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编 秦汉文学v绪论v第一章 秦汉散文v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v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v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v第五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v第六章 东汉文人诗绪绪 论论一、秦汉文学的历史跨度一、秦汉文学的历史跨度:v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西汉文学v 东汉文学(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东汉文学(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二、秦汉文学的基本内容二、秦汉文学的基本内容:v1 1、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v2 2、汉赋、汉赋v3 3、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
2、v4 4、史传文学(、史传文学(史记史记和和汉书汉书)v5 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v 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v1 1、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v2 2、“秦世不文秦世不文”是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是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的谏逐客书谏逐客书铺陈排比,逻辑性强,富有
3、铺陈排比,逻辑性强,富有文彩。秦始皇东巡的刻石文对后世碑铭文有文彩。秦始皇东巡的刻石文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影响。v3 3、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期。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期。v4 4、汉代文学主流与政治主流、思想文化主、汉代文学主流与政治主流、思想文化主流高度一体化流高度一体化v5 5、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鸿大、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鸿大见其壮美。见其壮美。v6 6、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样式等诸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4、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与文学的基本态势v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v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作家群体在文帝和景帝时期再度生成,它的生成与以下条件有关:v1、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v2、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 用,兴起了献纳辞赋的风气;v3、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v4、游学游宦的兴盛。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v1、汉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使其作家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具有一种能够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v2、汉代文人普遍具有一种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
5、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v3、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v4、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v5、由于与先秦时期楚地文学的渊源关系,汉代文学从开始就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进入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浪漫色彩逐减,理性精神日增。v6.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v一、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习气;v二、文学的重模拟和经学的守师法家法;v三、文学和经学的从繁到简;v四、经
6、学与汉代文学思潮;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v一、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一、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v1、赋的多元性;v2、辞赋分工与合流;v3、从史记到吴越春秋;v4、五、七言诗的孕育;v二、汉代文学的分期二、汉代文学的分期v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自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贾谊和枚乘;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史记写成,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
7、马迁等;由元帝到东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西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汉和帝,是西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二次高潮,汉书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固;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第一章第一章 秦汉散文秦汉散文 第一节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李斯与秦代散文v一、吕不韦与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v成书过程及体例成书过程及体例 v平实畅达的文风平实畅达的文风v丰富多彩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语言v史记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列传“当是时
8、,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予千金。”二、李斯与二、李斯与谏逐客书谏逐客书1 1、采用铺张手法。、采用铺张手法。2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
9、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3、文风波澜起伏,宏放雄辩,有纵横、文风波澜起伏,宏放雄辩,有纵横家遗风。家遗风。第二节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v一、贾谊一、贾谊 v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是时贾生年二十余,为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为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
10、当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具其事仪法。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太傅。”v据据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记载,贾谊散文共5858篇,篇,收录于收录于新书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v一是专题政论文,
