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3999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MED130007编写时间2010年1月3日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学分数3.5周学时43*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程训佳开课院系上海医学院*预修课程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课程性质: 请根据教学培养方案上的课程性质在以下4个栏目中选择。 综合教育课程 文理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法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细菌学,临床细菌学,基础病毒学,临床病毒学和病原性真菌。基础细菌学和病毒学主要论述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致病与免疫

2、、实验室诊断和特异性防治等;临床细菌学和病毒学着重描述与医学相关病原菌和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反应、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病原性真菌主要论述真菌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及从事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适应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的医药卫生人员。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作者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贾文祥 等医学微生物学人卫出版社2005年8月钱利生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atrick R. Murraymed

3、ical microbiologySt Louis, MO: Mosby2005Sherris, John C.Sherris medical microbiology : an introduction to infectious diseasesNew York : : McGraw-Hill2004Jawetz, Melnick, & AdelbergsMedical Microbiology (24th ed.)George F.2007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3. 微生物的发展史4. 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4、教学要求1. 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2. 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及医学微生物的概况第一篇 细菌学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内容1. 细菌的大小、形态及排列方式;细菌的多形性2.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物质、核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细菌的L型3.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4.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的使用、常用细菌染色法,主要是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教学要求1. 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肽聚糖和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细菌染色、致病及抗生素等作用的关系2. 掌握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四种特殊结构和质粒、核蛋白体等胞质内含物

5、3. 掌握革兰染色法的方法、原理及实际意义4. 熟悉细菌的形态、大小及其形态检查法5. 了解细菌的多形性、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第2章 细菌的生理教学内容1.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2. 按对氧要求不同进行的细菌分类: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3. 细菌分裂方式及速度、生长曲线及其分期4. 细菌的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5. 细菌的新陈代谢,需氧呼吸与发酵的概念6. 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7. 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8.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教学要求1. 掌握菌落的概念、细菌分裂方式、繁殖速度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意义2. 掌握对氧要求的细

6、菌的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不生长的原因3. 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熟悉与医学相关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4. 熟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了解细菌人工培养的方法和培养基的种类5. 了解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条件及细菌的新陈代谢6. 熟悉菌株、菌种和菌属的概念,了解细菌的分类法和命名原则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内容1.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2. 高温灭菌法的种类及用途、低温保存菌种的方法3. 紫外线和滤过除菌的原理及应用4.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物理表面消毒剂的种类及用途5.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6.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教学要求1.

7、熟悉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基本概念2. 熟悉常用的湿热灭菌法的原理及其用途3. 熟悉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4. 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其种类、5. 熟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6. 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及相关感染控制及法律监督等第4章 噬菌体教学内容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2.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教学要求1. 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 熟悉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1 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2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整合子及噬菌体基因组等3 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突变的后果

8、及实际意义4 细菌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所致的基因转移与重组5 细菌遗传变异在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应用,Ames试验、遗传工程等教学要求1 掌握基因转移与重组,包括转化、转导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转移方式及后果;掌握F质粒、Hfr、R质粒的特性、转移方式及后果2 熟悉质粒、转位因子等遗传物质的特性及功能3 熟悉Ames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4 了解突变的类型、突变鉴定的经典实验及突变的实际意义5 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1. 抗菌药物的概念及种类2. 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3. 细菌耐药的遗传、生化机制及预防耐药的方法教学要求1. 掌握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 熟悉细菌

9、耐药机制及其预防3. 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内容1 正常菌群的分布及其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及医院内感染2 毒力、半数致死量的概念,黏附素、胞外酶和抗吞噬因子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3 细菌内、外毒素的性质及致病作用4 细菌感染的途径、类型及结局5 抗菌免疫的形成过程6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补体等7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和杀菌机制8 抗体的免疫效应包括调理作用、溶菌作用、对外毒素的中和作用9 细胞免疫效应:TC和TD细胞对胞内菌的作用教学要求1 掌握条件致病菌的定义及其致病条件2 掌握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性状及生物学功能3 掌握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

10、概念4 熟悉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5 熟悉黏附素、胞外酶、抗吞噬因子等细菌的侵袭作用6 了解正常菌群分布及其生理功能7 了解感染途径及类型8 掌握抗菌抗体的作用机制9 熟悉TC和TD细胞对胞内菌的免疫作用10 熟悉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11 了解抗菌免疫的启动和抗原的呈递作用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 采取标本的原则2 细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3 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涂片染色镜检、抗原检测、核酸检测4 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检测5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的疫苗的种类、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6 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纸片扩散法等。药敏

