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这是一篇押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2.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3.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属于“学表达”的练习。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
2、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4.选做题:“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属于延伸拓展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学情分析:1. 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2.课文中讲述到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和节日的由来,学生熟悉的,了解的,这是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回忆这写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习俗活动,以唤起记忆,是必要的教学策略。3.识字课文虽然会认字的量较
3、大,但由于是母语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对这些字已经在口头上使用,再加上会认的字的目标水平是整体记认,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认读,再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妨碍整体的阅读理解。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会认字的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时间记认字形,去弄字义,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机械记忆的心理规律,采用在语言环境中反复重现的策略,使学生能识记会认的字。4.会写的字中,有部分是学生一年级时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部分的字,如有必要,可在在学习前先复习唤起记忆,并明确在本课的要求。至于认写同步的字字形的掌握,应与已经会认读的字一起,通过组织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认字形,进行形近字、音近字比较、组词,引导学生通过
4、音形义相结合识记字形,保证正确率。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顺序,选一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3.能正确认读“传”等15个生字新词。4.能正确读写“贴”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节日”等12个词语。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正确认读“传”等15个生字新词。3.能正确读写“贴”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节日”等12个词
5、语。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顺序,选一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教学准备:教师:“传”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贴”等9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的PPT。学生:每人一套“传”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一、复习。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这一课会写字中我们已经会认读的字词。(一)(PPT出示已经会认读的但本课要求会写的
6、字词,已经会认的字用红色显示)自由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红色的字。(读法举例:敬、敬、敬,敬爱的敬。)。敬爱 街道 热闹 团结个体操作。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3.小结:同学们,“敬”“街”“热”“闹”“团”五个字宝宝是以前已经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一)激趣导入。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上一个识字课文神州谣,了解了我国的标志性的地理、建筑,知道台湾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一起建设繁荣的祖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课文,要学习的是哪篇识字课文呢?让我们先看看图画吧。1.(PPT出示插图1)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画了一
7、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表现的是什么节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预设:图画上画了四个小朋友。他们在贴窗花。表现的是春节。(板书:春节,齐读。)3.(PPT出示插图2)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表现的是什么节日?人们在干什么?个体操作。4.反馈指导。预设:图画表现的是端午节。(板书:端午节,齐读)人们在赛龙舟。5.提问: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啊!那么,你们还知道像这样的节日还有哪些呢?6.反馈指导。指名回答,说对就板书,齐读。预设: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乞巧节7.导语:相对于元旦啊,六一儿童节啊,这些现在的节日,这些节日我们给它们一个名称,叫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1)板书题目:传统
8、节日(“传统”注音)(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二)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过渡语:同学们,这些节日的名称,我们就叫做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读了课题目,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课文是一篇关于什么的课文呢?(预设:这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课文。)对了。课文是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些什么民俗活动呢?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会认识哪些字、会写哪些字呢?让我们翻开课本31页,一起来学习吧。三、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一)学习正确朗读课文。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
9、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个体尝试读。2.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朗读,相机正音。(第一部分:从“春节到”到“先人墓前去祭扫。”第二部分:从“过端午”到“十五圆月当空照。”第三部分:余下的部分。)3.出示任务:同桌轮着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同桌读错的字或地方,做个记号,等读完了帮助纠正。同桌互读互纠。4.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5.小结: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1.导语:课文是一首民谣,民谣的朗读讲究的同样是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
10、首民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2.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4.小结:民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三)学习会认的字。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把民谣中会认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的字,找出它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汉语拼音把会认的字读准。2.反馈指导:(1)订正会认的字
