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集(精品).docx

上传人(卖家):DOC 文档编号:55952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集(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0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集(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0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集(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0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集(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0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集(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1.1.发现物体的特征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 物体开始,引导学生在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物体的一些基 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 度、弹性、硬度等,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与记录。学生每天都会和各 种物体打交道,他们能够对一个物体进行简单地描述,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然 而,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物体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 描述, 还是存在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 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提升他们的观察

2、能力。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用一些具体词汇描述物体,帮助教师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选择玻璃球、螺帽、乒乓球、橡皮、海绵、塑料杯、木块、卡纸 中的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比较,并在比较中,从颜色、气味、轻重、软硬、粗 糙光滑等方面进行描述。同时指导学生使用表格进行记录。 研讨板块,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形成共识,什么是有序地观察,有序的观察可 以观察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 述物体特征的时候, 一些学生会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混淆。 比如描述铅笔盒, 较多学生描述“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 。装文具是

3、用途,长方形是形状特征。所 以在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 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 征。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 地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2 1.知道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2.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

4、不 同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 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难点:能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用做神秘盒的纸盒一个。 小组:乒乒球(空心、小、轻、光滑) 、网球(实心、大、重、粗糙) 、塑料 杯(透明、轻、光滑) 、海绵擦(大、轻、软) 、橡皮(小、重,长方体) 、木块 (小、 硬, 正方体) 、 三角形回形针 (小、 三

5、角形、 金色) 、 圆柱形木块 (圆柱形) ; 学生活动手册。 建议:教师可以使用其它具有类似特点的材料来替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分辨物品的特征和用途(预设一、聚焦问题:分辨物品的特征和用途(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PPT 1.谜语导入(PPT) 白娃娃,爬黑墙,越爬个儿越小,再也没法长。 提问:这是教室里很常见的一种物品,猜猜是什么?(预设:粉笔) 提问:为什么判断这个物体是粉笔呢?(预设:粉笔是白色的、粉笔不会变 长、粉笔是越用越短的) 3 小结:抓住物体的特征,比较容易辨别它。 2.尝试描述身边的物体。 提问:你能说一说某种物体的特点,就像刚才的谜语

6、,让大家来猜猜这个物 体是什么? 3.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班级交流。 (预设:这个东西每天都要用,里面装 着笔、尺子、橡皮;这个物体是长方形的,不大,软软的; ) 提问:装着笔是物体的特征还是作用?(预设:装东西是作用) 小结:物体的特征和用途(作用)是不同的,今天要描述的是物体的特征, 也就是物体的样子、特点。 二、二、探索探索: :发现物体的特征(预设发现物体的特征(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乒乒球、网球、塑料杯、海绵擦、橡皮、木块、三角形回形针、 圆柱形木块、神秘盒 1.挑选一件物品。 提问:能用哪些观察方法进行观察?(预设:眼睛看、鼻子闻、手摸一摸; ) 教师板书:看、闻

7、、摸 2.任意选择两件物体。 提出任务:先观察物体,再试着向同伴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特征,如“光滑、粗糙;透明,没有颜 色;三角形,球形;软、硬;厚、薄”等) 4.提问:当没能看见物体时,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描述判断出是哪种物体吗? (预设:能、不能; ) 将教师材料盒中的八种物体都放入神秘盒。学生从神秘盒中摸一个物品,尝 试说一个或者几个特征,其他同学举起材料中的相同物品。 小结:一个物体具有多种特征;描述特征越多,就能越准确地找出该物体。 5.综合描述一个物体的特征,然后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6.学生手册的展示和交流。 三、研讨和交流(

8、预设三、研讨和交流(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1.提问: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4 小结: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捏、掂。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学生尝试小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观察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可以提前剪好活动手册中的词汇。 有条件的可以用不干胶纸打印相关词汇。 3.本课中完成“颜色、气味、光滑度、轻重”等特征记录即可; “形状、是 否透明、是否流动、是否可见”在后续的第 3-7 课中添加。 物体 特征 木块或者其 他物体 水 空气 颜色 黄色 气味 有气味 光滑

