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健康概述健康概述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合社会上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定义一、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人的躯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健康。心理健康:精神与智力的正常。道德健康:人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定规律、规则、规范等。社会健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2000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卫生组织(WHOWHO)提出的健康)提出的健康1010条标志:条标志: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
2、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二、健康的标志和标准二、健康的标志和标准6、体重适中、体型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健康的标准:五快(身体健康):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好(精神):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一)遗传因素。遗传对个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起
3、着重要重要的作用。如,身高、体重、智力、性格、气质,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地中海贫血、高血压、恶性肿瘤等等)三、影响健康的因素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二)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所谓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健康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如,吸烟、酗酒、过多摄入脂肪和糖、不安全的性行为、不规则的作息、缺乏体育锻炼、对孩子的溺爱等等。现代社会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溃疡病和精神病等疾病的发病却较前有明显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个体的心理社会因素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关系密切。1、恶性肿瘤、恶性肿瘤l大量证据表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影响恶性肿瘤结
4、果与转归的重要因素。l吸烟、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造成恶性肿瘤的原因之一。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l美国心脏学会1996年报告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l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吸烟、进食高胆固醇食物、钠盐摄入过多、缺乏运动、心理紧张等。我国1959、1979、1991年三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1574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4,773,1188,平均年增长300多万。3、糖尿病、糖尿病l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对健康的总体危害程度已经位居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l糖尿病临床分为两型:型糖尿病
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l大量研究表明,肥胖和超重是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不健康的饮食行为l主要表现为:进食过多、进食过少、偏食、进食不规律、食物搭配不合理、食物加工方面的问题。l5、吸烟l 在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有近20种有害物质。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l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根据研究推算,我国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6、不健康的饮酒行为、不健康的饮酒行为l由于酗酒所致健康损害和社会问题可分急、慢性两大类。急性的包括急性酒精中毒、车祸
6、、犯罪、斗殴、家庭不和等。慢性的对健康主要损害有酒瘾综合征、酒精性肝硬化、心脑血管疾患、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影响生育及后代健康等。7、生活不规律、生活不规律l生活不规律是指生活节奏的混乱。l生活不规律会使人体生物钟紊乱,从而影响人体正常是功能。生活不规律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早衰。l生活不规律常见于:劳累过度或生活懒散,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玩乐无度,工作学习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能保持正常的一日三餐,不能做到起居有常,生活毫无规律。还有一些人则是通宵达旦地玩游戏、搓麻将、打扑克、上网聊天,赌博等等。8、冒险行为、冒险行为l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一种有意寻求危险或故意冒险的现象,这种就是
7、冒险行为,人们通过冒险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冒险者的心理需求。l1、赌博行为l2、危险的体育运动l3、探险常见的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常见的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不吃早餐、偏食、不按时就餐。不健康的起居方式:不规律、熬夜、睡懒觉等。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吸烟、酗酒、吸毒、药物滥用。不健康的用药方式:错服、误服、多服、不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焦虑、过激、猜疑、孤独等不健康的运动方式:不运动、不锻炼、始终以车代步等。促进健康的积极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的积极生活方式合理的体育运动 (三)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存环
8、境受到严重污染,人的健康岌岌可危。臭氧的破坏皮肤癌患病率增加 铅污染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严重损害 (四)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疾病的发生和转轨直接或间接的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渐激烈,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精神疾病在2020年将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号杀手。社会安全与意外伤害。文化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与疾病,如喜欢吃腌制食物的地区的居民,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水平。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卫生服务与健康。(五)病原微生物因素 纵观人类历史,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健
9、康。如中世纪欧洲的鼠疫,造成欧洲人口剧减,影响深远;此外,霍乱、天花、麻疯 18世纪以来,随着杜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75年,法国化学家巴斯德首先发现酵母菌、鸡霍乱菌、炭疽菌等,开辟了细菌学时代。此后,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寄生虫学、细菌学、病理学、免疫学等生物学科体系逐渐形成,对克制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传染病,取得了重大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脊髓灰质炎和天花,人类一度认为传染病的时代已经远离。但是到20世纪末,人类惊讶的发现传染病再度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20世纪80年代末90
10、年代初开始蔓延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之后的埃博拉病毒(Ebola)、拉撒热病毒(Lassa)、马堡病毒(Marburg),2003年的SARS病毒此外,一些旧的传染病也死灰复燃,如霍乱、黄热病、白喉和结核病。除了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寻找治疗的手段之外,人类开始对病原微生物致病特征的认识已经深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综合作用于传染病的流行。如,艾滋病,规范性行为、禁毒,慢性乙肝,规范人的生活方式。亚健康(sub-health)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但体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和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已有
11、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亚健康状态的表现:1、躯体表现四肢乏力、困倦、肌体酸痛、咽喉痛、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易出汗、感冒、便秘2、心理表现焦虑,经常出现慌乱、烦躁、易怒、无所适从、睡眠障碍(失眠)3、人际交往: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不稳定,常猜疑、自闭、自卑、空虚、无望、无助 四、关于亚健康四、关于亚健康 亚健康的转化 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即亚健康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既可以向健康转化,也可以向疾病转化。亚健康的转化取决于自我保健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如,调整生活节奏、合理膳食、体育锻炼、戒烟少酒、心理压力释放 人类对亚健康的认识,也具有与一定时代相适应的特点,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亚健康的认识逐渐深化。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以疲劳低热(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及抑郁为综合表现。过劳死: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一部分人(特别是工作狂),若不对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治疗),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变成过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