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报告人简介报告人简介 张海钟教授,男,汉族,生于张海钟教授,男,汉族,生于19631963年年7 7月月1717日,甘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1985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获学士学位。育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心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硕士学位。曾任职张掖师专教育系副主任、理学系,获硕士学位。曾任职张掖师专教育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科研管理处处长、教务处副处长、科研管理处处长、张掖师专学报张掖师专学报常常务副主编;河西学院教育学、心理学教授,校长助理兼务副主编;河西学院教育学、心理学教授,校长
2、助理兼科技处处长(学位办主任、科技处处长(学位办主任、河西学院学报河西学院学报常务副主常务副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编、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挂职锻炼,兼任西北师大心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培养理挂职锻炼,兼任西北师大心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3232名。任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名。任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学科组成员;甘肃省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学科组成员;甘肃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20032003年被评为甘
3、肃省优秀专家;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20042004年入选甘肃省年入选甘肃省555555创新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程。2727年来,先后承担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年来,先后承担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女性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心理咨询与治疗、女性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等1010余门本、专科专业课、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先后余门本、专科专业课、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先后主讲理论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等研究主讲理论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
4、等研究生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生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中国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1 1项,全国高等教育科学规划课项,全国高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题1 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 1项、甘肃省教育科学项、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规划课题4 4项;甘肃省项;甘肃省555555人才工程项目人才工程项目4 4项;甘肃省教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育厅科研课题8 8项。曾在项。曾在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
5、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心理研究教育评论教育评论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与实验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吉林教育科学吉林教育科学、教学教学与管理与管理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科研西北师大学报西北师大学报等学术等学术学术刊物发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论文学术刊物发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论文140140余篇,出版余篇,出版青少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精神分析学派与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学派与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现代女性心理学导论现代女性心理学导论、中国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教中国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育、人性人格人生人性人
6、格人生、当代理论心理学概论当代理论心理学概论、中中国对联理论与故事国对联理论与故事等专著等专著1010部,部,教育理论与高师教学改教育理论与高师教学改革研究革研究论文集论文集1 1部。论文中有部。论文中有8 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资料全文复印,3030多篇被索引,多篇被索引,1 1篇被篇被新华文摘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论点摘编。所完成的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科研成果所完成的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科研成果2 2项获省委项获省委省政府社科成果奖;省政府社科成果奖;8 8项获得省教育厅社科成果一、二、三等项获得省教育厅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主要从事
7、健康心理学、区域文化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奖。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区域文化心理学、女性心理学、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出席第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出席第1717届国届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第四、第十、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大际跨文化心理学大会,第四、第十、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大会。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倦怠/枯竭与心理保健枯竭与心理保健张海钟教授张海钟教授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院长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导师 中小学教师职业中小学教师职
8、业倦怠倦怠/枯竭与心理保健枯竭与心理保健v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症的概念枯竭症的概念v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特征和表现枯竭的特征和表现v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危害和后果枯竭的危害和后果v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内部外部根源枯竭的内部外部根源v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管理对策枯竭的管理对策v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自我保健策略枯竭的自我保健策略 你有职业倦怠你有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症吗?职业枯竭症吗?工作多年,你是否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部工作的机器,活力、激情、斗志,被忙碌而没有空隙的工作重压打磨得已全无棱角,日复一日,像个疲惫的陀螺。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
9、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要小心,很有可能,你已经患上了职业倦怠症。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一、你是否感觉工作负担过重,常常感觉难以承受,或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二、你是否感觉缺乏工作自主性,往往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三、你是否认为自己基本上待遇微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四、你有没有觉得组织待遇不公,常常有受委屈的感觉?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五、你是