11、词的圈画。(2)(PPT出示会认的字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读法举例:传、传、传,传统的传。)(3)全班齐读。3.音难字学习。(1)出示任务:你觉得会认读的字宝宝里面,哪些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同学的?(使用字卡,注意归类提醒和正音。)(2)反馈指导。预设: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音的:统、巷、堂、郎、饼、赏。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4.会认的字口头组词。(1)出示任务:同学们读准了这些会认读的字了,那么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字卡出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的字:传、统、贴、霄、祭、舟、艾、堂、巧、郎、饼、赏、菊。
12、)(2)反馈指导。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五、图文结合,了解内容,说说过节,感悟魅力,背诵课文。(一)导语:我们把课文读通顺了,初步把会认读的字认读下来了,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好吗?让我们再一次击掌读读这首民谣吧。(齐读全文。)1.出示任务:读了课文,你能
13、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传统节日吗?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指名排序,按照时间顺序调整板书节日名称的顺序。3.出示任务:为什么重阳节是最后,你根据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4.反馈指导。预设:依据的语句: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5.尝试背诵这个语句。(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二)图文结合,了解春节、端午节语句,并尝试背诵。1.(PPT出示插图1、2)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然后在课文中画出写这两个节日的语句。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这两个节日主要有什么习俗活动?个体操作思考。2.反馈指导。(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注意说话的规范指导。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预设:(采用读中理解
14、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以下相同,不再说明。)春节语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板书:贴放)主要习俗活动:贴窗花,放鞭炮。端午节语句: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板书:赛粽子艾香)主要习俗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挂艾枝)。3.分别尝试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4.追问:你们还知道春节和端午节还会有哪些习俗活动呢?5.反馈指导。指名回答,说对的就板书到副板书位置。预设:春节:吃团年饭,逛花街(行花街),守岁,拜年,给压岁钱(发红包),贴春联,人日端午节:佩香囊,喝雄黄酒(三)结合生活,了解其他节日语句,并尝试背诵。1.导语:我们读懂了课文中春节
15、和端午节的有关语句,了解了春节和端午节的习俗活动,接着,我们按照节日的时间顺序,继续了解课文内容。出示任务:朗读其他节日的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你了解到关于这个节日的什么?具体是什么?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预设:元宵节:民俗活动看花灯。清明节:民俗活动祭扫先人。乞巧节:节日来由的传说牛郎织女相会。中秋节:民俗活动吃月饼,赏月。重阳节:民俗活动:敬老,赏菊花,登高。3.分别尝试背诵这些节日的语句。(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4.追问:你们还知道这些节日还会有哪些习俗活动呢?5.反馈指导。指名回答,说对的就板书到副板书位置。预设:元宵节:吃元宵(吃汤圆),舞龙。清明节:踏青(春
16、游),插柳,荡秋千。乞巧节:穿针乞巧,拜七姐。中秋节:拜月,点花灯。重阳节:出游赏秋,插茱萸,喝菊花酒,祭祖。(四)说过节,悟魅力。1.导语:我们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真是多姿多彩啊!那么,你们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呢?能说说吗?出示任务:在这些传统节日(指出不含乞巧节)你是怎样过节的?选一个特别喜欢的节日,用起始句“我是这样过节的:”说一说。注意做到(1)如果有多个活动过节日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说;(2)重点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是怎样做的;(3)音量大小适中,让别人能听清楚。个体练说,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指名23人说,以“注意做到三点”进行评议。3.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以“注
17、意做到三点”互评,选一位同学到班上说。4.指名两三组代表说,师生以“注意做到三点”评议。5.小结:同学们在传统节日里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过传统节日开心吗?愉快吗?是呀,传统节日过得开心愉快,原因只有一个,那因为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五)背诵全文。1.导语:刚才,我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过程中,分句子尝试进行了背诵,现在,你们能把全文背诵下来吗?出示任务:自己尝试用击掌的方法,把课文背诵下来。个体操作。2.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击掌背诵。3.导语: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就让我们一起击掌,把课文美美地背诵一遍吧。齐击掌背诵。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
18、语读记。(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四)游戏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七、写字指导。(一)字形教学。1.PPT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二)指导书写。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全包围结构:团;半包围结构:闹;左右结构:贴、敬、转;左中右结构:街;上下结构:热;独体字:舟。1.指导“舟”的书写。(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
19、空说笔画笔顺。(2)观察并说说“舟”各笔画起止位置。(3)提示撇压竖中线起笔;里面两点都压竖中线;横在左横中线中部下方起笔,过竖中线至右横中线中部压横中线收笔。(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2.指导“贴”“敬”“转”的书写。(1)观察并说说“贴”“敬”“转”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2)分别提示:“贴”字竖中线为界,右左等宽,下齐平,右上稍出;“占”的竖长,口小扁。“敬”字左比右稍宽,下齐平,右上稍出;左边草字头的横过竖中线收笔,“句”的横折钩压横中线,靠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转折;反文旁第一撇靠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收笔,第二撇靠竖中线比左边横折钩的钩稍高处收