11、如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过秦论。v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论积贮 书书陈政事书陈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又称万言书之祖)v三是一些杂论。三是一些杂论。v形式形式多为奏、议、疏、策等多为奏、议、疏、策等v内容内容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有专门总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有专门总结秦之教训或劝告侯王不要谋反的。结秦之教训或劝告侯王不要谋反的。v艺术艺术上这些文章都写的感情充沛,气势逼人,上这些文章都写的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文采,既有战国散文的遗风,也受当今富于文采,既有战国散文的遗风,也受当今辞赋的影响。辞赋的影响。过秦论过秦论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
12、1 1、文章洋洋洒洒,以历史事实为据,以精、文章洋洋洒洒,以历史事实为据,以精辟议论作结,有一种令人深思猛醒的艺辟议论作结,有一种令人深思猛醒的艺术效果。术效果。2 2、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以对比手法加以、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以对比手法加以强调,颇具说服力。强调,颇具说服力。3 3、文章排比铺叙,尽力渲染,深得先秦纵、文章排比铺叙,尽力渲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横家说辞的风神。论积贮疏论积贮疏v论述主旨:论述主旨:发展农业,储存粮食,对治国安民具有发展农业,储存粮食,对治国安民具有重大意义。重大意义。v论述角度:论述角度:1 1、从对现实的分析,证明、从对现实的分析,证明“积贮积贮”的紧
13、迫性。的紧迫性。2 2、从对现实规律的阐述,证明不、从对现实规律的阐述,证明不“积贮积贮”的危害性。的危害性。3 3、从对具体措施的设想,证明、从对具体措施的设想,证明“积贮积贮”的可行性。的可行性。艺术特色:注重铺陈说理,行文流畅而有气势艺术特色:注重铺陈说理,行文流畅而有气势。v二、晁错二、晁错:v史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颖川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孟及刘李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孟及刘李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
14、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论贵粟疏论贵粟疏v论述中心: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论述中心: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张。张。v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 1、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说理透彻。、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说理透彻。2 2、正反对照鲜明,说服力强(今昔、商、正反对照鲜明,说
15、服力强(今昔、商农)。农)。3 3、语言朴素,具有逻辑性。、语言朴素,具有逻辑性。4 4、感情真挚,气势充沛。、感情真挚,气势充沛。淮南子淮南子的文学色彩的文学色彩:v1 1、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v2 2、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和整饬。v淮南子淮南子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v1 1、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v2 2、关于审美艺术的创作规律。、关于审美艺术的创作规律。v总结:总结:淮南子淮南子关于美及审美艺术创作的探讨,关于美及
16、审美艺术创作的探讨,代表了汉代的美学成就,也明显体现出从先秦向魏代表了汉代的美学成就,也明显体现出从先秦向魏晋过渡的特点。晋过渡的特点。第三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v刘向及其它作家刘向及其它作家v刘向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刘向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他的他的七略别录七略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学著作。其它还有录学著作。其它还有战国策书录战国策书录、管管子书录子书录、孙卿书录孙卿书录v散文代表作:散文代表作:新序新序、说苑说苑。v东方朔东方朔答客难答客难v桓宽桓宽盐铁论盐铁论v扬雄扬雄解嘲解嘲 第四节 抒情议理散文 v总的特点:总的特点:书信体,抒情与
17、议理结合。书信体,抒情与议理结合。v发展流变:发展流变:春秋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用书春秋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用书信的形式来表情达义。但此时所遗之书,多信的形式来表情达义。但此时所遗之书,多为军国大事,只论事说理,个人感情不多;为军国大事,只论事说理,个人感情不多;战国时期,一些书信在叙事、议理中已经含战国时期,一些书信在叙事、议理中已经含有较多的抒情成分有较多的抒情成分 ;汉代,它们或偏重抒情,;汉代,它们或偏重抒情,其中有一些议理的成分,或偏重议理,其中其中有一些议理的成分,或偏重议理,其中有一些抒情的成分。将抒情与议理完满结合。有一些抒情的成分。将抒情与议理完满结合。v 邹阳与邹阳与狱中上
18、梁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者,齐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擒,恐死而负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擒,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累,乃从狱中上书曰书奏梁孝王,孝王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使人出之,卒为上客。”v1 1、表达上博引史实、表达上博引史实v2 2、巧设比喻,铺张排比。、巧设比喻,铺张排比。v3 3、
19、辞采富丽,具有辞赋化倾向。、辞采富丽,具有辞赋化倾向。狱中上梁王书狱中上梁王书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艺术特色:v“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折肋折齿于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折肋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不苟取
20、,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以国。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精彩片段:精彩片段:v其它抒情议理散文其它抒情议理散文v1 1、杨恽、杨恽报孙会宗书报孙会宗书 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汉书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传中说:中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迁既死
21、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可能是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可能是私授弟子,或允许友朋阅读转录)焉。私授弟子,或允许友朋阅读转录)焉。”v2 2、班昭、班昭为兄上书为兄上书v3 3、徐淑、徐淑答夫秦嘉书答夫秦嘉书 司马迁与司马迁与报任安书报任安书v结构层次:结构层次:1 1、说明迟迟未回信的原因。、说明迟迟未回信的原因。2 2、具体阐述自己的身残处秽,诉说所、具体阐述自己的身残处秽,诉说所 遭遭受的奇耻大辱。受的奇耻大辱。3 3、回顾了为李陵辩护而获罪的经过。、回顾了为李陵辩护而获罪的经过。4 4、阐述作者的生死观、荣辱观。、阐述作者的生死观、荣辱观。5 5、
