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401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鱼类生理学 复习题 (课程代码 322072)一、填空题1、 气体分子扩散的速度与(溶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5、机体功能的调节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6、动物体内的控制系统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7、主动运输按其利用能量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8、细胞兴奋性变化经历(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4个时

2、期。9、 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神经 )调节、( 体液 )调节和( 自身 )调节,其中起主导 作用的是( 神经调节 )。10、 血液运输氧主要是与(血红蛋白) 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 中。1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12、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中介物质是(Ca2+ )。13、 正常人和动物血管中的血液之所以不会发生凝固,是因为血浆中存在很强的抗凝血物质。在血浆中最重要的 抗凝血物质有( 肝素 )和( 抗凝血酶 )。14、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 肾上腺素能1 )受体结合,可导 致心率( 加快

3、),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 加快 ),心肌收缩力( 加强 )。15、 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可( 双)向调节血压的变化,它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16、 PCO2升高,氧离曲线(右移 )(左移或右移),温度降低,氧离曲线( 左移 )(左移或右移)。17、 动作电位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三个过程。18、 静息电位是( K+ )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 Na+ )的平衡电位。19、 细胞在一次刺激引起兴奋后,其兴奋性要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 绝对不应 )期,兴奋性降低到零; 此后兴奋性逐渐恢复,但阈强度仍大于正常的时期,称为( 相对不应 )期

4、。20、 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血细胞是( 血小板(血栓细胞) )。21、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聚合而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三种蛋白组成。22、 氧离曲线是表示( PO2 )与( Hb氧饱和度 )关系的曲线。23、 体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胰液 )。24、 具有完整肾单位的鱼类,尿液生成过程有三:肾小球的(滤过 )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 )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作用。25、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肾小囊内压 )。26、 鱼类排出氨的部位是(鳃)。2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其结

5、构基础是( 反射弧 )。2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刺激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29、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30、 血浆中主要缓冲物质对有:(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Na2HPO4/NaH2PO4)。二、判断题(正确的写1,错误的写2)1、 大气与肺泡间压强差是肺通气的原动力。(2)2、 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感受器。(1)3、 原尿滤过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1)4、 大肠不具备吸收功能。(2)5、 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胆盐。(1)6、 胃肠道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6、1)7、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换气统称为内呼吸。(2)8、 吸气肌主要是肋间外肌和膈肌。(1)9、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1)10、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正反馈调节。(2)11、肌肉收缩的启动因素是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1)12、Na+泵在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中起到重要作用。(1)13、外加刺激必须落在心脏的舒张期才能使心脏发生期前收缩。(1)14、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2)15、氧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1)16、副交感神经兴奋,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减少。(2)17、外环境是指机体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

7、体内的环境。(2)18、凡是具有兴奋性的组织,一旦接受刺激后必定会产生兴奋。(2)19、肌肉收缩的启动因素是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1)20、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期较舒张期时间长。(2)21、外加刺激必须落在心脏的舒张期才能使心脏发生期前收缩。(1)22、呼吸的生理意义只在于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而与体液的酸硷平衡的维持无关。(2)23、消化道平滑肌的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1)24、决定肾小球滤过量的主要动力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压。(2)25、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1)26、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2)27、反

8、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2)28、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1)29、动物在缺氧环境中,促使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红细胞数增多。(1)30、由于O2和CO2在血液中都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因此二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现象。(2)三、单项选择1、 可兴奋细胞包括(C)A神经细胞、肌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2、排尿反射是( C)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C.正反馈调节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C ) A.迅速 B.准确 C.持久 4、 在人体功能调节

9、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 C) A.全身性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5、某人红细胞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此人血型可能是(C ) A.A型; B.A型和O型; C.A型和AB型 6、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与(C )成正比。A.身高; B.体重; C.体表面积7、糖尿病、侏儒症、尿崩症,分别是(A )缺乏引起的。A.胰岛素、生长素、ADH ; B.生长素、胰岛素、ADH;C.ADH、生长素、胰岛素8、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 .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之为稳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体内环境

10、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9、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由K+外流导致,相当于的平衡电位; B 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 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 D 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10、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细胞外液以( )、( )最多,细胞内液以( )最多。(C)A. Na+ K+ Cl-; B. Na+ Na+ Cl-;C. Na+ Cl- K+; D. Na+ K+ K+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C ) 。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部;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池释放Ca2+;C. 肌

11、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D. 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12、不属于心脏的结构是( C ) 。A静脉窦; B. 心室; C. 动脉球; D. 动脉圆锥13、对蛋白质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C)。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14、下列结构中,自律性最高的是: (A)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C. 房室束; D. 浦肯野纤维15、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B )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16、肺活量等于(D)A.潮气量+补吸气量; B.潮气量

