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DOC 13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2417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DOC 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DOC 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DOC 13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DOC 13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DOC 13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0道小题)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代表光合作用,代表细胞呼吸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生产者不一定含有色素,可以是原核或真核生物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3、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

2、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6、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朱

3、鹮位于第三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D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7、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4、,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9、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对应种群的集合,称为该生态系统的群落B食草昆虫的锐减对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没有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0条食物链,其中狐处于两条食物链中D该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不仅仅是青蛙和蜘蛛10、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

5、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营养级C该图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仅有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鹰的数量可能达到K值1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13、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

6、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14、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1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7、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是kJ/(m2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从甲到乙的传递效率为16%B甲、乙、丙之间只进行能量流动而不存在信息传递C甲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就输入了第一营养级D丙摄入的能量大于同化的能量,多出部分的主要去向是被分解者利用1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7、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

8、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19、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人工饲养

9、的高密度鱼塘中大于B图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20、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

10、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2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乙是

1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C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24、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5、下图一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40年每月平均CO2浓度图,图二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被

12、破坏,使CO2的消耗减少B图二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二中甲代表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D图二中丙所代表的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6、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过程能量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碳元素的流动在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在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27、生命系统中存在各种类型的信息传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不存在信息传递B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及生

13、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实现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28、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29、下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高低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至d表示不同种类的

14、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至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若M表示种群密度,a至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内斗争b最激烈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至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A B C D3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右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

15、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31、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

16、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只有3%5%用于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2、如图所示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加其他饲料养猪,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1)构成此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2)猪粪经过_作用,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猪粪中的氨经过_(生物)的作用,形成NO和NO被农作物吸收。若在该系统中增加一个沼气池,该池

17、中要接种的菌种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3)人在该食物网中位于多个营养级,请计算:人每增加10 g体重,需要消耗农作物_g。(假设人的食物来源中,1/2来自植物,1/2来自动物,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4)图中农民笼养蝇蛆的主要目的是_。33、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是 。(2)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3)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

18、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kg。(5)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的能量。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3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丁是生态系统的_,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_,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_调节来完成。若由于某种原因

19、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3)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4)依据画出的食物链(网),若D种群要同化100 kJ的能量,生产者至少需要同化的能量值为_。(5)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及解析1、C 图中1与4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而1与2均指向3,1有3个箭头指出,4有3个箭头指入,可以判断出1、2、3、4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与2所包含的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还缺乏分解者3,3(分解者)中既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4可以代表大气中的CO

20、2,那么过程可为光合作用,过程代表细胞呼吸,而表示捕食关系。2、B 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如寄生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是分解者,不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为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有色素;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秃鹫、蜣螂、蚯蚓等动物也是分解者,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蓝藻是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结核杆菌是消费者。3、D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动植物残骸(包括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这些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后,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重新回到生物群落,因此土壤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21、是生产者。4、B 乙是消费者,包括大部分的动物、寄生细菌等。一部分动物属于分解者。5、C 此食物网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故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错误。6、A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藻类和水草,终点是不被其他营养级捕食的生物朱鹮,则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四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由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22、,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7、B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8、D 由上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又是以乙为食,所以丁的数量随

23、乙的增加而增加。9、D 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食草昆虫的锐减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化,致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该生态系统中共有9条食物链;吃虫的鸟和蜘蛛之间、猫头鹰与蛇之间也是捕食和竞争关系。10、A 鲈鱼以鱼a、鱼b两种小型土著鱼为食,且鲈鱼与土著鱼属于不同种生物;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因此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总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化则为先减少后增加。11、C

24、 该图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除了分解者之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2、D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13、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一般处于K值,C错误;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丁过程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都是异养型生物;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

25、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14、B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形,而数量上松毛虫的数量多于马尾松,不呈现正金字塔形;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杜鹃的同化量是E,能量传递效率可用 E/A表示;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C表示松毛虫粪便量,属于马尾松的能量;若迁走全部杜鹃,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曲线。15、B 能量从甲到乙的传递效率为200/(875+175+200)100%=16%;甲、乙、丙之间不仅进行能量流动,还进行信息传递;甲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就输入了第一营养级;丙的摄入能量减去同化的能量,多出部分为丙的粪便量,

26、主要去向是被分解者利用。16、C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营养级生物,D正确。17、C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中