11、结果的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教学要求1 熟悉采取标本的注意点、血清学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2 了解细菌的分离鉴定过程3 掌握类毒素、抗毒素的概念4 熟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了解疫苗及免疫制剂的种类第9章 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教学内容1. 葡萄球菌属及化脓性球菌的概念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结构与培养、SPA等生物学性状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4. 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教学要求1. 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凝固酶、溶血毒素、肠毒素等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 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二节 链球菌属教学内容1. 链球菌的概念及其分类2. 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

12、所致的化脓性和非化脓性感染3. 实验室诊断和抗“O”试验4. 肺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实验室诊断5. 甲型链球菌的特点及所致疾病6. B群链球菌所致疾病7. D群链球菌与肠球菌教学要求1. 掌握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类等以及所致疾病2. 掌握抗“O”试验原理、方法及诊断意义3. 了解链球菌的分类4. 熟悉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胆汁溶菌试验和Optochin试验的原理和意义5. 了解其他链球菌与致病关系第三节 奈瑟菌属教学内容1. 奈瑟菌属的概念2. 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3. 脑膜炎球菌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4. 淋球菌教学要求

13、1. 熟悉脑膜炎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实验室诊断2. 熟悉脑膜炎球菌的致病机制及免疫特点3. 了解脑膜炎球菌的分类及防治原则4. 了解淋球菌第10章 肠杆菌科教学内容1. 肠杆菌科的分类及共性2. 沙门菌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抗原结构与分类3. 沙门菌的致病因子与所致疾病4. 肠热症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5. 肠热症的实验室诊断6. 志贺菌的血清学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7. 志贺菌的防治原则8. 大肠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9. 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及其致病机制10. 大肠杆菌的实验室检查教学要求1. 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2. 掌握肠热症的致病机制和免疫特点3. 掌握肥达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4. 了

14、解沙门菌所致的疾病及实验室诊断5. 掌握志贺菌的致病机制6. 熟悉志贺菌感染控制困难的原因7. 掌握致泻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机制8. 熟悉我国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检查及我国的卫生标准9. 了解大肠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实验室诊断10. 了解变形杆菌的主要性状及所致疾病第11章 弧菌属教学内容1. 弧菌属概况2. 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3. 霍乱弧菌的致病机制及机体的免疫反应4. 霍乱弧菌的实验室诊断5. 副溶血性弧菌教学要求1. 掌握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制2. 熟悉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3. 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第12章 螺杆菌属教学内容1.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15、2.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3.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及防治原则4. 空肠弯曲菌教学要求1.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所致疾病2. 了解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及实验室诊断3. 了解空肠弯曲菌第13章 厌氧性细菌教学内容1. 厌氧性细菌的概况2. 无芽孢厌氧菌的分布和种类、致病性及实验室诊断3. 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4. 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5. 破伤风感染的防治原则6. 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7. 产气荚膜梭菌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8. 艰难梭菌和肉毒梭菌教学要求1. 熟悉两类厌氧菌的主要特性2. 了解无芽孢厌氧菌的感染条件及感染特征3. 了解无芽孢厌

16、氧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4. 掌握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5. 熟悉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6. 了解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实验室诊断7. 了解艰难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实验室诊断8. 了解艰难梭菌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9. 了解肉毒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第14章 分枝杆菌属教学内容1. 分枝杆菌属的概念2. 结核杆菌的化学组成、培养、抵抗力等生物学性状3. 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4. 结核杆菌的感染与免疫5. 结核菌素试验6. 结核杆菌分离培养与防治7. 麻风杆菌教学要求1. 掌握结核杆菌细胞壁组成及其与抗酸染色、致病性、抵抗力等的关系2. 熟悉结核菌素

17、试验原理、方法、意义及其应用3. 熟悉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和BCG疫苗4. 了解结核杆菌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治原则5. 了解麻风杆菌第15章 嗜血杆菌属教学内容1. 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2. 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教学要求1. 熟悉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特点及卫星现象2.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教学内容1. 布鲁菌属:主要特性、致病与免疫、实验室诊断2. 耶尔森菌属3. 芽孢杆菌属:炭疽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4. 柯克斯体属教学要求1. 了解布氏杆菌的致病与免疫特点2. 了解炭疽杆菌、耶尔森菌属、芽孢杆菌数及柯克斯体属等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18、和所致疾病3. 了解柯克斯体属第17章 其他细菌教学内容1. 棒状杆菌属: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制及免疫特点,锡克试验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实验室诊断:直接涂片染色、分离培养和毒力鉴定2. 鲍特菌属3. 军团菌属4. 假单胞菌属5. 弯曲菌属教学要求1. 掌握白喉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2. 熟悉白喉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Elek平板毒力试验3. 了解白喉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锡克试验的结果分析4. 了解百日咳杆菌致病性5. 了解军团菌的致病性及致病特点6. 了解绿脓杆菌的致病物质及致病特点7. 了解弯曲菌的致病性第18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教学内容1. 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