20、笔,捺靠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起笔,舒展,与右边齐平收笔。“转”字左比右稍窄,上齐平,右下稍出;车字旁的撇折撇至横中线下方转折,折压横中线;“专”第二横在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的左边,压横中线起笔,在右横中线过半上方收笔。范写“敬”“转”。(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3.指导“街”的书写。(1)观察并说说“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2)范写“街”,提示:“领”字左中右占位相等;左中上齐平,左下出;右中上下错开,右上矮,右下出。中间两个“土”的竖压竖中线,上“土”的竖长,下“土”的竖短,横变提;“亍”的第一横与中间上“土”第一横齐平位置起笔;竖钩在第二横靠
21、左位置起笔。(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4.指导“团”“闹”的书写。(1)观察并说说“团”“闹”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2)提示:“团”字国字框的各笔画起笔、收笔、转折处,都在四个格子中部靠内一点的地方;“才”的竖钩靠竖中线。 “闹”字门字框各笔画起笔、收笔、转折处与“团”字相同;“市”的点和竖压竖中线,左右两边相等。范写“闹”。(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5.指导“热”的书写。(1)观察并说说“热”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2)范写“热”,提示:“热”字的“丸”横折弯钩过竖中线起笔,撇点交叉基本与横中线与竖中线
22、交叉处重合;四点底与“执”等宽,稳稳承托“执”字。(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略)九、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作业设计:朗读和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口头组词板书和了解的民俗活动板书(略)传统节日春节 贴窗花 放鞭炮元宵节 看花灯清明节 祭扫先人端午节 赛龙舟 吃粽子 悬艾叶乞巧节 牛郎织女相会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重阳节 敬老 赏菊花 登高附表: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评价表注:等级分五个等级,用A、B、C、D、E表示。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传
23、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
24、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学情分析: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
25、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
26、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单元第三课。(板书课题:传统节日)(指名读)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指名读)指“传”: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专。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指名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齐读)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进入传统节日(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请同学们翻开书P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二)检查自读情况1.分组出示生字,指名读。翘舌音
27、节生字:传舟后鼻音节生字:堂统郎饼赏巷第三组生字:贴宵祭乞巧菊艾2.去掉拼音,同座互相检查。读对了就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3.打乱生字顺序,开火车读。4.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读读课文,拿出铅笔圈画出来。(1)出示词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4)出示每一个节日的时间。告诉学生,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每个节日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齐读)三、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一)红红火
28、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出示词语:春节)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2.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出示第一句话)3.“贴窗花”。(1)指名读“贴窗花”,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2)出示各种窗花,你喜欢哪一种窗花?引导学生观察窗花图案的丰富内涵,知道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3)我们来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指导读“贴窗花”。(4)过年,我们会贴窗花,还会贴什么呢?(5)一双巧手,贴出美好祝福,更贴出中国人的智慧!(齐读)4.“放鞭炮”(1)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指导读“
29、放鞭炮”。(2)鞭炮又叫“爆竹”,诗人王安石有一句诗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老师引读: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1)春节,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座说一说。(走亲访友、得压岁钱、吃团圆饭、看春晚等等)(2)品读词语“人欢笑”。红红火火人欢笑,喜气洋洋人欢笑,团团圆圆人欢笑,其乐融融人欢笑。6.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齐读第一句)7.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这一刻,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齐读第一句)(二)热热闹闹元宵节(正月十五)1.春节过后十五天,我们迎来第二个
30、传统节日。这天我们又会做什么呢?自由读第二句。学生自由表达:看花灯、猜字谜、吃元宵等。2.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出示词语“元宵”3.吃完元宵,我们去“看花灯”(1)指导读“看花灯”。(2)花灯可不是只有花的造型,她千姿百态。出示图片:它可以是一匹马,一只凤凰,一条龙、一条鱼,一个财神爷,一个故事,一个擎天柱。小结:中国在变美,花灯也变得更绚丽。(3)看花灯,猜灯谜(出示灯谜:舟、团、宵)4.“宵”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它的夜晚最热闹!(1)出示视频:天南海北的人们是怎样闹元宵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游花灯、舞龙灯、舞狮子、打树花)(2)这些习俗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人们争相
31、赶来观看。(指名读第二句)(3)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元宵节为人们恋恋不忘的春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5.小结:汤圆的馅变得越来越丰富,花灯变得越来越亮丽,不变的是如汤圆般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家人。(齐读)(三)天清地明清明节(4月5日前后)1.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清明节”。在这一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自由读第三句。学生交流:去扫墓,在桌子上摆上水果,插上香等。2.出示“祭”:下面的“示”就像一张桌子,也就是祭台;上面的“”表示肉,也就是供品;“”就像一个人的双手。“祭”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扫。3.我们用这些隆重的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有
