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附答案及解析(含时政热点、周年热点、长效热点等).doc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55891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附答案及解析(含时政热点、周年热点、长效热点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附答案及解析(含时政热点、周年热点、长效热点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附答案及解析(含时政热点、周年热点、长效热点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附答案及解析(含时政热点、周年热点、长效热点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附答案及解析(含时政热点、周年热点、长效热点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92020 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 第一部分:时政热点第一部分:时政热点 一中美贸易战 1、右图是一幅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美国的意图是 A.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单极世界 B.扩大对华贸易出口,缩小贸易逆差 C.打压中国产业升级,遏制中国发展 D.推行全球扩张战略,谋求世界霸权 1、 【答案】C 【解析】由漫画信息可知,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对美国征税的领域是农 产品等初级产品,而美国对中国征税的领域主要是高科技产品,揭示出美国打压中国产业升级,遏制中国发展的真 实意图,故 C 项正确; “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单极世界”是苏联解体后美国的目标和企图,但世界多极化趋

2、势 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故 A 项错误; “扩大对华贸易出口,缩小贸易逆差”只是表面现象,不 能揭示出漫画中美国的真实意图,故 B 项错误; “推行全球扩张战略,谋求世界霸权”一直都是美国采取的措施和 行动,不能揭示出美国发动中美贸易战中的意图,故 D 项错误。 2、右图是一幅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势均力敌 B.中美之间贸易矛盾趋于缓和 C.中美经贸发展需要共赢战略 D.中美成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 2、 【答案】C 【解析】由漫画信息人民币和美元的平等地位可知,中美之间贸易需要双方 的对等协商。中美贸易战的实质虽然是美国打压中国产业升级,遏制

3、中国经济发展,但漫画强调的主旨是中美贸易 的互利共赢。故 C 项正确。 “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势均力敌”有一定的迷惑性,虽然中美两国成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 但两国之间的经济实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且与漫画揭示的主旨不符,故 A 项错误; “中美之间贸易矛盾趋于缓和” 只是漫画的表象,并不是漫画的寓意,且与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时好时坏的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 “中美成为世 界前两大经济体”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 二英国“脱欧” 3、右图是一幅原载于美国政治漫画网的关于英国“脱欧”的 漫画。对其准确的解读是 A.利益驱使,分道扬镳 B.分则两败,合则两利 C.矛盾冲突,貌合神离 D.斗则两

4、伤,和则两利 3、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英国“脱欧”和漫画英国国旗、EU(欧盟 缩写)及大船劈成两截的信息可知,英国“脱欧”不论对英 国还是对欧盟都没有好处,势必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其寓 意是分则两败、合则两利,故 B 项正确; “利益驱使,分道 扬镳”有较大的迷惑性,因为英国“脱欧”实质上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和衡量,但“脱欧”还没有形成定论,故 A 项错误;英国与欧盟虽然存在着欧盟主导权及现实利益层面的矛盾,但“貌合神离”显然与力图“脱欧”及漫画 的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 “斗则两伤,和则两利”也有较大的迷惑性,但“脱欧”还是“留欧”取决于英国的全 民公投,而不是英国与欧盟的斗争

5、与谈判,故 D 项错误。 4、2019 年 3 月 27 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议会下院进行了首相问答。英国议会下院投票表决,正式确认推迟原 2 定于本月 29 日的“脱欧” 。目前“脱欧”最终期限仍未确定。这主要反映出 A.英国内阁与议会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B.英国对外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的考量 C.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内在矛盾不断加剧 D.区域集团化使英国失去国际大国地位 4、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议会下院进行了首相问答” “英国议会下院投票表决,正式确认推 迟脱欧 ” “ 脱欧最终期限仍未确定”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脱欧”问题上的摇摆不定实质上是出于英 国国家

6、利益的考虑和衡量,故 B 项正确; “脱欧”与“留欧”虽然能够反映出英国内阁与议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但“斗争日趋激烈”说法不妥,故 A 项错误;英国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脱欧”与“留欧”只是英国的个例, 不能代表整个欧盟成员国,故 C 项错误;英国失去国际大国地位不是区域集团化的结果,因为欧盟是区域集团化的 典型代表,既促进了欧盟各国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盟的国际政治地位,故 D 项错误。 三中东局势 5、2019 年 3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享有主权,这是美国继 2017 年 12 月承认耶路撒 冷为以色列首都、2018 年 5 月把驻以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

