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效应在教师工作中的启示一、马太效应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国王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结果第一个仆人赚了10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给他10座城池。第二个仆人赚了5锭银子,国王就奖励给他5座城池。而第三个仆人仍旧是1锭银子,于是国王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了第一个仆人。这种让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就是“马太效应”。在教师工作中,“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困生的基础差,学习效率低,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短,结果学习成绩与优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优生呢,基础扎实,学习效率高,学习时间长,成绩越来越好。所以,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从延长他们的学习时间开始的。因为能力的培养是
2、缓慢的,让学困生的能力超越优生,是很困难的,但让学困生的学习时间超过优生,则比较容易,当天就可以做到。有些民办的复读的学校,学生经过“高四”一年的学习,成绩提高了100多分,由名落孙山变成一本上线。那么,这一年里,对于提高成绩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延长了学习时间。当然,我们不提倡复读,也不提倡毫无限制的延长学习时间。但是,在高中阶段,给学生一个合理的作业量,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样,课堂上,若老师旁征博引,讲课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学生成绩不一定好;相反的,老师按部就班,注重练习和训练,学生的成绩则可能更好。所以要处理好抓“基础”与抓“拓展”的关系。二、投射效应所谓
3、的投射效应就是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就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例如,有个老师写不出文章,就东拼西凑了一篇文章,于是他就主观的认为周围的同事的文章也都是东拼西凑而来。如果教师明白投射效应,最起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别人的情况、别的学校的情况,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别人的想法、做法,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一个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借鉴自己的学生时代的情感特点,但不能主观的认为,当年我们怎么想的,现在的学生也怎么想。有的班主任工作时间越久,投射效应越强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学生,结果违背了客观实际,
4、也违背了教育规律,这是每个班主任应该警惕的。科任老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自己事先做一遍。在做题的过程中,自己也可能出现一些疏漏或者错误,于是科任老师把自己的疏漏和错误,当成学生的疏漏和错误,重点给学生讲解。可是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等与老师不同,学生的错误可能与老师的错误不同。科任老师根据自己的错误讲解习题,结果造成时间的浪费,而且课堂效果率不高。通常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批改学生的作业,找出学生的错误,分析归纳后,给学生讲解。庄子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等”,但尧谢绝了,尧觉得“富贵了,事情就多,”“长寿了,可能遭受更多侮辱,晚节不保”。所以,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
5、一些大众型的目标和追求,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为了避免投射效应,教师应该多观察,多调查,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自身的发展,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能够和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三、心理暗示有一个男孩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智力、能力也很普通。但他的母亲从小对他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比别的孩子更出色,长大一定能考上大学(当时考大学是一件事非常难的)。由于他妈妈的影响,这个孩子从小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比别的孩子更出色,每当考试不理想,就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的不努力导致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名次在班级名列前茅。到了高中,这个男孩逐渐懂得,并不是自己很聪
6、明,只是通过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很好的名次。此时的他不需要妈妈的督促和监督,在高中能够自觉地刻苦学习。通过努力,高中毕业后,这个男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这个男孩的妈妈,不断地给男孩心理暗示,最终影响了男孩的人生,让孩子走向了成功。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了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正确的心理暗示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刻刻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有积极正面的暗示,也有消极负面的暗示。有的老师对这些心理暗示浑然不知,无意中给学生
7、很多负面暗示,导致了学生走向了消极的道路。例如,一名班主任在班上经常数落自己的学生,在这件事上不如别的班,在那件事上也不如别的班,久而久之,这个班主任所带的班级真的成了最差劲的班级。相反的,如果班主任经常表扬自己的班级比别的班级做得更好,结果这个班很可能真成了优秀班级。由此可见,表扬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好。有些时候,老师应该批评学生,但整体而言,老师表扬学生的次数应该多于批评学生的次数,否则就违背了心理学规律。一个孩子天天受父母、老师的批评和打击,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冥顽不化的坏学生。有的老师虽然没有经常公开的批评学生,但是老师的内心却给学生贴上了“标签”。如果老师认为这几个学生是聪明、刻苦的好学
8、生,那几个学生是脑子笨、反应慢、调皮的“坏学生”。老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的语言、表情、动作等,会暗示出老师对不同学生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影响和暗示学生。那些受老师器重的学生,发展的要更好一些,而那些老师不拿正眼瞧一眼的学生,自尊和自信都会受到的打击,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有的学生由于无意间得罪了老师,老师就记恨在心,上课不提问他,平时不拿正眼瞧他,学生和他打招呼,他没有一点反应。这种“冷惩罚”比体罚还要“有效”,甚至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老师的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教师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而“冷惩罚”无人监督,也不易被人觉察,所以长期存在,且被老师或多或少的使用,让成千上万的孩子成了“冷
9、惩罚”的牺牲品。几乎每个学生在求学阶段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样的老师,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只能忍气吞声。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阳光的,而不应该是消极的、负面的、阴暗的。哪怕是学生或者学生的家长的确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冷惩罚”学生,这是由老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的。我们不能因为家长或者学生素质不高,而去“冷惩罚”学生。老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给学生“坏”的心理暗示,而应该给学生“好”的心理暗示。因为学生会不自觉地接受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老师的影响和暗示。论语里面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老师被学生厌恶、轻视、不信任,哪怕这个老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学习的
10、效果也会很差。心理暗示又分为个体暗示和群体暗示。有的学校学生胸牌的编号就是学生的名次,第一名是1号,第一千名是1000号,结果学生个体容易受到的胸牌的暗示;有的学校按照名次来划分班级,最好的学生都在一班,然后依次是二班、三班、四班,最差的学生在最后的班级,那么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受到的集体暗示。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即便是班级的整体成绩比较差,但也会有考得很好的同学,对于考得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在班上集体表扬,让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体会到,同样的学习条件,为什么有的同学考得很多。对那些考得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单独找他们谈话,帮助其分析原因。如果老师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说,咱们班的成绩整体不好,那么不但给全体学生消极的暗示,学生也很可能会觉得你这个老师教学能力不行。不但老师能给学生心理暗示,学生之间也会有相互的心理暗示。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好,学生都乐意学习,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风气,这这个班的成绩自然会很好。但有的学生不学习,周围的学生进行效仿,也不学习,班级的整体成绩越来越差。有些时候,我们劳心劳力地去教育那些不学习的学生,并不是期望他们能提高班级整体成绩,而是让他们别给周围的同学消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像一把双刃剑,每个领导、老师都应该给同事、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不要把心理暗示当成害人害己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