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8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395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5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答案D(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

2、答23题。2.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3.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开采矿产生态移民合理载畜抽取地下水A. B. C. D.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占比超过40%。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答案2.D3.B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45题。4.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

3、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答案4.A5.C(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下图为中国局部

4、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67题。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从低纬向高纬从内陆向沿海从东南向西北从荒漠到草原A. B. C. D.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A.东部荒漠化严重 B.人口压力增大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第6题,据图判断,我国农牧界线从汉代到现代大致由南向北(低纬向高纬),从东向西(沿海向内陆),从东南向西北,从草原向荒漠演变,正确,错误,故A项正确。第7题,西部荒漠化严重,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故A、D项错误;人口压力增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而引起农牧界线的变化,故B项正确;西部

5、大开发战略,对该时期农牧界线演变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答案6.A7.B(2016台州六校高二期末)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下图为若尔盖湿地各类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89题。8.关于若尔盖各类湿地面积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湖泊湿地退缩最大 B.沼泽湿地退缩最大C.各类湿地逐年减少 D.各类湿地波动上升9.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变暖 B.排湿放牧C.围湿造田 D.降水变少解析第8题,该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种湿地的面积,但沼泽湿地和河流、湖泊湿地的垂直标尺不同。由图中三条折线情况可知,该地河

6、流湿地变化最小,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均呈明显的退缩趋势,沼泽湿地的垂直标尺大,退缩面积最大,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第9题,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小,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因素,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加剧,但不会导致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短时间内的突变,A项错误;该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宜发展牧业,排湿放牧可能是当地湿地减小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该地不宜发展种植业,C项错误;降水在该时段明显变少的可能性较小,D项错误。答案8.B9.B(2016丽水高二质检)影响湖泊换水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有湖泊贮水量、入湖流量,下表为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读表完成1011题。湖泊

7、名称贮水量(亿立方米)入湖流量(立方米/秒)洞庭湖17310 353太湖44195滇池(昆明)1229青海湖7423910.四个湖中换水周期最短的是()A.太湖 B.滇池C.青海湖 D.洞庭湖11.关于四个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A.青海湖遭受污染最严重B.滇池湖水污染后不易净化C.洞庭湖流域输沙能力较弱D.太湖冬季入湖流量比重高解析第10题,洞庭湖入湖流量最大,贮水量适中,所以其水循环的速度最快,换水周期最短,所以D对。第11题,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湖泊周边人口稀少,工农业不发达,污染最小,所以A错。滇池由于贮水量最小,入湖水量最小,污染后不易净化,所以B对。洞庭湖入湖流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8、,所以C错。太湖流域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入湖流量比重高,所以D错。答案10.D11.B某地打算开发水能资源,并设计了图1、图2两个方案。据此回答1214题。12.图中若有河流,则其干流水流流向为()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13.与图1方案相比,图2方案的明显优点可能是()A.淹没面积小 B.移民人数多C.前期投资多 D.发电总量大14.图示工程建成后,对下游可能的影响表现在()A.下游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加大B.下游年径流总量明显减少C.下游城市空气质量可能明显改善D.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增加解析第12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分析,河流位于等高线弯曲处的中心

9、线上,且凸向为河流上游,所以图示河流自西向东流,故D项正确。第13题,图1方案大坝跨越等高线条数多,即大坝高,蓄水量大,水位高,淹没范围广,图2方案虽有两个大坝,但大坝小,水位低,淹没范围小,故A项正确。第14题,大坝建成后,水库一方面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蓄作用,减少下游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可蓄水发电,改变下游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矿物能源,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故C项正确。答案12.D13.A14.C15.(2015浙江学考)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是()A.自然环境优美 B.电力廉价充足C.矿产资源丰富 D.航运条件便利解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通

10、过梯级开发,电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高能耗工业。答案B16.(20169月台州市选考质量评估)读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示意图。今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对该系统的主要影响是()A.泥沙淤积加剧 B.植被演替加快C.垦殖活动停止 D.溃垸比较严重解析垸是湖南湖北等地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堤坝样防水建筑物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大水会冲开堤岸,垸会受到严重破坏,所以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17.(2015温州10月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

11、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材料二图甲为长江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示意图,图乙为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示意图,下表为2013年武汉、长沙、南昌产业结构表。城市产业结构(一二三)武汉3.748.647.7长沙4.155.140.8南昌4.755.539.8(1)图甲中所示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_,其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_。(2)根据遥感资料显示,鄱阳湖的面积不断减小,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江西省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破坏是_。(3)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中产业结构最优的是_,该市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_。(4)该区域众多河流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其有利于梯级开发的条件有(气候)_;(地

12、形)_。(5)结合图乙,阐述该工业联系的地理意义。解析第(1)题,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是从西北到东南,因此可判断为西气东输。管道最适宜运输天然气,其特点是安全、连续性好。第(2)题,鄱阳湖的面积不断减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江西省南部多山地丘陵,由于植被破坏,加上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第(3)题,武汉、长沙、南昌的产业结构中,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但武汉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故产业结构最优。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可以判断武汉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4)题,水资源梯级开发的条件为水量大和水能丰富。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

13、主,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第(5)题,该工业联系的地理意义可以从经济效益(增加新的产品)、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环境生态效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三大角度阐述分析。答案(1)西气东输管道运输(2)围湖造田水土流失(3)武汉工业化阶段(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低山丘陵,落差大,水能丰富(5)增加新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任答两点)18.(加试题)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材料二

14、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2)甲、乙两地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分析该区域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优势。(3)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解析第(1)题,甲区域水能丰富,水电站众多,水能开发是发展方向。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落差和水量两个因素。第(2)题,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丰富的原料和燃料。第(3)题,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都要理由充分。答题角度考虑环境、资源、气候等条件。答案(1)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甲区域有多条支流,水量大;位于我国第一、二阶梯的交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2)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廉价的水电可以提供电力保障。(3)同意专家的观点。该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而水稻种植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河流断流,危及河流下游生态安全。不同意专家的观点。当地农民充分利用黄河水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发展自流灌溉,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发展水稻生产,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8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