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DOC 9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1129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DOC 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DOC 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DOC 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DOC 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DOC 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必修1语文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2.本试卷的答题时间为150分钟。3.试卷所有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否则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试卷请妥善保存,以便分析试卷之用。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与文化缺失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做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

2、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幽默可以解开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灵动则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换句话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互相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脉,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手机文学的产生

3、,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份媚俗求利。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份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点心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变了质的点心毕竞是有害的,对于广大手机文学读者来说,“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

4、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不可否认,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它的任何一种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妄谈。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选自文汇报)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手机文学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大。B手机文学大多令人开心释怀,因而受到许多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c手机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感觉。D手机文学就像点心一样,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E手机文学在某些状态下也会变成为一

5、种潜在的“文化毒害”。F要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阻止手机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2对手机文学“幽默”“讽刺”“灵动”三种特性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幽默”“讽刺”“灵动”相辅相成,是手机文学的根本特性。B手机文学惯用讽刺手法,正在演变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缺乏幽默和灵动。C灵动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必须与幽默、讽刺融合在一起,形成手机文学独特的审美意味。D当前手机文学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是追求幽默、讽刺、灵动的结果。3. 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4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手机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

6、点。(5分)二、本大题共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513题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

7、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

8、“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奇兵,佯败走 佯:假装 B. 为假相国 假:假冒C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拔:攻下D.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阴:暗中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赵以数困于秦兵 故燕王欲结于君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

9、,臣乃敢上壁C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王翦因急击赵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固请,召有司案图B. 顾吾念之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C. 廉颇卒死于寿春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 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以此知之,故欲往8.下列对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一僧欲之南海 即患秦兵之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居梁久之A / / / / B /

10、 / / C / / / / D / / /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A宁许以负秦曲 B且庸人尚羞之 C左右欲刃相如 D吾得兄事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不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A明年,秦兵遂围邯郸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B行李之往来 璧有瑕,请指示王C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于是相如前进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1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廉颇亦思复用于赵A以其无礼于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君何以知燕王 12下列叙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

11、A.廉颇到魏国没有得到任用,想回到赵国去;赵王也因国家屡受秦侵扰,希望召回廉颇。但赵王没有能够召廉颇回国,主要的原因是赵王派去魏国的使者认为廉颇已老,顷之三遗矢,已不能再带兵打仗。 B.廉颇因攻打乐乘之事逃到魏国,但魏国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后来廉颇又到了楚国,虽做了楚国的将军,还是一心想回赵国指挥作战,但最终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C.廉颇失掉权势后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 廉颇认为这是很普通的道理。 D.秦国使用反间计,使赵王听信谗言,杀了李牧和司马尚。反间计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赵王宠臣郭开起的作用。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自

12、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B.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C.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三十世家(记历代帝王政绩)、七十列传(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D.我们学过的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

13、记是纪传体史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断代史。三、阅读第三大题文言文,完成14-16题(共13分)1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15. 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打仗,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他因此被人们称作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的典型。请用一成语将此意概括出来。(3分)(写在答题纸上)16.阅读第三大题文言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赵括战败的原因。(4分)四 、共10分。17.默写原文(共10分,每题1

14、分)(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3)张良出, 。项伯即入见沛公。 ,约为婚姻。(4)吾入关, , ,封府库,而待将军。(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 。(6)为政以德, , 。 (7)不愤不启, ,举一隅, ,则不复也。(8)岁寒, 。(9)君子病无能焉,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共22分) 冰雪里的灵魂 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收摇摇。知我者,谓我心

15、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都长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

16、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竟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单于让部队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突围,突围!李陵此时惟一的念头就是突围。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单于的包围圈越勒越紧。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他的箭率领着千百箭飞向敌阵。可是,忽然之间,他的箭袋空了。他高呼:箭,箭,快给我箭!可是,几乎在同时,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将士的五十万支箭全飞向了匈奴人。从此,李陵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张空弓的感党。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匈奴将士簇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马,望一眼

17、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武帝对此耿耿于怀。那些从前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意听什么。武帝问颇有些书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说“李陵事亲极孝,与人交往恪守诚信,为国家奋不顾身。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宫刑。不久,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咏三叹。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

18、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为他哭泣。他的躯体上一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而他前半生所在的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已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而

19、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节选自散文) 1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开头引用了诗经黍离中的诗句,寄托了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痛惜伤感之情,表现了李陵的爱国情怀。 B第三段“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中的“偶象”应该包含这样一些人物,如苏武、岳飞、文天祥等。 C就“李陵事件”而言,汉武帝更关注的是如何维护皇权,认为臣子应该“杀身成仁”;而司马迁对李陵的投降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认为他“将以有为也”。 D文章两处提到了李广,作者借助对比手法,将李陵放在李广的对立面上,更突显了李广的忠君爱国,展现了其民族气节。 E本文作者一面将笔触深入进过去

20、,生动再现了李陵投降的史实,一面则用现代人的目光重新审视“成仁取义”的实质,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对李陵的理解与同情。 19文题“冰雪里的灵魂”中“冰雪”有哪几层含义?试谈谈你的看法。(5分) 20最后一段中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你是如何理解“异样的感受”的?(4分) 21.最后一段“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李陵什么样的情感?(4分) 22.对于李陵这个历史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简要概括地谈谈你的看法(要有明确的观点和理由)。(5分)六、(10分)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微写作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但他在谈论士的标准时又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而孟子在孟子离娄下里说得更直接:“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 硁硁(kng):固执。请联系现实,说说孔孟所说的“信”对我们的启示。180字左右。七、作文(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论语里有句名言:“知其不可而为之。”字面意思是说,明知做不到也一定要去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讲科学的盲目蛮干;还有人认为这句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DOC 9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