后进生身上有许多毛病,但并非无药可救,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是带病的“花朵”。我们只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地“护理”和“治疗”,去除他们身上的“疾病”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长成一株美丽的“花朵”,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管理教育。下面是我在教育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1、消除后进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后进生由于受到的训斥、冷遇、惩罚多于表扬、鼓励、热情,其心理上受到的伤害也多于爱抚。因此,他们常感到“心虚”,对别人易存“戒心”和“敌意”,甚至错误认为家庭、学校“抛弃”了他们,因而产生报复和敌对心理。要消除他们不良心态,老师应与之建立亲
5、密无间的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关怀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表扬和鼓励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校二年级有一位学生,上课的老师都说他上课不认真, 2、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人人都有自尊心,不论是大人还是青少年,我们不要认为,只有大人才有自尊,青少年的自尊心其实比我们大人的自尊心还要强得多。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有心中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努力的去学习。 3、提高后进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是非观念薄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后进生易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必须对他们加强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
6、错,一是一,二是二,不做不应该做的事。学习用自己掌握的道德准则来衡量自己和别人。 4、锻炼学生抵制不良“诱因”的意志力,巩固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转化后进生的初期,切断不良“诱因”对他们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古人云“近朱者赤”。应该让后进生经常与好同学接触,好同学也应经常主动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这样久而久之,差生也就渐渐转化。但是避开“诱因”毕竟是消极的做法。现实中也不可能使生活环境完全“净化”,因此,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后进生增强与“诱因”斗争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主观的努力来克服缺点,形成并巩固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5、信任学生、委托学生去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信任学生不失为改变后进生的灵丹妙药。慎重地委托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往往能使他们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实行值日生轮流当一天的班主任,做班主任一天需做的事,如早上早操、检查早自习情况、上课纪律、课间操、午休、下午新闻、眼保健操、放学前总结、小扫、再在值日本上写上一天的总结和心得。通过这项制度,提高了学生自身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让他们体会到当教师的苦衷。 总之,对后进生进行管理教育,一定要从心理角度出发,根据心理规律有针对性的给出“药方”,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使后进生的“病情”得到彻底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