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
2、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导语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
3、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 2、提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 (二)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方法点拨,师:这篇文章约4250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 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 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 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选
4、点品读,感受情感 1、师:在预习文章以及梳理完文章主要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深的感受。(学生会说“感动”) 2、师:是啊,文中有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请同学们画出这些段落中最让你感动或者难忘的细节,把它深情地朗读出来 。 3、教师从两个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师: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请以“我为而感动,它让我感到”的句式说话 。 (四)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师:刚才,同学饱含感情朗读了课文中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内涵(播放课件) 【课件1】“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
5、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提问: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南极点的风光) 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状态以及什么样心理?(极度疲劳,本不想起床,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 3. “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指的是什么?(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课件2】“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
6、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 提问:1.“盯”能不能换成“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无比的复杂) 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第一个角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 【课件3】“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
7、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提问:1.“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2.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五)拓展思维,领悟情感 1.师:
8、刚才,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这些“悲”中包含了
9、哪些含义? 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 3. 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 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
10、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五、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这节课有如下优点: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精细。 教学目标的确定恰当。本文篇幅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结合单元提示,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迅速抓取信息,是可取的。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大胆。教师由最后一个中心端牵出两个大问题。再由这两个大问题带出两个次问题: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探险队员们遭受了哪些困难?探险队员们具有哪些常人的情感?这四个问题就像蛛网的四根主线,将分布在课文各个段落的答案缀连起来。 文本解读和练
11、习兼顾。巧妙地追问,将课后的练习穿插到对文本的解读中,落实到学案上,做到真正落实。 学生的能力训练全面。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速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而在小组学习中,既要听,又要记,还要想,更要说,学生的协作意识得到强化,自我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小组展示不囿于常规。常规的小组展示大都是一人或两人板书,一人上台展示。考虑到本课的信息量非常大,故采用口头展示的方法,省时高效。 不过,这节课还有不足: 老师的讲解有点多。这主要表现在“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句的理解时。学生对这个句子本身的理解没有问题,但是同学压根儿没想到作者的写作态度是赞同还是否定。老师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引导。 教师情感的渲染还不够细腻,课堂气氛有点冷。教师不仅要在导入和总结时煽情,在抓取信息和朗读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情感的调动。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热闹的气氛出现。 课堂容量大,教学时有点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