22、说明自己著成、说明自己著成史记史记,可偿前辱之债。,可偿前辱之债。6 6、总收愤叹之意。、总收愤叹之意。报任安书报任安书v艺术特色:艺术特色:v1 1、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呼应。v2、重铺排,重夸张,以酣畅淋漓取胜。重铺排,重夸张,以酣畅淋漓取胜。又引证了大量的史料,使用了许多比喻又引证了大量的史料,使用了许多比喻手法,从而构成一种不可折服的气势。手法,从而构成一种不可折服的气势。v3 3、语言富有抒情性。、语言富有抒情性。精彩评述精彩评述:v明代孙月峰说:明代孙月峰说:“直写胸臆,发挥又发挥,直写胸臆,发挥又发挥,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惟恐
23、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v又曰:又曰:“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往不乏,读之但见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往不乏,读之但见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卓为百代伟作。卓为百代伟作。”(评注昭明文选评注昭明文选)v孙执升云:孙执升云:“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史记,作,作史记史记一腔抑郁,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发之此书。识得此书,
24、便识得一部史记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评注昭明文选评注昭明文选)第二章第二章 汉代辞赋汉代辞赋第一节汉赋的起源、发展和第一节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流变流变v一、赋的起源:一、赋的起源:v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v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就是说,赋是由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中使用的“敷
25、(铺)陈其事”的表现手法,楚辞特别是离骚的较长的篇幅、华美的词藻、局部设为问答(与灵氛、巫咸的问答)以及宋玉赋中的铺排等都是赋的主要来源;v 另外,战国策的铺排手法(以苏秦始将连横为例)也是其来源之一。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内容内容上,由侧重抒情转为侧重咏物叙事,并且开“微讽”先河;手法和形式手法和形式上,写景状物比屈原作品更加夸张,词藻更为华美,又设为问答,韵文与散文兼行,已初具汉赋的规模,为汉赋奠定了基础。荀子作有赋篇,形式上设为一问一答。这些都为汉赋作了必要的准备。二、汉赋的发展过程二、汉赋的发展过程
26、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形成、形成、兴盛、衰微兴盛、衰微三个阶段。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抒情小赋三类。v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形成期。v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骚体赋,代表赋作家是贾谊。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而写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与楚辞没多大差别,也用带“兮”的语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骚体赋上承楚辞,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v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兴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新体大赋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西
27、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v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转变、衰落期。由大赋转变为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蔡邕的述信赋、赵壹等。第二节从贾谊赋到枚乘第二节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七发v一、贾谊骚体赋一、贾谊骚体赋:v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品的骚体赋。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v在内容方面,贾谊赋继承了离骚的怨刺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在句型的运用方面,也大抵保留了楚辞
28、于整饬中见变化,情与辞相宛转的特点。此后写作骚体赋的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班婕妤的自悼赋、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v二、枚乘及其二、枚乘及其七发七发:v 汉初,以粱孝王刘武为中心形成一个粱园粱园文学群体文学群体(梁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也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梁孝王好宾客,当时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皆曾受邀居于其中,因而有名。),有枚乘、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作家,给汉初文学以巨大推动。枚乘。枚乘是粱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其赋体作品以七发七发最为著名。v枚乘所作的枚乘所作的七发七发,无论内容还是形制,无论内容还是形制,都是汉大赋具有开创意义的典范之作。都是汉大赋具有开创意义的典
29、范之作。v七发七发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v11、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富于气势。v刘勰说:刘勰说:“枚乘摛(枚乘摛(chch)艳,首制)艳,首制七七发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文心雕龙龙杂文杂文)v2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描摹。33、在结构上、在结构上,七发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有
30、中心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有变化,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v后来沿袭后来沿袭七发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傅毅七激七激、张衡、张衡七辩七辩等等。因此在等等。因此在赋史上,赋史上,“七七”成为一种专体。成为一种专体。第三节司马相如及其第三节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子虚赋、上林赋上林赋v一、大赋的特点一、大赋的特点:v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它的特点是:v1、规模上、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以上;v2、手法内容上、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
31、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v3、主旨上、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v4、行文结构上、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v5、用韵和语言上、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
