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手册()1. 什么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认证:是指由外部专家通过现场考察某一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或达到)认定的标准规定的要求。认证是外部质量保证制度。教育认证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而实施的外部质量保证制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以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帮助学校找出弱项或者差距,指出改进医学教育的方向,保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已在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开展认证工作。 2、中国本科医学教育
2、标准2008年10月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共有10大领域:1.宗旨及目标;2.教育计划;3.学生成绩评定;4.学生;5.教师;6.教育资源;7.教育评价;8.科学研究;9.管理和行政;10.改革与发展。 每个领域包含有二级指标都有相应的操作指南。3.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依据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标准,对学校医学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总结优势,查找不足,明确持续改进的方向。(2)意义:有利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有利于更好实现各方利益;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4.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主体和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主体是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
3、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5.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施 到2014年6月,已有22所医学院接受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6.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原则(1)保证认证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2)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性。(3)重点考察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目标、办学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状况,并确认学校呈报材料的有效性。(4)确保认证标准的稳定性和认证程序的严肃性,在广泛收集客观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得出认证结论。7.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程序 认
4、证工作包括学校自评、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提高3个阶段,具体有8个步骤:学校提出申请并获批;组织动员和宣传;撰写并提交自评报告;商定专家组组成和进校考察具体时间;专家进校现场考察;专家形成认证报告;工作委员会做出认证结论;学校提交整改进展报告。8.专家进校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1)听取校长报告;(2)召开各类座谈会;(3)进行教学观摩;(4)进行现场走访;(5)查阅教学资料;(6)反馈认证意见。 9.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结论 (1)通过认证:有效期限一般为38年。认证结论不用于医学院校排序。(2)不予认证。10.学校概况九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
5、等院校, 于2002年由原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九江教育学院组建,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护士学校,现办学体制为省市共建。11.学科专业设置学校下设21个二级学院,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一大学科门类,78个本科专业。拥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202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括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校高度重视医学教育。特别设立医学部,形成医学教育管理的
6、 “一部四院” 架构,即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并且位于相对独立又相邻的两个校区。12.师生规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8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819人,博士210余人,研究生导师60余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67人,江西省高校名师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2014年底,共有全日制本科生26184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在校学生1443人。13.九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概况九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有着坚实的成长足迹。在1901年创办的但福德护士学校基础
7、上,195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创办第三医士学校,开设医士专业。1955年定名为江西省九江医士学校,1958年升格为九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创办专科临床医学专业,1960年学校更名为九江医学院,1978年成为江西医学院九江分院,1984年复名九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86年,作为国家卫生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探索形成了“两加强一优化”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在国内多所医学专科学校推广。14.办学宗旨与目标2013年,学校为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开展了“怎么看、怎么干”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分析国内外、校内外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要务”的
8、理念,明确了“培养适应时代特征、具有健全人格、良好人文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的办学目标医学教育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提出了“以医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医学教育目标。15.办学定位与理念坚持以医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医学教育发展道路;遵循博爱奉献的医学人文精神,秉承“竞知向学 厚德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要务”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岗位胜任力,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9、16.人才培养2000年,学校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目前,医学教育设有5年制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4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本科专业。2014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在校学生1443人。截止到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135人。2011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分别为64.39%、69.70%、65.6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2014年,年均一次性就业率达83.01%。2010年6月,学校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承担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任务单位,五年来,共招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农村定向医学生203名。17.培养目标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医药
10、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必要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拥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潜力,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农村定向)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必要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11、具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农村基层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18.质量标准以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依据,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完善九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制订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严密监控教育教学各环节,对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文件通知等形式反馈给相关学院、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使教、学、管三方互相促进,保证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
