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DOC 21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113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重点(DOC 2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DOC 2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DOC 2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DOC 2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DOC 2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WORD格式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一、定义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研究范围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三、学科性质1、交叉学科2、基础学科3、应用学科四、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1、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第二节

2、 医学模式的转变一、定义医学模式( medicine model ):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模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二、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医学心理学方法学的主要特点1、基础理论的多样性2 、心理因素的主观性3 、研究对象的多学科属性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2、

3、调查法:晤谈法问卷法3、心理测量法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5、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最主要方法。6、相关研究法:考察两个变量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1977 年, Engel GL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直接推动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是医学心理学相关工作普遍开展的国际大环境。专业资料整理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 (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二、感觉的

4、意义:1、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2、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3、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三、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和 内部感觉。四、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的敏锐程度,即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差别感受性:对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分辨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3、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的现象。4、感觉对比: 同一

5、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五、知觉( 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的感觉的产生更多的受客观刺激的影响,而知觉的产生除了受客观刺激的作用外,还很大程度上要受个人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六、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相对性。2 、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七、感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 、时间知觉3 、运动知觉八、错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九、记忆( mem

6、ory):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十、记忆的分类:按内容:1、形象记忆2 、逻辑记忆3 、情绪记忆4 、运动记忆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1、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直接以信息材料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存储的时间极短。2、短时记忆:1 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 7 士 2 个“创克”。3、长时记忆: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十一、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再现。十二、遗忘规律:1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2、遗

7、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十三、注意 ( attention):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十四、注意的分类: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1、无意注意 2 、有意注意 3 、有意后注意十五、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十六、思维( 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间接性:是指它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进行反映。概括性:对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进行反

8、映。十七、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来分类: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十八、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十九、想象的功能: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2、想象具有对认识的补充作用3、想象具有对情绪的调节作用4、现象具有代替作用5、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二十、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目的,自觉的进行的想象活动。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 不自觉的想象被称为无意想象, 梦是很常见的一种无意想象。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一、概念:情绪(emotion )

9、和情感( affection)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情绪主要与生理相联系,情感是由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引起的高级社会经验。2、情绪的概念可用于动物和人,情感是人才具有的高级心理现象。3、情绪带有情境性、暂时性,消退快。某种情境的消失就会使得某种情绪消失,而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具有深入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受到情境的影响小。4、情绪往往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因此带有冲动性,情感的产生则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因而冲动性较少。情绪和情感虽有区别,但事实上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情绪和情感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

10、来的, 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的变化往往反应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含着情感。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三、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四、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3、应激: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

11、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五、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六、表情( emotional expression):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七、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情绪的产生是受认知过程、 环境刺激、 生理反应三种因素所制约, 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意志( will):是指人们自觉的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和人类所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分不开的。二、意志的基本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初始阶段。执行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完

12、成阶段。三、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 、意志的首要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意志活动的前提。2 、意志的第二个特征是意志是与克服困难想联系的,这是意识活动的核心。3 、意志的第三个特征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四、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有意志的动摇性、受暗示性、盲从、随波逐流、刚愎自用和独断性等。2、果断性。与果断性对立的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和草率从事,都是不果断的表现。3、坚韧性。与坚韧性相悖的品质是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急躁、轻浮、疑虑、和执拗等。4、自制性。与自制性对立的是任性和怯懦。第四节 人格一、人格( 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13、、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三、人格的心理结构:包括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1 、人格倾向性:它是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2 、人格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3 、自我调节系统:自我调节系统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四、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是在个体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育发挥了主导作用。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在能力、 气质和性格三者中以气质受其影响最明显。社会生活环境和实

14、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 它包含家庭、 学校教育、 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五、需要( need):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应,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一般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还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 、生理的需要2 、安全的需要3 、归属和爱的需要4 、尊重的需要5 、自我实现的需要七、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评价:以上需要不是并列的,而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1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2 、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3 、但这种需要层次逐

15、渐上升并不遵照“全”或“无”的规律,并非一种需要完全满足后,另一种需要才会出现。4 、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广泛,实现的难度大,满足的可能减小。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但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忽视了人的多种需要往往是同时存在、互相制约的。八、动机( motivation ):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九、动机的种类:按内容:生理性动机心理性动机按性质:正确的动机错误的动机按作用:主导动机辅助动

16、机按维持时间长短:短暂的动机长远的动机按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十、动机冲突的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十一、挫折 ( frustration ):动机受到干扰阻滞, 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十二、能力 ( ability):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心理学家趋向于将能力理解为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十三、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观察力、 注意力、 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五个方面,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智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

17、活动的心理条件。十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遗传素质 2 、营养状况 3 、教育 4 、社会实践十五、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 、能力的类型差异十六、智力(intelligence):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就智力的个体发展而言,从出生到青春期智力伴随年龄而增长,以后逐渐减缓。 到 2034 岁时达到高峰期,中年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到了老年是开始逐渐衰减。就群体而言,智力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十七、气质 (temperament ):现代心理学将气质理解为典型的,稳定的

