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dule5 Unit4 Making the news(vocabulary revision) 教学反思特别感谢郑老师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有经历过才有成长,一次公开课让我思考很多。更感谢郑老师对我上课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更明白学考复习课应该怎么上 。首先,我对学考复习课的理解源于郑老师给我的短信“应当跟备考有关,教材复习与学考题型相结合”。于是,我便思考,学考的题型中,15道完型题占30分,所以我想尽量让自己的课通过完型的操练,达到熟悉运用本单元重点词汇的目标。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了完型,经过多次修改调整,并创设干扰项进行拓展,以求达成课堂学习目标。比如第五题,选项C选项de
2、pended on和D选项depending on,课文中是用depending on非谓语动词做next question的后置定语,但我加了which进行干扰,学生惯性思维,课文中出现什么写什么,就错了,故而引发思考。再如,第八题,课文中用的是accuse of, 但我故意设计了介词with,引发思考accuse of 的同义词词组charge with 和blame for学考的词汇复习不能仅局限于本单元词汇,应该是整个学考词汇的联系复习。然后,我又仔细读了2015年1月6月的学考标准,其中A识记类,要求记住词义和词类,构词法,于是设计的时候结合题型,给出首字母填词,并在讲解的时候引导学
3、生动词和名词的转换, 名词和形容词的转。这堂课所涉及的词汇A类有9个:editor, photographer, profession, assist, inform, eager, gift, delighted, have a nose for,,B类6个:acquire, so as to, depend on, accuse of, concentrate on, cover a story。B类属于理解,这类词贯穿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反复的循环出现,反复操练。通过填词,选择题,一词多义等多种形式,设计题目的时候,特别关注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力求多角度多形式反复练习,达
4、成目标。本单元的cover是个很好的词,要进行一词多义的理解。C类是运用词汇造句,本堂课最后的translation就是力求让学生巩固运用词汇。想说的是最后的翻译环节完全是基于学情的考虑,本来设计的半敞开的话题作文,但经过实践调查取证并不可行。因为二十一中做为第三类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一节课中的最后10分钟内写一片话题作文是很困难的。也许个别尖子生可以,但绝大部分同学绝对会望尘却步,停滞不前。这样的课堂输出是无效的,所以宁可利用团队的力量,以强带弱,翻译一两个句子,以求模仿掌握课堂复习词汇。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考中也许写不了复杂句型,但至少可以用高级词汇。当然这样句子的翻译是有很多局限的,
5、比如篇章的整体感,句与句子间的连接等等都是没办法通过句子翻译实现的。所以这也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能够两者兼顾,更加完美呢?此外,我对学考词汇复习课的理解还在于:1 词句结合,语篇综合,在语境中深化词汇的意义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只有在上下文中词义才能明确和具体。如果脱离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即使学生记住了词汇的形式和意义,也很难将其运用于实际交际活动中。因此,词汇教学应融入到句子和语篇的教学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语言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熟悉词义,掌握其用法,深化对词汇的理解。这次公开课,我创设的大情境是周洋的日记,在通过小情境完成次回复此的目标。2. 学以
6、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掌握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词汇,都要学以致用。只有在语言使用中才能深化和巩固词汇知识。在词汇教学中不应仅呈现例句,讲解用法,还应为学生提供运用词汇的机会。教学中应组织形式多样的任务型或体验式的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口头和笔头的词汇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用,在用中学习。本节课,设计了单句中首字母写单词,完形填空选词,新闻报道运用词汇,最后的翻译输出。最后我想说一下这次课的一个亮点:我校的团团坐模式。班级44为学生分成8个团队,上课的时候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六个学生围坐一团。而且教室前面有两块黑板,一块老师的,一块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融入到学习中,让团队中的学生以强带弱共同进步。本次公开课,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此次公开课很多专家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特别值得我思考,我想一堂课能引发思考,再次构课便会更加成熟,感恩!最后还想感谢二十一中的兄弟姐妹们给与的莫大帮助,感恩。 温州第二十一中学 李 雅 2015/4/23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