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721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 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吴宇宁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 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 6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 7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 12 第七章 家园互动与社会资源 . 14 第八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 15 第九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 17 第十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 . xx年间。1862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中设有“格致”这一科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湖北幼稚园。193

2、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然”。1935年,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

3、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本章提要:本章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等三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

5、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6、: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我国教育部于xx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

7、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5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4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

8、育目标的确定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 全面性与整体性。 连续性与一致性。 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社会性与时代性。 辩证统一性。 本章应重点明确的问题: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9、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 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

11、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全面性与整体性。 连续性与一致性。 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社会性与时代性。 辩证统一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

12、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辅导2 吴宇宁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习目标 1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具体方法 3 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及范围 4 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内容与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

13、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在幼儿生活经

14、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 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具体方法 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主要内容大致分为季节、常见动物、常见植物、自然现象;人们的生活以及生活卫生等。 2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的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

15、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这个重点就是“主题”,它就是单元活动的核心,既表明学前儿童将要参与的系列活动,又表明他们从中要获得的关键经验。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这种方式是先将有价值的、符合本班儿童特点的内容选择出来,然后根据选定的内容,再进行相应的编排。 三种方式都是以教师预先安排为主,但儿童也会有生成的需求,教师再进行相应调整。 需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体现三方面的观点: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馆;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1科学教育内容的

16、特点: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从儿童的身边取材。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范围 探究和认识植物;关爱和认识动物;了解和爱护人体;体验和了解材料;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尝试使用工具;体验技术设计;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关爱环境、珍惜资源;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了解学前儿童观察、小实验、种植与饲养、分类的概念 2 理解学前儿童观察、小实验、种植与饲养、分类的类型 3 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小实验、种植与饲

17、养、分类的运用 4 能够自行设计方法运用的方案 一、观察 1概念 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是指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类型 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观察;间或性观察;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 3运用的注意要点 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现象;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的方法 二、小实验 1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

18、种方法。 2小实验的类型 学前儿童操作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3学前儿童操作实验的指导要点 为学前儿童的操作实验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简单、方便使用、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数量的材料和用具;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实验时间;交待实验规则并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 4教师演示实验的注意事项 要做预备性实验;要是每个学前儿童看清实验过程;演示与讲解、提问紧密结合。 5小实验内容指引 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常以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植物实验、动物实验等。 三、种植与饲养 1概念 一般种植是指栽培植物,而饲养则是指饲养动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种的种植方法是指学前儿童在

19、园地、自然角种植花卉、蔬菜和农作物等的活动。饲养的方法则是指学前儿童在饲养角里喂养和照管习性温顺的动物的活动。 2类型 常见植物的栽培管理包括常见植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等内容。如水养植物、盆栽与园地植物、无土栽培、温室技术; 常见动物的饲养管理包括帮助收集饲料、喂养、管理,学习简单的饲养技能,并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和生活习性,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如家禽、家畜、鸟、昆虫、水生动物。 3运用 应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种植与饲养;应结合学前儿童的认识过活动进行种植和饲养;应鼓励学前儿童的自主探究;应培养学前儿童爱护动植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四、分类 1概念 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

20、,把事物及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分类的方法,是指学前儿童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2类型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挑选分类是指从许多物体中将具有某一种或几种共同特征的物体挑选出来,成为一类。 二元分类又称是与否分类,是指从许多物体中,选择出具备某一属性的物品,排除其他物品。 多元分类是指将物品按一些共同的标准分成两类或几类。 3运用 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指导学

21、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对于3-4岁的小班孩子来说,只要求他们按照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的分类宜放在大班进行。还可以帮助幼儿按两种属性及行分类,这样的活动至少应在中班下学期及行,对于3-4岁儿童而言,同时在头脑中考虑两件事和从不同的方面来描述时间都是比较困难的。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测量、文学艺术、信息交流、科学小制作、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测量、文学艺术、信息交流、科学小制作、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的具体类型3掌握学前儿童测量、文学艺术、信息交流、科学小制作、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的运用4

22、体会测量、文学艺术、信息交流、科学小制作、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一、测量 1概念 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也包括用仪表来测定各种物理量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是指通过观察或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包括长度测量、重量测量、体积测量。 2类型 观察测量:通过眼睛、手等感官的观察来测量物体 非正式量具测量:也称自然测量,指不采用通用、标准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如木棍、积木、绳子、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正式量具测量:手指通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