12、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9.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包括3个方面,共20条,其中知识要求6条;能力要求8条;素质要求6条。20.知识要求(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2)掌握人体生命各阶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5)基本掌握常见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6)掌握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心理学、循证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知识。21.能力要求(1)能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
13、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2)具有对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初步具有对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3)具有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和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4)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6)具有与同事、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7)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文献知识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8)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2.素质要求(1)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
14、康奋斗终生;(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4)考虑患者利益,重视医疗伦理,履行医德义务;(5)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6)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23.课程计划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计划课程结构由综合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四个部分组成。整体课程结构中总学分为237分,总学时为3117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为2459学时,必修课程学分为224,占总学分的94.5%,学时为2251,占总学时的93.3%。实践教学课程为57学分,课程外专业能力拓展6学
15、分,以上63学分按实践课程每学分30学时计算,共为1890学时,加上课内实践课程学时共计2548学时,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为1:1.04。24.模式要求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学校构建了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分为综合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四大课程模块。构筑了涵盖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医学学科三大门类的课程群。确定了专业教育课程群中的16门核心课程,即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急救医学和中医学。
16、除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群,并结合社区特点增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社区卫生实践教学活动。25.教学特色第一,突出全科医学。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重点增加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的课时数;并结合地域特点,针对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针对性的开设社区卫生管理、中医养生与保健等实用课程;第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到“早临床、多见习,早社区、多实践”。26.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1)完善能力培养体系早期认知职业、接触社区、接触临床、全程实践技能强化训练是学校临床医学教育的培养特色之一。临床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初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导读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
17、所学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对今后工作的环境医院及其功能有初步的了解,对后续医学学习方法有所启迪。为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构建了平行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认知医院社会实践(社区卫生实践)、认知职业社会实践(社区卫生实践)、课内实验、临床见习、基地教学、临床医学综合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2)临床医学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包括临床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模块(详见培养方案)。(3)临床见习临床课程学习阶段,不仅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运用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临床基本技能初步训练,而且还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课间见习和基地教学,将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
18、来。27.课程改革措施有:实施联组教学、突出全科特色、实验课程整合。实施联组教学: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选取病理解剖学课程中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常见疾病;以临床病例为主线,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实行联组教学。突出全科特色:(见前述)实验课程整合:学校曾进行了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将原隶属于教研室的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实验室合并,对3个实验室的硬件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资源进行了整合,组建机能实验室;通过实施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将同属于机能科学领域的三门功能性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重新编排并加以完善。28.教学方法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交互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19、如PBL、CBL、TBL、床旁教学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PBL教学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学习。CBL教学法即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小组讨论式教学。床旁教学以810位学生为一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围绕临床真实的典型病例进行学习。学校于上世纪90年代与原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一起在全国率先开展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
20、SP)教学方法。SP可充当教师、病人或评估者,供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训练和沟通能力训练,也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临床医学院建立了临床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教学需要将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逼真模拟临床真实环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学校还建立了临床技能自主学习平台医学技能训练与考核中心,对进入实习前的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实习结束以后,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将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反馈于后续教学。29.临床见习临床课程学习阶段,除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运用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
21、术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临床基本技能初步训练,同时还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课间见习和基地教学,将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30.临床毕业实习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在第8、9学期开展,共48周,其中内科16周、外科16周、妇产科6周、儿科5周、传染科、五官科和医技科室5周。在各科实习完成后,由教学基地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合格方能出科。临床医学专业(农村定向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9、10学期。31.强化临床能力培养早期认知活动:学生刚入校时开展“医学专业导读”等课程,由医学专业老师带领学生熟悉医院医疗环境。在第一、二学年,要求学生开展为期2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认知医院、认知职业;在第三学年开展了“