32、一句诗会涌上心头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齐读)4.清明这一天我们还会做什么呢?远足,踏青,和大自然亲密接触!5.品读理解“清明”。6.小结: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这清明的天空,更美在我们陪伴亲人、思念故人的那份真情!(四)回顾传统节日1.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再到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伴随着这些习俗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2.齐读1-3句。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全班齐读。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33、1)看结构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的结构。“贴、敬、转、街”4个字是左右结构,“艾、热”2个字是上下结构,“舟”是独体字,“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这节课我们学写“贴、敬、转、街”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舟”这个独体字。(2)看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分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贴、敬、转”这3个字左右比较均匀,“街”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都相对均匀。(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教师重点指导“街”和“舟”。“街”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彳”的第二笔撇在第一笔撇的中间下面起笔,中间“圭”的第三笔横要穿插到“彳”第二笔撇里,“圭”的三横一提保持相等间距,“亍”的
34、第一横与“圭”的第一横一样高,第二横要穿插到“圭”里。“舟”,注意笔顺正确: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舟”字字形偏窄长,不要写宽了。(二)练习书写,培养习惯1.教师范写“街”和“舟”。2.学生先描后写。3.集体讲评,评价指向比例和关键笔画。4.抄写词语“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板书设计:2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4月5日前后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
35、春节”等12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宵节(出示词语:看花灯),在清明节(出示词语:祭扫),多么丰富又热闹的传统节日呀!(齐读课文1-3句)(三)过完了春天里的三个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夏天和秋天,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
36、力吧!二、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一)五月初五端午节1.太阳当空照,夏天光正好。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盛,是驱邪避灾的好日子。这一天人们做什么呢?(出示词语:端午节)。2.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自由表达。3.品读“过端午,赛龙舟。”(1)(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怎样赛龙舟?(2)指导读:赛龙舟。相机点评:龙舟披红绸,握船桨,人们八方来。鼓击春雷,欢声震地,一起加油。惊退万人,衔得锦标,一起欢庆。(3)小结,师生合作:“过端午,赛龙舟。”4.品读“粽子艾香满堂飘。”(1)过端午,不仅仅是赛龙舟,还可以做什么?指导读“粽子”、“艾香”。相机评价:白白糯米包的粽子!“粽”字米字
37、旁。 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 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出示艾叶图片 清凉清凉的香气! 醒脑明目的香气!5.来,品一品粽子,闻一闻艾香,赛一赛龙舟,庆一庆端午!(齐读)(二)七月初七乞巧节1.七月七,来乞巧。出示词卡:乞巧。指名读:乞求巧艺,乞求智慧。2.看,谁向谁乞巧?(出示图片)(1)织女的心灵手巧天下闻名!图中这位小姑娘会向织女讨要什么?(2)指名读“七月七,来乞巧”。相机评价:多么美好的愿望! 多么可爱的愿望! 所有的小姑娘都希望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一起来乞巧吧!3.除了帮助女孩子获得巧艺,织女还要在七月七这一天,赶去鹊桥会牛郎。(1)(出示图片)一年一度,在喜鹊的帮助下,
38、牛郎织女幸福地团圆了。(2)指导读:牛郎织女会鹊桥。相机评价:多么幸福的团聚! 多么温暖的团圆! 多么难得的相见!4.小结:七月七,乞巧节,一个与织女紧密相连的节日!(三)八月十五中秋节1.送走夏天的传统节日,我们迎来秋天的传统节日,秋天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出示句子。2.中秋节的什么最美?(月亮)出示第二行“十五圆月当空照。”相机评价:又大又圆的月亮! 白玉盘一样的月亮! 洒下银色月光的月亮!3.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家家户户团聚一起。出示“月饼”图片,让学生欣赏月饼的形状,和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因此得名“月饼”。指导读“吃月饼”。相机评价:慢慢吃,吃出了什么味道? 甜蜜的味道!
39、幸福的味道!4.中秋赏月,瞧!出示“十五圆月当空照。”看!出示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明。”(指名读)愿!出示诗句“但愿人才久,千里共婵娟。”(指名读)5.小结:八月十五月儿明,家家团圆过中秋。(齐读)(四)九月初九重阳节1.转眼到了九月九,九是最大的数字,双九相聚,重阳节到了。2.出示句子,重阳节,我们会做什么?自由读句子。指导读“重阳节,要敬老。”相机评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命长久! 祝老人们生活快乐,幸福长久! 祝老人们安享晚年,天长地久!3.(出示句子)踏秋赏菊去登高。指导读,我们一起去赏菊。出示菊花图片。相机评价: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的手。 让我们拉上外公、外婆的手。 让我们手拉
40、手,心连心。4.小结: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敬老爱老,传承孝道,从我做起(齐读)(五)一年又一年从春到秋,一个个传统节日纷至踏来,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什么节日又来了?(新春)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所以叫“新春”。出示句子: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三、整体诵读,体悟传统节日(一)读一读,背一背。(二)同学们,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喜欢这些节日吗?说说你的感受。小结:我们要过中国节,做中国人!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1)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4个字的结构。“艾、热”2
41、个字是上下结构,“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2)看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份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艾”字上部扁,下部长,“热”字上部长,下部扁,“艾”和“热”上下几乎同宽。“团”的国字框和“闹”的门字框要写得大而方正。(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教师重点指导“热”和“闹”。“热”,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撇画与左边的提手旁一样高,撇要穿插到提手旁的旁边,四点底与上部同宽。“闹”,门字框两边的竖画要写得直直的,保持平行,“市”的点、竖均落笔在竖中线上。(二)练习书写,培养习惯1.教师范写“热”和“闹”。2.学生先描后写。3.集体讲评,评价指向比例和关键笔画。4.抄写词语“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板书设计:2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4月5日前后 端午节 乞巧节 中秋节 重阳节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