23、测量。 3运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粗细、厚薄、宽窄;测量物体的轻重;测量物体的温度等。 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二、文学艺术 1概念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低幼艺术作品等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来进行科学教育,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2类型 文学作品包括:科学诗、科学童话、科学故事、谜语 艺术作品包括:图片、照片、幻灯片;科普画册和图画书;录像与CD-ROM ;歌曲与律动 3运用 选择合适的材料(不同年龄段的

24、学前儿童所选择的文学艺术作品虽应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作品应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情节,避免内容送三,或者内容庞杂,使学前儿童通过文艺作 品能对内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结合运用文艺作品的内容 师生共同阅读和欣赏 结合运用各种方法 三、信息交流 1概念 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2类型 语言的方式,包括描述和讨论。 非语言的方式,包括图像记录、手势、动作、表情等。 3语言方式的指导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关注三类语言的发展:接受性语言;表达性语言;语义性语言。 应指导学前儿童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表达、描述有关科学的发现。 4图像记

25、录方式的指导 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图像记录的形式可以多样 图像记录方法的适用性。因图像记录需要学前儿童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技能,一般宜在中、大班进行。 四、科学小制作 1概念 科学小制作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2类型 纸工泥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 3运用 要符合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小制作的方法;应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逐步安排内容;科学小制作应结合活动的主题。 五、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 1

26、概念 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 2科技玩具的类型 拖拉玩具、敲打玩具、发条玩具、惯性玩具、建构玩具、形象玩具、电动玩具、声控玩具、光控玩具、遥控玩具、电子玩具 3科学游戏的类型: 根据科学游戏利用的材料,可分为五类:利用实物材料进行的游戏;利用图片进行的游,如配对游戏、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看图识物游戏、看图辨物游戏;利用语言进行的游戏;情境性游戏;多媒体互动游戏 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可分为三类:感知

27、游戏;分类游戏;运动性游戏。 4运用 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辅导3 吴宇宁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概念、意义。 2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类型。 3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要求。 4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概念、意义。 5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类型。 6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与利用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 1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 科学教育

28、价值的环境。包括物质学习环境和心理学习环境。 物质环境是指学前儿童通过对事物的操作、探索、观察、体验,能得到多种多样的物理学习经验的环境。 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园内,创设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为学前儿童的科学活动创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重视儿童及教师科学素养、科学习惯的形成等。 2物质环境的类型 自然角: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 园地:指幼儿园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包括:种植园;饲养角;气象角等。 科学活动室:指在幼儿

29、园建立的、专供学前儿童进行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场所。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位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是先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在活动室内,教师要多倾听少告知、多欣赏少责备、多等待少催促,尽量让学前儿童在观察、操作、游戏中主动与周围环境中的科学信息产生交互作用。 3心理环境的类型 科学学习氛围:浓厚的科学探究气氛;宽松、开放的科学探究环境; 问题情境。 4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 环境要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环境要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的特点;环境要能体现自然科学特点;环境要能保证学前儿童

30、的安全与健康;环境要能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环境要能体现美观的特性;环境要符合幼儿园本身的条件。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材料 1概念及意义 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日常生活中儿童自探索的材料和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意义: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类型及范围 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根据材料的探究类型可以将材料划分为操作实验的材料、制作创造来材料、科技活动的材料和科学工具四种。操作实验类材料包括:

31、常见的物体和各种材料、可运动型的材料、反映能量形式的材料;反映自然力的各种材料;有关动植物的材料。制作创造类材料包括各种玩具制作、标本制作和陈列品制作的材料。科技活动类材料包括木工活动材料;编制活动材料;各种建筑活动材料。科 学工具包括测量用具、观察工具和体验技术发明的用具。 根据材料的加工类型可以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以及自然材料。 根据材料与主题间的关系划分,可分为主体材料、辅助性材料和工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材料的选择和利用的原则: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 材料的正确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2、投放材料的开放性;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儿童选择适合的材料;引导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对材料的感知;耐心等待,满足儿童与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 第十章 家庭与社区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科学教育的特点、意义 2掌握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方法 3理解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法与途径 4理解科学教育社会资源的概念及其利用 一、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意义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的科学教育环境;父母是学前儿童最好的科学启蒙老师;家庭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紧密联系、相互补充 2特点 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个别性、灵活性、随机性 3实施 A 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