22、基地教学”活动,以期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和诊疗流程,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的开展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安排学生在医学技能训练与考核中心进行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在毕业实习前教育中,安排老师进行医德医风、医学伦理、人文关怀、医疗安全、医患沟通等培训,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实习环境并进入状态。在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可根据在实习中各项操作训练效果以及毕业后的工作意愿,在医学技能训练与考核中心申请有针对性的临床基本技能强化训练。32.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包括课程环节考核与毕业综合考试,其中单门课程总评成绩原则上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四部分综合评定;毕
23、业综合考试由理论综合(含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内容)考试和多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CSE)两部分内容组成,分值各占50,以百分制评定。毕业综合考试不及格者,发放结业证书,并在第二年进行补考。补考及格者发放毕业证书,补考不及格者按结业处理。33.多站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学校十分注重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从1993年起开始,我校培训SP,用于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近年来,学校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了临床技能考核方案:第一站: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第二站:穿手术衣、戴手套、切开、缝合、结扎、拆线等;第三站:外科洗手、换药;第四站:心肺复苏;第五站:体
24、格检查;第六站:影像学诊断;第七站:心电图诊断。第一站规定用时25分钟,采用笔试形式;第三至第五站采用操作+口试形式;第六、七站采用笔试形式;第二至七站规定用时均为10分钟,总用时为85分钟。第一站分值35分,第五站分值15分,其余各站均为10分,总分为100分。通过多站式考核全面评价学生临床技能、临床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34.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及时对试卷质量和学生成绩进行系统分析,并填写九江学院课程考试报告单九江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分析表,通过试卷分析,对试题难易度等指标进行评价,以总结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师生,教学管理部门
25、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促进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同时引导学生对薄弱知识点加强学习。各项考试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后,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成绩查询系统及时了解考试结果。35.培养自主学习和良好学风激发专业热情,培植主动学习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尽快尽多地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学校实行专业导师制。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指导工作,根据年级特点,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各院根据临床医学课程功能模块设立专业导师,为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和日常答疑。重视学风建设,营造良好
26、育人环境。新生入学时,进行专门的学风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经常性的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实行德、智、体综合评价,通过评选叔子爱莲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十佳勤奋学习标兵、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形象,推进学风建设。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专门的医德医风教育、毕业生择业教育,根据学生实习表现,评选优秀实习组长和优秀实习生。36.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反馈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是对我院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根据中国执业医师考试的有关规定,五年制学生本科毕业工作一年后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大部分,考生首先要参加技能考试,
27、考试合格,才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分为公共知识(法规、伦理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和专业知识(儿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三部分。该考试成绩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从2011年至2013年,我院毕业生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表2 九江学院20112013年执业医师通过率与全国通过率比较()2011年2012年2013年全 国57.60%62.84%60.44%九江学院64.39%69.70%65.68%37.教师招聘政策(1)岗位设置公开透明;
28、(2)岗位条件公开透明;(3)岗位年薪标准公开透明;(4)校外应聘者面试公开透明;(5)科研启动经费及住房补贴透明。38.师资队伍学校医学教育具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生师比为4.44:1。基础医学院有教职工87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讲师16人,助教5人,高级实验师4人,实验师6人助理实验师3人,副高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53.8%,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2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教师总数在58.5%,南昌大学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10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临床医学院现有专兼任教师260人,其中正高46人、副高94人、
29、中级106人,初级14人,副高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3.8%;博士7人、硕士7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教师总数的32.7%。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另外学校还有临床教学兼聘教师433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220人,讲师162人。同时根据学校英语教学的需要,聘请外籍教师承担公共英语(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39.教学资源学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事业经费,另外学校采取申报财政专项经费等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经费来源详细情况见表3。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含工资、津贴、住房公积金、学生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公用经费(水电费、通讯费、培训费、设备维修费和房屋改造费等
30、);教学业务支出(教学实验用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实验动物、教学资料、图书、设备购置等)。在学校经费预算中,充分考虑医学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医学毕业实习以专项列入预算。本科生教学经费直接投入情况和专项经费投入情况见表4和表5。表3 20102014年九江学院教育经费来源情况(单位:万元)项目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总收入43374.2650569.2456987.4668489.4556258.62一、教育经费拨款17843.2727571.7932496.4642636.2428283.891.日常经费拨款15306.
31、4317552.6822710.7236300.2222534.422.专项经费拨款2536.8410019.119785.746336.023272.9二、科研经费拨款255.81316.7330.23461.42476.57三、其他经费拨款2001000四、教育事业收入20820.0219307.1620789.112100021339.54五、科研事业收入355.76305.86273.57256.6749.03六、其他收入3899.43067.732098.094135.213409.59总支出32984.1236580.9252474.7355881.7857917.74一、人员经费
32、支出21538.9422848.6432139.0130050.6835981.88二、公共经费支出6708.485491.7112665.1117839.8413891.07三、教学业务等支出4736.78240.577670.617991.268044.79表4 20102014年九江学院医学教育本科生教学经费直接投入情况(单位:万元)项 目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一、教学业务费549.79560.55436.06727.61707.75二、教学差旅费7.1127.9755.8968.8176.51三、体育维持费未单列0.912.813.712.65四、教学设备维
33、修与购置费13.4721.2125.3150.2745.3表5 20102014年九江学院医学教育本科生专项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万元)项 目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合 计541.54722.82474.54935.94734.41一、教学改革专项建设投入5.177.7917.6542.5230.36二、人才建设专项投入未单列1.7721.3526.8420.84三、科研启动经费6.8624.647.4047.1813.47四、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30.79117.42274.63183.21133.91五、学生宿舍建设64.7377.2110.4752.4436.05六
