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DOC 15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7053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DOC 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DOC 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DOC 1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DOC 1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DOC 1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前 言一、对于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一说,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答: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教师要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

2、品的人文精神。另外还要走出文本,拓展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特别是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慢慢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延伸文本,比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室里观看圆明园的有关视频,并让学生到网上查阅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有一点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在上好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的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另外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不断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实现对话的同时,尽可能地让课本资源、学习伙伴、现实生活和书籍等相关因素与学生实现多元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二.举例谈一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答: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真情在对话中自然流淌,高效地“知其言”、“得其意”。执教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找到描写老妇人平静眼神的句子自读感悟:“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4、,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些句子体现了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认知水平不同,再加上缺乏亲身体验,所以很难理解这份情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想象练笔:(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_。(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_。(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仿佛在说_。学生要想完成这一练笔,只有把心放进课文中,才能在情感交融的体验中,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课堂上,我

5、欣喜地发现,一些学生真的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了,写出了情真意切的话语,感悟到了老妇人对“我”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关爱。就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语言文字进而感悟,通过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法指导和情感体验巧妙结合在一起,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得以统一。三.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定每一节课10分钟的练字时间,如何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去?新课标规定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对于这一要求我认为这10分钟练得字,练得不一定是本课让学生掌握的生字、生词,并且集中在一起练字。其实10分钟的练字还可以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各位老师都知道这一点,

6、提笔即是练字时,只要是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写的东西,都是在让学生练字,比如说,让学生在课本上写批注,写收获,或某个词的意思等,学生都是在练字,这样学生的练字就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分散了集中练字,也便于每位老师每节课的10分钟练字,就可以操作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上。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只要动笔写字,在书写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一方面提示写字要领,另一方面纠正写字“姿势”,逐步唤醒学生的练字意识,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这一要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特别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家长都不是很重视教育,在

7、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教材中的文章、诗歌、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言都非常规范,优美。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既然语言学家说语言七成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包括“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自然社会大课堂给予语文的隐性教育,课外的语言更为五彩缤纷。那么,我们教师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语言。大部分的学生很喜欢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确实现在媒体的作用及吸引力都非常大,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广播内容五彩纷呈。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收听合适的广播节目,让他们在收看和收听中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积累语言的渠道千万条。而

8、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机会,落实好每个单元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鼓励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多用学过的优美的词句,举行“成语接龙”、“讲故事”、“演讲”、“辩论”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正确、巧妙运用语言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积累语言的兴趣。五、如何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改深入的今天,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

9、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要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学生“自己能干的事,不留给老师干”的观念,做语文学习的主角,遇到问题,尽量不依赖教师,而是大胆思考猜测。指导课前预习,在新课前检查,凡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还可以叫学生来教学。通过学生的先“学”,接下来老师需要“教”的东西也就不多了,但学习效率却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得到培养。2引疑激趣,培养创新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有兴趣的

10、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还能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我向学生提出:父亲中奖得到了一辆梦寐以求的汽车却满脸的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出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淅,有的意味深长,有的富于幻想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分角色地朗读、录音、

11、挂图、表演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自然之道一课,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开始救海龟到结果大量海龟被吃掉这件事,在讲解和阅读时利用不同的语调语速,让学生们随着作者由焦急到震惊,最后到悔恨的心情变化而感同身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转化学困生,提高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不能只提少数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教师以及教法因素。促进学生的转化,重视学生的两极分化,

12、对于重新唤起学困生的认知,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4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孩子的想象力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如:三年级上册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呕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秋天来了,又去了,对于八九岁的孩子们来说,秋天是什么?秋天的声音从何处来?我们环游校园,我们仰望蓝天,我们走进田野树上落下了一片黄叶,唰唰,那是树叶告别树妈妈的声音。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孩子们眼中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没有了束缚的想象是轻松的、自然的。当我们带领孩子们观察生活,阅读书籍,相信孩子能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他们

13、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保持、激活。语言文字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只有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带动其他课程学习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提高,这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材、新时代的学生,促进学生主体性、全面性地发展。六.如何建设有效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课程目标要开放,要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

14、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与发展其他能力(如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能力与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端正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课程内容要开放,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时代性与开放性原则、科学性与规范性原则、目标性与实践性原则,丰富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增强教材的活力,体现三级课程体系与管理的思想观念,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教科书内外的沟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掌握选择权,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有

15、选择性地教授教材内容并适当地加以课外延伸。大可以避开一些结构相似的课文,选择其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来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语文实践等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以填充,既开阔学生的眼见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开展有意义的“第三课堂”,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3、在课程的实施方面,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开放。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发展水平以及课堂实际,灵活地进行教学,要将语文学习当做一个动态的过程并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通过阅读网络

16、资源、书刊杂志资源以及参观、游览等实践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真正主体;同时,必须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课程文本之间的互动,让静态的教学变得生动而又活力,体现以人为主的教学思想,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育的教育的职责。新课标中关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提出,是对教师素养和能力的一种考验。它要求教师必须德才兼备,学会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主体性,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具备创新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的改革上,教师要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建设者和开发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总而言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7、的建设需要一大批综合素养高、专业性强的优秀教师和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社会教育大环境。七、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请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看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确,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围绕这一理念,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1)开放语文教学,拓宽广阔天地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

