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自学考试经济学基础27869总复习资料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第一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2、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社会主议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2)、它是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有力武器;第二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生产力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 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3、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2、 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这是因为: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详细化和表现;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三、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改革开放.判定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4、才是最终目的,因为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不能为生产而生产;3、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的必然延伸,同时也是检验工作重心是否真正转移的标准,放弃了这一标准,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4、社会主义初级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止,最少需要100年时间;第一章 课后训练题: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答: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5、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 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而不能坚持姓“资”姓“社会”标准?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与否,判断每项工作的成败得失,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决定的,之的以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准,是因为它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脱离每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好坏。而且,姓“资”姓“社”标准对这
6、两种社会制度都做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界定,从本本出发,把许多没有制度属性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和拒绝;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内涵和依据一、 所有制结构的内涵:1、 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2、 这些经济关系在法律上就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关系;3、 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本质说,就是生产数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经济关系;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5、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有:私
7、有制和公有制;6、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7、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制度;8、 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9、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都不是单一的,但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10、 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
8、史沿革1、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这样四个阶段:1)、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1953年至1957年,第一五年计划时期;3)、1958年到1978年,“大跃进”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依据: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的客观依据: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9、也是由我国其它经济条件决定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特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总体特点;从质的规定性看,这种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从量的规定性看,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生重大,其它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小,这就在量上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及其改革一、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生产
10、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 ,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3、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4.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11、、全局的主体性与局部差异性的统一;2)、质与量的统一;3)、基本形式与多种形式的统一;二、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1、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的概念: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2、全民所有制与其它所有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2)、全体劳动者在生产数据所有关系上是平等垢,都是生产数据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数据直接结合;3)、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任何集团或个人都不得瓜分它,或将其占为已有;3、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作用:1)、它拥有雄厚
12、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不断扩大的物质基础;2)、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3)、它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4)、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民所有制还是一个不完全,不成熟的全民所有制?1)、这里所说的“不完全”,主要是指这种全民所有制还未能占有社会上的一切生产数据,而只是占有一部分生产数据,并且还有其它所有制形式与之并存;2)、这里所说的“不成熟”,是指与全民所有制生产数据结合的主体实际上不是全体劳动者,而是部分劳动者,由此造成企业之间,劳动者之间还存在
13、利益上的较大差别,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密切的联系;5、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区别在于,它们区别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的范围和程度不同;5.1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概念: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数据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又 一基本形式;6、集体经济能够继承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1)、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2)、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缓解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3)、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容纳众多的劳动力就业;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包括:城镇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8、城镇集体经济包括:集体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9
14、、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10、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11、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实现形式:1)、股份制经济;2)、股份合作制经济(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12、股份制经济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3、股份制产生于资本主义,但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14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1)、产权关系清楚,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2)、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3)、实行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15、股份制是一种高度法制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只要我们坚持“积极推进,依法规范,保证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
15、就一定能保证股份制改革健康发展;16、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80年代“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产物;17、股份合作制经济的特征:1)、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2)、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3)、盈利性与互助性相互兼顾;4)、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同时存在;18、股份合作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本质上的区别:1)、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统一;2)、股份合作制是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是劳动支配着资本,而股份制企业则是资本支配着劳动,劳动者没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只有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才能决定一切,3)、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是按劳动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产存,劳动者除
16、了劳动收入外,还可以按照入股资本的多少获取股份收入,而股份制企业劳动者在获得工资以后,全部的剩余价值归属投资的股东所有和支配;4)、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具有内部封闭性的特点,外部人员一般不得投资入股;而股份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则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可吸收企业外投资者入股,并须定期向外宣布企业的信息,受到体外监督;19、股份合作制与合作的区别:股份合作制也不同于合作制,它是合作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发展,股份合作制与合作制的主要区别是:合作制企业仅仅实行一般的民主治理,企业内部一切重大问题均按一人一票制共同讨论解决,而股份合作制企业则是实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分权制衡的管理制度,兼有民主
17、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双重功能;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完善:1、当前我国的公有制改革的目的:1)、要在实践中继续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2)、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2、要进行公有制改革,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2)、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3)、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改组;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重新定位,并已写入了国家宪法;2、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
18、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动力;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解决我国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要求;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1、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有三类: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2、个体经济的两重性:1)、它是劳动者经济,个体业主是劳动者,依赖自己劳