19、,致病性及检查方法2. 诺卡菌属的性状及致病性与检查方法教学要求1. 了解放线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致病特点和检查方法2. 了解诺卡菌属的致病性和检查方法第19章 支原体教学内容1. 支原体的概念2. 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3. 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教学要求1. 熟悉支原体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2. 熟悉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3. 了解衣原体的共同特点第20章 立克次体教学内容1. 立克次体概述2. 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及流行病学3. 立克次体实验室诊断教学要求1. 熟悉立克次体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2. 熟悉外斐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3. 了解立克次体的

20、共同特点第21章 衣原体教学内容1. 衣原体的特性2. 衣原体的生活周期3. 衣原体的致病性及所致疾病4. 实验室诊断及沙眼衣原体的防治教学要求1. 熟悉衣原体的特性2. 了解衣原体的种类及所致疾病第22章 螺旋体教学内容1. 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分类2.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3. 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机制、临床分类和免疫特点4. 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诊断5. 钩端螺旋体的特性及致病性6. 钩端螺旋体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7. 伯氏疏螺旋体8. 回归热螺旋体教学要求1. 掌握VDRL、FTA-ABS、TPHA、TPI等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2. 了解梅毒螺旋体的致病与免疫3

21、. 熟悉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及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显微镜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4. 了解伯氏螺旋体和回归热疏螺旋体的特点及所致疾病第二篇 病毒学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内容1. 病毒的概况及主要特性2. 病毒的形态、大小及其测量3. 病毒的基因组及功能4. 病毒衣壳蛋白的排列方式、功能及抵抗力5. 病毒的包膜及其功能、包膜的抵抗力6. 基质蛋白或被膜蛋白的功能7. 一步生长曲线与病毒增殖的关系8. 吸附与黏附:病毒的黏附素与黏附素受体9. 穿入与脱壳:包括病毒蛋白与细胞膜结合、细胞的吞饮作用以及脱壳等方式释放病毒核酸10. 生物合成:ds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11

22、. 装配与释放:DNA病毒与RNA病毒、有包膜与无包膜病毒在装配与释放上的差异12. 病毒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点突变株的种类及意义13. 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基因重组、重分配、缺损病毒间的互补、表型混合和交换14. 缺损干扰颗粒15. 病毒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即在致病、预防、诊断等方面的意义16.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7. 病毒分类原则、科、属、种的含义18. 介绍与医学相关病毒科的主要性状教学要求1. 掌握病毒的主要特性、基本结构和概念2. 掌握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3. 熟悉病毒的大小、形态4. 了解病毒的研究方法熟悉双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增殖周期5. 了解病毒的

23、一步生长曲线6. 熟悉ts株、hr株和耐药突变株7. 掌握缺损干扰颗粒的定义及主要性状8. 熟悉病毒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生物学意义9. 了解病毒间的相互作用10. 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1. 了解病毒的分类原则及命名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教学内容1.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2.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病理及免疫逃避3. 病毒感染的类型,持续性感染的类型4. 病毒与肿瘤5. 非特异性免疫:IFN分类、性质及抗病毒作用;NK 和补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6. 细胞免疫:叙述两条抗原途径活化T细胞,CTL和TD效应细胞的抗病毒机制7.

24、 抗体的产生及其抗病毒机制;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的概念教学要求1. 掌握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特点2. 熟悉病毒引起的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及细胞转化等定义及机制;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病理机制3. 了解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4. 掌握IFN的重要特性及其抗病毒机制5. 熟悉NK细胞及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6. 掌握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的概念7. 熟悉补体、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的抗病毒作用8. 了解病毒抗原提呈的两条途径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 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的注意事项2.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3. 细胞

25、培养的种类;细胞内病毒增殖的检测指标及病毒鉴定的方法4. TCID50和蚀斑测定的方法和用途5. 常用血清学诊断的方法、原理及意义6. 病毒快速诊断:显微镜技术、病毒抗原检查及病毒的分子诊断7.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常用的生物制品8. 抗病毒治疗的概念及药物的作用机制9.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核苷类似物、金刚烷胺、干扰素、蛋白酶抑制剂、中草药及基因治疗教学要求1. 掌握细胞培养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2. 熟悉病毒学诊断的常用技术3. 熟悉病毒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4. 了解病毒感染性测定5. 熟悉核酸杂交、核酸扩增、蛋白质检测等分子诊断技术6. 了解分子诊断技术在病毒学诊断方面的应用7.