9、度 粗糙 轻重 轻 形状 正方体 是否透明 不透明 是否流动 不流动 是否可见 看的见 观察方法:看 闻 摸 颜色,没有颜色; 光滑、粗糙; 轻,重; 透明;不透明; 厚、薄; 三角形、球形,长方体; 软,硬; 5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可以用哪些词来描述它们的特征?用“”圈出来。 2.照样子连一连 形状 光滑 轻重 颜色 气味 大小 软硬 粗糙 3.神秘盒。 找一些你喜欢的物品, 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然后把这些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 再请你伸手进去摸一摸,抓住一个物体,然后描述它的特征给爸爸妈妈听,请他 们来猜猜这是什么物品?这个小游戏也可以互换角色来玩。 2.2.谁轻谁重谁轻谁重 【

10、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颜色 大小 形状 轻重 远近 软硬 光滑或粗糙 眼睛看 鼻子闻 用手摸 6 谁轻谁重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 2 课。首先 通过问题聚焦,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调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掂 一掂、 抱一抱、用秤称、用天平称等等。学生通过预测、掂量、称量,层层推进, 感受到借助工具进行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使用回形针是为 了统一称量单位, 当多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时, 容易获得具体的数据, 便于比较。 教材通过同一材质、不同大小的橡皮,同样大小、不同材质的塑料块和木块的呈 现,初步渗透同一材质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重,体积越小质量越轻;

11、不同材 质大小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 孩子们自然地进行着物体重量的比较, 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比如结合跷跷板这项活动,能够比较出两个孩子的轻重;去超市买水果时用电子 秤测量。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头脑中既有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比较,也有借助 测量工具的精确测量。他们获得的比较结果既有一种相对的结果,也有一种标准 化测量的结果。因此,本节课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方法之 间的区别,以及明确借助测量工具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12、.通过有序实验,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不同的方 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简易天平,利用统一单位测量物体的质量。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在不断尝试比较轻重的不同方法中,尊重预测和实测的结果,保持严谨的科 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序地掂量和称量能够更快速地测量出物体的质量。 7 难点:简易天平能够测量出两种质量非常接近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

13、小不 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 小组:1.乒乓球、玻璃弹珠 2.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 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预设一、问题聚焦(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乒乓球、玻璃球 1.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呢? 提问: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第一节课的学习,介绍方法:预测(根据前概念) ;掂 一掂;称一称 2.学生活动:自己尝试用着掂一掂的方法,比较乒乓球和弹珠的轻重。 二、探索五个物体的轻重(预设二、探索五个

14、物体的轻重(预设 202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 平、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 (一)预测 1.出示五个物体:如果要比较五个物体谁轻谁重呢? 2.先预测五个物体的轻重,记录在记录表第一列上。 教师介绍记录表以及排序方法的记录。你认为最轻的就在它后面的预测结果 这栏里标上,第二轻的标上 3.汇报:预测结果。发现预测存在不同。 (二)掂量 1.师:大家对五个物体的轻重预测有不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掂量的方法 再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 2.学生小组活动:尝试用掂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交流反馈: 8 (1)说说给五种物体掂量比较的结果。

15、 (2)说说比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请有序掂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方法。 4.学生利用有序掂量的方法再次尝试比较。 5.发现木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很接近,很难用掂量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称量 1.出示简易天平,并介绍。 (1)通过掂量,我们发现木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很接近,很难用掂量的方法 进行比较,还能用其他方法比较出它们谁轻谁重吗? (2)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种可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简易天平。 简易天平可以灵敏地比较出两种质量很接近的物体谁轻谁重,我们一起来试 一试好不好? (3)教师演示利用简易天平比较木块和塑料的轻重。 2.微课介绍:用回形针作为标准单位称量其中一种物体的质量。 思考

16、:怎么样的称量顺序能够帮助我们更有序更快速地得到五个物体的质量 呢? 学生思考方法。 3.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 师:大家都想到了根据刚刚掂量的结果,从轻到重称量这五个物体的质量。 把你们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三列里,并按从轻到重标序。 三、研讨(预设三、研讨(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投影仪展示一位学生的记录表:看一看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全班学生发现三次的排序都有不同。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想法。 四、拓展(预设四、拓展(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乒乓球、大小相同 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