10、否会觉得工作上常常发生与上层不和的情况?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六、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同事相处不好,有各种各样的隔阂存在?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七、你是否经常在工作时感到困倦疲乏,想睡觉,做什么事儿都无精打采?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八、你是否以前都很上进,而现在却一心梦想着去度假?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九、你是否在工作上碰到一些麻烦事时急躁、易怒,甚至情绪失控?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十、你是否在工作餐时感觉没食欲,嘴巴发苦,对美食也失去兴趣?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十一、你是否对别人的指责无能为力,无动于衷或者消极抵抗?A、经常
11、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十二、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断重复而且单调乏味?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把你得到的分数相加一下吧。选A得5分,选B得3分,选C得1分,快看一下你测试的结果吧:1220分,很幸运,你还没有患上职业倦怠症,你的工作状态不错。2140分,你已经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的前期症状,要警惕,你需要为自己的职业状况进行一些反思和规划。4160分,你很危险,你对现在的工作几乎已经失去兴趣和信心,工作中的状态不佳,长此以往极不利于个人发展,最好尽快找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来帮助你。工作倦怠感量表v工作倦怠方面最权威、最常用的量表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
12、ntory-General Survey)。2002年,李超平等获得该量表开发者Michael Leiter教授的授权,在国内修订MBI-GS。结果表明:该量表在国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5道题,成就感低落分量表包括6道题,整个量表共16道题。该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量表,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繁”。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
13、88,0.83和0.82。工作控制感研究问卷简介v马剑虹等(1999)48根据Averill对控制感的定义所编制的问卷,共有8道题,测量个体对工作中工作环境和个体行为的控制体验。以往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系数为0.78,量表采取利克特5点记分。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症的概念枯竭症的概念一、概念的起源一、概念的起源: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枯竭”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语汇,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它使用
14、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状态。20世纪90年代,职业枯竭的研究范围从服务性质的行业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如教师、电脑工程师、军人、管理人员),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职业枯竭被看作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心理枯竭。二、职业倦怠二、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症的概念:职业枯竭症的概念:1 1、职业倦怠(、职业倦怠(job burnoutjob 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2 2、“职业倦怠症职业倦怠症”又称又称“职业枯竭症职业
15、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心理枯竭现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生理心理状态。生理心理状态。v3.国内学者李永鑫(2003)将工作倦怠的定义归纳为静态定义和动态定义。v静态定义是将工作倦怠看作一种心理状态。例如Pines和Aronson认为,“工作倦怠是长期卷入对情感付出有较高要求的情景,从而导致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Brill认为,“工作倦怠是在没有精神病理学原理的前提下,个体的一种由期望所调节的、与工作相关的、烦躁不安的、机能失调的状态”。v动态定义则
16、将工作倦怠看作是一种心理过程,例如Cherniss的定义认为,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消极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Etzion认为,工作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毫无警报,在个体没有感觉到的情况下发展,但是在达到某一临界点时,个体突然感到耗竭,并且这种破坏性的体验不能与任何特殊的压力事件联系起来。4 4、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心理机制枯竭的心理机制 第一解释:第一解释: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
17、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第二解释:职业倦怠因工第二解释: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的因素。第三种解释:第三种解释:一、个人因素:一、个人因素:1 1、完美主义者,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通过狂热的工作来达到目标。目标过高,非自己能力所及,经常体验挫折。2、超负
18、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社会变迁和革新所带来的适应不良,家庭和职场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二、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1 1、某些职业的工作负荷量很大,、某些职业的工作负荷量很大,如干部、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和新闻从业人员,是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2、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他想要的东西,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他想要的东西,或是薪酬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或是成就感等心理层面的东西,也会导致闷闷不乐。3、工作清闲,报酬也不差,毫无乐趣,工作清闲,报酬也不差,毫无乐趣,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也会导致枯竭。4、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也是产生枯竭的原因。
19、职场就像是达尔文笔下的原始丛林,强者生存,弱职场就像是达尔文笔下的原始丛林,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不进则退。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者淘汰,不进则退。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可如果仅凭实力说话还好些,一些明争暗斗使得人际关可如果仅凭实力说话还好些,一些明争暗斗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个雷区,长年身处系越来越复杂,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个雷区,长年身处这样一个硝烟弥漫的场所,很难不产生排斥的心理。管这样一个硝烟弥漫的场所,很难不产生排斥的心理。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足、作决策不征求员工意见、政策不理者与员工沟通不足、作决策不征求员工意见、政策不灵活、福利待遇不佳等等,会加剧员
20、工职业枯竭的程度。灵活、福利待遇不佳等等,会加剧员工职业枯竭的程度。角色冲突、工作过量、工作气氛、决策参与和同事支持角色冲突、工作过量、工作气氛、决策参与和同事支持是影响枯竭的重要组织因素,角色混乱、缺乏上级支持是影响枯竭的重要组织因素,角色混乱、缺乏上级支持在这种因果关系中也很重要。组织文化因素和环境,如在这种因果关系中也很重要。组织文化因素和环境,如责任定义不明确、规则模糊、可用资源不足、工作条件责任定义不明确、规则模糊、可用资源不足、工作条件禁闭、缺乏隐私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禁闭、缺乏隐私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特征和表现枯竭的特征和
21、表现 第一个特征是生理耗竭。第一个特征是生理耗竭。是职业枯竭的临床维度,主要表现特点是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在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失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第二个特征是才智枯竭。第二个特征是才智枯竭。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认知维度,它主要表现在,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你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第三个特征是情绪衰竭。第三个特征是情绪衰竭。这是枯竭的一个压力维度,也是职业枯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工