33、好奇好问 两类问题:理论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可采取下列方式回答学前儿童的问题:直接回答;引导思考、鼓励探索;直到阅读;启发联想;留下期待。 B 利用家庭生活的有利条件,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事物; C 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D 与幼儿园配合的科学教育活动:启发学前儿童叙述在园学习的科学内容;像幼儿园介绍孩子在家庭中学习科学的情况;支持孩子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做贡献。 E 运用各种途径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 F 学习集体教学无法重视的知识经验 二、科学教育中的家园互动 方式: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科学发现;家园联系册;家

34、庭志愿者;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三、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物力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利用社会资源的时候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源,应充分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如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还应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第八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学习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构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并掌握其特点 掌握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活动涉及与指导的要求 能运用所学理论

35、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以及进行实施与指导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 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是引导学前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特点 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 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 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涉及与指导的要求 发展性:要求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

36、活动时,应着眼于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注意:要把促进学前儿童发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落脚点;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 趣味性:指设计与指导时,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能激发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兴趣。注意:制定的活动目标不能脱离儿童的原有水平与生活实际;在活动过程中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还应挖掘科学教育内容自身的趣味性;重视活动过程的吸引也很重要。 开放性: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科学教育活动应为学前儿童创设操作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研究;给予学前儿童探索的线索,但不是直接制定探索的方向;鼓励学前儿童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允许他们得出不同的结论。开放性体现

37、在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上。 活动性:指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注意: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实质;要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创造各种活动的条件;设计的活动要从讲科学变为做科学,能使学前儿童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设计的活动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整合性:指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将科学领域不同的内容、目标、活动形式进行有机的整合,也是之将幼儿园课程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概述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

38、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2设计 目标的设计:首先了解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水平;其次要确定合适的目标。 活动目标的内容应包含三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活动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有些可采用行为化目标的写法,如“能说出小白兔的外型特征”,有些可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写法,如“喜欢吃蔬菜”。 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学前儿童获得最基本的科学经验、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内容;容量合适的内容。 材料的设计:围绕目标进行;选择、设计有趣味的材料、充足的数量;材料的典型特征。 环境的设计: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教师和其他成年人

39、要给予学前儿童应有的信任,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前儿童能够自主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应减少不必要的规定;延迟批判或者拒绝批判;对学前儿童表示诚恳的支持。 过程的设计:三阶段:引起动机阶段;主要活动阶段;综合阶段或整理阶段。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活动:利用多种物质材料;利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利用情境表演;利用环境设置;利用直接指令或提问。 操作活动就是让学前儿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各种设备材料,进行各种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的活动。在设计操作活动的时候,应特别考虑该活动是否能使学前儿童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的活动要反复多次,让学前儿童在多次操作、反复感知思考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了解自然规律。操作活动

40、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小实验、小制作、采集、记录、种植、饲养、测量、分类等都是有趣的操作活动。 讨论活动:是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学前儿童的疑点作为问题向学前儿童提出,或学前儿童自己提出,让学前儿童七嘴八舌地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充分思考,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现活动:是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前儿童,而是创设环境,准备材料,组织各种活动,带领学前儿童寻找答案,让学前儿童多动脑的活动。 方法的设计:可根据活动目标、内容、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幼儿园设备条件等设计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教师语言的设计: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应具体形象;应富于启发性;语言本身应有

41、逻辑。 教师提问的设计:教师对科学活动过程的指导,主要是通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实现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理论性问题与操作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 理论性问题可通过阅读或请教专家的方法来找出答案。操作性问题可让学前儿童通过亲自观察、实验等操作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可尽量提出操作性问题,但也应注意其适切性/ 封闭式问题时在直接指导一些主题内容、概念或过程中提出的,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说明和示范等。开放式问题不仅指向知识的获得,而且指向学前儿童的操作活动,指向科学探索过程。尽量以提出操作性问题为主,但也要兼顾封闭性问题。 活动结尾的设计:活动应在学前儿童情绪还未低落的时候结束,形式可以多样。 实施与指导 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入活动。;引导学前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