17、不同的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1.比较两个碗的轻重。 9 2.提问:这两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它们一样重吗? 3.学生交流想法。 4.初步感知材质、大小对物体轻重的影响。 (1)观察五个物体的轻重结果,交流自己的发现。 提问:观察这五个物体的轻重比较结果,你还有什么发现? (2)初步感知: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 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的比小的重。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物体的轻重物体的轻重 预测预测 掂量掂量 称量:天平称量:天平 大橡皮大橡皮 小橡皮小橡皮 乒乓球乒乓球 木块木块 塑料块塑料块 10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第【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第 2 2 页页 1

18、. 表格中的预测结果、掂量结果、称量结果需要教师统一是从轻到重标序号或 者从重到轻标序号。 2. 提醒学生活动过程中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下面有三个苹果,实物和图片一样大, ( )苹果最重。 2.下列( )方法不能准确地比较出重量相近的 和 的轻重。 A.用手垫一垫 B.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被测的两个物体 A. B. C. 11 C.分别用回形针测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再进行比较 3.3.认识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为了达 到这个教学目标, 一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物体的

19、轻重、 厚薄、 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 形状等。所有物体都有质量和体积,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 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更为具体的特征,如轻重、大小、形状等建立起对质量和体积 的初步认识。 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 “轻重” 这一主题初步体会到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 这节课将借助对“摆放”这一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 征: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教 科书对“空间”这个抽象概念进行了具体化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通过将物 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本身会“占地方”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 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

20、式。 教科书对活动的难度进行了控制, 选择了大小相似的物体 (木块、 乒乓球) , 让学生聚焦在形状对物体“占地方”方式的影响,同时为了初步唤醒学生的立体 空间意识,教科书在活动中选择了不同面形状不同的物体(橡皮、螺母) ,让学 生关注物体可能有很多面,不同面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也对物体“占地 方”的方式产生影响。 尽管对难度进行了控制,但对一年级来说本节课的活动仍有一定难度,所以 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和有趣有挑战的“情境”来开展学习活动, 并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有效而具体的指导。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平面图形:正方形、长

21、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但对于这些形状的特点描述以及在实物中的辨认还需要 进一步巩固。因此在这一课前,需要学生对这些基本平面的特点进行描述,并进 行规范命名,为在盒子中如何放置的活动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物体的“形状”这一特征作进一步的认识,不仅仅停 12 留在平面形状上,要认识立体的形状(球形、正方体、立方体、六边形等) ,并 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不同特点对于占据空间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形状不同, 能够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球体、 六边形等形状。 2.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每个面形状有的是不同的,有的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

22、究目标 1.尝试运用数字描述摆放结果,感受物体占据空间。 2.在摆放活动中,发现不同物体和同一物体不同面占据空间的效果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2.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生活中的不同的物体都是根据不同的形状特点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多种物体完成不同摆放方式,并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组织图表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材料一套、PPT。 小组:盒子 1 个、小方块(正方体) 、小球(球体) 、橡皮(长方

23、体) 、螺帽 若干份,记录单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前:前概念调查(预设课前:前概念调查(预设 3 3 分钟)分钟) 出示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提问: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这些形状? 总结: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形状来帮助一家人解决问题。 一、聚焦:情境导入(预设一、聚焦:情境导入(预设 2 2 分钟)分钟) 情境:小猪佩奇一家决造一个漂亮的新房子,他们最喜欢在泥坑里打滚,于 是他们要求建筑队在门前挖一个长方形的泥坑,可这泥坑都太深了,这样可不安 13 全,这可怎么办呢? 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物体装进盒子(预设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物体装进盒子(预设 22

