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生的心理分析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人们关注的对象永远都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因为他们是升学率的保证,是学校傲然于社会的支柱。可是,在这片热闹的喧嚣声背后。另一个群体却如照不到阳光的矮草般,被家庭、被学校极力掩藏着,因为他们代表着教育的失败,是阻碍学校拿名夺次的顽石,是给家长丢脸的子女。这个群体被称为“差生”,或者更准确点,应该叫做“问题孩子”。他们不被重视,不被理解。可是,如果我们能稍稍驻足倾听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也同样需要大家的关心、关注。 我心有谁知? 想知道这群“差生”到底在想什么吗?下面这段文字来自于一个背负着“差生”标记的中学生的日记 差生是老师最讨厌的,作业本上布满大红错号,考
2、试时一张张刺眼白卷我渐渐地觉得我被别人遗忘了,就像是空气,别人看不到,只有我自己可以感觉到。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开始变坏。我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我开始捣乱课堂纪律:我拽女生辫子、我恶作剧、我骂人可是每当这时,依旧没人理我,只是用那种我受不了的眼神望着我,是可怜吗?不,谁要他们的可怜!我努力让别人记住我,终于有一天,有人对我说:“你真可恶,我永远恨你!”听了这句话,我竞放声大笑起来,我知道我“成功”了。尽管是恨我。我转过身去一颗晶莹透亮的液体从我的脸颊上滑落下来,是泪水吗?不,我是差生,差生没有眼泪。 我继续做着坏事,目的是要每个人都忘不了我。每当成功一次后,我都为自己感到骄傲,为自己喝
3、彩。然而,当我快要成功时,我忽然觉得有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晶莹透亮的液体不断流着,是一种涩涩的感觉。其实我并不坏,我只是不想让别人把我遗忘,我不愿孤独,我希望拥有友谊,我喜欢老师的表扬。 我只有选择这种方式来赢得“重视”,因为从来没有人理解我、帮助我,我所拥有的只是享用不尽的冷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是差生。 我是差生,我只渴望理解。 看着这篇文笔流畅,感情丰富的短文,你还认为笔者是个“差生”吗?尽管我们天天都在喊:“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可是。一旦涉及“升学率”这个魔咒时,口号就会立刻变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近来,有一则不知出自谁之口的校园“民谣”正悄悄地在学生中传播着:
4、 “清清的河水不复存在,是因为污染的灌溉。学校的光芒不再夺目,是因为差生的存在。” 短短两句却道出了“差生”们的尴尬处境。“每个差生心里,都一定有很多故事,因为差生被人关心得最少、误解得最多。”这是“差生”王新伟得出的结论。 万般皆“不是” 王新伟被定为“差生”已有一年了。在进初中之前,他的成绩一直不错。而且当过两年大队长,能弹一手好琴,小学老师个个夸他“脑子灵活”。但是进入初中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初中第一次期终考试以后,他成了班上典型的“差生”。 “我真的很惨,”王新伟眼中噙着泪水说道,“早知道这样,我死也不进这中学!”王新伟是他们小学唯一被推荐到这个重点中学的,当时父母和老师非常高
5、兴,可是刚进中学,老师按考试成绩编学号,全班48人中,他摸底考试成绩最差,所以排在了48号。王新伟所在的这所重点中学,竞争压力非常大,他感到不能适应,学习非常吃力。新伟是个体格健壮的男孩,可是就因为学习成绩差,他这个高大的体型也成了罪过。王新伟说,“老师私下里把我定为了班中的黑势力老大。我开始听说的时候很生气,以后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有一回,我和一个同学打架, 我只是下意识地挺了一下身子,可 那小子快速上前抱我,不料竞不慎 滑倒,敲坏了门牙。他对老师说,是我用脚踢倒了他。我受了处分,还连累家里赔了不少钱。”说起这件事,王新伟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说的话没人听” 东方鹏被判定为“差生”的
6、原因是经常不交作业。“不会做作业为什么不问呢?”前来搞教育调研的小李问道。“我问了可老师要我多动脑筋,不要一有问题就问别人。邻座的好生更是没有耐心教我,把他的作业本一丢让我自己研究。倒霉的是,我还没有看懂他的作业,已被班干部告到老师那里,说有人抄作业。”东方鹏一脸委屈地答道。 “现在我甚至连走路都在担心 是否会飞来横祸!有一次,我丢了回家的车钱,只得向同学借,不料,恰巧被数学老师在三楼的窗口看见,竞怀疑我在敲诈同学的钱,大声叫我上去,还被拉到教导处写检查。虽然那位同学向老师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但班主任却始终认为数学老师不会看错的,是同学怕我报复,才为我作了伪证。” “每次老师怀疑我做错了什么,对
7、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用解释,你这种人不会进步!”东方鹏对小李说,“差生不但没有犯错误的机会,更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以上这些都是“差生”的心里话,他们给你的印象还是“差”吗?很显然,他们之所以“差”,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有意忽略了他们。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这种传言:一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想办法逼迫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学或休学。也就是说,让没有升学希望的“差生”在考试前夕退出竞争,以维护学校的虚假声誉,而虚假声誉必将在来年的生源和借读费方面赢得一个好收成。那些落魄的被淘汰者的前途,又有谁去关心呢? 其实,真正需要反省的不是这些“差生”们,恐怕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
8、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的未来难道只包括或只依靠那些看似“优等”的好学生吗? 可是,当我们拿着分数表左一个“差生”,右一个“差生”称呼不止时,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悄然传来。这种理念一举颠覆了“学习不好的孩子统统是脑子笨”的观念, 因为这是极为不科学的一种论断。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 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此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且最初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 2逻辑数理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动觉智能。 5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 7自知自省智能。 随后,加德纳又设想了三种潜在的新智能,即存在智能、
9、道德智能和精神智能。 对于学生而言,加德勒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智力的体现具有“差异性”,“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另外加德勒还强调,“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加德勒教授提议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对自己发问:这个孩子什么地方最聪明? 尽管此理论过分强调人的天生智力而忽视了人的后天环境影响性,但它毕竟告诉我们一点,即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而应走向整合性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再拿纯知识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孩子的能力,将是极为愚蠢的一种认识。要知道一个人身处社会,除了纯科学知识外,还有许许多多情商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知道。比如品质的好坏、道德的修养、善恶的分辩、人际关系融洽与否等等这些都会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的一生。而这正与随后流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又一理论“情感智能”(EO)相切合。所以,这也是其所以能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主流的原因。 对此,许多专家又从研究中得出一个可能令我们所有家长吃惊的结论: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其实只占30,而情感智能却占到了70。所以,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并不就是“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