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11月高一年级历史周考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到第三单元)第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与族谱相关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2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等级体系决定3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周王离世后,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BCD4某思想家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
2、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B庄子崇尚逍遥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5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6公元前8到前7
3、世纪,绝大多数诸侯的称谓是“公”,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等,只有楚国国君称“王”,如楚庄王。战国开始,大多数的诸侯以“王”相称,如魏惠王、秦惠文王、齐威王等。这表明战国时期A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冲击 B诸侯国国君实现了专制集权C周王室对诸侯的分封力度增强 D政治改革颠覆传统等级制度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三公九卿 D首推郡县8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这实质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
4、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的至髙无上9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A生产工具的进步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社会观念的变化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10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11论及“汉承秦
5、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12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13有清代学者指出:“光武中兴,贤主也。其不任三公,政归台阁。”他所说的光武帝的做法实质上反映了A尚书台权力
6、扩大 B中央集权的削弱 C三公已成为虚职 D君主专制的加强14“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数百”C“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D“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15唐太宗要修建宫殿,按照制度规定,其修建过程依次包括(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16.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
7、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17.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A.使税制更加紊乱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C.增加了财政收入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18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8、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19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安定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 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20下列属于元朝时期维护统治的措施是()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吐蕃由宣政院进行管理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 中央仍然执行三省六部制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4分)二、材料解析题21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
9、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0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
10、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
11、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4分)(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概括科举制影响。(10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6分)2020、11月历史周考题答案一、 选择题1-5:ABACC 6-10:AADBA 11-15:AADDC 16-20:BCBDA二、材料解析题21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中朝;建立察举制;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
12、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和告缗。思想上,尊崇儒术,社五经博士。军事上,远征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外交上,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22、答案:(1)制度:察举制,以德行为主;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4分)(2)原因: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新王朝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任答两点或言之有理亦可)(4分)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扩大官吏人才来源。(6分)(3)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6分)高一历史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