24、22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盒子,小方块(正方体) 、小球(球体) 、橡皮(长方体) 、螺帽 若干份,记录单 情境:他们想到了在这个泥坑里平铺一层物体垫高一点。他们一家人分别选 择了 4 种不同的物体木块、乒乓球、橡皮、螺母。他们决定要知道这 4 种物 体在泥坑底部铺一层要多少个再来决定用哪种。 1.提问:什么是铺一层?(预设:平铺、不能叠起来) 。 2.实验:正方体和球体铺一层各需要多少个?(板书:展示实物) 要求:同桌的 4 个同学 2 人一队,一队帮猪爸爸铺木块,另一队帮猪妈妈铺 乒乓球,同一队 2 个同学轮流铺一次,完成后和对面的那一队交换物体同样轮流 铺一次。将结果记录在小组的记录

25、单上。 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个?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个? 第(第( )小组)小组 日期:日期: 3.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贴纸加板书。 4.提问:小猪佩奇和乔治也等不及了,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物体平铺一层需 要几个?理由是什么? 5.实验:学生分别将橡皮和螺母材料平铺进盒子,并记录数据。 6.小组完成实验后商量:建议佩奇家选用哪种物体,理由是什么?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8 8 分钟)分钟) 1.提问:观察橡皮和螺母各铺一层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同种 物体,铺满一层数量不一样。 ) 2.展示:同一种物体不同小组的铺法不同。

26、 3.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预设:不同的平面大小不一样。 ) 4.演示: 这两种物体每个面的形状大小不一样 (橡皮画轮廓, 螺母用手电) , 因此铺满同样大小的地方数量不同。 5.提问:乒乓球和木块换个面铺数量会发生改变吗?(预设:不会,因为各 学学 号号 木块木块 乒乓球乒乓球 橡皮橡皮 螺母螺母 14 个面大小相同) 6.总结: 这两种物体每个面形状都一样, 所以无论怎么换面铺, 数量都一样, 而另外两个每一面形状大小不一样,所以数量发生改变了。 四、拓展:你会选哪种物体呢?(预设四、拓展:你会选哪种物体呢?(预设 3 3 分钟)分钟) 1.提问:如果你是佩奇,你会建议用哪种形状来铺

27、泥坑呢? (预设: 球体、 螺帽之间有空隙, 踩上去不舒服; 长方体一种平铺方式太浅, 达不到效果,另一种数量太多,不划算等) 2.小结: 在泥坑底部铺一层物体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除了要考虑数量之外, 还要考虑物体表面的平整度,材质、高度等好多问题,希望他们能够选择合适形 状的物体来进行改造,满意地住进新家!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3.认识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形状 形状形状 侧面侧面 铺满个数铺满个数 正方体 球体 长方体 六边形 15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对配套的活动记录进行了如下改动: 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个?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

28、个? 第(第( )小组)小组 日期:日期: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下面物体盛装数量最多的是( ) A B C 2. 下列平铺方法中,方法( )装的螺母多。 A B 3.同一种物体用不同的平铺方法,盛装的数量不同,这与物体的( )有 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4.4.给物体分类给物体分类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且已经能从 颜色、大小、形状、轻重、是否透明等方面对物体进行描述和区分。 学学 号号 木块木块 乒乓球乒乓球 橡皮橡皮 螺母螺母 16 本节课将之前研究过的物体集中起来,引导孩子当面对大量物体时,怎样表 述是简洁

29、有序的?分类便是一种好办法,它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教材中提供 了多种材料:提供玻璃珠和塑料杯,旨在让孩子能根据是否透明进行分类;提供 方形、 球形等物体, 旨在让孩子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提供大小不同的橡皮、 螺母、木块,旨在让孩子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提供的物体由塑料、玻璃、木 头、金属等简单材料组成,旨在让孩子根据物体的材质进行分类。提供一定数量 并有结构的材料,可以让孩子按多个特征进行分类,而分类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 上进行的。面对同样的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便不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对于同一属性,不同的物体表现不 同。 当学生面对众多物

30、体时, 很自然地会根据所学物体属性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将分类标准、分类依据混淆,造成同一次分类时,可 以把同一物体分到多个类别中,或者同一次分类,存在几个标准。同时一年级的 孩子,面对多种材料时,会产生独自占有个别材料的想法。而进行分类活动时, 应该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组内成员轮流按一定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摆放,整 个过程不仅是对对物体进行分类,也是培养小组有序合作及活动反思的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有一定的外部特征,知道根据物体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把物体分成不同的类别; 3知道根据同一特征进行

