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如何应对初中生常见的劣势心理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讲求教育质量,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展学生的智力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及处理这一新的变化趋势。处于初中阶段十二至十五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具有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劣势。在这一时期里,他们活泼乐观、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鉴别力、爱好广泛、向往未来、喜欢追求、自我意识正逐步加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不希望、不喜欢师长过多的管教和约束;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什么都懂,在面对家长或老师的教育的时候
2、,很多人会产生叛逆心理,甚至于会故意和长辈对着干。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劣势心理详加研究,找到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度过这个“多事之秋”。1、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常常只看到自己的弱点,忽视自己的长处,觉得不被别人重视,或因为功课不好、或曾经犯过错误,受到老师批评、同学埋怨、家长训斥,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低人一等,心态消极。教师应注意观察这样的学生,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也要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感到“我也行”,能够体验到成功。即使他们犯了错误、考试成绩不好,也不能直接批评,而是要从正面分析,言语温和,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难题
3、。2、孤独和封闭心理。这样的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不愿意过多接受成人的照顾和监督,不喜欢与大人讲心里话,同龄朋友也少,把自己封闭起来。教师应设计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让这些学生融入集体生活中,在与好朋友的交往中逐渐敞开心扉,愿意与同龄人讲心里话;教师还要讲究方式,多与他们交谈,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使他们逐渐走出孤独与封闭。3、烦躁和多疑心理。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恒心,没有多大的毅力,好动易变,难受纪律约束,时常扰乱课堂秩序;学习热情忽高忽低。对待这些学生,教师应具有更多的耐心,工作细致,态度亲切,不能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很快就达到优秀,让他们先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的一点一滴
4、做起。当他们取得了进步时,要及时肯定、表扬;等他们达到了一个阶段的要求后,再去做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他们好动的个性往往会让他们在体育运动方面有过人之处,要充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把他们在各类体育竞赛中的成绩作为他们学习的推动器,促使他们“动静”结合,学会遵守纪律。、厌学和依赖心理。这样的学生容易受来自家庭、社会的消极影响,意志力薄弱、畏难、怕吃苦、自制力较差,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讨厌学习,没有老师、家长的监督,就不主动学习。教师应经常与这些学生的家长联系,找出症结所在,共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逐步增强自制力,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热爱学习。、冷漠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学生对集
5、体、同学漠不关心,没有热情,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常说一些打击同学的言词,甚至专门与老师作对。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头脑冷静,善于克制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采取冷处理办法,不要当场和他们针锋相对,而是事后找他们谈心,摆事实、讲道理,多向他们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之情。实际上他们很渴望、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关心。将心比心,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态度、情感会发生积极的反应。、好高与虚荣心理。这样的学生好高骛远,盲目骄傲,过高估计自己,有时会不懂装懂,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适时提醒,在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习热情的前提下,采取暗示法,或对他们提
6、出一些要努力才能达到的具体目标,或直接问一些他们能力范围以外的难题,或对他们讲一些优秀人物、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或对他们说出教师的期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7、嫉妒心理。这样的学生妒忌心强,不能忍受别的同学学习成绩高过自己、各种能力超过自己,甚至在物质方面也要和别人一争高下,常常说一些挖苦、贬低对手的话,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争吵。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一旦发现端倪,必须马上找他(她)谈心,帮助他(她)分清事实,认清自己,使其心态逐渐平和,学会与能力强的同学友好相处,促进彼此共同提高、不断进步。当前,大多数初中生或多或少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学期都应开展心理辅导活动,重视班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合理利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产生的合力,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发展学生德、智、体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一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