12、+补呼气量;C.潮气量+余气量; D.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17、9、心室肌细胞动作点位平台期的离子基础是(D)A. Na+内流,Cl-外流; B. Na+内流,K+外流;C. Ca2+内流,K+外流; D. K+内流,Ca2+外流18、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C)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19、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D)A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20、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D)。A. 由K+外流导致,相当于的平衡电位; B. 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13、;C. 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 D. 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21、肾脏重吸收离子中哪一种离子既能重吸收又能分泌(B)A. K+; B. Na+; C. Cl-; D. Ca2+22、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D)。A.静脉血; B.毛细血管血液;C.动脉血液; D.组织液23、下列因素中,不刺激胆汁分泌的是( C )。A. 迷走神经兴奋; B.胃泌素分泌;C.交感神经兴奋; D. 促胰液素释放24、关于外呼吸的叙述,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D)A.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B.肺泡气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C.肺泡气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D.肺通气和肺换气25、肠期的胃液分

14、泌是食物刺激哪个部分的感受器引起的(C)A. 口腔和咽部; B. 胃;C. 十二指肠; D. 回肠26、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出现(D)A.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27、关于致密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 是Na+含量变化的感受器;C.是肾素分泌细胞; D. 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28、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 (D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原;C.血管紧张素I; D.血管紧张素II;E.血管紧张素III29、神经肌肉接头中,清

15、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D )A.磷酸二脂酶; B. ATP酶;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脂酶;E.脂肪酶30、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 (C )A.副交感的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E.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四、名词解释1、极化:细胞在安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的状态。2、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 的现象。3、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4、渗透性滤尿:通过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是浓度,提高渗透压,妨碍水分的重吸收,使得尿量的增加的方式。5、心动周期:心脏的一

16、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6、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7、波尔效应:当血中氢离子浓度升高时,Hb对氧的亲和力下降,反之,Hb对氧的亲和力增加。这种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即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9、心动周期: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包括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10、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生成并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经体液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体内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的相

17、应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11、水利尿:是指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大量饮入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1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活动是在支配它的躯体传出神经的控制下完成的;直接用人工刺激作用于无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也可引起收缩。不论哪种情况,刺激在引起肌肉收缩之前,都是先在肌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这样,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

18、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质网(即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和再聚积。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偶联因子是Ca2+。13、氧离曲线:表示血液中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与Po2的关系的曲线。呈S型,该曲线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14、渗透压:恰好能够阻止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较低的溶液移向浓度较高的溶液的在较高浓度溶液的液面上施加的额外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微粒数目和环境温度有关。15、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9、。16、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这种投射不具点对点的关系,称非特异性投射系统。17、容受性舒张:胃肠平滑肌具有明显的展长性,随着它的内容物增多,可以被展长若干倍,而仍保持胃肠内的压力无明显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容受性舒张。18、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是指呼吸系统中那些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空间,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两部分。前者是指从鼻腔开始至终末细支气管的空间;后者指肺泡腔中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那部分空间。19、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一个激素系统。当

20、大量失血或血压下降时,这个系统会被启动,用以协助调节体内的长期血压与细胞外液量(体液平衡)。20、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五、简答题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生理意义?答: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在正常生物体内,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内环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值、渗透压

21、、各种物质浓度等)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 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1)能动态地对肺泡容量起稳定作用。吸气时,可避免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可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2)防止肺泡积液,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3、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

22、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2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3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4、试述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答: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其过程包括:(1)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终末,通过兴奋-分泌耦联,导致Ach释放突触间隙;(2)释放入突触间隙的Ach扩散致终板膜,并与其上的Ach受体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继而改变邻近的

23、离子通道构型,从而使终板膜对Na+、K+通透性改变,去极化而产生终板电位;(3)终板电位扩布到邻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另外,扩散到突触间隙的Ach被酶水解,水解后的胆碱被重摄入突触前终末并合成Ach,以供下一次神经肌肉兴奋传递使用。5、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答: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由13.3kPa(100mmHg),变化到8.0kPa(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8.0kPa(60mmH

24、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HbO2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8.05.3kPa(60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进而释放大量的O2,满足机体对O2的需要。(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5.32.0kPa(4015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以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6、简述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答: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

25、。血浆含有凝血因子而血清缺乏凝血因子。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因而与血浆比较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7、何谓负反馈?试举例说明。负反馈具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负反馈是反馈的一种形式,其结果是使原有效应减弱,称负反馈。动物体内大多数反馈调节均属负反馈。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定。例如血糖增高时,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可降低血糖水平,而血糖的降低又引起胰岛素减少分泌,血糖就不再下降,反而又逐渐升高,一旦升高,又引起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保持一定的水平上。8、简述血液的功能? 答:1).参与氧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及机体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各种废物的排除,都要通过血液 来实现。