19、动获得收入,即使雇工也是少数几人,不占主要地位;2)、它是私有制经济,生产数据归私人所有,生产目的受私人利益支配、产吕归私人所有;3、个体经济的经营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生产经营动力机制;2)、竞争与风险的压力机制;3)、具有快速决策和追求决策正确的机制;4)、具有灵活多变,填补空白的生存本领;4、私营经济:是指生产数据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5、私营经济的特征:1)、生产资料归私人企业主所有,生产经营全过程完全由企业主决定和调控,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生产经营过程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与生产数据的结合只能通过雇佣关系来实现,雇主对雇工的生产活动有
20、绝对支配权;3)、企业主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而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6、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80年代初期;7、为什么说私营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经济形式,是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即私营经济的作用)1)、发展了生产,增加了社会财富,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增加中国家的财政收入,扩大了地方财源,支持和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3)、扩大了就业门路,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的再就业工程,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4)、繁荣了市场,
21、活跃了城乡经济,方便了人民生活;5)、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6)、私营经济的发展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8、私营经济,其经营机制具有的特点:1)、具有明确和较强的动力机制与市场导向机制;2)、具有完全独立和效率较高的决策机制;3)、具有自负盈亏的硬预算约束机制;9、外资经济:所谓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10、中外合资企业是一种股权式的企业;11、中外合作企业,是指以契约规定的条件进行合作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经营的企业;12、“三资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弥
22、补了海内资金的不足,加强了国民主薄弱环节的建设;2)、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3)、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4)、扩大了就业机会,丰富了市场供应,增加了财政收入,繁荣了地方经济;5)、有力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特殊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13、外资企业的特点:1)、企业的外向型程度更高;2)、享受国家的政策更优惠;3)、管理更规范科学;1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则以私有制为主体第三章 分配结构第一节 分配结构的内涵和依据一、社会主义初级阶
23、段的分配结构:1、1997年 ,党的十五大才第一次把其它分配方式科学地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明确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分配结构即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作出了实际贡献 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 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2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4、在
24、处理两者关系时(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在整个分配关系中,要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两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条件的1)、要有经济基础2)、要依靠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完善3)、要有相应的调节机制 两种分配方式具有内在一致性1)、两者本质上都是按要素所有权及实际贡献进行的根本2)、两者的作用和目的是致的第二节 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为尺度,按照
25、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是产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无权参加分配3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并且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由单一的个人劳动直接参加社会消费品分配,而是先通过企业参与社会消费品分配,再由企业
26、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是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而是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实行按劳分配三、按劳分配的作用按劳分配的作用: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四、按劳分配实现的具体形式1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有:工资,资金,津贴,联产计酬等;2工资制度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存在着不少弊端: 工资水平与生产的发展相脱节的,职工的工资不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获得相应的增长 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脱节 职工工资与劳动者本身的贡献相脱节 工资管理体制集中过多,管理过死
27、3改革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工资制度必须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使职工的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好坏,应该在工资水平上有充分反映 根据劳动的差别,在企业内部适当扩大工资差距,撇开挡次,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在工资管理体制上,在国家对工资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答应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能够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工资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4奖金的种类:(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 是对劳动者提供了超额劳动,直接增加了社会财富而给予的奖励, 是对职工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有利条件而给予奖励超额劳动是颁发奖金的前提和尺度5津贴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另
28、一种补充形式5.1津贴的形式: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家庭承包联产计酬制,这种分配形式的具体做法是:把土地固定承包给每个家庭,根据合同,明确规定上交国家的农业税和集体的公益金任务,剩下部分全归自己5.2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分配收入主要包括: 按劳分配收入 投资经营收入第三节 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与实践基础1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人们一般把它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2劳动力是首要的生产要素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可能性: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且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客观基础 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
29、供了现实条件 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积累了经验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有: 资本收入按资分配的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1)、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来自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收益2)、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3)、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持有者凭有价证券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的利息,4)、企业凭借自身积累资金更新或添置技术所得的级差收益,以及实行经济联合时参股分享的收入,5)、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出资者把国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后应得的增值收益 土地收益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次土地具有稀
30、缺性,有限性,固定性特点级差地租I是指: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盘级差地租II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盘现阶段我国农户上缴集体地租,是以上交集体提留的形式进行的 经营才能收入经营收入是一种性质和成分比较复杂的收入形式,一般分为:经营性劳动收入,风险收入,机会收入; 技术要素收入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大致有: 一次性买断 (对职工,特殊是科技人员的技术开发成果一次性支付报酬 股份式分成 (将技术作价入股,在该技术开发成果使用期间逐年按其所创收益分成支付报酬) 技术开发成果作为商品,在专利市场
31、或技术市场上买卖成交第四节 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一、坚持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1效率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的成果的比率,标志着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2公平的含义: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平等3公平不仅包括结果上的平等,而且还包括条件和机会上的公平、合理4兼顾公平的含义:是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5收入分配过于不平等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收入高和购习力强的只是少数
32、人,会导致购买力低,从而导致生产供给过剩,发生资源的巨大浪费,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 收入差距过大,便无法激励低收入者的奋斗精神,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损害效率,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其实现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客观依据: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存在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造成个人实际收益上的不等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个人收入的差别3)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及解决对策1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具体有: 城乡居
33、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有:1)、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虽然国家多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很快就被农业生产数据价格上涨所抵消,农夫实际收益少,甚至下降2)、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城镇,社会分工与交换不够达,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3)、农民各种不合理的税收,摊派负担加重4)、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自然资源和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不同程度的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远不如城市经济的发展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于上述几种收入差距,国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措施加
34、以解决 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消除由于政策因素,管理制度,所处条件等机会不均所造成的收入差距 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那些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受贿者以及非法经营者,要依法果断进行打击和制裁 ,而对那些诚实劳动,文明经营,守法致富者,要积极予以保护和鼓励,健全法制,税制等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分配职能课后练习题1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先富的带动和帮助后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性表现为:要提高效率,必须导致收入差距,产生发展机会及收入结果的不公平,要公平,却又会降低效率 统一性表现为:提高效率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坚持公平,能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3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大意义1)、效率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的成果的比率,标志着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2)、公平的含义: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平22 / 22