31、分类,分类结果会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经历观察、 比较, 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并尝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经历用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产生对更多物品进行分类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分类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比较过程,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17 难点: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乒乓球、小木块、大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玻璃珠、塑料 杯、小螺母、大螺母、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32、】【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找物品:出示超市物品专柜,请学生找牛肉、巧克力等物品 2.提问:超市物品繁多,但我们总能快速找到物品,是因为什么 3.引出:超市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能方便我们寻找所需物品 4.揭示课题:给物体分类(板书) 二、探索:给物体分类(预设二、探索:给物体分类(预设 151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 个乒乓球、1 块小木块、1 块大木块、1 块塑 料块、1 块小橡皮、1 块大橡皮、1 颗玻璃珠、1 个塑料杯、1 个小螺母、1 个大 螺母 1.课件出示 10 种物体,认识物体并编号 2.找出物

33、体的不同特征和相同特征 3.引导: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 提问:这 10 种物体,我们可以用哪些特征进行分类。 4.明确任务:给物体分类 5.活动指导: (1)观察、认识每一种物体 (2)选择 1 种方法进行分类 明确用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编号表示物体,同一类物体编号写在一起,圈起来,分为几类画几个 圈 (4)尝试用第 2 种方法进行分类,并记录 (5)记录单的填写,强调写编号 18 6.领取材料,学生实验 教师巡回,以确保每个小组能完成实验,必要时给予指导。 7.整理材料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51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学

34、生活动手册 1.小组交流 (1)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 (2)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小组内选派一名同学或多名同学准备全班汇报。 2.全班交流 (1)每个小组汇报小组交流的结果; (2)达成共识: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 通常, 我们根据一个特征可以把物体进行分类; 同一特征进行分类时,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四、拓展:生活中的分类(预设四、拓展:生活中的分类(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分类,分类给生活带来了什么? 2交流与总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4.4.给物体分类给物体分类 物体的特征 按特征分类 1.轻重

35、重 轻 2.形状 球形 方形 3.颜色 4.大小 大 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 录习惯。 19 2.建议在分类方法后增加一个 ( ) , 里面可以让学生写分类所根据的特征。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选择题:根据形状,我们可以把 1 和( )归为一类。 A2 B3 C4 答案:C 2选择题:我们把 9 和 4 归为一类,分类的标准是( ) 。 A颜色 B形状 C透明 答案:C 3判断题:根据颜色,我们可以把 3 和 7 归为一类。 ( ) 答案:错 5. 观察一瓶水观察一瓶水 【教材

36、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5 课,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观 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学习观察和描述一瓶水。本课主要分 为三个活动: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2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 木块的不同;3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 20 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 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的特征。教材在活动 1 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 2 洗发液、水、木块 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对比液体和固体形状的不同特点。 聚焦板块引导学生初

37、步认识瓶中的水。 “水有什么特征呢?”点明了本节课的 研究内容,也指向挖掘学生对水的特征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包含两个探究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观察瓶 中的水和洗发液的特征。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与这个瓶中的水类似的物体的 形状会变化,不固定” 。活动二把水和洗发液与木块做对比,通过这项对比观察 活动,会发现瓶中水和洗发液的形状不固定,会随容器形状而改变。这里隐含着 把水和洗发液归为一类,把之前像小木块那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的思想。流动是液 体的典型特征,是与固态物质的典型区别。 研讨板块聚焦在“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水的特征”上。在学生描述时,教师一 方面要引导他们描述水的具体特征和

38、相应的观察方法, 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描述 像瓶中水这样的物体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等。教师应把颜色、 气味、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词汇汇总在班级记录表中。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 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 4 课还学习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 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 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 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 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的特征做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

39、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会流动的 液体。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瓶中的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异同。 2.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对水的观察结果。 21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描述。 2.认真倾听同学对水的观察描述,并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一瓶水,并能用科学词汇准确描述。 难点:分清透明与白色是两种不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一大瓶水,三根量筒,三个弹珠、油、水和洗

40、发液各 50ml、班级记 录表。 小组:一瓶水,一瓶洗发液,相同的透明小瓶 2 个,不同形状的容器 2 个、 木块若干块、筷子、纸巾,标签纸。 每人:学生活动手册 p15 的贴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聚焦问题聚焦问题(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一瓶矿泉水 1.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 提问:关于水你知道些什么? 2.引入课题 板书:观察一瓶水 二、探索:二、探索: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预设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预设 151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水和洗发液各一瓶、筷子一根 1观察方法的回顾 (1)这里有两瓶液体,一瓶是水另一瓶是洗发液,你准备怎么观察?

