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文献综述 (2).doc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53200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文献综述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文献综述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文献综述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文献综述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文献综述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时间知觉研究的综述摘要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它主要包括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三种。从时间知觉的概念出发,综述了关于时间知觉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与现状、研究范式、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和展望。关键词 时间知觉;时序知觉;时距知觉1 概念与界定 时间知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人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般为5秒)把若干有限的事件按顺序排列并知觉为一个单位,在此单位中,各个事件成为了一个相对同时的整体。这样的一个单位就是由Fraisse所提出来的“知觉到现在”(李伯约,2000)。因此,时间知觉研究主要是研究刺激序列在5秒内的时间认知,它涉及到的是工作记忆而不涉及到长

2、时记忆,超过5秒就是时间记忆的范畴了。时间知觉主要包括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三种。时序知觉是对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的分辨;时距知觉是对事件存在的连续时间的估计;时间点知觉是对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的确认(彭聃龄,2007)。2生理基础2.1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 关于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研究已经成为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的生物钟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有关;对毫秒范围内的时间知觉可能与小脑有关;对数秒到数分钟的时间知觉可能与丘脑一纹状体皮质环路有关。但如此多的脑区是如何选择性的参与和识别各种各样复杂的时间知觉任务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另外,对于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的研究对正确认识

3、和评价脑损伤患者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所存在的时间感知功能下降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刘平等,2008)。2.2时间知觉的脑机制 对于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的研究结果出现了定位论和非定位论的分化趋向。其中,小脑高级功能区的运动计时特异化作用以及基底神经节分泌的多巴胺对时间知觉的作用支持了定位论。而关于脑损伤和脑成像的研究中,多个脑区的整合作用机制和多种神经递质在计时中的作用支持了非定位论。这两种研究趋向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时距长短不同所致,小脑高级功能区主要负责对秒以下的计时加工,而多个脑区及神经递质的整合作用涉及到的是加工1秒及其以上的时距。对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主要包含了3个方面:脑区关于

4、时间知觉的精确定位、不同时间知觉任务的脑机制、这些不同的时间知觉的脑机制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尹华站等,2006)。3研究进展与现状 对时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对人差方程式的测量,而对时间知觉的广泛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的,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信息加工论的引入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掀起了时间知觉研究的高潮。到现在,对于时间知觉的研究大部分仍采用的是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探讨了时间表征、时间信息加工机制和儿童对时间的认知等问题(张立新,2006)。4理论模型 在时间知觉的研究中,主要有3种理论模型:生物模型、认知模型和分段综合模型。生物模型和认知模型一直是相互对立着

5、的,且主要是在时距知觉领域的研究,并不能推之到整个时间知觉领域。因而黄希庭等人在前两个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分段综合模型。 时间知觉的生物模型强调有机体的计时法则主要受大脑内部的某种遵循类似于时钟一计数器装置的机制制约。生物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内部时钟模型,内部时钟模型认为动物和人类的计时机制都依赖于一种像现实生活中的时钟一样的内部机制,内部时钟由起搏器和累加器构成,其中起搏器按照一定的频率连续释放冲动到累加器,然后通过记忆过程和决策过程作出最后的反应(张志杰等,2007)。 认知模型主要强调外部因素如刺激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其它认知活动过程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该模型认为时间是从刺激的环境特

6、别是刺激的变化中加以抽象并建构起来的,是认知过程的间接结果,尤其是记忆和注意的结果。认知模型还认为:有机体的时间知觉具有随机误差;刺激环境的系统变异会对时间判断产生系统的、可预测的影响;大脑的局部损伤不会消除时间知觉(凤四海,黄希庭,2004)。因此,人类的时间知觉取决于个体对注意资源分配的多少和记忆容量的大小,基于此Zakay还提出了注意的资源分配模型。 黄希庭等人在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段整合模型。它建立在时间认知模型的基本思想上,即除了要考虑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具有分段性的特征,对不同的持续时间有不同的表征,还必须考虑到无论对哪一种时距的认知均受多种因素, 例如注意资源的分配、编码方式

