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题,毎小题3分)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 在中国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系明晰,作为中华文明主要载体的汉字和汉民族都没有出现根本性中断。然而这个说法包含着另一个判断,即世界上所有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都曾中断,或者业已中断。 但实际上许多古代文明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例如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先以印度文明为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
2、人进入印度后,在吸取当地文化基础上创造了吠陀文明。这一时期人们创造和接受的基本观念如因果、轮回、业报,此后一直是指导印度居民生活的核心精神,时至今日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再如犹太文明,尽管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犹太民族都生活在其他民族统治之下,并没有自己的国家,甚至流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却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特有的以犹太教信仰为核心的文明传统。至于希腊罗马文明,恐怕很少有中国史学者会认可其延续性。其实,希腊人创造的文明传统经由罗马人继承和发扬,传承到近现代西方,这是我们理解整个西方文明的一条重要线索。希腊文明的核心精神如理性与民主却始终是西方文明创造性力量的源泉。以此而论,虽然传承者甚至语言都发生了变化
3、,但希腊罗马文明并没有中断过,有的只是转变。 文明的实质内涵在于其基本思想和观念体系。汤因比认为应该从精神层面上定义文明,其他学者的看法大同小异。布罗代尔提出,文明是“一个文化区域”,是“一组文化特征和现象”。沃勒斯坦也认为,文明是“特定世界观、习俗、结构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联体,它形成某种历史整体并与其他各种各样的现象共存”。涂尔干和毛斯则说,文明是“包含了一定数量民族的道德环境,其间各民族文化只是这整体的一个特定形式”。亨廷顿在概括这些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尽管有时候特定文明可能同特定种族和民族相契合,但并不能说文明就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
4、族,反过来,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同样,亦不能简单地把文明等同于一个国家。 文明是人为创造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它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其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个环境的制约。但它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不断接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而自我更新甚至改变。古代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完全中断了,例如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美洲文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明以这样和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轴心文明,主要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这些文明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可能
5、吸收了外来的因素,从而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和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或者未被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所取代,它们仍然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轴心。(节选自2011年08月16号中国社会科学报) 1以下对本文中“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一种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 B文明是人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这一环境制约生活其间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C文明具有可塑性,能通过不断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实现自我更新甚至改变。 D文明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可能从历史长河中吸收了外来因素,起了变化,但其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虽然历经了约3500年,但印度文明的基本观念,如因果、轮回、业报等,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B虽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承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希腊罗马文明只是转变,没有中断。 C依照涂尔干和毛斯的说法,文明是一种整体道德环境,它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民族,其间各民族文化是超乎这一整体而获得的独特形式。 D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以不尽相同的形式延续,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但若据此断定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则是不科学的,偏狭的。 B文明通常具有
7、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因而文明得以延续;但文明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文明也可能被改变甚至消亡。 C因为不能将某种文明简单地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所以不能认为中华民族是唯一享有中华文明的民族。 D尽管轴心文明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存在着被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体系取代的可能。 二、文言文阅读(45分,4-18题,毎小题3分)(一)选择题。4. 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荆 轲 (k) 拜 谒 (y) 督 亢 (hng) 戮 没(l) B. 偏 袒 (tn) 扼 腕() 濡 缕(r) 怯 懦 (ru) C. 若不 阙 秦(ju) 越国以鄙 远(b) 君
8、之 薄 也(b) 樊 哙 (kui)D. 卮 酒(zh) 彘 肩(zh) 人为刀 俎 (z) 戮 力同心(l)5.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忤视 旦暮 遣将守关,秋豪无犯 B.目眦 白壁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瞋目 诛杀 劳苦功高,为人不忍 D.拜谢 偏袒 人为刀诅,我为鱼肉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 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动词。 B. 旦日 飨 士卒 飨:犒劳。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因人之力而 敝 之 敝:遮蔽。 7.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
9、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8. 下列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若亡郑而有 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 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A. B. C. D. 9. 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卒:通“猝”,仓促。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通“纳”,接纳。 D.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坐:通“座”,座位。 10.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相同,与不同。
10、B.与相同,与也相同。 C.与不同,与也不同。 D.与不同,与相同。 11.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长于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以其无礼于晋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全部表现烛之武高超的 说服 艺术的一项是( ) 夜缒而出,见秦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A. B. C. D. 13. 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得 兄 事之 B.项伯乃 夜 驰之沛公军 C.
11、常以身 翼 蔽沛公 D. 籍 吏民,封府库 14. 下列句子中不包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沛公欲王关中 B.范增数目项王 C.道芷阳间行 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 关 中 关:函谷关。 沛公居 山东 时 山东:太行山以东。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 婚姻:儿女亲家。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 细说:详细说明。 C.再拜献大王 足下 足下:对别人的尊称。 竖子 不足与谋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D.将军战 河北 ,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非常:很,十分(二)翻译下列句子
12、。16.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三、名篇名句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_,不亦君子乎?(学而)(2)_,于我如浮云。(述而)(3)三军可夺帅也,_。(子罕)(4)_,夜泊秦淮近酒家。(5)何当共剪西窗烛,_。(6)不畏浮云遮望眼,_。(7)风萧萧兮易水寒,_。(8)为变徵之声,_。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
13、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
14、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 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
15、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
16、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资*源%库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
17、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老季:“不为老汪。”老范:“为啥?”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
18、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
19、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3分)雨,郁悒而又固执地下着。_,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
20、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_,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_。 A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B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C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D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六、写作。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
21、某个细节等。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请以“定格”为写作话题。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 2C 3 . B 【解析】 1“它们可能从历史长河中吸收了外来因素”错误。 2原文是:涂尔干和毛斯则说,文明是“包含了一定数量民族的道德环境,其间各民族文化只是这整体的一个特定形式” 3.原文是“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明以这样和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无因果关系。 4、答案:D 5、答案: C(“豪”应为“毫”,“壁”应为“璧”,“诅”应为“俎”。)6、答案: B7、答案:A A项与例句的“济”均为“渡河”
22、。B、C两项,救济。D项,(对事情)有益。 8、A 9、 B 10、C1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B、C三项中都是倒装句;D项是被动句。 12、答案:B 13、答案: D解析: D项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14、答案: D解析: A、B、C三项“王”“目” “道”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15、答案: C 16、17、18、19(略)20、(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2)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3)老
23、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就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4)相似之处(6分):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2分):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21、答案:【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第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段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