18、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如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灵活性;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是较多的受稳定的个体生物因素制约的。十八、气质的类型: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气质体液学说。分为:1、多血质2 、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分为1、兴奋型2 、活泼型3、安静型4:、弱型十九、气质的意义: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价值及其成就的高低。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对社会做出杰出成就。 但是不同职业活动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对人的气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二十、 性格( character):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

19、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体中鲜明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具有核心的意义。二十一、性格的特征:1、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二十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1、家庭作用2、学校教育3、社会信息的作用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概述一、发展的基本观点:1、发展是毕生的2、发展是多维和多向的3、发展是获得(成长)与丧失(衰退)的结合二、健康: 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三、心理健康(mental healt

20、h ):也称心理卫生,要对什么是心理健康做出定义,是一个较为四、心理健康的标准: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绝对的界限。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 、能适度的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 、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一、胎儿期心理健康:二、婴儿期心理健康:3三、幼儿期的心理健康:35四、儿童期的心理健康:31、孕期

21、营养及保健与胎儿健康1、母乳喂养的重要2、保证充足的睡眠41、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玩耍与游戏4、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2、孕妇的情绪与胎儿健康、增进母爱、促进运动和智力的发展2、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2、组织社会劳动4、注意“情商”的培养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一、青少年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促进:1 、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2 、保持情绪稳定3、预防性意识困扰4、消除心理代沟二、青年期心理健康:1 、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录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第四节 中年期心理健康一、中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231、注意身心健康

22、、避免心理负荷过重、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顺利度过更年期第五节 老年期心理健康一、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21、生理功能衰退、心理特征发生变化:感知觉功能下降人格的改变记忆的变化情绪和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精神分析学说 (psychoanalysis) 又称心理动力理论,由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一潜意识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二人格结构理论:1. 本我(快乐原则)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2.自我(现实原则)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3.超我(至善原则)类似于良心与道德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四自我防御机制(ego d

23、efense mec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包括: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五精神分析理论评述(P58)、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宏大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中潜意识理论是最重要的发现,其中很多理论已成为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因理论的一句主要来自临床观察和个案法,有关本我、自我与超我以及潜意识、力必多等概念主要依靠逻辑的推断,缺乏有力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六行为:个体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行为学习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

24、方面: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会学习理论。这三个理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七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外一种学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八认知: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知觉、语言、智力、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九认知理论的评述:意义: 1. 认知心理学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人们的认知过程,社为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2.为心理障碍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3.在指导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有积极作用局限: 1. 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理论形成过程更多依靠推理2.认知疗法适用领域有限十El

25、lis提出了 ABC理论, A 指刺激性事件B 指个体的信念系统C 继事件之后, 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P62)十一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 世纪中期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中马洛斯和罗杰斯等是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理论评述:以人为中心和以潜能发展为主旨的现象学人格理论意义: 1. 第一次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2.3.4.位,构建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人本主义理论还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的发展,将治疗的着眼点放在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上突出了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组织管理、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局限:忽视宏观社会环境和社会

26、实践在形成和发展现实人性中的决定性意义,具有个人本位主义倾向。个人在实现自己的努力中, “自我” 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条件。人本主义心理学过分强调主观经验的重要性,缺乏有力的实验分析和佐证。第五章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 psychological水平所作出的鉴定。assessment )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二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三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1. 确定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四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1. 施测条件2. 主试者因素3. 受试者因素:应试动机、测试焦虑、

27、生理状态4. 信度、效度及常模: a. 信度 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b.效度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信度和效度是一个测量工具好差的两项最基本指标)c.常模五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1.标准化原则2.保密原则3.客观性原则六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1.根据功能分 a. 智力测验b. 人格测验c. 神经心理学测验b. 评定量表2. 根据测验方法分 a. 问卷法 b. 作业法 c. 投射法七智商是智力的量化单位,即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于人们的理解与比较比率智商不适用于成年人,受年龄限制离差智商不受年龄限制,通用方法韦氏智力量表包括成人(16 岁以上)、儿童(

28、616 岁)、学龄前期( 4-6 岁)其中 6 个分测验组成言语量表按常模换算出三个智商,即全量表智商 ( FIQ)、言语智商( VIQ)和操作智商( PIQ)。WISC和 WPPSI的结构与WAIS相当,但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所含的分测验数目和内容各有不同。八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主要用于病理心理研究,协助临床诊断,在精神医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司法鉴定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MMPI适用于 16 岁以上,至少有6 年教育年限者。MMPI常用 4 个效度量表(Q、掩饰 L、效度 F、校正分K)和 10 个临床量表九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卷适用于测查16 岁以上的成人,儿童卷适用于7