26、 2).参与机体理化因素平衡的调节由于血液内的水量和各种矿物质的量都是相对恒定的,所以对于温度 及其它理化因素的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参与机体的功能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和组织代谢产物,都需要通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4).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免疫物质能吞噬细菌、产生免疫作用。9、阐述心肌收缩的特点?答: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10、简述血红蛋白和氧结合的特点?答:是可逆性结合,不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PO2高时,Hb与O2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PO2低时,氧合血红蛋白迅速解离,释放O2。11、膜蛋白质具有哪些

27、功能?答:1.物质转运功能 体内除极少数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的跨膜运动都需要借助膜蛋白质才能进出细胞。2.信息传递功能 体内各种激素、递质效应的实现,都必需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体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3.免疫功能 有些细胞膜蛋白质起着细胞“标志”的作用,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辨认”。 4.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 目前认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有关。12、试用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机制。 答: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过程如下:在肌细胞膜开始去极化后,通过终末池释放Ca2+,肌浆中的Ca2+浓度突然升高,Ca2+即

28、与肌钙蛋白相结合,形成Ca2+肌钙蛋白复合体,使其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转而引起原肌凝蛋白分子的构型发生改变,从而使肌纤维蛋白上的横桥结合点暴露。当结合点一暴露,横桥立即与之结合,横桥上的ATP酶即被激活。ATP酶作用于ATP放出能量, 则引起横桥向暗带中央的 M线方向摆动,结果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肌小节缩短而产生收缩。当肌浆的Ca2+浓度降低时,Ca2+与肌钙蛋白分离,肌钙蛋白与原肌凝蛋白的构型恢复,从而使原肌凝蛋白重新掩盖在肌纤维蛋白的结合点上,解除了肌凝蛋白上的横桥与肌纤维蛋白结合点的结合,结果细肌丝向外滑行回位,肌肉舒张。13、试述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作用?血小板在生理

29、止血中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创伤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松软的止血栓。该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管损伤后,流经此血管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立即粘附于损伤处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粘附一但发生,随即血小板相互聚集,血小板聚集时形态发生变化并释放ADP、5- 羟色胺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聚集又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聚集的结果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血小板表面质膜吸附和结合多种血浆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和等。颗粒中也含有纤维蛋白原、因子和一些血小板因子(PF),其中PF2和PF3都是促进血凝的。血小板所提供的磷脂表面(PF3) 据估计可使凝血酶原的激活加

30、快两万倍。因子Xa和因子连接于此提供表面后,还可以避免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它的抑制作用。血小板促进凝血而形成血凝块后,血凝块中留下的血小板由其中的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而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六、论述题1、阐述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简要过程。答:整个过程是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入脊髓,再从脊髓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腓肠肌肌细胞),从而引起腓肠肌的收缩。在整个过程中,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包括两种,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动作电位以“全或无”的方式传到轴突末梢,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前膜上的电压门控Ga+通道开放,Ga+顺着浓

31、度差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小泡破裂释放神经递质(ACh),神经递质进入突出间隙,快速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使某些离子进入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激化,这种电-化学-电传递的过程,使得兴奋在坐骨神经神经元上传递。在神经元和效应器(肌肉)之间的传递。其过程与前传递过程基本相似。轴突末梢释放出来的Ach很快与终板上的Ach受体集合,打开Ach门控Na+-K+通道大量Na+ 内流,少量K+外流,产生终板电位,与突触后电位不同的是,该终板电位大小约是引起肌细胞膜动作电位所需阈电位的34倍,因此每传来一次动作电位

32、都引起肌膜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和一次肌肉收缩。刺激坐骨神经,兴奋通过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最终到达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腓肠肌的收缩。如果进行高频率的刺激,腓肠肌将产生强直收缩,这种收缩是骨骼肌特有的。2.分析波尔效应、鲁特效应和海尔登效应在鱼类呼吸生理过程的作用。答:波尔效应:pH降低或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离曲线右移;反之,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氧饱和度升高,氧离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鲁特效应:许多硬骨鱼类当血液中Pco2升高或pH降低时,不仅Hb与O2亲和力下降,而且血红蛋白的氧容量下降,氧离曲线的上半部下降,此时无论Po2如何增加,

33、Hb的氧饱和度都不再增加,即氧容量下降。这种Hb氧容量随Pco2升高而不降的现象称为鲁特效应。这种现象为鱼类所特有,对闭鳔鱼类的气腺向鳔腔分泌O2有重要作用。海尔登效应:CO2的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关系的曲线,几乎呈线性关系。而O2与Hb结合可使CO2释放,这一现象称为海尔登效应。在鱼类的鳃处:波尔效应作用:当血液流经鳃,CO2从血液向鳃扩散,血液Pco2降低,pH升高,H+浓度下降,均使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血液摄取O2量增加,运输能力增强。同时,海尔登效应是CO2释放更多,有利于向外界排除CO2,鲁特效应也是Hb与O2的亲和力增强,有利于鱼类从外界摄取O2。在