27、以热能形式散失三个途径。因此,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且同化的能量5.12.10.250.0552.5103 kJ/(m2y),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2.5490.516103 kJ/(m2y),传递效率2.5/16100%15.625%,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有两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9.6104 kJ/(m2y)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C错误。食物链是以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18、D CO2的释放量相对值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a曲线CO2释放量为正值且不变

28、,表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可排除生产者,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曲线CO2的释放量不断发生变化,则一定与光照有关,属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c曲线CO2释放量为负值且不变,这说明它有O2的产生和CO2的消耗,但与光照无关,所以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b、c同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分解者如大多数腐生细菌,三者都可能是细菌,C正确;b曲线只能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D错误。19、D 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可能比小,A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所以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在食物链中

29、各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D正确。20、D 由图可知,c、c1分别是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cde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和d(b1和d1、b2和d2)之一可代表粪便、遗体残骸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21、C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

30、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该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2、C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分解者;能量流动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3、D 由图可知,乙、丙、丁都指向甲,因此甲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CO2;过程将CO2输入到生物群落中,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丙中多种生物之

31、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24、D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25、C图一中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图二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CO2库,c过程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f过程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甲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丙是分解者,其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26、C是分解者,不是构成食物链

32、的成分;表示大气中的CO2库,过程获得的能量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呼吸作用)过程中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被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是群落中碳元素的传递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过程表示的是分解者分解生产者的枯枝落叶等,而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27、B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存在遗传信息的传递,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不一定需要受体,受体也不一定在细胞膜上,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通常是双向的,D错误。2

33、8、D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A项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C项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项属于恢复力稳定性。29、C基因多样性越大的生物,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越不易被淘汰,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错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正确;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越低,正确。30、A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生

34、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一个种群在空间上分布的情况;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不能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1、答案(1)3%(2)80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田鼠的同化量是7.50108 J/(hm2a),鼬的同化量是2.25107 J/(hm2a),故能量传递效率为(2.25107)/(7.50108)100%3%。(2)设1 hm2的范围内种群数量为M,则40/M15/30,M80。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

35、被鼬捕食,即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则估算值M偏高。(3)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田鼠和鼬都属于恒温动物,进行呼吸作用用于维持体温需消耗大量能量,还有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4)由题意知,通过信息传递,鼬和田鼠的数量基本稳定,可见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2、答案(1)生产者(农作物)(2)分解者的分解硝化细菌异养厌氧型(3)550(4)为鸡、蝎提供食物(以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收入)解析:(1)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生产者。(2)粪便被分解者利用,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氨可被硝化细

36、菌利用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沼气池中存在有机物且是密闭的,因此菌种是异养厌氧型。(3)人的食物来源于农作物时位于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增加5 g需要消耗农作物50 g,来源于动物的时候位于第三营养级,增加5 g需要消耗农作物500 g,因此共需要550 g。(4)由图看出鸡、蝎捕食蝇蛆。33、答案 (1)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 载体 (2)无机环境丁甲丙(3)增加 (4)2 125 (5)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解析:(1)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2)图1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

37、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过程。(3)图2中,若乙大量减少,则丙同化的能量增多、个体数量增加,进一步导致戊增多。(4)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由甲丁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3/410%10%=750 (kg)。由甲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410%1/210%=125(kg)。由甲乙丙戊这条食物链需要消耗甲101/410%1/210%10%= 1250(kg),因此共需要消耗生产者(甲)750+125+1250=2125(kg)。(5)图3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

38、太阳能总量,应是A;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34、答案 (1)分解者乙含碳有机物CO2(2)负反馈一定的自我调节 (3)(4)12 500 kJ(5)间接解析:(1)由图中处为双向箭头,甲、乙、丙、丁中指向甲的箭头最多,可以判断乙是生产者,甲是大气中的CO2库,丙是各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生产者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碳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在生物群落

39、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传递的。(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依靠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时,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使其他生物的数量在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3)根据A、B、C、D四种生物种群数量所占的比例可以判断:B、C的种群数量相当,它们处于同一营养级,D的种群数量较少,为下一营养级,A是初级消费者,据此可画出食物网。(4)要计算至少需要生产者的能量值,在得知最高营养级同化能量值的前提下,应按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即20%)来算,设至少需生产者的同化量为X,则X20%20%20%100 kJ,求得X12 500 kJ。(5)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生态功能(或间接价值)。21 /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DOC 13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