7、路撒冷后,美国对中东政策又一次急剧转向。这主要 反映出 A.美国操纵导致阿以冲突不断升级 B.中东问题根源于地缘政治的影响 C.领土纷争是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 D.美国插手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 5、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美国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享有主权” “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是把驻以大使馆从特 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可知,由于美国的不断插手导致了阿以冲突的不断升级,从而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故 D 项正确; “美国操纵导致阿以冲突不断升级”有一定的迷惑性,但美国插手不等于美国操纵,故 A 项错误;中东问 题是领土纷争、资源争夺、民族和宗教矛盾及国际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地

8、缘政治只是原因之一,且不能揭示 材料的主旨,故 B 项错误; “领土纷争是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说法错误,因为领土纷争只是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 之一,且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 C 项错误。 6、右图是一幅美国大使馆撤往耶路撒冷的漫画(图片来源:中国 新闻漫画网) 。该漫画的寓意是 A.中东地区冲突源于错综复杂的矛盾 B.美国的操纵导致了巴以冲突的升级 C.政治多极化是中东地区动荡的根源 D.美国的插手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 6、 【答案】D 【解析】由漫画中“美国大使馆搬往耶路撒冷”可知,该举止实际上是 承认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独占权;由漫画中“手雷”可知,这就使原本紧张的中东局势进一步升级。故 D 项

9、正确。 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固然与其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关,但不能揭示漫画美国插手的主旨,故 A 项错误; “美国的操纵” 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 “政治多极化是中东地区动荡的根源”说法错误,因为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并非中东独有的政治现象,故 C 项错误。 第二部分:周年热点第二部分:周年热点 一建国七十周年 7、1956 年,毛泽东指出,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像苏联的粮食产量 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 存在的。 ”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设想是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10、开展大跃进运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农轻重协调发展 7、 【答案】D 【解析】紧扣材料的限制条件“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 。由材料“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 命前最高水平” “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可知,苏联和东欧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 3 手工业;由材料“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可知,毛泽东关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 间的协调发展,故 D 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 1953 年,而 1956 年即将完成,故 A 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 于 1958 年,故 B 项错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C 项错误

11、。 8、下表是新中国在 1952 年和 1957 年钢和原煤总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钢(万吨) 原煤(万吨) 1952 年 135 6649 1957 年 535 13000 增长率(%) 396.29% 195.51% 这些成就的取得 A.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工业体系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D.增强了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8、 【答案】C 【解析】由题干“1952 年和 1957 年”信息可知, “这些成就”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成就;依据表格信息 及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这些工业成就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

12、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 C 项正确。 “中国特色”出现与改革开放之后,且“一五”计划期间是模仿苏联体制, 故 A 项错误;虽然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但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 工业成就还不足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 B 项错误; “增强了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与材料信息及主旨不 符,故 D 项错误。 9、19651978 年全国粮食产量由 19445 万吨增长到 30475 万吨,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增幅达 42.4。油料产量增 幅达 61.6等,增长速度超过了改革后的 90 年代。据此可知, “文革”时期 A.农业生产未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 B

13、.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C.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D.农村“左”倾错误得到有效纠正 9、 【答案】C 【解析】紧扣材料关键词“ 文革期间” 。由材料信息“19651978 年全国粮食产量由 19445 万吨增长到 30475 万吨增幅达 42.4” “油料产量增幅达 61.6等,增长速度超过了改革后的 90 年代”可知, “文革”时期我国粮 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故 C 项正确; “文革”是一场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的动乱, 农业也自然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故 A 项错误; “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不能揭示出材料的主旨, 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14、化运动期间,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很高涨,故 B 项错误;虽然“文革” 期间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但“左”倾错误直到“文革”结束也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故 D 项错误。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共会议 社会主要矛盾 1956 年中共八大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 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15、矛盾。 2017 年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表格中提取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主 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0、 【参考答案】 主题 1: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阐述: 1956 年,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建立, 但国民经济落后,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显著; 西方国家的敌视与孤立;借鉴苏联经验教训。1981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革”的教训;重新确定了实事求 4

16、是的思想路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17 年,综合国力获得巨大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科 技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但还存在着地区和城乡差别。由此可见,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 主题 2: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阐述:中共八大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革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基本完成 了三大改造,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但由于“左”倾错误干扰,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 十一届六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 ,完成了指导思想上

17、的拨乱反正;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经济发展。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要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要协调共同发展。由此可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主题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阐述:上述三次中共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时期,依据社会政 治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 政的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由此可见,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五四运动