18、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内,真正体现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课内与课外语文知识的比例“三七开”。即大概30%来自课内,(70%来自课外。可见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读书的活动中,也出现过读书不加选择、光追求故事情节的情形。他们什么书都看,什么都信,缺乏分析判断力。语文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开展读书讨论会,发动学生讨论、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帅适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增强学生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组

19、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提示学生把课外读到的文章内容、手法与课内学到的文章进行比较,使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以巩固和发展课内外知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上,语文老师可以大胆尝试。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些思想告诉我们,要大力拓展教学途径,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要使学生在课外能顺利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必须教给他们相应的学习,操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点。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让学主从网上下载有关西沙

20、群岛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进行整理归纳制成网页,在小组中展示播放,不仅把书中介绍的美妙景色存贮脑海,还能把书中没有写的海底奇妙尽收眼底,烙进记忆深处。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必然会得到多层次的收获。(2)开放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各地学校教学设备方面的条件可能不一致,但是具有的课程资源可能都是丰富的,只是特点不同而已。语文课程改革要加强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要实现语文课程的开放,就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

21、节、更新发展。 (3)开放学习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是标准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对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先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带领下学会断句,读流畅,读出语调;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对照课后对重点词语的注释,再小组合作理解句意、文意。 阶段目标 一、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方面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实际教学有哪些指导意义?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写字

22、数量减少,更充分的体现“多认少写”,2.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3.关注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对教学的指导意义:1.为识字写字教学提供依据。2.有利于语文教师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3.关于写字姿势要求和

23、习惯培养,注重了书写的育人的功能。二.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三.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简单谈一谈各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所侧重。1、低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我们在低段的阅读教学往往把学生置于零的起点,认为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从零开始。其实,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他的语言和语文知识已经有相当的水平,尤其是学生的口语和朗读、词汇的积累有相当好的基础,而一年级学生缺少的往往是进行系统学习的

24、心理准备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这一情况,会导致部分学生从进入学校教育就因为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达不到开始丧失学习的兴趣。2、中段:抓好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为广泛阅读奠定基础。学生进入中段,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该在学生阅读的基本功上多下功夫,为学生的自能阅读奠定基础。3、高段:抓好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为下一学段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于有了低中段的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兴趣

25、和阅读习惯得以形成,因此,在高段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已形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更重要的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四、写作教学如何和阅读教学联系,从而实现读写结合?答: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阅读与习作可谓“唇齿相依”不可分割。那么,怎样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链接呢?首先要明确各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一年级的读写结合训练应以字词为重

26、点,二年级应以词句为重点,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三年级应以句群为重点,四年级要以段落为重点;四年级要掌握的行文顺序 ; 五年级要以段落为重点,六年级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能力为重点,进行综合训练。第二点要确立合适的读写结合点。好文章总是有一两个特色段落。所谓特色段落,有的重在抒情,有的奇在描写,有的好在说明,有的巧在议论,有的妙在对话,有的趣在用典,有的秘在修辞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学生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到第三段(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

27、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我让学生一起来发现这段话的密码,这段话共四句话,总分式,同时还运用比较的手法,很有条理。接着我再让学生说说哪种水果最好吃,说3、4句话,用上这种句式,说清怎么好吃的,然后让学生仿写下来。 有个孩子写:今天逢集,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葡萄,葡萄真甜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吃了一个又剥另一个,正好邻居家的小弟弟来了,他吃了一个还不满足,竟把盛葡萄的盘子拉到身边想要吃个够。除了这样的仿写, 还有很多练写的方法比如改写、续写、补白、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等。语文是出了名的文火慢功,欲速则不达,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和阅历中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境界,在不断的训练当中逐渐得心

28、应手。五、新课标第一学段提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答: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1、要求低一点,让学生愿写话学生刚学写话。我觉得能写、愿写就已经很不错了。去年我第一次教二年级,没有正确认识二年级学生的水平,总觉得自己学生的写话一无是处,搞得自己很失落,辛辛苦苦地改,认认真真地批,本来还认为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没想到,学生

29、只看一下等级就塞进抽屉,而且越来越不喜欢写话了。后来我意识到学生的心灵本来就很幼稚,学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想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后来,我对学生交来的每一篇写话,我都尽量忽略其不足之处,尽量去发现其优点,一个优美的词语,一句有新意的句子,都能得到肯定,并在班上宣读;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写话,哪怕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表扬他能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样一来,学生对写话有了信心,写话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2、形式多一点,

30、让学生易写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我开展了多种活动,拓宽学生写话的渠道,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为学生活用语文、参与实践体验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从而达到课标所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如学习画风后,我让学生想一想味道怎么画,然后用文字说明。我还让学生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房屋、未来的学校等,先画一画再写下来,向同学介绍。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写的兴趣,培养了它们的自信心。 六、2011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大家对课外阅读的关注度