22、作热情消失了,尔后表现出许多情绪上的特点,比如说烦躁、易发脾气、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甚至沮丧、抑郁、无助、无望,直至消沉 第四个特征是价值衰落。第四个特征是价值衰落。它属于枯竭的一个评价性维度。主要表现是,个人的成就感下降,同时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工作。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也在下降,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这样一种挫败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第五个特征是第五个特征是“去人性化去人性化”。它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人际维度,会直接
23、影响到人际交往质量,其特征就是很消极的、否定的一种态度,即以冷漠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甚至是对待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包括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这些人表现出多疑、猜忌,同时对别人充满了一种批判性。第六个特征是攻击行为。第六个特征是攻击行为。攻击行为一般来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会增多,比如说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比如说有的人在公司里面受了老板的气,回家可能就会拿老婆孩子“开刀”,去找“替罪羊”。另外一种,他的攻击并不是指向外人的,而是指向自身,出现自残行为,甚至在极端的枯竭情况下出现自杀。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危害枯竭的危害1、丧失职业增值
24、时间成本、丧失职业增值时间成本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人,一般会陷于渴望成就与害怕改变的冲突之中。在一切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实现自我价值就成了一个人的最终目标。没有计划地例行工作,最容易导致工作倦怠。在变化中求生存,任何单调的东西只能给人带来厌恶,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2、优秀员工和家庭角色的冲突。、优秀员工和家庭角色的冲突。步入成熟的教师通常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师、干部、慈爱父母和孝顺儿女等。他们必须在工作、家庭和个人空间之间不断平衡。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常常导致职业人压力的增大。陷入特别是女性,家庭中的琐事占据生活中一大部分地方,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中。众多角色集于一身,难免会给人造
25、成很大的压力,既想工作有所成就,又想顾及家庭的幸福,使许多职场中人终日殚精竭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而如果这时候遭遇职业发展受阻,问题几乎可以呈链状关联,生活冲突升级将不可避免。3、人性沟通和人际交往的减少、人性沟通和人际交往的减少 社会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使人产生了异化,为了使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组织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措施和高级的技术设备,使人处于不停的忙碌状态,进而减少了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本身对交往的需求永远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更需要情感上的抚慰。但是现代社会又给人提供了感情冷漠的土壤,特别是有了一定地位的白领阶层,更是不愿意放下自以为的自尊心
26、,不愿意主动和人交流。尽管他们很渴望别人的关心、希望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如果处于职业倦怠期他们还是龟缩在自己的微小心理空间。第四节第四节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内部外部根源枯竭的内部外部根源 Maslach和和Leiter1997年年提出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提出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 1 1、负荷:过量过杂过高、负荷:过量过杂过高 2 2、控制、控制 :如缺乏自主权威感:如缺乏自主权威感 3 3、报酬、报酬 :经济报酬缺乏:经济报酬缺乏 4 4、社交、社交 :缺乏沟通,导致误解:缺乏沟通,导致误解 5 5、公平:提拔不公;升迁太慢、公平:提拔不公;升迁太慢 6 6、价值冲突:观点
27、差异;取向错位、价值冲突:观点差异;取向错位第五节第五节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管理对策枯竭的管理对策 1、明确任务分配;2、阐明角色责任;3、提供建设反馈;4、接纳基层意见;5、科学评定业绩6、提供开放信息 第六节第六节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枯竭的自我保健策略枯竭的自我保健策略 一、正视工作倦怠一、正视工作倦怠:1、积极应对:2、心理咨询:3、改变自己4、转换岗位 二、调整工作信念调整工作信念:1、工作反思2、立足实际3、目标现实4、正确定位 三、及时倾诉宣泄三、及时倾诉宣泄:1、哭泣:被窝里哭泣;向朋友哭泣、哭泣:被窝里哭泣;向朋友哭泣2、倾诉:心理咨询;亲朋好友、倾诉:心理咨询;亲朋好友
28、3、宣泄:运动;喊叫;唱歌;攻击、宣泄:运动;喊叫;唱歌;攻击 四、注重放松训练四、注重放松训练:1、保证劳逸结合2、适度节奏锻炼3、学习放松训练4、调整生活态度v第七节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对策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对策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v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v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v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
29、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v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v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v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v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
30、量下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v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v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人类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文明史上近上近70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的知识财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
31、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v2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
32、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v3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
33、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
34、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校领导“坚守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v4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教师人格因素
35、。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
36、如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A型人格特质的人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个体特征的个型个体特征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对策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对策v三、三、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其一,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
37、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其二,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三,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
38、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v其四,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去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遭遇更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
39、、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有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行为。其五,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六,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其七,善于寻找路子。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葫芦。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