18、 100 周年 1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中,虽然学生、市民和工人无一兵一卒,但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 社会运动的胜利。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A.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本质 B.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C.明确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D.彰显了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 11、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虽然学生、市民和工人无一兵一卒,但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社会运动 的胜利”及所学可知,由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联合斗争,才迫使北洋政府让步,使五四运动取得了 初步胜利,从而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 D 项正确; “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本质”与材料的主旨无

19、关,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联合斗争的伟大力量,而不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故 B 项错误; “明确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故 C 项错误。 12、五四运动以后,社会改造尝试不但成为历史的主调,而且由此生发出的各种变革理念也深刻支配着中国人的探 索和实践,革命这一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取得了价值上的绝对地位和合法性。这说明五四运动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 C.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D.奠定了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 12、 【答案】B 【解析】由材料的关键信息“各种变革理念也深刻支配着中国人的探索和实践

20、” “革命这一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 取得了价值上的绝对地位和合法性”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与五四运动 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相吻合,所以极大地提高了中 国人民的思想觉悟。故 B 项正确。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是并列选项,且与 材料“各种变革理念” “革命这一观念”主旨信息不符,故 A、C 两项错误;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 广泛传播,只是“各种变革理念”之一,与材料“革命这一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取得了价值上的绝对地位和合法 性”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 13、

21、学者季剑青指出,新文化运动所滋养的、在实践中历史地展开的中国革命,它的特殊性正是创造新的普遍性的 前提,中国革命之所以具有世界意义端在于此;中国革命开创的历史格局能够绵延至今,且保留未来的可能性,亦 有赖于此。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极大地坚定了广大民众的信念 B.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C.广泛地提高了知识分子的觉悟 D.持久地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13、 【答案】B 【解析】材料的主体是“中国革命” 。由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所滋养的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之所以具有世界意 义端在于此” “中国革命开创的历史格局能够绵延至今亦有赖于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 进程,故 B

22、 项正确; “极大地坚定了广大民众的信念”夸大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A 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虽然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 5 材料强调的主旨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对知识分子和思想的影响,故 C、D 两项错误。 14、余英时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 “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 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 ”余英时认为新文 化运动 A.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B.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C.采取左右逢

23、源的文化态度 D.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 14、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 “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可知, 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存在着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的问题,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中 西方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故 D 项正确; “两边都靠不上岸”反映出知识分子徘徊迷茫的心理,揭示出中国知识分 子对中西方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而不是左右逢源,故 C 项错误; “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失去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自信”并非材料的主旨,故 A、B 两项错误。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长效热点:长效热点 一 “三农问题” 15

24、、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 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其强调的主旨是 A.描述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B.赞扬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剖析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肯定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15、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 “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 “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 “其 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信息可知,中国传统农业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方式,在有限的土地上投放大量的人力 和精力,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耕细作,故 B 项正确。 “人多

25、地少的生产压力”是表象,不 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与材料的主旨无关, 故 C 项错误; “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 D 项错误。 16、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 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由此可见,徐 光启 A.弘扬了以农立国的治国传统 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 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16、 【答案】D 【解析】材料的主

26、体是“棉花栽培经验” 。关键信息是“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 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 ,突出了对棉花栽培技术的总结和提高,而生产技术的提高是精耕细作的具体表现。 故 D 项正确。以农立国的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棉花栽培经验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总结,不 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种植技术的提高,没有涉及种植结构的改变,偷换概念,且明朝时 传统农业仍然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而棉花类的经济作物只是副业,故 C 项错误。 17、1953 年我国第一次宣布“一五”计划,规定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 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 1.8,棉花

27、产量则下降 9;1954 年粮食增长仅 1.6,棉花再次减产 9。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建立 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势在必行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刻不容缓 D.仿效苏联经济模式成效甚微 17、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 年我国第一次宣布一五计划”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由材料 1953 年 “粮产量仅增长 1.8,棉花产量则下降 9” “1954 年粮食增长仅 1.6,棉花再次减产 9”可知,农业增长速度 缓慢甚至下降,自然影响到农产品出口,减少了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因此,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故 B 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是在三