32、夹杂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v二、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二、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和上林赋v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代表作。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子虚赋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距十年。但两赋内容连属,构思一贯,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v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并通过他们讲叙齐、楚和天子畋猎的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的基本骨架。作品生动描绘出大汉帝国的富庶繁荣,是大汉帝国盛世景象的艺术再现。司马相如将夸张描绘的艺术渲染原则和验证的艺术旨趣紧密结合在一起,对艺术巨丽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社会意义即讽谏作
33、用的依归,较好的融为一体。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v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v扬雄: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v明代王世贞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艺苑卮言:“子虚子虚、上上林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v鲁迅在其鲁迅在其汉文学史纲要汉文学史纲要:“(相(相如)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如)益以玮奇之意,
34、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同。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失故辙,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失故辙,自虑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自虑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三、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三、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v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征。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征。v扬雄扬雄法言吾子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辞人之赋丽以淫”。v班固班固汉书汉书:“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密之辞,闳侈钜衍,竞于使人不能类而言,极丽密之辞,闳侈钜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于正
35、,然览者已过矣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扬雄扬雄传传)v“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喻之义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喻之义”(艺文志艺文志)“上(汉宣帝)曰,上(汉宣帝)曰,辞赋大者与古诗同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义,小者辩丽可喜”(王褒传王褒传)。)。王充王充论衡定贤篇论衡定贤篇:“以敏于赋颂,以敏于赋颂,为弘丽之文为贤乎?则夫司马长卿、扬子为弘丽之文为贤乎?则夫司马长卿、扬子云是也。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云是也。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不能处定是非
36、、辨然否之实”。v左思左思三都赋序三都赋序:“夫玉卮无当,虽宝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v刘勰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文心雕龙诠赋“丽辞雅义丽辞雅义”。四、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四、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v第一:即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第一:即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来说,大都是对国土的广阔,水陆物产的赋来说,大都是对国土的广阔,水陆物产的丰盛,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以及丰盛,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以及汉帝国的文治武功的描写和颂扬,这在当时汉帝国的文治武功的描写和颂扬,这在当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赋中对封建统治者的并不是
37、毫无意义的。而赋中对封建统治者的劝谕之词,也反映了这些赋作者反对帝王过劝谕之词,也反映了这些赋作者反对帝王过分华奢淫靡的思想,表现了这些作者并非是分华奢淫靡的思想,表现了这些作者并非是对帝王贵族们毫无是非原则的奉承者和阿谀对帝王贵族们毫无是非原则的奉承者和阿谀者。尽管这方面的思想往往表现得很委婉,者。尽管这方面的思想往往表现得很委婉,收效甚微,但仍然是不应抹杀的。收效甚微,但仍然是不应抹杀的。v第二、第二、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锻炼语言辞
38、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得到不少启发。第三、第三、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用。五、对汉大赋的评价五、对汉大赋的评价 v刘大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文学发展史:在今天看来,汉赋虽也有一些较在今天看来,汉赋虽也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但绝大部分是一种歌功好的作品,但绝大部分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僵化了的辞章。它们的主要颂德
39、的僵化了的辞章。它们的主要缺点,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积,辞缺点,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积,辞句艰深,缺乏情感,缺少现实社会句艰深,缺乏情感,缺少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的反映。v章培恒、骆玉明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v 子虚子虚、上林上林则以四千余字的长篇,则以四千余字的长篇,铺写游猎一事。铺写游猎一事。作者以作者以“苞括宇宙,总苞括宇宙,总览人物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板堆砌而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板堆砌而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世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
40、,展示了那个时界、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展示了那个时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令后人不断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令后人不断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第四节东汉抒情小赋第四节东汉抒情小赋v1、纪行赋、纪行赋东汉的纪行赋主要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v2、述志赋:、述志赋:v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过渡。归田赋构想出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表达作者对仕途污垢的厌恶。该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v 赵壹的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刺世嫉邪赋,揭露批判时政,笔锋