34、鱼类的组织:波尔效应,当血液流经组织时,血液Pco2升高和pH下降,H+浓度上升,Hb对O2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促使HbO2解离想组织释放更多的O2。而HbO2的解离促使Hb携带CO2便于向呼吸器官交换后排除体外,此时的血红蛋白通过鲁特效应使鱼类氧容量下降进一步有利于与HbO2的解离给组织供氧。3、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以及洄游性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答:淡水鱼类:淡水硬骨鱼类的体液对周围水环境是高渗性的,周围的水会通过皮肤,鳃渗入体内;摄食也有部分水随食物由消化道吸收,因此它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排水保盐。为了维持体内的高渗透压,淡水硬骨鱼类的肾脏特别发达,肾小球的数目多,肾小球的相对体积高,肾小管

35、对各种离子,特别是对Na+和Cl-能完全重吸收。因此淡水硬骨鱼类的肾脏排除尿量比海洋硬骨鱼类多,尿液稀薄。通过摄食来增加体内含盐量。海洋鱼类:海水板鳃类渗透压调节:海水板鳃类血液中的无机离子的浓度比海水低,但由于血液中有大量的尿素和氧化三甲胺,使其渗透压略高于海水,甚至还要有少量水渗入体内才能满足需要。其原尿70%90%的尿素可被重吸收,氧化三甲胺可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血液中尿素积累到一定程度,进入体内的水分增加,冲淡了血液中的尿素,排尿量增加。因此,尿素会随水排出一部分,当血液尿素下降到一定程度,进入体内的水减少,尿量也减少,结果尿素又开始重新积累如此循环下去。海洋硬骨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36、海洋硬骨鱼类鱼体液渗透浓度低于海水体液中的水分通过鳃上皮和体表流失,为了补充水分,需要不断吞饮海水,1价离子(Cl-、NH4+和HCO3-)进入血液,有鳃上皮氯细胞排出;2价离子Ca2+、Mg2+、SO42-随粪便排出。海洋硬骨鱼类的肾小球少且小。肾小管短,有较强的重吸收水能力。因此尿量少,尿液浓。洄游鱼类的渗透压调节:a 由淡水进入海水,从排水保盐状态转入排盐保水状态。因此,在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抑制,而在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启动。 吞饮海水,广盐性鱼类进入海水后几小时内吞饮水量显著增大。 减少尿量:广盐性鱼类进入海水后,在ADH作用下,肾小球血管收缩,使肾小球率过滤(GFR)降低;肾

37、小管对水通透性增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量减少。 排Na+和Cl-主要受激素的调节控制,血Na+升高,刺激肾间组织分泌皮质醇,促进鳃氯细胞增加,提高Na+-K+-ATP酶活性,Na+排出增加。b 由海水进入淡水 由排盐保水状态转入排水保盐状态,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受到抑制,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激活,维持体内高渗透压。停止吞饮水并大量排水(主要通过减少ADH释放)。 减少鳃对Na+和Cl-的排出(受催乳素调控来控制Na+-K+-ATP酶活性,外界Ca2+会减少Na+、Cl-排出,肾上腺素能抑制其主动排盐离子)。 启动离子主动转运系统(包括Na+/NH4+,Na+/H+和Cl-/HCO3-的

38、转运交换,从低渗水环境中吸收Na+和Cl-,主要在酸碱平衡和含氮代谢废物排泄中起作用。)4、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2.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3.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

39、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5、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答: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构成。锋电位是构成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电位变化迅速并形如尖锋的电位波动,由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两部分组成。后电位是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由于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密切关系,但在说明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播上的意义不大,因此常以锋电位来代表动作电位。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值

40、时,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被激活的 Na+通道开放(开放数目达临界值),Na+由于本来存在着的浓度势能差以及静息时外正内负的电势能差,引起Na+迅速内流。钠内流造成的去极化通过正反馈作用又进一步促进Na+通道开放,形成大量内流的再生性钠流,导致膜内正电位急剧上升,造成了锋电位陡峭的上升支。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势能所致的Na+内流时,于是跨膜离子转运和跨膜电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内正电位值(即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达超射值后,由于Na+通道的迅速失活以及K+通透性的增大,致使Na+内流停止,而膜内K+因电-化学势差的作用而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造成了锋电位的下降支。 简言之,锋电位上升支是膜外Na+快速内流的结果;而下降支则是膜内K+外流的结果。细胞每兴奋一次,就有一定量的Na+在去极时进入膜内(使膜内Na+浓度增大约八万分之一),一定量的K+在复极时逸出膜外(类似Na+的数量级)。在每次兴奋的静息期内,膜上的钠-钾泵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将逸出膜外的K+泵入,使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状态恢复至兴奋前的水平,以便细胞接受新的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鱼类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