34、、校园建设专项138.37298.05103.48365.34425.22七、CMB资金资助295.62195.9439.56218.4174.5640.教学条件(一)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医学学科目前拥有大、小教室82间,座位5300多个,其中多媒体教室74间;为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在浔东校区和庐峰校区设有PBL教室6间。41.教学条件(二)实践教学条件:医学学科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校外教学基地89个。42.教学条件(三)图书与网络信息:学校图书馆设1个主馆和4个分馆,收藏纸质图书300万余册、
35、电子图书200万册。临床医学专业所在浔东校区和庐峰校区各有1个分馆;计算机网络实现校内全覆盖。43.教育理念更新学校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医学院校学习,参加国内、国际重要的医学教育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的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多次前往汕头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培训学习,2014年11月又选派19人专程赴上海复旦大学进行PBL培训。44.临床教学基地基本情况直属附属医院:共1所,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病床总数1450张。非直属附属医院:共2所,分
36、别是九江学院附属景德镇医院,九江学院附属171医院;病床总数1310张。教学医院:共9所,分别是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九江市妇幼保健医院,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等;病床总数5100张。基地教学医院5所:修水县人民医院、武宁县人民医院、都昌县人民医院、彭泽县人民医院、德安县人民医院。45.教学基地管理与建设教学基地的管理为三级管理体系,即医学部医学实习管理科医院科教科医院各教研室或科室。学校除了直属与非直属附属医院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以外,在社区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我们在CMB项目的援助下,与九江石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签
37、订了社区医学基地协议书。46.教学基地质量控制为了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医学部先后出台毕业实习组织管理总则、毕业实习管理条例、毕业实习经费管理规定、毕业实习学生管理规定和医学部临床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起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毕业实习管理。47.实践教学改革针对医学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构建了基础与临床相互衔接、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学校与社区密切配合的适应基层卫生工作需要的医学课程体系,突出了全程强化的平行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48.教育合作与交流包括:选派教师和学生外出学习;科研合作;与国际著名大学进行科研合作,如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联合举办或承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外籍专家、教师
38、来校工作;自2002年以来,与南昌大学医学院合作,切实开展临床专业及其他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聘任我校临床专业的教授与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生就读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在我校从事科研、助理教学与实践。49.教育评价包括:校长办公会审议制度: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评估等相关制度制定等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重大决策由学术委员会下辖的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最后由学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听课制度:(1)领导听课制度(2)专家听课制度(3)学生评课制度(4)教学检查制度。50.教学检查学校在每学期初开展第一课检查,检查组由学校领导、教务处、各二级学院领导、实验中
39、心、信息中心、学工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深入各教室、实验室和教研室检查教学设施的完好性及教学任务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在学期中段进行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对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等进行反馈。此外,九江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证实施条例、九江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九江学院听课制度、九江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制度、九江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从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教师、学生等全方位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设立教学委员会、学校及学院(部)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监控制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均参与评教、评学、评管等教育评价活动
40、;充分考虑政府分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形成有决策机构、制度保障、监督过程、信息反馈、整改调控等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51.教学沟通学校完善了与学生沟通的相关制度,规定学校层面的沟通活动每年一次,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负责人参加;医学部与学生的沟通活动,每学期一般两次;后勤服务处积极主动与学生代表加强沟通;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管理干部、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52.教师科研与成果包括:科研项目:近三年来,九江学院科研成果有新突破,医学学科科研实力逐步增
41、强,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水平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对项目全程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高水平的课题获国内外基金立项,2012年至今,医学学科从各个渠道共获得科研项目2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十一五”规划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27项、市厅级项目156项。科研成果:2012-2014年共计在SCI、E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3篇、CSCD论文31篇、国家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43篇。53.学科建设包括:临床医学有消化内科(国家卫生部内镜与微创消化科培训基地)、神经内科(国家卫生部脑出血微创治疗教育基地)、口腔科学(国家卫生部口腔健康教育基地)
42、、药学(国家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皮肤性病学(国家级皮肤科医疗美容示范培育基地)等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54.学术团体与学术期刊包括:目前医学部共有1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学术机构及学术期刊中任职。其中约30人次在国内组织或机构任担任理事长(主任委员)、副理事长(副主任委员)、理事(委员)等职务。55.临床医学教育管理机构临床医学院与直属附属医院合署办公。附属医院院长兼任临床医学院院长,有专门主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临床医学院下设有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机构和临床实验教学中心。56.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审议、评定与咨询机构。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
43、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医学发展规划咨询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九江学院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学科负责人或专家组成。57.临床专业教育需要改进之处1.教师培训不足改进措施:(1)拓展教师国内外进修培训平台。(2)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与功能。(3)出台教师外出培训激励机制。2.提升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 改进措施:(1)出台临床教师教学管理办法,与教师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直接挂钩。(2)逐步推行临床教师分学期脱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3)鼓励教师参与临床教学,教学期
44、间保障其绩效分配不受影响。3.临床见习课内安排偏少改进措施:(1)修订培养方案,适度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2)为减轻学生负担,把临床见习由课外尽量安排在课程计划内。4.学科交叉课程融合不够改进措施:(1)开展医学学科建设研究,与时俱进,系统思维,科学设计,促进学科融合。(2)发挥医学部统筹医学教育的功能,推动基础与临床联组教学。(3)总结校内基础与临床联组教学实施经验,借鉴兄弟院校好的做法,稳步推进学科课程交叉融合。5. 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应用不够改进措施:1、学校完善学生评价方案。2、逐步完善考试方案,如OSCE。3、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如读书报告、实习日志、自我测试等,强化学生学习态度,包括积极性、主动性在评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