26、 熟悉药物的抗病毒机制8. 了解较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第26章 呼吸道病毒教学内容1. 正黏病毒和副黏病毒的主要特点2.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特点、病毒变异等生物学性状3. 流感病毒的致病与免疫,实验室诊断及防治要点4. 麻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5. 麻疹病毒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6. 腮腺炎病毒7. 呼吸道合胞病毒8. 冠状病毒9. 其他呼吸道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正黏病毒合副黏病毒的主要特点2. 掌握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种类、机制及其与疾病流行的关系3. 掌握血凝、血凝抑制、血吸附试验的方法、原理和意义4. 熟悉流感病毒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特点5.

27、 了解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要点6. 熟悉麻疹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7. 了解腮腺炎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8. 了解冠状病毒的致病特点9. 熟悉风疹病毒对孕妇的危害10. 了解腺病毒和鼻病毒的致病性第27章 肠道病毒教学内容1. 肠道病毒的概况及共性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3.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疫苗5. 柯萨奇病毒6. 埃可病毒及新肠道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2. 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特点3. 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主要基因产物及其功能4. 掌握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种类及其优缺点5. 了解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

28、质炎6. 了解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及新肠道病毒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教学内容1. 轮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实验室诊断2. 轮状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3. 肠道腺病毒4. 杯状病毒5. 星状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基因组特点与诊断的关系2. 了解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免疫作用3. 了解诺如病毒的致病性4. 了解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致病性第29章 肝炎病毒教学内容1. 肝炎病毒概述2. 甲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3. 甲型肝炎病毒致病、免疫及实验室诊断4.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5.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机制和免疫特点6.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查和

29、特异性防治7. 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免疫及实验室诊断8. 丁型肝炎病毒9. 戊型肝炎病毒10. 庚型肝炎病毒11. 输血传播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免疫及特异性防治2. 了解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实验室诊断3. 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及其临床意义4. 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及其结果分析5. 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预防6.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与免疫、基因结构与复制过程7. 熟悉丙型肝炎病毒致病与免疫8.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实验室诊断9. 了解丁型肝炎病毒10. 了解戊型肝炎病毒11.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第30章 虫媒病

30、毒教学内容1. 虫媒病毒的基本概念2. 乙脑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3. 乙脑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4. 登革热病毒的致病、免疫及实验室诊断5. 森林脑炎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黄病毒属的共同特性2. 掌握乙脑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3. 熟悉乙脑病毒的血清学诊断,主要是血凝抑制试验、ELISA等方法的原理、方法及意义4. 了解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5. 了解森林脑炎病毒第31章 出血热病毒教学内容1. 汉坦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2. 汉坦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3.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4. 其他出血热病毒教学要求6. 熟悉布尼亚病毒科的共同特点7. 熟悉汉坦病毒

31、的致病机制及免疫作用8. 了解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第32章 疱疹病毒教学内容1. 人疱疹病毒的概念2. 单纯疱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3. 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免疫及实验室诊断4.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性状、致病与免疫5. EB病毒的抗原、所致和相关疾病6. 人巨细胞病毒7. 其他型别人疱疹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人疱疹病毒的特性及种类2. 熟悉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类型及特点3. 了解单纯疱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防治原则4. 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5. 熟悉EB病毒的所致及相关疾病6. 了解EB病毒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7. 了解人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8. 了解其他型别人疱疹病

32、毒第33章 逆转录病毒教学内容1. 逆转录病毒的概念2. HIV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结构,基因组及复制周期3. HIV的致病机制及免疫作用4. HIV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5. 人类嗜T细胞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逆转录病毒的共性2. 掌握HIV的形态结构,主要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3. 熟悉HIV的致病机制4. 了解HIV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疫苗研究及抗病毒治疗5. 了解HTLV-1的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第34章 其他病毒教学内容1. 狂犬病毒生物学性状和致病作用2. 狂犬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3. 人乳头瘤病毒4. 细小DNA病毒5. 痘病毒6. 博尔纳病病毒教学要求1. 熟悉

33、狂犬病毒形态结构、宿主范围及包涵体2. 掌握狂犬病毒的致病作用、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3.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所致疾病4. 了解细小DNA病毒5. 了解痘病毒及博尔纳病病毒第35章 朊粒教学内容1. 朊粒的生物学性状2. 朊粒的致病性3. 朊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教学要求1. 熟悉朊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特点2. 了解与朊粒所致的疾病第三篇 真菌学第36章 真菌学总论教学内容1.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2.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3.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4.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教学要求1. 了解真菌的生物学性状2. 了解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的形态与结构3. 了解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4. 了解真菌的培养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教学内容1. 浅部感染真菌:表面感染真菌和皮肤感染真菌2. 深部感染真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和毛霉菌3. 机会致病性真菌教学要求1. 熟悉浅部感染真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深部感染真菌的种类、特点及其致病作用2. 了解机会性致病真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