31、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总量却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特别是高年级段。你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哪些建议?答: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立班级读书角学生的阅读量必须有充足的书籍作为保障。每人一本书,设立班级读书角,实现资源共享。2、固定班级阅读时间一日之计在于晨,运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每节课的预备铃响后,诵读一首古诗。每天晚上安排20分钟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时间的保障是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关键因素。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自办小报”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品尝自己读书的收获和喜悦,从而

32、使学生产生爱读书的情感。我还通过佳作欣赏等指导课吸引学生,通过课件出示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等,师生共同诵读,慢慢引领孩子走进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课外阅读教学还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才能有质和量的共同提高。七、新课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是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你如何理解?答:2011小学语文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有以下几个好处: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会读、会写、

33、会讲、会用),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既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便于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依据新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34、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测试时也不要考词语解释。八、简略写出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答: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

35、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以上是2011版新课标第三个学段语文阅读的目标和内容。与旧课标相对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了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进一步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面,增加

36、了背诵量。九、简略写出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答案: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

37、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十、2001版与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相对比,有哪些调整?答案:1.三维目标更加注重整合2.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强。3.书写量减少,背诵量增加了。4.作文目标关注了书写。实施建议一、课标提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如何实现综合性学习。答:1、每单元导语中都提示点明了学习内容,在内容上力求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教师可以

38、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导语饱含激情打动学生的心灵。2、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是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3、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课余时间,也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活动成果呈现方式方面及时指导,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4、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小

39、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1、和谐,是有效评价的前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营造放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敢说、愿说。2、赏识,是有效评价的准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对学生评价只有是发自内心的赏识,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激发积极向上的欲望。3、多样,是有效评价的保证。(1)口头语言的评价应机智多变。不要一堂课都是“说得好”“你真棒”这种单调、机械的评价只会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应冷漠,失去评价的意义。应根据不同的

40、内容不同的学生随时改变用语。(2)教师除了采用鼓励、表扬等口头语言评价外还要注意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如:用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进行评价,甚至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让学生在无声中感受评价带来的喜悦。(3)评价主体也可以多元化。既要有老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有小组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老师不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评价的实效。三、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41、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我的作文教学谈谈下面几点愚见:小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出风头,喜欢榜上有名,我便针对学生这个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习作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1、“学长”佳作展。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难免有距离感。我就将以前教过的学生优秀作文装订成册,在班内展览。

42、一些同学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或熟悉认识的人的作品在展览之列,自豪、羡慕不已。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作文视野,又使学生感到作文可亲可近。以直观的印象,无声的语言,拉近了学生和作文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要学习作文的强烈欲望。2随堂练笔展。随堂练笔展大都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一是学生在作文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佳作,及时向学生展示。这样,既激励了作者本人,又鼓舞了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二是在课间结束前挑选部分代表作集体展评,先学生评,后教师归纳,多讲成功,少讲不足,尽量以褒为主,一切以激励学生兴趣为前提;三是将批阅后的佳作在下堂作文课之始予以展览、传阅,使之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和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

43、好作文有较高的积极性。3班级文化展。习作教学中,我还注意结合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班内办了一个“书林漫步”专栏。专栏里有老师的下水文;有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留待学生欣赏,这样,每两周更新一次,在每周的专栏中又选出优胜者张贴在学校的公共阅读栏上,这种展评激发他们去品读、收集佳作,引起学生的创作兴趣。这些形式多样的作文展览,使较多的学生“一举成名”,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四、实施建议方面问题:你对“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

44、实施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建议?答:1、我先谈对开发潜在资源的理解:A首先说意义:潜在资源的涵义;要根据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各不相同的这个特点来开发课程资源,这样利于发挥各地优势,利于把握地方特色,利于用好当地的课程资源。如:江南谈鱼米,塞北说风光,荒漠说植被,大河说水长郯城说郯城的风物人情,结合实地,灵活而用。当然,即使在同一地区,地处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学校,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城市学校可以更多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社区、街道等社会资源等。如何应用语文课程资源呢?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有着自己的个性办学,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每

45、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如:打造书香校园,利用网络平台、报纸、橱窗等资源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2接下来我来谈开发人的资源因素的意义:A:谈重要性:谈“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的局限认识;(专家们开发课程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内在的学术价值上,但要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B、谈必要性:对于语文课程如何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应该有主动权。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

46、行为方式:不能仅仅充当课程的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C、谈必需性: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3、建议:A、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最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忌盲目模

47、仿,要有学科特点;B、课程资源的多功能性,不同的学科可以共享同样的课程资源;C、课程资源的借用,如果没有最适宜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D、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度,一切以课程标准为纲;E、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谨慎,兼顾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五、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

48、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点从以下四个环节实施教学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同时还是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依据,简明的教学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切忌笼统、空泛的多而杂的教学目标设计。其次,要“精于施教”。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其它版本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语文新课标答辩试题(DOC 15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