28、大改造完成之后,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而材料只涉及农业领域,故 A、C 两项错误; “仿效苏联经济模式成效甚微”有较大的迷惑性,因为中国“一 五”计划也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 D 项错误。 6 18、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时,过剩的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和农业部门,加剧小农家庭人口资源紧张关系的 同时减轻了城市商品经济吸纳就业的压力。待外部制度调整到位、百业待兴之时,小农家庭过剩劳动力再次流出。 但是,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完成。不利气候因素长期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或者王权未能及时控制吏治 腐

29、败、官僚豪强兼并土地之势,或者遭遇外部侵略之时,这些外部非经济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导致小农 家庭不堪重负土崩瓦解,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 摘编自温铁军理解中国的小农 材料二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英文版导言里更具体地谈到了人民群众在英国革命 中的主力军作用。他指出这次革命“发动者是城市中等阶级,而完成者是农村地区的自耕农。很有意思的是:在所 有三次资产阶级大起义中,都是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而在胜利后由于这一胜利的经济结果而必然破产的阶级又恰 恰是农民。克伦威尔之后一百年,英国的自耕农差不多完全绝迹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平民, 单单资产阶级决不会把

30、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 摘编自姜德昌论自耕农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英国革命的基本动力问题 材料三 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 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 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即把小农户联合成为社会主义的大农庄,联合成为能使用拖 拉机和其他现代化机器来迅速提高粮食生产及其商品产量的集体农庄。 摘编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家庭在调整社会资源方面的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调整过程并不总

31、是能够 顺利完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耕农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后自耕农地位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联的“另一条道路”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在解决“三农问题”中 必须注意的问题。 18、 【参考答案】 (1)功能:能够适时调整国家的就业压力(或适时调整城市的就业问题) 。原因:自然灾害的影响;吏治的腐败; 沉重的赋役负担;土地兼并的严重;外来侵略或战争的影响。 (2)作用:自耕农是革命的主力;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认识:经济上遭到了破产的命运;政治上没有 享受应有的权利;资产阶级不是农民阶级利益的代表。 (3)评析:

32、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持续 发展。问题: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言之有理即可)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带一路” ) 19、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奖励统计表(局部) 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 奖励及殊荣 杨克让 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 萧汝谐 被荐升台谏 华中师、李穎、陈颖 列名县志和府志 这体现出宋代 A.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监管力度 B.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 C.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 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 19、 【答案】C 【解析】紧扣材料的关键词“市舶使” ,即管理海外贸易

33、的官吏。由“杨克让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 “萧汝谐 被荐升台谏” “华中师等列名县志和府志”可知,宋朝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市舶使给予了相应的奖励。这些措施大 大调动了官吏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想方设法招商引客,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 及对市场的监管和市舶司的职能,更谈不上加大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完善市舶司的管理职能,故 A、B 两项错误;材 7 料只是对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的奖励,并不是所有市舶使的升迁途径,故 D 项错误。 20、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西域都护等官职的 长期设臵,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据此

34、可知,西汉对外关系 A.秉承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 C.固守着朝贡外交的模式 D.摒弃了华夷观的传统 20、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涉外机构” “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 “西 域都护等官职的长期设置” 可知, 西汉在对外交往的机构设置和政策体制上都有了重大发展, 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 故 B 项正确; “秉承了天朝上国观念”和“固守着朝贡外交模式”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朝贡外交是中国历代王 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传统模式,蕴含着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但与材料“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的 主旨不符,故 A、C 两项错误;

35、 “摒弃了华夷观的传统”说法错误,因为华夷观是西汉对外思想的内核,而且西汉 的外交活动丰富了传统华夷观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21、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时期。在对外交往中,唐朝政府表现得极为大度。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正是这种远见卓识,开创唐朝“四海咸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 据唐朝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与大唐建立过外交关系的“四蕃之国”有近四百个,因“自相诛绝及有 罪见灭者”三百余国,至开元年间尚存七十国。诗人王维对唐朝这一繁荣景象曾有诗言: “九天阊阖开宫殿,

36、万国 衣冠拜冕旒” 。 摘编自谢志东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 材料二 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五大特征,即: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 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 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 在外交活动情感上, 在饱含屈辱的同时, 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 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三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

37、九大,乃至到 20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那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我国外交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整体推进 的战略布局。具体来说,在此外交布局之下,我们主要是从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推进外交实践。 摘编自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呈现“四海咸服,万国来朝”昌盛局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