41、(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 师要及时提醒实验过程中不能用“尝”的方法) 。 2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2 看一看:颜色和透明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视频演示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 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 摸一摸: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筷子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 上, 再用拇指搓捻; 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 搓捻后进行对比。 (2

42、)分组实验并完成记录表中水和洗发液的表格 (3)交流研讨。 小组汇报水与洗发液的异同,其他同学补充,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预设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预设 151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小木块若干、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容器、班级记录表、完成 p1 的水的特征记录的贴纸 1.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洗发液和水,发现它们之间有相同与不同。 如果把 它们和木块进行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说观察发现。 演示:往不同形状的器

43、皿里倒液体。 (1)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它们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 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变化,它有固定形状。 3.阶段小结,形成液体的初步概念。 (1)讲解:像水这样会流动,并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液体。 (2)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液体? (3)完成班级记录表,学生用贴纸完成 p1 的水的特征记录。 四、拓展活动四、拓展活动(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温馨提示 1.先看一看,再闻一闻,最后摸一摸。 2. 边观察、讨论,记录员边做好记录。 3. 观察好后,东西摆放整齐。 23 材料准备:三个量筒,三颗弹珠、油、水和洗发液各 5

44、0ml 将三颗弹珠同时放入 50ml 的水、 油和洗发露中, 看看哪颗弹珠降落得最快? 1.猜一猜,从快到慢的顺序是怎样的? 2.做一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水 1、颜色 无色 2、气味 无气味 3、味道 无味道 4、是否透明 透明 5、是否会流动 会流动 6、有无固定形状 没有固定形状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 所以第一课第一页的物体特征表内水的填写 可以使用 p15 的贴纸上的关键字成表格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桌上有一杯透明的液体,我们可以直接闻气味。 ( ) 2.观察物体时,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 ) 3

45、.观察水的特征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看、手摸、扇闻 B.只用眼睛观察 C.眼看、手摸、扇闻、口尝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是( )的。 A.无色、透明、会流动的 B.白色、透明、会流动的 24 C.无色、透明、不流动的 6.6.它们去哪里了它们去哪里了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将物质放入水中,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本课将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放入水中 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是继续认识水的一个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 解有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 有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 教材主要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聚焦环节” ,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任务导向,旨在让学生直接关 注到盐、红糖和小石子

46、放入水中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探索环节,描述和记录 三种物质进入水中的状态” ,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将会观察到食盐看不见颗粒 和溶液变成无色透明、红糖看不见颗粒和溶液变成有色透明、石子仍旧看得见这 样三种现象。 第三个活动是 “研讨环节” , 要求学生能描述三种物质发生的变化, 以及对盐和红糖是否真的“消失”做一个辨析。该课是在上一课初步认识水的基 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等学习内容提供感性认知基础,也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和理解“溶解”概念 奠定基础。 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课本中也只是 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

47、溶解” ,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所以这节课只需要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初步认识“溶解” ,会运用该词汇即可。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与描述的基础,对水 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将食盐、红糖 等放入水中会慢慢“溶化” ,小石子是不会“溶化”的。本节课主要在此基础上 进行水与固态物体的混合,观察水与物体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这样一个持续的 动态观察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耐心和静心。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 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48、 1. 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5 2. 初步形成 “像食盐和红糖那样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 均匀分布的现象, 叫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和描述食盐、红糖、小石子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用简单示意图进行 记录。 2.观察和描述红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 中。 难点: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食盐若干、小勺、红糖方糖块、小石子、烧杯、搅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一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集(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