7、,以及个体的情绪、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模型还认为,时序、时距和时间点是在同一时间经历的三个属性,且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对某一属性的单独研究,虽然有利于深入探索各种属性的特征,但极其容易忽略掉对时间知觉过程的整体性的探讨,使各部分分离开来,所以将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统一起来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是必要的方向。而分段综合模型就是目前唯一一个把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的理论模型。虽然该模型提出来不久,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已经为今后关于时间知觉过程的完整性研究的指明了方向(黄希庭等,2003)。5研究范式 Allan(1979)对以往的时间知觉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其中只有很少的能适用于

8、真正意义上的时距范围内的时间知觉研究。主要包含了时距量表法(言语估计法、数量估计法、类别评定法、产生法、比率评定法、同步法)和时距辨别法(比较法、单刺激法、多对少法、确认法),而时序知觉方法主要是时序判断法(凤四海,黄希庭,2004)。现在,对于时距知觉的研究范式是预期式和回顾式两种,这也是受到一致承认的研究范式。预期式是在实验之前就告诉被试,让其对实验中所呈现的刺激时距进行估计。而回顾式是在实验后才让被试对实验中所呈现的刺激时距进行估计(赵雪,尹艳新,2012)。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时间知觉的经典研究方法主要有口头报告、时距产生、时距复制、时距比较4种方法。80年代后,出现了多重任务(

9、时间/非时间双重任务;多重时间任务)和起-止程序(张立新,2006)。6影响因素 首先,不同的理论所认为的影响因素是不相同的。综合这些理论发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主要有时间信息因素和非时间信息因素。 时间信息因素包括:(1)时间间隔:人们对于较长的时距容易出现低估,而对较短的时距又容易出现高估;(2)空时距与实时距:空时距是指一个事件的起止时间 ,实时距是指在某个时间间隔内包含着的一个持续的事件。郭艳秀等人的实验就发现,在18.145052 s之前,实时距估计要比空时距估计更准确,而18.145052 s之后,空时距估计又要比实时距准确,且这两类时距估计曲线的变化速度也呈交替上升趋势(张义芳,

10、丁俊,2011)。 非时间信息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2)人的兴趣和情绪:人对感兴趣的事件或处于好的情绪状态时,会对时间的估计出现低估,相反,对不感兴趣的事件或处于低落的情绪状态时,往往会对时间的估计出现高估;(3)刺激的维度:刺激物的一种特性就为一个维度,刺激维度大时往往倾向于估计出时间的持续时间长;(4)刺激呈现的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相对于静态刺激,人们对动态的刺激往往倾向于高估,产生时间膨胀(彭聃龄,2007;张义芳,丁俊,2011)。7.发展趋势和展望 关于时间知觉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很多领域,如在时间知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

11、对运动时间知觉、音乐时间知觉、抑郁和躁狂患者的时间知觉、小脑损伤患者的时间知觉等。时间知觉在各学科中也有所应用,如在发展心理学、社会和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张国礼,康廷虎,2011)。综合来看,对于时间知觉研究所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1)时间知觉与意识关系的研究;(2)时间知觉应用于了多个领域;(3)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多方法的有机结合(陈有国等,2011)。 在今后,对于时间知觉的研究,不只会仅仅关于时间知觉本身的研究,还会和其它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 李伯约. 从时间知觉到时间心理学的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 . 2000. 06:118-122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 2007.3 刘平,汪凯,程怀东. 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2008. 11:700-7024 尹华站,黄希庭,李丹. 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04:1-45张志杰,刘强,黄希庭. 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EEG时频分析的探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10:152-1556 张立新. 时间知觉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5:416-4197 凤四海,黄希庭. 时间知觉理论和实验范型. 心理科学. 2004. 05:1157-11608 黄希庭,李伯约,张志杰.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02:5-9理学的研究9 赵雪,尹艳新. 时距知觉研究综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 09:160-16110 张义芳,丁俊. 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1. 02:31-3411张国礼,康廷虎. 时间知觉在心理学各学科中的应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4:152-15412 陈有国等. 时间知觉的理论模型与展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05:26-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心理学文献综述 (2).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