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出现厌学的情绪,我在课后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大都认为历史课的内容枯燥,要求记的知识点多,记不清楚,容易混淆。其次,课外知识了解的不多,对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掌握不到位,拓展能力弱。针对这些具体事例,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师生心理相互影响的过程。采用自主建构的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形成和心理发展。如教师要主动设问,将教学内容以若干问题
2、的形式列举出来,并在教学中适时地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点评;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十分荒谬的,也不能随便讽刺和打击。对于那些勇于反驳教师意见的学生更要加以表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上,做到既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落实好学科知识。第二,点燃学生心灵火花。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点燃火把需要教师的真情实感。要善于用情境展示法、自我体验等方法,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还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学生寄与希望,使学生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
3、的教育,推动学生的心理成长。讲课乏味、负担过重、突然袭击、疲劳轰炸、处事不公、待人不平、讽刺挖苦、侮辱人格、打击报复、变相体罚等教学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都可能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变态心理。 第三,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活动。如利用学生的求“活”心理,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法,上出风格各异的特色课来。 第四用“完美人格”感染学生。学科教材中蕴藏了不少心理教育的素材,特别是历史伟人的语录和事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借题发挥,借助伟人的历史史实,渲染伟人们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的心灵发展树立人格楷模。如马克思勤奋学习、献身科学的精神。毛泽东在革命岁月,付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可是他始终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广阔胸襟。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过人才能和惊人忍耐力等等。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列举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模范,不是课堂教学的“离题万里”,而是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提供的“文化大餐”,它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去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通过以上几点做法,我感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但还欠缺着面面具到,有个别同学还是不能融入到课堂中来,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关注后进生,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