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595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感受诗中恬静淳朴的自然美,并了解陶渊明诗歌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创作风格,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3、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感受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二、教学重点感受诗中恬静淳朴的自然美,并了解陶渊明诗歌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创作风格,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三、教学难点对诗歌进行充分把握基础上,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感受其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四、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课时 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2、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真情呼唤返璞归真的心灵状态,这变成了中国人期待的心理模式。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今天我们要走进陶渊明,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解读他的思想光辉,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其一。(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

3、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羁鸟j 荫后檐yn 暧暧i 墟x 吠f

4、i 桑颠din 樊笼fn(四)解题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哪个字最能称之为题眼?最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明确:“归”进一步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而且是一个有明显指向性的动词,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提出以下四个问题.(1)归向何处? (2)归去如何?(3)从何而归? (4)为何而归? (五)鉴赏1、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1)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2)追问

5、: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仿佛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那同学们能再次诵读诗歌,告诉大家你喜欢其中的哪几幅图画好吗?(再次诵读,进行语言赏析)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又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确:“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望村庄轮廓模糊,

6、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明确“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3)提问:大家有没有注意狗在哪里叫?明确:深巷老师总结平时我们看到的鸡都是在笼子里的,哪有飞到树上的呀,可见其生活的悠然紫的,其实动物的生活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状态(4)问:刚刚大家都描述出了这些美丽的乡村图景,我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看大家能不能把它们对应起来。(PPt放映图片)大家看了这些图片,觉得它们是堆砌在一起的吗?你觉得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把它们排列在一起的呢?景物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学生自读,进行思考)明确:由近

7、到远的观察顺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要求结合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狗吠深巷中”写远闻,“鸡鸣桑树颠”写近闻。(5)问:再读诗歌,你还能品味出什么?这些寻常的农村风光,为什么会被陶渊明写得这样美?明确:作者能把常见的景物描绘得如此诗意,体现了陶渊明对乡村的喜爱。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开创了将农村生活作为题材的田园诗,农耕、农家的景象第一次被写入诗歌中。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总之,这八句话

8、,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2、归去如何?(1)问:那么此刻陶渊明的心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2)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师总结: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

9、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欣赏。要求学生现场记背写景部分诗句。3、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10、?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问:这种状态下回归田园,获得了什么呢?明确:自由自由就是按本心做事,就是本性的体现。点出真正回归的是自然。(“性本爱丘山”)4、为何而归?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

11、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

12、,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5、合作探究: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弃官归隐?参考(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

13、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3)成因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讨论后,老师补充东晋社会背景,与生交流陶渊明归隐过程、晚年生活。6、拓展延伸陶渊明思想的溯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