38、切相关”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的外交实践。 21、 【参考答案】 (1)原因:唐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唐朝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唐朝文化繁荣,影响力强;唐朝对外政策的开 放等。 (2)剖析:反动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官僚机构的臃肿庞杂;政治派别的相互倾轧。传统 农业大国的处境;小农经济的桎梏;综合国力的衰弱;物质基础薄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夷夏观念的制约。 (3)周边: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活动;亚投行的运行。全球: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或参与国际维和行动) ;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构

39、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22、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充。 新 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 “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 8 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 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 五曰安西入西域道, 六曰安南通天竺道, 七曰广州通海夷道” 。 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 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

40、 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 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 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 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 (尤 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 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 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

41、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 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 方面的最大区别。 22、 【参考答案】 (1)区别:唐代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宋代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宋代 宽松的经济政策(或重农不抑商政策) ;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

42、运用;陆上丝绸 之路的阻塞。 亚非拉带来了灾难,后者是双方受益;前者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推动了世界日益成为整体,后者交往有限。 (2)主要作用:促进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为 欧洲资本主义拓展了海外市场。最大区别:前者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后者没有;前者促进了 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了灾难,后者是双方受益;前者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推动了世界日益成为整体,后 者交往有限。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 图 1: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 图 2:哥伦布航海时的帆船 根据图 1

43、、图 2 蕴含的有关中西方航海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主题鲜明, 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3、 【参考答案】 主题 1:两幅图片所呈现的都是中西方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阐述:图 1 中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图 2 中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所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给美洲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破坏。 9 主题 2:两幅图片所呈现

44、的重大事件产生的背景和目的不同。阐述:图 1 中的郑和下西洋时明朝中央集权制度不断 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 求。图 2 所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的经济目的,进行海外殖民,掠夺 金银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主题 3:两幅图片所呈现的重大事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不同。阐述:图 1 中的郑和下西洋虽然使交往的双方受益,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不能 持久。图 2 所代表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打破了世界

45、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但对亚非拉带来了贫穷和灾难。 主题 4:两幅图片所呈现的重大事件对外交往的形式和性质不同。阐述:图 1 中的郑和下西洋是和平友好交往形式, 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 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图 2 所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掠夺的形式,是掠夺性的贸易;目的是进行海外殖民,掠 夺金银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三文化自信 24、老子认为,道体柔而不刚,内部单纯,外部朴素无华,且清澈透明,长存于天地之间。所以道无处不在,不管 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包括天地万物都应该

46、效法道而运行,而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老子的“道” A.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哲学体系 B.凝聚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C.渗透了对自然规律的哲学思考 D.体现了旧贵族阶层的政治诉求 2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老子思想。由材料信息“道长存于天地之间” “道无处不在包括天地万物都应该效法道 而运行,而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可知,老子试图通过“道”来达到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终极把握,这是遵循 自然世界规律以达到“无为而治”目的的哲学思考,故 C 项正确;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哲学体系”有一定的迷惑性, 虽然老子的道德经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

47、现 老子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故 B 项错误;老子虽然代表了没落奴隶主旧贵族阶层的利益,但材料涉及的只是老子对 自然规律的哲学思考,而不是政治诉求,故 D 项错误。 25、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对宋以后人的思维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 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洞中走出。程朱理学 A.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独尊地位 B.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思想氛围 C.破除了宗教思想的精神束缚 D.改变了古代学者的治学方式 25、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理性主义特征对宋以后人的思维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 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洞中

48、走出”可知,程朱理学使人们扫除了思想束缚,开始用理性的观点去观察 和思考自然与社会,从而为当时科学技术的繁荣等创造了较好的思想环境。故 B 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 展,故 A 项错误; “破除了宗教思想的精神束缚”说法错误,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以后人的思维观念的 改变” ,并不是古代学者治学方式的改变,故 D 项错误。 26、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来,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中国 人就个人的情况来说,从事研究的秉赋是无可臵疑的,然而中国的科学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中国如此任其自生 自灭的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它能在科学上取得任何成

49、就。其阐述的主要问题是 A.中西方思维模式上的本质区别 B.中国缺乏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C.辩证地看待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D.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26、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知,肯定中国文明的贡献,自然也包括古代 科技成就;由“中国的科学毕竟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中国如此任其自生自灭的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它能在 科学上取得任何成就”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存在严重的不足(包括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 ,不可能取得近代自 然科学的成就。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方的思维模式,故 A 项错误; “中国缺乏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与材 料“从事研究的秉赋是无可置疑的”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和分析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故 D 项错误。 10 27、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文化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化学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2020学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冲刺训练附答案及解析(含时政热点、周年热点、长效热点等).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