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寄宿生心理问题及对策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具体来说,我们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更应该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整合教育资源,实行了寄宿制集中办学势在必行,这就给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管理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学校除了要在宿舍管理、生活保障方面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外,还要十分重视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使寄宿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此,我校作了如下思考:一、主要心理表现及其成因集中办学后,学生从分散的村庄集中到寄宿制小学统一住宿,他们年龄偏小(最小的6岁),普遍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特别是,这些住宿生中有10以上是留守生,有近10%是单亲家庭孩子,有20%以上家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济负担过重,还有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家庭教育乏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缺乏正确引导,加之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他们产生了较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1、不善交流,性格孤辟。有八成以上的家长和孩子情感沟通时间减少,而我们的寄宿生又有多半的孩子需要父母能多留
3、给他们一点时间。由于寄宿生每个月有20天不能和家长见面,而到了放假回家,又由于家长要上班也不能和自己的孩子很好的沟通。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更缺少与父母的倾心交流,导致许多的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之间的共同语言日渐减少,甚至有的学生说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基本不说话。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优柔寡断、冷漠,有的孩子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容易沟通等等。2、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一是过早的独立生活方式导致情绪焦虑。寄宿本身就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以往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学生突然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亲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表现为孤独、羞怯。当他们独
4、自面对问题时,经常产生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缺乏安全感而情绪焦虑。如:怕被同学欺负,怕有病无人照顾,怕尿床,怕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处理能力差被同学耻笑等不良心理反映。二是小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个体心理的发展经历着童年期与少年期的交替,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但父母却不在身边,当他们独立面对许多问题的时候,会感到很茫然而产生情绪焦虑。三是由于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思想简单,孩子寄宿于学校,一般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旦孩子有了学习上的问题,他们的态度粗暴,轻则谩骂,重责打、罚,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四是学校规范化管理与竞争机制也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特别是竞争失利
5、带来的挫败感与失落感也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竞争带来了精神上的紧张与疲劳,从而让寄宿生会有许多的不适应。3、自控力差,容易冲动。寄宿生和走读生相比,寄宿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少的孩子在缺乏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下,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造成学习落后和行为表现落后。特别是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带,对孩子过分溺爱,疏于管理和教育,甚至对孩子听之任之。他们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4、缺少归属感,注意力涣散。每周连续5天在校,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长时间的集体生活,使他们很难主动融入到班级和宿舍等集体生活中去,他们的交往能力只有通过长时间的适应才
6、慢慢形成。况且,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缺少及时有效的“一对一”的消化过程。长期积累,必然造成他们缺少内心的归属感,做事情注意力涣散不专一。5、习惯不良,不能自拔。有部分年龄偏大的家庭环境差的学生和单亲留守儿童,由于家里长时间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在社会上沾染了不良习气和不健康的思想,到学校住宿在宿舍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下,会把这种消极涣散的风气迅速传开,影响到更多的同龄和年级小的同学。这些品质差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撒开手就散,放开手就倒”,屡教不改,在学生中影响极其恶劣深远,而且不易发现。加上现在教师队伍中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老师缺少爱心,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深入人心,存在不
7、少隐患。二、几点应对策略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拓宽沟通渠道。一是定期召开帮扶教师、寄宿生座谈会,提高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二是定期让留守生与父母通话,汇报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让他们感受父母的关爱;三是利用电话、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加强与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和教育方法;四是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使寄宿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从儿童到少年这一时期身体和心理都
8、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努力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活动的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不必焦虑、恐慌,更不要逃避;引导他们感受成长的快乐,指导他们学会在困境中迎接挑战,学会在彷徨中寻求帮助。从而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丰富孩子的校园生活,顺应孩子的天性。针对寄宿制学校特点和学生成长需要,提出了“玩学做”缺一不可的育人理念。将孩子们在校内外的全部生活整合为玩学做三个方面的课程,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玩”是孩子的天性,寄宿制的学生不光要会学,还要会玩而且要玩出名堂。我校将学生在校活动的几个时间段与体育艺术教育进行整合:
9、早起由教师根据季节特点进行阳光晨练。间操课眼操后进行分组活动低年级集体游戏中高年级踢毽子。然后是健康操、国颁操和校园集体舞小白船。下午活动课眼操后是半小时兴趣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学校根据实际成立了乒乓球、篮球、绘画、民族乐器(葫芦丝、古筝)、电声乐队、舞蹈、页面制作、书法九个小组,分别由有特长的老师负责指导。其他同学由班主任组织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一三扭秧歌、二四跳绳(含大绳、短绳、皮筋)、周五校园吉尼斯竞赛。通过周密组织即使每位写生掌握多项体育艺术技能,又使有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多元发展。午饭后和晚饭后各有4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在值周教师组织下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进行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
10、集中才艺展示。我校的活动细节安排全力突出平等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艺展示、领操、团体竞赛、集体活动等内容,除非学生本人有极特殊情况,必须做到班班参与、人人参与。每学期学校还结合重大节日定期组织体育艺术活动。这些趣味盎然的“玩”课程,不仅仅让学生们在历年的运动会、艺术节上为学校争取到荣誉和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领导来到学校检查点头称赞,而是学校为了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开设,有人看没人看都这样实实在在坚持开展。因为我们看到学生们在这些他们自己喜欢的课程中是那么开心、舒展和出类拔萃。 4、 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者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教师课程的实施情况,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11、转移到认真审视其学习过程。(1)积极构建符合本校和本班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2)坚持和积累下一些成功的做法。比如,寒暑假前布置作业采取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商讨、教导处把关,并将作业内容与要求以书面形式活页下发的方法,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作业内容要求都非常明确和认同,同时保证了作业布置的科学性。这样的方法我校一直沿用。再比如,学校的晚自习,原来采取的是一师一班制,每个班安排一名任课教师进行晚间辅导。这样做任课教师叫苦不迭,学生学起来也很压抑(学习了一天,晚上还得听老是唠叨),后来我们尝试改革,实施前勤教师八小时工作制,晚自习由专岗教师组织管理,一二年级学生由老师组织相应活动,三至六年级学生自主
12、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校由原来的晚间管理角色转变为检查评价指导角色,班主任改变了班级管理策略,充分发挥了小干部和优等生的作用,学生晚间自主学习开展起来,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3)做好沟通工作,争得家长的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课程实施更是如此。几年来,我校坚持每学期对全体家长做一次问卷调查,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学校领导与家长集中对话,另一个层面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沟通。几年下来,通过反复沟通,家长们对学校和教师们的做法非常理解、认同和支持,形成了家、校、师、生几方面的合力。(4)实施“差异性评价-小组化管理”操作模式,唤醒伙伴
13、互助意识,激活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5、让孩子的心灵沐浴书香。书香校园建设我校起步于2010年3月。经过几年的坚持努力,校园处处充满书香,步入教学楼随处听到听到的是书声、歌声笑声、掌声。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量、读写能力和习惯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学生的心灵变得丰满强大。6、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孩子良好品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而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所肩负的责任更重。我校根据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现状,把学生应该养成的饮食、起居、健身、学习、爱
14、好、品质等方面最基本的习惯概括为二十件事,出台了头道营子小学学生成长必做的二十件事,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将其作为校本德育课程,要求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实施。在全校实施校本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学校确立了“服务育人”的后勤管理思想和模式:1、食堂管理学会换位思考。时刻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把用人关、强化岗位培训、操作流程注重细节、确保为学生提供放心食品和足够的开水,加强科学饮食和饮食卫生教育,同时替学生和家长算好经济账,用最优质的服务来教育学生。2、宿舍管理实现三个“转变”,即生管教师角色由“管人”到“育人”的转变;从宿舍生活从“无味”到“有趣”的转变;宿舍各项事务从“无
15、序”到“有序”的转变。3、在校园和班级里开辟出学生种植园地和实践岗位。现在学生们在文化氛围浓厚的餐厅、宿舍里文明就餐、文明就寝,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自己负责的园地和花盆中精心培育花卉,不时在不同年龄孩子中间传来关切的问候和开心的笑声这些诉说着我校养成教育取得的新成果。7、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教育靠的是各类课程,各类课程的实施靠教师。因此,教师实施课程的态度、能力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量大、琐碎繁杂,对教师是一种考验,大批新分配教师的加入使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一方面要真诚地为教师服好务,想教师之所想,帮执教师解决各类
16、工作和生活难题,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找准教师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根据现状,学校提出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1)着力打造学习型团队,让教师与好书为伴。(2)开展教师论坛。几年来,我们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反思与成长”、“我的教育案例”、“我的专业发展规划”、“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好书伴我成长”、“我的育人策略”等主题论坛,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领导教师人人参与,取得了较好效果。(3)搞活校本教研。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3) 完善教师工作制度和评价方案,使其成为教师自觉遵守的规范,保障健康的教学秩序。总之, 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努力使每个孩子都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自信乐观地成长,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享受幸福童年,帮助他们形成终生受益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