29、-15 岁儿童EPO是由四个分量表(三个人格维度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神经质维度、内- 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掩饰量表( P86)十卡特尔16 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表面特质: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根源特质:构成人格的内在基础因素,测量这些特质即可知道个体的人格特征第六章心理应激一关于应激的概念,首推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提出的应激学说,提出了“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他将 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评价:塞里应激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首先在现代病因学认识中体现出一种系统论的思想,同时也启动了广泛的应激理论探索, 不足是该学说忽略了应激的心理成分,另外, 该理论也缺少对应激刺激方面

30、的深入认识。二应激是由应激刺激(应激原)、应激反应和其他许多有关因素所构成的多因素的概念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1. 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 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3. 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 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 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三应激原( stressors)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包括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生物的各种事件。四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按生活事件的主观和客观属性分类:客观事件、主观事件五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专家Homes和 Rahe 通过对 5000 多人进行社

31、会调查和实验所或得的资料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量表中列出了43 种生活事件,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CU),用以表示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Holmes早期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第二年有86%的人将会患病;若一年LCU为 150-300 ,则有50%的人可能在第二年患病;若一年LCU小于 150,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六评价( evaluation or 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评估。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

32、会对事件的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作出评估,这就是次级评价。七应对( coping )又称应对,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目前一般定义为,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应对的分类: 1. 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事件或问题的,有的则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前者曾被称为问题关注应对,后者为情绪关注应对。2.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的应用,从而对健康产生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来看,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3.从应对策略与个性的关系来看, 可能存在一些与个性特质有关的、 相对稳

33、定的和习惯化了的应对风格或特质应对。八应激反应( stress reaction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应激的心理反应:a. 情绪性应激反应: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是应激的情绪反应,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b.认知性应激反应:常见的认知性应激反应表现为意识障碍,如意识朦胧、意识范围狭小;注意力受损,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范围狭窄等;记忆、思维、想象力减退等。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解释是应激下唤醒水平超过了最适水平,会影响认知功能。c.行为性应激反应 :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 无助与自怜、物质滥

34、用九应激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第十章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diseases )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二心身疾病特点: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4.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 心身综合治疗

35、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三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P166)1. 心理动力学理论2. 心理生理学理论3. 学习理论四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1.诊断原则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a. 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b. 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c. 排除神经症性障碍或精神病2.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 心理干预目标 a.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 消除心理学病因 c. 消除生物学症状2.心、身同治原则五常见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A 型行为特征)、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第十一章异常心理问题一心理学的区分:1

36、.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二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1. 内省经验标准2.统计学标准3. 客观检查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三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称性变态或性欲倒错,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四判别标准: 1. 其行为不符合当时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2.其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伤害3.本人体验到痛苦五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 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第十二章

37、心理干预一心理干预( 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二三个层次的干预(P192):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包括的基本要素:1. 治疗者必须是经过正规培训,具有合法身份的专业人员2.心理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3.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谓治疗关系是指在治疗者和患者之间为达到治疗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密切的、有感情交流的职业性帮助关系所4.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5.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回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38、四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六大原则): 依赖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中立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八大技术):1. 倾听技术 倾听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 它不仅是了解情况的必要途径, 也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给予患者提供帮助的手段2. 提问技术 提问是心理治疗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3. 鼓励技术 鼓励的作用是表达治疗者对患者的接纳,对所叙述的事情感兴趣, 希望按此内容继续谈下去4. 内容反应技术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治疗者把患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患者5.情感反应技术是治疗者用词语表达患者所谈到、所体验到的感受6.面质技术是对患者身

39、上存在的矛盾当面提出质疑7.解释技术解释即依据某一理论、某些方面的科学知识或个人经验对患者的问题、困扰、疑虑作出说明,从而使患者从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并借助新的观念和思想加深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了解,产生领悟,促进改变8. 非语言性技巧心理治疗除了言语表达以外,还有非语言交流包括:身体姿态、肢体运动、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皮肤接触、言语表情等。第十三章心理干预各论精神分析强调潜意识冲突对人的影响,澄清(使之意识化)并解决冲突是其中心任务。精神分析疗法的目的是帮助病人进行人格的重建,解决早年的心理冲突,扩展自我意识等。一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

40、情二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1. 通过行为分析确立病人的靶症状或靶行为,以便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病人解决其主要问题2. 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给予一系列的练习作业,病人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中或得信心后,再处理较严重问题3. 强调实践或练习,通过自我练习,达到目的,表明治疗成功,没有达到目的则可能存在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认识,重新考虑治疗方案三系统脱敏疗法由 Wolpe J 所创立,其基本思想是:治疗师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再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应,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 (脱敏),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治疗程序: 1. 设计和评定主观不适等级表2. 松弛训练 3. 系统脱敏四冲击疗法(flooding therapy)又称为满灌疗法,其基本原则与系统脱敏法相反,用于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五厌恶疗法(a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学心理学重点(DOC 21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