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4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生活背景:出生于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泉州地区。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2.思想主张(1)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大胆挑战正统思想。(2)反对盲从 ,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孔子,特别提示李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反
2、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工商皆本,众治,资本主义萌芽,疑难问答问:黄宗羲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是“主权在民”的思想吗?答:不是。“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黄宗羲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三、唐甄1.思想(1)儒学能定乱除暴安百姓。(2)大胆批判 ,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2.评价(1)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 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3)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3、平天下的理想。,专制君主,制度批判,归纳总结明清之际的反封建的民主色彩的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1.西学东渐、中学西传(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中国的东学西渐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教材断点补遗,2.“经世致用”经
4、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八股之害,甚于焚书”)(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3)主张“工商皆本”。(“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突破核心考点,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2)反君
5、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3)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考点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与特点,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获取材料信息,要求:根据材料,找出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
6、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主要信息:_,从材料信息看,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
7、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答案,命题材料源,1.李贽的工商观“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李贽发现问题李贽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是对传统重农抑商的否定。命题角度李贽重商的时代精神;古代农本工商末观念的变化。,2.黄宗羲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
8、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发现问题黄宗羲对于民主政治的思考契合了时代的要求。命题角度黄宗羲思想的特点;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3.王夫之的“唯物史观”“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王夫之发现问题肯定改革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性。命题角度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王夫之的思想与理学唯心主义的差异。,4.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关于“道”的不同认知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
9、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发现问题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命题角度程朱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发展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的关系;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考点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社会条件和社会作用,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认识(1)积极影响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局限性由于早期资本主
10、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史由证来,要求:阅读史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史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
11、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提示:材料中作者从时代背景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分析了明清进步思想的缺陷。论证:_,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明清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而法国启蒙思想则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答案,命题材料源,1.宗法制度对明
12、清之际民主思想发展的影响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在这种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是无法持续成长的。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发现问题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在明清之际成为了社会转型的阻力。命题角度宗法制度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关系;明末清初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范畴的原因与实质。,2.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