41、犀利,犹如匕首投枪式的杂文。这篇赋对封建集权制社会的揭露、批判是大胆而深刻的,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已超过了“怨刺”文学的界限,而更接近于“诗人的愤怒”,这在整个汉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第三章第三章 司马迁与司马迁与史记史记鲁迅评鲁迅评史记史记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恨为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为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春秋之义,固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汉文学史纲要司马迁是一位中国历
42、史上才、学、识、德兼备的大史学家,也是一位精通经、史、子、集、历术的大学者。他的才表现在对学术思想的统摄和开展;他的学发挥在对文化体系的剖析和建立;他的识流露在对人类社会的透视和关怀;他的德显示在对正义的伸张和良知的实践。就经学上的成就而言,他确立了孔子的主导地位和六艺的真正价值;就史学上的贡献言,他开创了历史的体例和历史的批判;就对诸子学的认知言,他强调学术思想的自由和多元化;就文学上的表现言,他充分运用了流畅的时代语文,甚至各地的方言土话。还有,他在历学上所树立的典型,是对自然科学的确信和对客观事理的认定。(台湾学者赖明德:司马迁之学术思想)一、司马迁的人生与创作关系v攻读、游历、遗命、蒙
43、辱,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际人生道路,成就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司马迁青年时期的壮游历程司马迁青年时期的壮游历程v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窥九嶷(y:舜葬于此:舜葬于此),),浮于沅湘。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彭城,过梁、楚以归。(史记史记太太史公自序史公自序)v奉命出使西南奉命出使西南v数次随武帝出游数次随武帝出游二
44、、二、史记史记的体例的体例史记以十二本纪叙各代帝王兴衰始终,是世系史;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是大事纪;世家叙侯王贵族之史,相当于分国史或地域史;列传记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的历史活动,是人物史;八书则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有专门史的性质。这样由五体互补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画。宋宋 郑樵评郑樵评史记史记体例体例v本纪本纪纪年,纪年,世家世家传代,传代,表表以正历,以正历,书书以类事,以类事,传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官不能易其法,
45、学者不能舍其书。通志通志总叙总叙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第七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高祖本纪第八吕太后本纪第九吕太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武本纪第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五帝本纪第一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三、司马迁的修史理想三、司马迁的修史理想v究天人之际:v即探讨天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v在时代氛围的笼罩下,司马迁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受天命论的影响。(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v从整体上看,他能从叙述史实出发,客观地反映人物的生平活动,基本上摆脱天道、天命思想的影响。
46、(伯夷列传)v通古今之变:v就是要通过对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考察来寻求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为此,司马迁确定了自己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中去寻求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既突出了司马迁对治乱兴衰规律的总结,也表现出他进步的政治思想。v成一家之言:v其一:“一家言”的结构,融会贯通百家学说以建立统一的新思想体系。v其二:“一家之言”的核心思想是稽(考核)其成败兴坏之理以志古自镜。v其三:“一家之言”的表述形式,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四、四、史记史记的文学成就的文学成就v成熟的叙事技巧成熟的叙事技巧v成功的人
47、物刻画成功的人物刻画v自如的语言运用自如的语言运用v浓郁的悲剧气氛浓郁的悲剧气氛v强烈的传奇色彩强烈的传奇色彩五、史记的叙事艺术v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v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v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v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重视对因果关系的探究重视对因果关系的探究叙事中详因而略果叙事中详因而略果传主地位的安排传主地位的安排传记次序的安排传记次序的安排人物合传的设立人物合传的设立六、六、史记史记的人物刻画的人物刻画1.闾巷之人入传闾巷之人入传2.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基本形象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48、基本形象3.在典型环境中揭示人物性格在典型环境中揭示人物性格4.用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个性用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个性5.用心理描写增强形象的生动感用心理描写增强形象的生动感6.用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逼真感用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逼真感7.用对比衬托强化人物个性形象用对比衬托强化人物个性形象8.以互见法保存人物完整形象以互见法保存人物完整形象v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则是为了
49、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互见法互见法v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 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v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sh赊欠)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chu售)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本纪)v 刘 邦 的 无 赖 性 格 表 现刘 邦 的 无 赖 性 格 表 现v不喜儒生,有戴儒冠来见者,不喜
50、儒生,有戴儒冠来见者,“辄解其冠,溲辄解其冠,溲(su:小便小便)溺其中。)溺其中。”(郦生列传郦生列传)v彭城大败于项羽,逃亡中彭城大败于项羽,逃亡中“道逢得孝惠、鲁元,乃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夏侯婴)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滕公(夏侯婴)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项项羽本纪羽本纪)v项羽威胁欲烹太公,刘邦云:项羽威胁欲烹太公,刘邦云:“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命怀王,曰:约为兄弟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